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05/02/13
小芙的《義大利,在紊亂國度的迷情遊走》
過年期間在誠品看到至少五本彬彬的書,有自己寫的也有翻譯的書,對才進入兩年的SOHO來說,我想成績應該是很好的。
這本義大利旅行書應該是彬彬的第二本旅遊書,她在網路上的匿名小芙(Flora)就是從佛羅倫斯的原文翻譯過來的,每次聽她講翡冷翠這個徐志摩翻譯的別名由來,就讓我想到彬彬也想到小芙,而這本書另我最神往的地方也就是佛羅倫斯,我本來今年的過年要去威尼斯參加面具節的盛會,但因故無法前往,又看了一次小芙的介紹,讓我下定決心明年一定要去。
書內的另外一個特色就是有一個排隊指數跟旅行小秘方,這本書的照片很多,跟著小芙的文字解說下,有時跟電影的歷史場景相互對應,我都不知道要再去租那幾部電影的DVD還是要去實地旅行才好呢?
小芙現在應該在寫下一本藝術介紹的書,簡顯易懂的筆觸,我想是現代人快速獲得資訊的好書,這本的編排設計還有色彩要比第一本《歐洲瘋》好了很多,或許是我對地理方位認知有很大的偏好,總覺得每一章的開頭少了地圖的指引,這點加強僅供出版社參考。
小芙的部落格:http://chenflora.blogspot.com
【台北】仁愛路圓環 DKNY
【台北】仁愛路元宵燈海隧道
2005/02/07
【阿曼】進場趕集,新舊文化本遇
2005/2 洪儀珍、馬繼康/攝影
陶藝是阿曼著名的手工藝品之一。
馬斯喀特嘉年華主要展場分為兩區:阿薩巴(Athaiba)嘉年華廣場的世界村,以及庫倫自然公園(Qurum Natural Park)的遺產村。說它是嘉年華,一點也不為過,因為很難單用一個名詞說明所有的活動,露天搭建的展場,更多了一份古老趕集的味道。
嘉年華會的內容包羅萬象,各式各樣的競賽、服裝或骨董車展示,像是世貿中心的各式展覽會,開啟城市居民認識世界的窗戶;也像是大型市場,從手機到香料,各式各樣的物品在此買賣交易;也像兒童遊樂場,海盜船、旋轉木馬,再加上滿場跑的蝙蝠俠、天線寶寶等卡通人物,滿足小朋友遊戲的渴望;也像大型演唱會,熱門的、民俗的音樂都能在此聆聽;更像是民俗文化村,真實上演著阿曼至今仍可見到的生活藝術,包括造船、椰棗樹編織、陶藝等手工藝品的呈現。
【2005/03/02 聯合報】
【阿曼】逛嘉年華,環遊阿拉伯
2005/2 洪儀珍、馬繼康/攝影
馬斯喀特嘉年華會場中的印度館。
從1998年起開始舉辦,每次時間長達近一個月的馬斯喀特嘉年華(Muscat Festival),是阿拉伯半島國家阿曼年度的重要大事之一。阿曼位於波斯灣的入口處,是半島上唯一有季風吹拂的國度,而現代化的首都馬斯喀特,每年此時氣候舒適穩定,非常適合舉辦嘉年華會。
今年的展期從1月21日起到2月18日,當地報紙每天都有關於嘉年華的專刊報導,旅客一進機場也能拿到所有的系列活動手冊,市區的賣場與街頭更是隨時能看到可愛吉祥物Bahja娃娃的蹤影。在這段時間來到阿曼,一定不會錯過這項活動。透過嘉年華會,不僅將阿曼的文化傳統及珍貴遺產介紹給世人,開展更多的觀光商機,也同時邀集其他許多的阿拉伯國家共同參與,繞一圈下來,好像繞了阿拉伯世界一趟。
【2005/03/02 聯合報】
【阿曼】旅人之窗,白色阿曼
2005/2 洪儀珍、馬繼康/攝影
繞行嘉年華會場表演的阿曼男子鼓樂陣,清一色穿白色服裝。
阿曼的面積約有台灣的七倍多大,地形變化多端,從沙漠、海岸、山地、平原應有盡有。白色是對阿曼的第一印象,包括房子、男子的傳統服裝,甚至大部分的車子都是白色,以減少強烈的日照。
另一個特殊的印象是印度人很多,據當地人說,在阿曼的印度人約有20萬,從荒漠的加油站到旅行社的管理階層,幾乎各行各業都能看到印度勞工的影子,連飲食習慣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印度常見的烤餅(nan)也是這裡的主食之一,有時不免懷疑究竟身處哪個國度。阿曼土地面積雖廣,但人口數卻與台北市差不多,需要引進許多外來勞工,從事許多基礎建設的工作。不管是阿曼人或印度人,大部分都非常和善,咖啡和椰棗是當地招待客人時的重要點心。但不管多和善,拍照時記得徵求對方同意,尤其婦女更須如此。
【2005/03/02 聯合報】
【阿曼】堡壘之國,屹立海岸
2005/2 洪儀珍、馬繼康/攝影
列名世界遺產的巴赫拉堡,是阿曼堡壘建築代表。
阿曼號稱「堡壘之國」,根據統計,全國大約有500座大小不一的堡壘坐落在海邊及山上。早期阿曼境內部落林立,這些外表看來厚實堅固的堡壘,都是不同部落為了抵抗外來敵人侵略所興建的,堡壘的建築風格受到波斯及葡萄牙的影響甚多,其中最有名的當屬巴赫拉堡(Bahla fort),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堡壘內自給自足,有井水和地窖儲藏食物與武器,有些規模較大的堡壘還有灌溉系統及祕密通道,以備在戰時可以持久作戰。走在堡壘內感覺像是在繞迷宮,一個又一個利用空間建出的房間,往往讓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阿曼(Oman)是阿拉伯半島上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第二大國,總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00多萬。阿曼也是阿拉伯半島最古老的國家之一,西元前2000年就已有海上和陸路貿易活動,成為阿拉伯半島的造船中心,曾先後被葡萄牙及波斯人統治。
首都馬斯喀特(Muscat)兼具阿拉伯及西化風格,1,700多公里的海岸線,因為優美海灘與阿拉伯情調,成為歐美人士新興度假去處。
【2005/03/02 聯合報】
【阿曼】全家動員,越夜越熱鬧
2005/2 洪儀珍、馬繼康/攝影
在嘉年華攤位上,阿曼傳統的造船技術具體而微地呈現。
嘉年華會越夜越美麗,只見穿著傳統阿曼白色長袍的家庭,扶老攜幼一起出動,就像台灣人逛夜市一樣,隨時都有讓人眼睛一亮的新發現。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印象中傳統且封閉的阿拉伯國家正快速改變其面貌。我在會場碰到長年在波灣地區國家遊走、販賣手機吊飾及珠寶飾品的台灣商人,她說看似保守的阿拉伯世界,同樣對新事物感到好奇,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和別人不一樣,所以越酷炫的物品越好賣。
這裡的東西不見得比台灣精緻,但特殊的異國文化卻著實讓人目眩神迷,沉醉在一千零一夜的奇妙幻想中。遺產村的民俗表演活動,沒有五光十色的舞台效果,有的是人聲與鼓聲夾雜的原始吶喊,然而光是這樣,就足以讓人忍不住熱血沸騰,想要跟著手舞足蹈起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各展場之間都有一段距離,並沒有接駁車穿梭,對於外來觀光客略嫌不便,但還好遊客可以簡單便宜的手續與價格租車,或自行搭乘計程車前往,無論如何,都要來湊湊阿拉伯風的熱鬧氣息。
【2005/03/02 聯合報】
2005/01/24
【金瓜石】日式宿舍
金瓜石的開發在歷史的紀載開始於西元1684年,清康熙23年《台灣雜記》載:雞籠(基隆)三朝溪後產黃金,山下水中砂金碎如屑。
一直到清光緒時代後,日本明治時代大力的開發採礦、興建水力發電廠,金瓜石及九份的開發就一直進行,太子賓館、日式宿舍群、煉金樓、福山宮傳奇、黃金神灶延伸到九份的輕便路、鐵道,還有生活娛樂機能的昇平戲院等等,到了國民政府年代接手的台陽、台金公司,興建的禮樂煉銅廠發電廠一直到西元1983年找到黃金200公斤的弊案,這三百年來的傳奇也夠多了。
或許,來到這裡的觀光客只會來吃九份芋圓,或是買一些全台灣觀光景點都相同的紀念品回家,頂多去黃金博物館看一看照片,我想有更多的歷史可以探訪,只要有時間,來個兩日一夜的旅行,爬爬雞籠山,在金瓜石山間走走,你會看到不同的歷史。
而我年紀越大才發現越來越復古,越來越想要簡單過生活,如果能搬到這種平房住,生活應該簡單到一個程度了吧?
【金瓜石】警哨新路新氣象
我印象中的金瓜石是很泥擰的,經常下雨、路不好走、沒有建設、毀壞的日式建築,但卻充滿了回憶的地方。
十年前,曾經跟小學同學去住過金瓜石的民宿,聽那邊的老婆婆講,悲情城市在金瓜石拍了出名後,九份人就一直把這邊建設起來,撈錢撈的太凶,金瓜石人覺得九份人太過勢利,真正風景漂亮的在這邊,古蹟也比較多,這兩個地方,雖然地理上是同一個地方,但從此也在我心中留下了一個先天的印象,這個印象就跟英國和法國一樣。
十二年前,一群社團的同學在九份階梯爬上爬下的,因為有一個學妹念人類研究所,做的論文就是九份的人文意象,大家跑到他租的小房子,看著窗外的風景想像回到了日據時代,外面充滿了一大堆挖礦工人的場景。
十五年前,跟著系上的教授及一群同學拿著地質鎚在礦坑口看著黃銅礦,跟我們解釋金礦的成因,看著遠方的陰陽海,雖然這邊已經不再開採礦了,都不能恢復正常的海景,所以懷疑陰陽海的形成跟採礦無關,而是自然的地質現象。
而今,這一切都已經改變了,雖然這幾年陸陸續續也都有到這裡來觀光,金瓜石在政府投入建設後,人潮多了,但是走在用木頭搭的舊鐵道,這樣一切是那麼的不一樣,不知道少了些什麼?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