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19/11/22
《牛津解密》
牛津字典編輯過程,貢獻最大的居然是殺人的精神病患,看完了還不知道男主角居然是梅爾吉勃遜,有愛情也有親情,但最大的熱情,居然是找尋每一個英文字的緣起。
與日本電影《啟航吧!編舟計畫》相仿,是個很長期的出版計畫,會取名"解密",應該是因為"維基"解密吧?不過,這個"維基"跟維基百科沒有關係喔!但牛津字典跟大眾徵集的方法,倒是跟維基百科很類似啊!
2008/07/14
【台北】印象畢沙羅(Pissarro)@故宮博物院畢沙羅展
這幾年故宮博物院展出的大英博物館與華麗巴洛克,讓我跑了好幾趟,這次印象派的畢沙羅也在故宮展出,這個展出的全名是 Camille Pissarro: Family and Friends。
1888年/厄哈格尼‧我窗外的景緻(局部)/畢沙羅/牛津大學美術館
這幅畫是 1880 年代畢沙羅學習點描畫(新印象派)的代表作品,用三原色點出一整幅畫作,他的兒子的很多幅畫也有同樣的技法,畢沙羅的經紀人並不喜歡這類的作品,但他仍堅持這樣的創作技法。印象畫派中每個畫家有各自的特色與技巧,每個畫家都會找尋自己的突破,而畢沙羅是少數能夠學習與融合自己的畫風,或許是這樣,在印象畫派中長期被人所遺忘,但印象畫展中唯一一個八次的畫展都參加的人,就是畢沙羅。
畢沙羅(1830-1903),出生在加勒比海的丹麥殖民地,他是葡萄牙裔的猶太人,在航海時代這樣異國長大的經驗,更讓畢沙羅懷抱了悲天憫人的心胸,本來應該繼承家業的他勸服了父母讓他在巴黎學畫,或許是受到了柯洛的影響,也受到了巴比松畫派的影響,畢沙羅的風景畫很有這類田園農家的印象。
【東京】柯洛(Corot)的光與追憶的變奏曲@國立西洋美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7/corot.html
畢沙羅的經濟並不像柯洛家裡那麼有錢,可以長期資助他做畫,那時印刷術正蓬勃的發展,他必須不斷地創作才有微薄的收入。工業革命後的城市與鄉村關係正在大轉變的同時,正好給畢沙羅很好的機會,但他又不像孤傲的藝術家只重視自己,喜好與藝術家朋友做交流,塞尚、高更、梵谷與馬諦斯都受過他的引導與影響。
這次來展出的畢沙羅畫作並不算多,可是配合展出的印象派朋友的畫作,還可以看到米勒、雷諾瓦等大師的作品,以及他兒子、孫女等畫作一起欣賞,不但可以看到從巴比松畫派走向新寫實主義的痕跡,也看到了新印象派(點描)與野獸派的色彩轉變,在故宮的展場比歷史博物館要寬大,是值得花一個下午慢慢欣賞的畫展。
1888年/厄哈格尼‧我窗外的景緻(局部)/畢沙羅/牛津大學美術館
這幅畫是 1880 年代畢沙羅學習點描畫(新印象派)的代表作品,用三原色點出一整幅畫作,他的兒子的很多幅畫也有同樣的技法,畢沙羅的經紀人並不喜歡這類的作品,但他仍堅持這樣的創作技法。印象畫派中每個畫家有各自的特色與技巧,每個畫家都會找尋自己的突破,而畢沙羅是少數能夠學習與融合自己的畫風,或許是這樣,在印象畫派中長期被人所遺忘,但印象畫展中唯一一個八次的畫展都參加的人,就是畢沙羅。
畢沙羅(1830-1903),出生在加勒比海的丹麥殖民地,他是葡萄牙裔的猶太人,在航海時代這樣異國長大的經驗,更讓畢沙羅懷抱了悲天憫人的心胸,本來應該繼承家業的他勸服了父母讓他在巴黎學畫,或許是受到了柯洛的影響,也受到了巴比松畫派的影響,畢沙羅的風景畫很有這類田園農家的印象。
【東京】柯洛(Corot)的光與追憶的變奏曲@國立西洋美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7/corot.html
畢沙羅的經濟並不像柯洛家裡那麼有錢,可以長期資助他做畫,那時印刷術正蓬勃的發展,他必須不斷地創作才有微薄的收入。工業革命後的城市與鄉村關係正在大轉變的同時,正好給畢沙羅很好的機會,但他又不像孤傲的藝術家只重視自己,喜好與藝術家朋友做交流,塞尚、高更、梵谷與馬諦斯都受過他的引導與影響。
這次來展出的畢沙羅畫作並不算多,可是配合展出的印象派朋友的畫作,還可以看到米勒、雷諾瓦等大師的作品,以及他兒子、孫女等畫作一起欣賞,不但可以看到從巴比松畫派走向新寫實主義的痕跡,也看到了新印象派(點描)與野獸派的色彩轉變,在故宮的展場比歷史博物館要寬大,是值得花一個下午慢慢欣賞的畫展。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