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1

【紐約】聯合國郵票

這是2005年到紐約的聯合國寄回來給自己的明信片郵票。


銀色的郵票貼紙在燈光下很耀眼

去紐約的聯合國兩次,都忘記把台灣護照帶在身上,所以沒辦法進去參觀。

聯合國這幾年在反恐、維安與貧窮救濟似乎投入了很大的資源,中國的人權一度也是討論的話題,聯合國創立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維護人權,貫徹《世界人權宣言》。看看聯合國的捐款,日本永遠排在第一名,中國所佔的比例很低。

中國目前處理西藏、人權與民主的種種問題,與聯合國的宗旨與貢獻,實在有點矛盾,是不是我的眼界太小,還是在世界上就是要比拳頭呢?

中華民國在1950-1971年間,曾經在聯合國裡有席次,但1971年後席次被中國取代,所以從1993年起外交部透過友邦表達要重返聯合國,但是這十幾年來都失敗。2007年7月19日,總統陳水扁向聯合國秘書長致函,正式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但以「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或地區」的理由遭到聯合國秘書處的拒絕。

相關網站:
聯合國 - Wikipedia
中國與聯合國
聯合國主頁(只有簡體版)

2008/03/20

【台北】城市一角

大學一年級上學期,還沒有開始騎機車上學,總是要走到這裡等公車,在台北可以二十年如一日的地方,我想就是公家機構所屬的土地與建物。


羅斯福路三段/台北市政府交通部財產

這裡不是被遺忘的舊城區艋舺,也不是大稻埕,更不是大龍峒,而是在繁榮的公館,鄰近台大的羅斯福路上,二十年前舟山路與基隆路一帶台大都還沒有收回土地,新生南路與羅斯福路上還沒有誠品書店,羅斯福路還沒有公車專用道,每到上下班尖峰時間坐公車來此轉車的人潮,還有馬路上壅擠車潮所產生的廢氣,這樣的印象一直烙在我的腦海。

二十年後,捷運通車的人潮更多了,公車專用道也通了,但是上下班的時間,這樣的廢氣依舊。台大內部改變很多,有生態濕地與教學農地,許許多多的大樓在校園周邊建立起來,宿舍餐廳都非常的新穎,東南亞戲院附近也翻新,餐廳一家家的開,舊書店也依然開著,鄰近的寶藏巖依山而建的舊房舍已經消失,比鄰而居若一個大家庭的關係就這樣不見。

從台大走到水源市場有座天橋,當時我喜歡在天橋上看著車來車往的羅斯福路,如今天橋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捷運的地下通道。城市的繁華在時間的流逝中留下了甚麼?1951年起台北市曾經有短暫的民選市長,羅斯福路的拓寬是1954年的高玉樹市長開始,而真正開始民選直轄市市長也不過是這二十年的事情,這城市的一角,二十年來的變與不變,讓懷舊的回憶湧上了心頭。

台北市市長 - Wikipedia

2008/03/17

【倫敦】《畢卡索與莫迪里亞尼》的裸女@柯陶學院美術館

看過了《畢卡索與莫迪里亞尼》這部電影後,感受到莫迪里亞尼燃燒生命投入創作的憂愁,很難想像當時的環境是怎樣的?


裸女/莫迪里亞尼/倫敦柯陶學院美術館

二十世紀初在巴黎聚集了各國的畫家,在咖啡館酒館的休閒生活中,經常用賭博的方式激發創作,而酒館老闆也允許這些藝術家用畫作來代替酒款。莫迪里亞尼是在義大利出生的猶太人,也擁有良好的教養,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些人陸陸續續來到巴黎,而這些異鄉者總是充滿著憂愁與孤寂,但同時也有堅強敏銳的個性。不幸地,莫迪里亞尼到了巴黎染上了酗酒的習慣,甚至還服毒。

莫迪里亞尼,1886-1920年,從小就有的了肋膜炎,得過熱病,後來轉變為肺結核。曾經在義大利南部養病,也到過佛羅倫斯、羅馬的美術學校就讀。1907年,巴黎舉辦塞尚作品展,激勵了莫迪里亞尼往雕塑發展,他用石頭、木頭雕刻一些類似面具的作品,這些作品在倫敦的泰德美術館有收藏。



橢圓形的臉、沒有骨感慵懶的女性,長長的脖子,小小的嘴巴,沒有眼珠的眼睛,幾乎他畫中女性都是這個模樣,他畫老婆珍妮有20幾幅,在他死後的第二天,懷有第二胎小孩的珍妮也自殺死亡。

2008/03/14

【新加坡】魚

今天收到小魚來自新加坡的明信片,抱怨說《城市精選》都沒有選到他的部落格文章,仔細搜尋一下,新加坡的文章果然沒有選到過。


2008.3.14

【獅城掠影】好想在花園城市跑步
【獅城掠影】今夜,只想靜靜地依偎著你
【獅城掠影】風情萬種的魚尾獅
【獅城掠影】魚尾獅旁的陽光男孩
【獅城掠影】呀厚!鴨比飛了

目前小魚在吳哥窟,聽說拉肚子在旅館休息,跟我第一次去吳哥窟的遭遇很像,希望她多多保重。

2008/03/13

【倫敦】舊?城區

世界上許多大城市大部分會有舊城區與新城區的區分,新城區會有新穎的商業摩天大樓,新舊城區或許隔著河或隔著大馬路,但在倫敦,舊城區的重新規畫,看到了新建築都在此。


2007.9 左方許多工事中的土地就是舊城區

走在舊城區,來來往往的車水馬龍,道路不算小,觀光人潮很多走在人行道上很好行走,這邊的教堂密度應該是倫敦最高的地方,除了教堂與一些學校或公家機關,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舊城區,在倫敦城市博物館還有遺留舊的城牆城門。

舊城區的每座教堂應該都是二次戰後原樣重建,教堂外觀的石塊新新舊舊堆疊起來,彷彿告訴我們戰爭的無情。

有很多新建築是把古建築遺跡包在新式的玻璃帷幕內,不然就是融合成為一體。走過倫敦,與義大利城市保存古蹟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總以為英國人是很死板的民族,但是對於新建築的嘗試,應該是世界數一數二吧!

2008/03/12

【Stroud】Made in Stroud

英國中西部的 Stroud 小鎮,雖然我只邂逅了半天,一直難忘懷這些街道、早餐店、咖啡館、書店、大超市、3C賣場與有機農民市場。


2007.9.23 Made in Stroud 店面映照出對街的建築

一個地方要生存,一定要有當地的特色,在這附近的山丘,據說有保存最完整的石造尖頂建築,一系列的房屋,沒有唐突的鐵皮屋,也沒有不同樣式的水泥平房,更沒有高樓大廈。甚至到小鎮的中心,超市大賣場也座落在中心的邊陲,毫不搶眼的隱身在下坡處。

小小的鎮快步行走大概花10分鐘就可以繞一圈,但是這裡卻有3家以上的書店,每家都有自己的定位,有的經營童書,有的經營小說。或許是市場機制的關係,同類型的店當然不會存在這個小鎮。看到旅遊告示牌的老照片,有些老房子已經不見,有些依然保留,但是經營商店賣的東西已經改變,或許以前是鋼琴工廠,現在變成了啤酒餐館。走了一圈,就連我這個了解不深的觀光客,都知道這裡以前是個工業生產的聚落。

Stroud 相關文章:
【Stroud】小鎮中心
【Stroud】小鎮風情
【Stroud】第八天流水帳@小鎮風情

我不知道英國的小鎮是否都有各地的特色,但是我匆匆地走過 Stroud,卻難以忘懷這家店的店名與口號,希望我有一天也能高喊開一家 Made in Taiwan 或是 Made in 甚麼的店!

2008/03/11

【佛羅倫斯】未完成的古蹟城市

多久的建築可以稱為古蹟?在台北,大概就是百年這個數字,但是在佛羅倫斯,四百年前就是這樣的模樣,文藝復興後期所蓋的教堂,就是新建築。



佛羅倫斯應該可以稱為米開朗基羅的古城市,在博物館裡有他雕刻到一半的雕像,好像活人硬生生的被嵌在石頭裡吶喊。教堂的立面建到一半,佛羅倫斯人可以忍受就這樣放著,讓後代子孫知道這段歷史,不對稱的領主廣場,達文西想要設計成完美的對稱式,也不被大家採納,於是達文西出走威尼斯轉往米蘭發展。

佛羅倫斯的百花聖母教堂,裡面包著一座小教堂的遺址,當時麥迪奇家族剷平了原來的小教堂,要蓋一座規模宏大的雄偉建築,大教堂是蓋起來了,但小教堂也不見了。到了百花大教堂內部,走到地下室,義大利人特別把小教堂的遺址遺物挖了出來給大家參觀。

記得第一次到這裡從火車站走出來,第一眼就看到車站前就有開挖的考古遺址,看到一個古城門就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中間,走著走著迷了路,我開始緊張的到處問路,但是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有人指東、有人說西,我走到一家商店買飲料,剛好老闆娘是華人,我們用英文講了老半天她才問我會不會講國語,但她似乎國語也說得不太好,好像潮州話才是母語,很熱心的請她店裡的工讀生指路給我,短短問路的半小時,我好像接觸了所有的義大利人。

走在這座文藝復興的城市,到處看得到先人的遺跡,米開朗基羅的雕像與教堂內的設計、達文西設計的涼廊、布魯內列斯基的大圓頂與聖羅倫佐教堂的設計、吉貝爾提的天堂之門,聖十字教堂的名人墳墓,這些痕跡從古至今不曾改變,讓活在這裡的人們擁有同樣的記憶,透過旅行觀光,也讓全世界的人有了共生共存的想望。

2008/03/10

【倫敦】塞尚玩紙牌的人@柯陶學院美術館

塞尚是法國印象派後期的畫家,也是一個死後才受到大家注意的畫家。


1890-1892年/玩紙牌的人/塞尚/倫敦柯陶美術館

上面這幅畫是塞尚一系列的玩紙牌的人,總共五幅,巴黎奧賽美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都有展覽。看起來非常陰暗的用色,仔細觀察顏色用的並不多,但是卻表現出拿著紙牌的手上有光線照射進來,兩個人思考鬥智的心情。塞尚的畫作非常重視結構,也就是構圖,那個酒瓶就是中線,兩個人非常的對稱。仔細觀察塞尚有一堆人物的畫作,多半構圖都非常嚴謹,大部分都有三角形的對稱,整個畫面非常的勻稱。

塞尚1839年1月19日(是水瓶座)在法國南部出生,死於1906年,早年受到大自然的影響,在與朋友的書信往返中經常提到對大自然的感受。在1860年代畫了不少的大自然畫作,後來在大自然下進行人物畫作,一堆男體或是女體的人在森林中脫光衣服在河邊沐浴,塞尚也曾經模仿馬奈的畫《草地上的午餐》,不過線條用色就比較抽象點,沒有那麼寫實。

塞尚被認為是立體派的開山祖師,色塊式的上色技法,好像整個人物立體了起來。

2008/03/07

【蘭嶼】SimonLan的開元港

只要想到挪威,就會想到 SimonLan 的部落格,這幾年他多次前往挪威,留下了眾多照片記錄,都可以在他的部落格找到。

Simon Lan 的挪威旅攝
http://www.simonlan.idv.tw/index.php


蘭嶼‧開元港/SimonLan/不知道是不是在飛機上拍的?

SimonLan 連續三年自行製作桌曆以成本價分送朋友,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是對於攝影工作的熱愛,我想這樣的辛苦也是值得的,以往都錯過了桌曆的預定,今年終於拿到了一本以及他自行製作的明信片。

今年的桌曆主題是『台灣』,封面就用英文標明台灣高鐵的幾個站,方便介紹給外國朋友,我想到世界各國自助旅行的朋友最知道,台灣人對觀光客非常熱情,但是缺點就是對不懂漢字的人來說,觀光標示做的不夠好。

SimonLan 是非常低調的部落客,不會出席任何網友的聚會,我相信他應該不只是挪威專家,最近去了北海道,也在台灣到處跑,四處發現台灣之美,在平實的照片背後流露出對這塊土地的關心,希望他能持續拍照給大家看。

2008/03/06

【威尼斯】猶太人與《威尼斯商人》

世界各大城市都有猶太區,一直到以色列建國後,這些猶太人有些回到國家,沒有土地的猶太人在世界漂遊,在每個城市留下了不同的傳說。


2006.2 威尼斯的猶太區

電影《威尼斯商人》描述安東尼奧跟猶太人夏洛克借款,夏洛克曾受辱想要報復,寧可不要利息,約定若逾期無法還款就可擁有安東尼奧的胸口肉。最後,法庭裁決夏洛克敗訴,這齣劇目長久有爭議,原著中有反猶太的偏見,同時又把夏洛克刻畫成貪婪、殘忍的猶太人。該電影以16世紀威尼斯的猶太人遭受迫害為開頭,結尾是破產的夏洛克痛苦地被困在歧視的猶太區。



威尼斯的猶太區在島的西北方,可以看到擁擠破舊的房舍,巷道也特別狹小,最後一天的民宿就在這區,泰國人經營的民宿,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一起住在這裡,客廳有人看電視聊天,來自中國的打工女子在這裡聽著鄧麗君的音樂,而我進入一個非常詭異有半透明玻璃的浴室洗澡。

心裡想著兒童的黑死病曾在此地流行,明早五點我就要起床搭巴士到機場離開,短暫的過客跟千年在世界流浪的猶太人感受應該不同。經濟上猶太人一直是很會賺錢的民族,但是在政治與人權上不知道為什麼總是那樣的弱勢?猶太人與威尼斯人共同生活的那麼久,不知道有怎樣的共生之道?

【威尼斯】最後一夜的中國餐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10/blog-post_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