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mina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mina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03/18

【台北】故里山花此時開@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大概快兩年沒跟 mina 碰面,特地來看她的特展順便敘舊,每次在她的臉書看到在大樓頂樓盡情的做自己的創作,都很好奇到底在哪裡?

原來,這幾年 mina 在 pinkoi 上活動,看似表面上是課程、賣畫,但實際上是教授一種生活方式,傳授自己觀看世界的模式,只是這個媒介是"畫",非常佩服幾年前創立"微光藝術空間",具體把一個空間經營的有聲有色,雖然搬過幾次家,我感覺這次 mina 把這個藝術空間完全移植到網路上了。

https://www.pinkoi.com/store/art-shimmering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 mina 的展,可以在這個好像地球儀的圓窗旁,喝杯咖啡聊聊她的生活,只到月底喔!— 和高素寬。

2016/06/03

【台北】朋友聚餐五十次之十一,國民美術展



跟國民藝術家來到了永康街這家二樓的咖啡館,想不到 mina 找了好久,我們從永康公園來回走了兩次,我提醒她是不是樓下有在烘豆買咖啡豆,旁邊有個阿伯每日坐在骨董店門口!結果,果然在這裡。

上了二樓,原來是家義大利麵店,因為義大利麵店擴大搬走後,這裡變成了咖啡館,空間經過小幅度的改造,又有不同的氣象,進門的陶藝品,訴說一種風格,該店的烘豆師,實驗性很強烈,老一輩的人喜歡喝苦的深焙咖啡,有人批評那就是燒焦了,但是,烘豆師嘗試的深焙咖啡,有點苦味,卻沒有燒焦味,這個苦味甚至有後韻,這就是年輕人的實驗精神吧?

其實,來這裡是因為很久沒跟 mina 見面,踏查了一下麗水街與永康街有藝術氣息的店,無論是咖啡館、茶館,還有很多藝廊、餐廳、骨董店,這種新舊交融,現代藝術的展現,永康街自成一格,此區還有不少要按門鈴進去的畫廊,也有不少『古美術』店,一進去發現是消費不起的骨董店。

去韓國參訪一些藝術展覽、工作室,發現台灣的藝術界就像一盤散沙不團結,在藝術展上,韓國好像是強國,雖然我們的藝術創新性很強,但是這幾年好像很多模仿,或是走傳統路線,藝術性都不強。莫內等畫家當年也很鄙棄當時的學院派,自組落選沙龍,並成立畫會。台灣在日本統治期間,一群畫家也組成台陽美術協會。霍剛在台灣受美術教育,1957年也組了東方畫會,在當時是非主流的創作體材,後來移居米蘭創作。所以說從古至今,離開了非主流創作,一定要團結才能有所成就。

mina 說她花了好多時間找空間,除了要做教學、藝術展,考察了韓日中各地的藝術品價格,她覺得台灣的藝術畫作太貴了,因此想要以『國民美術』的概念,推廣一般人可以接受的藝術品價格,買一幅喜歡的藝術品回家掛在牆上,就好像在書店買幾本書一樣的自然。我去了幾趟台北微光藝術空間,這次發現了地下室的門把,原來有個錄音室,mina 刻意的保留了這個錄音室的痕跡,突然想到我也有需要安靜錄音的環境,下次可以跟她借這個空間,而地下室作為教學與私人展品的交流空間。

mina 看到了李松勇的作品,眼睛為之一亮,不能用『素人』藝術家來稱這個人,應該叫做『原生』藝術家,就很像法國藝術家杜布菲,本身就沒有受到學院派的影響,他提出了『原生藝術』的這個名詞,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而且是非常自由不受拘束的。台北微光藝術空間這一檔的展品,是李松勇(筆名:咖啡因)的油畫作品,每個去參觀展品的都是美女,是喜歡藝術創作的人都是美女,還是美女都喜歡參與這樣的工作呢?值得探討。— ──和Pinka Lin 、高素寬和李松勇,在台北微光藝術空間。

2016/04/08

【台北】微光藝術空間



自從參加過一次 mina 的藝術咖啡館活動後,就覺得這個過動兒實在有用不完的精力,這次突然就開啟了這個藝術空間。

今天剛好經過,一進去,居然像是第一次去東京上野公園內西洋美術館的心情。很想仔細看完每幅畫,聽聽畫家為何要這樣紀錄他們眼中的世界,但時間不夠,也不好意思打擾畫家太多時間。今天跟當年去美術館一樣太匆忙,沒有多少時間,但卻一樣都給我非常驚嘆的感受,總有時間來慢慢欣賞的!

東京的西洋美術館,我後來真的再去了幾次,每次的感動,都不相同。

不知道為何,這裡拍的每張照片都很夢幻,是因為顏色,還是燈光,或者是這些畫作?或者,照片中人的心情呢?— 和高素寬。


2011/11/06

【台北】看見青田一二,mina 高的藝術私宅

mina 在青田街12巷租了一個房子當做畫室,她動作很快的一下子就把整個空間大改造,屋內的一根柱子變成了一顆大樹長滿了各式各樣的樹葉,小學生的課桌椅,舒服的骨董椅,撥盤式的電話與厚重090時代的大哥大,在畫室內我「看見」了各式各樣的可能。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12巷12-4號
電話:0973961101
OPEN:預約制
公休:週日、週一
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rer-rer

mina 留學法國學畫,一股不肯服輸、勇於嘗試的個性,讓她的生活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色彩。聽過她在法國學畫的甘苦過程,配上印象派畫家的故事,就好像電影《交響情人夢》中的野田妹,遇到學習鋼琴的瓶頸時,老師帶領她了解作曲家創作的背景。我想 mina 應該也是這樣辛苦過來的,聽她講「常玉」、「潘玉良」的畫,先了解畫家當年的心情,才能了解畫中的真義。

創作是藝術家唯一的舞台,在生活中體驗藝術,不斷地創作,mina 也在此教油畫,不時傳出充滿歡樂的笑聲。走出畫室,對面是一棟罕見有兩層樓的日式房舍,住著研究台灣蛋白質化學的先驅學者,這樣的街區,我又看見了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