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歷史建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歷史建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12/29

《日治時期台灣住宅發展》1895-1945



從生活方式與日本統治時期來分析台灣仕紳、日本來台官員的豪宅,並把生活空間分成三個:社交、家庭、服務空間。

日本明治維新後學習西方的建築,洋和的空間是習以為常,而台灣地方仕紳所蓋的建築以漢洋為主。但其中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台北支店長社宅,將中國合院的形式,結合了和式榻榻米空間,漢和混搭也非常有特色。

不過,我對於書中將社交與家庭空間的分類方式有些疑義,作者似乎只要有榻榻米的房間就是家庭空間,但其實有些榻榻米空間也有凹間,有時也是社交空間,紙門只要移除,也可以容納更多的客人。

我覺得了解了失落五十年的居家歷史,才可以重新建構戰後眾多洗石子現代主義式公寓的這段建築史。

2019/04/09

【台北】桃花源緣,延平北路二段79號,歷史建築清水百貨店



踏入這家茶館,有台式的午餐,台式的茶,台式的點心,除了在這邊吃,也可以買回家當禮品送給外國朋友,很開心也有賣一些書。

圖說:送一本我的絕版書給(像)明星的老闆,恰巧適合這裡屋內裝潢的色系。我來想想是否可以寫一本《台北茶館時光》呢?

《彩繪李火增》拍攝年代,大抵是同一年代興建的房子,是台灣總督府規定防火建築本島人居住的第一批,目前桃花源緣是1923年興建好的房子。

以前旁邊鄰居(83號)是蔣渭水經營的春風得意樓,1922年倒閉,如今春風得意樓已經消失,蓋了一棟很大很高的高樓,勞動部已經搬走,現在是 KTV店,似乎有點回復當年酒樓歲月之感。

延平北路,有著與迪化街一樣繁華的歷史,許多台灣文人開設的書局在此落腳,可惜許多樓已經改建,完全不留下任何足跡。— 和王佐榮。

2018/11/23

【台北】太和堂藥房,淨斯茶書院,靜思



旁邊是法主宮,可能在做法事,聲音傳過來,不過在茶書院內看到上人的書,聽到這樣的聲音並沒有違和感,台灣人十分的包容,漢醫與西醫只有一街之隔,其實應該融合才是,再看到修復的老房子,雖然是戰後起建,但仍具有時代特色。

西藥進入台灣,大稻埕從河邊往東的發展,太平町其實非常重要,延平北路各種店家,日本時代重田榮治所開設的菊元販賣部與光食堂支店的旁邊,台灣人接受西方文明都在這周邊發酵。

旁邊有太太們在試穿旗袍,茶好喝,傳統點心的滋味,現階段人不多,是很好工作的場所。

2016/04/10

【台北】文房



很久前預約的文房參觀,終於可以進來了,聽完簡短的導覽,不知道以前曾經住過誰?

現在我坐在警衛室寫東西,剛剛在佣人進出的矮門口用點心喝咖啡,這邊現在轉變為用餐區,所以也不能閱讀,剛剛在用餐區被建議不要使用電腦這種3C產品。

文房的每個角落的裝飾美輪美奐,因為日式的空間比較狹小,大型書櫃與書桌顯然不容易擺放,但觀察到似乎整個空間被抬高了,提升了成為寺廟的高度,依然保存了原來的格局,保留了許多氣窗,大門入口的玄關處木作的雕刻,非常簡單大方,洋式的客廳地板,承襲了這樣的圖案,極為典雅。

洋式與和式空間區分,因為整個空間被抬高了,室內的家具多半是洋式規格,而區分不出來,工業風的大型燈罩,更呈現一種混搭的迷濛。我喜歡坐在緣側欣賞下雨,但目前看著後方的豪宅,這棟日式建築反而被包在裡面,旁邊有變電箱,或許是精華地段,這樣的空間重用,已經算是很好了吧?看著東西方的古物放置一堂,莞爾一笑,這就是人生,建築若有靈魂,不知道是否顯得孤寂?

我不由得想起了在京都住過的那棟民宿,主人喜歡書,大量了放置書架與書,或許未來還可以再去多住幾天。

2016/04/01

【台北】閱樂書店,1954年公賣局蓋的育嬰室


照片為中研院人文社科所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之 1967 年航照影像

我們看了官方的文件,可能會以為松菸整個就是日本時代 1937年的建築,但這個育嬰室,後來作為員工托兒所、福利社,也曾經當過員工上下班的檢查室使用,其實是 1954 年蓋在松菸廠房的南邊。

後來因為要讓大巨蛋興建,我們政府就編了預算把育嬰室搬移到了目前的位置,不過是短短這十年多發生的事情,除了去看口述歷史的資料之外,在松菸園區好像讀不到這一段過程。

初看伊東豊雄設計的台北文創大樓,與松菸原來的廠房有點格格不入,但是在市民大道看到台北文創的屋頂,再從地圖上欣賞這棟大樓的弧度,與原來的台北機廠搭配得很好,或許是台北文創的量體太大,在地面上難以看到屋頂所致。

在今天的閱樂書店,看到了文化人張鐵志的選書,除了社會運動、文化思索之外,也有關死刑的討論,這是這家書店開幕後至今,再開幕後,我感覺這家書店終於有了靈魂。

期待,能有更多與閱讀相關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