顯示具有 九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九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06/22

第六天【九州】佐賀+多良

1. 佐賀市歷史民俗館,長崎街道就是老街,看了古賀家的銀行與招待所,讓我想到了板橋林家,以及李春生家族等,但,我們似乎都看不到這樣完整的遺跡了,歷史斷層要如何補上?
2. 在銀行內的浪漫座咖啡館因故沒有營業,看到一隻烏龜過馬路
3. 古賀家值得一看,銀行、招待所、庭院,對面還有八燔神社。
4. 牛島家、森永家有種土豪感,從傳統民家升級為商店、住宅合一
5. 欒咖啡,歐巴桑經營的店,很有質感。
6. 經過眾多的人物雕像,看來只有跟辰野金吾比較熟
7. 多良的大魚神社,海中的鳥居:我放棄了嬉野溫泉「日本三大美肌之湯」聞名與祐徳稲荷神社,被譽為「九州的清水寺」。

2025/06/21

第五天【九州】武雄+有田

1. 武雄圖書館(經過),上次進去過了
2. 武雄神社:找到2000歲、3000歲大楠樹兩顆,年輕的那個比較容易親近,老的那顆圍起來,感覺很孤獨,讓我想到小紅與小綠的繪本故事。
3. 本來想要走去御船山楽園,沒有在車站租腳踏車真是失策,只好放棄,直接去下個行程吧!
4. 武雄樓門,辰野金吾,浸了溫泉,舒坦
5. 武雄車站吃了若楠豬排飯,好吃
6. 陶山神社,有個改名的過程,神社很多鳥居、狛犬都是用陶作的,但看起來很容易裂掉啊?!

2025/06/19

第三天【博多】美術館與旁邊的日本庭園

照片中,廢置的現代主義建築
照片左下,福岡大濠郵局

1. はかた伝統工芸館,顧店的是阿公阿嬤在打瞌睡,阿嬤要帶DIY
2. 中午在Cafe Brasileiro吃午飯
3. 大濠公園
4. 市立美術館,建築師前川國男,一進門就看到朝倉文夫的作品,他是蒲添生的老師
5. 日本庭園,小瀑布有兩個,亭子很美
6. 福岡舊城遺跡

2025/06/18

第二天【博多】樂水園的人工瀑布

1. 樂水園剛好有抹茶體驗,太過簡單啦!庭院雖小,五臟俱全
2. 住吉神社,樹好大
3. Jazz Kissa JAB,老老闆不在,是不是改朝換代?喇叭很有看頭
4. 天神地下街,維持跟九年前一樣,更熱鬧了,不簡單
5. 福岡市赤煉瓦文化館,共享辦公室不少人,咖啡館沒人,二樓出租會議室生意也不錯。
6. 水鏡神社
7. 福岡縣美術館,民間生命力真強,看到很多模仿知名畫家的影子
8. ACROS FUKUOKA,建築與公園融合的案例
9. 福岡縣公會堂貴賓館,參觀費200圓,沒進入
10. Cafe Brasileiro 數十年如一日,最老的咖啡館
11. 川端通商店街
12. 櫛田神社 (Kushida Shrine),獻納物很厲害啊
13. 博多運河城 (Canal City Hakata)
14. 中州屋台夜市,有一點大阪道頓堀的感覺,若日本沒戰敗,西門町應該比這裡還漂亮

2025/06/17

第一天:【博多】的夜市攤

跟台灣夜市大不相同,這個路邊雖然只有兩個攤子,但應有盡有,好像是一家店的規模,吧檯還有電視ㄟ。

上一次來福岡是2017年,看到了陳澄波的《東台灣臨海道路》,轉眼過了八年。發現福岡機場的國際線與國內線已經分開了,下機後突然不知道如何到市區啊!不過標示很清楚,一下就回過神來找到方法。

這次來覺得變化很大,車站周邊變成很熱鬧,觀光客不少,我經常把這裡跟四國的高松搞混,再來聽從AI的指示旅行,明天來去逛逛樂水園。

2018/06/09

吃香蕉的心意



這篇不是討論目前台灣香蕉盛產的事情:多餘的香蕉是否可以做成果乾,或者控制上游的產量,這些就交給專業的去處理。

大家有個總有一個錯誤的印象:我們總是把好東西賣到日本去?這對香蕉來說,好像有一點不公平,其實香蕉進入我們的口中,還有一個催熟的過程,在日本的水果店,總會有一個自然催熟的空間,或許是環境溫度濕度控制的比較好,香蕉就比較好吃。

父親到水果行,總是買還未催熟的香蕉,很有實驗精神的使用電石,或者用蘋果、奇異果,各種水果包在一起催熟,嘗試吃到不同的滋味。

如果催熟可以更有在地特色的話,如同咖啡生豆經過不同的烘焙師,或者咖哩融入在地食材的烹調下,也會產生不同的氣味,能夠吃到好吃的香蕉,心意是最重要的,如何呈現心意的文化,也是我們應該多多學習的。

我經常吃到的香蕉,是無可取代的父親的心意。

2017/12/02

二十世紀石油的爭奪史《名叫海賊的男人》



一個男人的奮鬥,說明了二十世紀石油的爭奪史《名叫海賊的男人》

美國的興起基本上跟擁有石油的取得息息相關,俄羅斯擁有了巴庫(亞塞拜然)的石油,所以變成了工業大國,英國擁有很多殖民地可以產油,美國在世界各地開採石油。

1928年英美兩國簽訂紅線協議,世界的石油幾乎掌握在英美的壟斷。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要往南入侵英屬印尼,甚至是攻擊美國的珍珠港,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打破石油的壟斷。

這個問題表面上戰爭結束應該就結束了,但是隨著中東大量開採石油,伊朗問題浮出檯面,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等事件,大體上都是石油的爭奪問題。

這部電影從門司、下關海上賣油的國岡商店開始談起,進一步賣潤滑油到滿州,與國際石油公司槓上的事件,延伸到到戰後日本想要獨立取得石油與伊朗交易的種種事件,把歷史事件串聯起來一起看,中國的興起基本上與中東油管的連結還是息息相關的。

大海上有甚麼資源,可以取得能源呢?

2017/11/22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104-門司港與大連港的文化交流建築



許久之前節目談過門司港,這集縮小範圍至一棟吸引目光的小建築物-北九州市立友好紀念圖書館,像迪士尼片頭進入了童話世界,這棟融合歐洲各時期的建築特色,羅馬、哥德式 文藝復興 紅磚加上德國半木式的建築樣式,有著不對稱的塔、圓拱,高矮不一的牆面,屋頂、陽台、門窗等裝飾複雜,是學習建築的人要朝聖之地。

北九州市立友好紀念圖書館,是中國大連市送給門司港的,為了紀念締結姊妹市15週年,在大連市港邊有一棟一模一樣的建築喔。1902年,俄國請德國建築師設計建造,作為『東清鐵道』汽船公司的辦公室。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得勝,取得長春至大連鐵路經營權,改為『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首任總裁是剛卸任台灣總督府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

『滿鐵』可以稱為日本在中國的東印度公司,利用取得的鐵路經營權,開發周邊的礦產、電力、畜牧、旅館、海港、航空等行業。『滿鐵』在這棟建築旁蓋了相同樣式的附屬建物,作為招待所,稱為大連俱樂部,1926年改為日本橋圖書館。1931年,日本在中國東北成立滿州國,滿鐵全部歸入滿州國管理,直到了1952年交還中國。有人說,只要了解滿鐵的歷史,就了解中國東北大部分的歷史。

大連市將這棟建築送給日本門司港,採用了大連當地的石材與紅磚,在複製的工程中由雙方人員互相學習而完成,屏除這一百多年來因為殖民、戰爭的成見,門司港與大連港口間,因為兩棟複製的建築物而連結交流了起來,十分有意義。一棟老建築的修復與複製,不只是學習工程技術而已,還有對歷史與土地的反思。

門司港自古以來就有與各國港口貿易往來的繁榮歷史,除了與韓國釜山、中國大連之外,與台灣的基隆港往來也十分密切,當年台灣的香蕉大量輸出到日本,在門司港就會把熟透黑色的香蕉便宜的拍賣掉。為什麼水瓶子在日本吃到的台灣香蕉特別好吃呢?因為台灣可能多採用化學催熟,而日本的商店街有地下室,日本不用化學品讓香蕉自然變熟,風味更好了!(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7/25

【九州】20170725@21:一日瘋狂咖啡館之旅

在日本的最後一天,就去一些博多沒有去過的咖啡館,順便在市區散散步


【九州】博多市中心的商業老咖啡館,San Fukaya cafe サン・フカヤ喫茶店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san-fukaya-cafe.html


【九州】博多大名小学校,不只是年輕人的創業中心,一堂和氣?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blog-post_25.html


【九州】博多,珈琲花坂,森光宗男的書,村上春樹與松浦彌太郎的書,還有 Jazz 等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jazz.html


路上經過的咖啡館,有點想要進去看看,但是已經有下個目的地,還是放棄


【九州】博多,珈琲美美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blog-post_30.html


有點懶得走, google 一下公車快來了,快步用衝的到站牌,在公車上拍到這樣的歐式建築


【九州】博多老咖啡館:CAFÉ ブラジレイロ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cafe.html


咖啡館外的自動販賣機,真的甚麼都有賣啊!應該是在超市才有的冷凍食品


夜幕低垂,上班族下班回家,經過這樣的十字路口中央,又是旅行最後一天,人生到底要如何走呢?


一隻大貓,給我了一個方向


來吃鰻魚飯吧!小小一碗,一千二百日圓

【九州】博多老咖啡館:CAFÉ ブラジレイロ



很久沒有一天喝超過一杯咖啡,今天喝了三杯,到這裡果然 Hally Chen 介紹的隱藏版菜單洋食點心已經售完,所以只好怒吃冰淇淋水果點心。

洋食長相: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849

經過哈利的說明,照片左下是店中的一本老明信片翻拍出來,創立於 1934 年博多現在最老的咖啡館以前在中洲那邊橋頭這棟擬洋風的洋樓,目前這家咖啡館外牆就是想要假裝是在那棟的感覺吧!

沒有吃到,只好下次再來。


以前在中洲的橋邊


後來重蓋成這樣(看起來不像是拉皮)


現在在新址,外觀卻好像要恢復成原來的樣子




老闆娘年輕的樣子


二樓

【九州】博多,珈琲美美



彷彿置身森林的美美,一樓看似是森光宗男的遺孀在打包咖啡豆(我想到三峽的老柴咖啡),旁邊有個小烘豆室,兩側都是公園,兩樓顯得很有綠意,來此的人除了附近鄰居,大致上是公園走走後的觀光客。

【九州】博多,珈琲花坂,森光宗男的書,村上春樹與松浦彌太郎的書,還有 Jazz 等



跟隨著一個上班族坐著緩慢的電梯上樓,上來五樓好像比一炷香的時間還要長,熱暑的汗水伴隨著蟬鳴聲噴發出來,電梯打開,立馬衝進冷氣房,吧檯、黑膠、黑油頭老闆黑框眼鏡,留了一點小鬍子,還有架上的各式調酒,入耳的是一點搖滾的現代音樂,還有一張切特·貝克爵士歌手的黑膠,原來老闆的髮型跟這張照片一樣啊!



一個穿著輕鬆時尚的正妹坐在吧檯,我看 menu 沒有漢字,也沒有英文 menu,用英文念了幾個咖啡產地,老闆完全聽不懂,只好寫漢字試試看,顯然老闆也沒有概念,靈機一動,只好看著吧檯後咖啡罐上的英文標籤點咖啡了。

可見這裡應該沒有觀光客來,都是老闆熟悉的常客吧?

油頭老闆手腳俐落,要磨豆前會在挑豆,用法蘭絨濾網手沖,這個要兩手並用,非常專心,目前我還不會這樣的手沖方式,是要觀察浸泡的狀況,還是要聞咖啡的味道呢?看起來他沒有秤重,也沒有測量時間,一切都是經驗。



跟老闆借了森光宗男的書,是油頭老闆的老師,書後有簽名,我猜意思大概是『手中的真實』,真實有兩個意思,一是咖啡果實,一是代表心中的真實。森光先生去年底去韓國回來後過世,才七十歲就離開,不少咖啡人悼念,還有雜誌做他的專輯。

油頭老闆一個人顧店,雖然客人沒有多到很多,空下來的時候還整理東整理西,擦拭桌椅,偶而跟客人交談,能夠在城市的一個小角落,經營這樣的咖啡館,我想心中也是非常富足,到了很多一人咖啡館,都可以感受到對於"老師"的尊重,這在台灣咖啡館,好像沒有看到這樣的精神。— 在珈琲花坂。



【九州】博多大名小学校,不只是年輕人的創業中心,柯P的一堂和氣?


學校的玄關(川堂)前,總會有一棵老樹

在京都去過兩座小學校,一個變成漫畫圖書館,一個變成藝術家創作展覽空間,今天在博多天神附近,來到了一座小學校變成青創基地可自由使用的空間,而且酒井法子就是這裡畢業的喔!

這棟房子的外觀有眾多的修補,許多地方有鋼架支撐,要是以台灣的標準,位於市中心鬧區,一定拆掉蓋大樓教室,不但可以容納更多的學生,校門口不時的看到外傭負責要接送小孩上下課,或是會有名車在校門口排放廢氣,而家長在車上等待小朋友下課。

但是,日本選擇廢校再生。

博多作為九州重要的玄關,百貨公司、商店街、地下商店街已經很多了,總不能又是變成另一個商店街吧?一進門的川堂看到熟悉的字"一堂和氣",原來是柯市長送來的,匾額太小,掛的太高,一進門並不是看得很清楚,不過這單位願意把來自台灣的匾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非常感恩,希望我們送禮物前可以來勘查一下,了解一下這個再生背後的故事,配合周遭的環境設計一下再送上適合的禮物。



"一堂和氣"當然比"禮義廉恥"好太多了。

一進門左邊是Startup Cafe,我原先以為要消費才能坐下來,詢問一下坐在教室門口的美女,原來是免費的,還有插座,裏頭有一排書架,目視大約有四千本書,大概都是談創業、定價、策略、心理、地方再造等書,這時我才了解,原來校舍一樓整個左手邊,是作為文創基地,也有會議室可預約使用,還提供稅務、金融、法律、行政等諮詢服務。

進門的右手邊,看起來是營業空間,有一家沒有客人的咖啡館,還有一個大教室,提供各種教學用途,還有一間酒吧,可能晚上才開。兩側的廁所整修得非常簡單乾淨,挑高的走廊引發了我眾多兒時的記憶,只是因為現代電線很多,架在天花板有點醜,二樓無法上去,不知道是甚麼樣使用呢?(之後再報告)

我在 Startup Cafe 寫下這篇,空間的使用以年輕人居多,不少外國人,雖然只有一個老歐吉桑近來看書,但許多中年婦女也使用這個空間洽談事情。

我撫觸著階梯的洗石子,木頭地板承載多少小朋友學習過程的記憶,在市中心可以這樣的空間,台北也不缺百貨公司,既然柯市長已經送匾額過來了,台北是否可以選一棟學校再生了?我又再 #痴人作夢 了吧?



不知道這個單位知不知道"一堂和氣"的歷史典故呢?

離開時看到一個活動借用了這邊的教室空間,來參加的人全部都是老人家,目視觀察應該都是八十歲以上的老先生,組織他們的是年輕人,要做甚麼呢?好奇......


在台灣,應該會拆除閒置的老校舍,應該都是有危險,但用鋼筋補強是最近幾年古蹟保存的方式


入口處現代主義洗石子裝飾


木構的樣式


走廊上方現代化的電線,好像是不得不使用的模式,全部包覆也不好。保留的木地板十分有溫度


大量的使用黑板,作為告示:配置圖


免費空間使用說明


活動展示櫥窗


Goodday FAB


有點像是工藝教室,也歡迎大家來租借


可能來這邊上課,有些個人工具需要存放


教室內有酒吧


白天當然沒有營業,我想怎麼吵鬧,都不會吵到鄰居吧?


會議室


免費使用的空間,一排書架,放置創業相關的書籍


有點像是北投燒出來的面磚


木櫃


走廊的架子


洗石子、裝飾鐵窗花


非常便宜就可以裝修出來的大廁所與淋浴間,但是非常乾淨


創業咖啡雜誌,居然有談印度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