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6

【廣島】城,我們需要甚麼樣的觀光文化?


兩位長者在護城河外野餐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學習西方的都市規劃,大量的拆除了城牆,但在明治時代的末期,許多城堡因為觀光的因素,又重新蓋了回去。記得在1970年代,因為日本經濟起飛,他們也意識到到了日本各地的城堡,全部都長得一模一樣,如何克服這樣的困境,很值得我們學習,如今到了台灣各地的老街,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呢?

1. 每個城堡的歷史絕對不同,於是乎不同的大河劇,更可以凸顯歷史人物與城堡的關係。
2. 每個城堡建築年代不同,防禦的方式也大不相同。
3. 城堡周邊的農產品不同,可以販賣不同的產品
4. 不同城堡可以串聯同一個時代的故事,更可以增加與不同城堡的關係連結
5. 城堡的天守閣,是制高點,更可以讓觀光客很快速了解城市周邊的建築與關係
6. 城堡周邊腹地大,除了公園之外,博物館、庭園、咖啡館、餐廳、賣店都可以讓不同的觀光客消費,而學童的校外教學也可以在此進行。
7. 護城河不但可以匯集城市內的水流,可以划船也可以降溫。

把以上的『城堡』兩個字,置換成『老街』、『老城區』,就可以知道,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了!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16-台北刑務所與四六事件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十六集,從四六事件開始描述,走過四六事件發生地的現址、彭孟緝的住所、 1948年台大教授許壽裳在青田街6號住所被殘忍殺害的懸案,再回到台北刑務所。以美食、咖啡聞名的永康街、青田街、金華街周邊,百年間滄海桑田,刑務所的示範農場現在呢?拆遷的華光社區以前曾經是?失火武德殿還留下遺跡?只能在「秋惠文庫咖啡店」裡找到一小件物品,點開Youtube聽水瓶子便揭曉!(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廣島】浪漫喫茶店



進入社區,雖然老舊還算清潔,居然有老人家臥睡在地上,看到了中國雜貨店、韓國料理、三味線道場,還有一個類似安親班的兒童圖書室,而喫茶店、咖啡館也不少。一群年輕人,應該是韓籍的大學生,在走廊大聲打屁聊天,讓這個老舊社區添加了一點的年輕氣息。雖然是很久以前蓋的社區大樓,但是規劃的生活機能非常良好。

我走進了浪漫喫茶店,老闆娘與客人十分的驚訝,點了一杯黑咖啡,老阿嬤開始手沖,我環顧四週,只剩下吧檯可以坐,不遠處的桌子移除,所有的椅子全部朝向吧檯上的電視機,入口處還有蚊香,兩位歐吉桑老人家在吧檯看報紙,行動緩慢的調整座椅,並且把這裡當成家裡一樣的跟老闆娘聊天,感覺只缺少了卡拉OK的設備而已了。

這個商店街走廊上面的屋頂,讓我想起了『廣島式菸樓』的樣式,雖然是中午,商店街的商店多辦沒有開門,許多商店也被自動販賣機取代,只剩下許多老人在商店街遊蕩。雖然有點死氣沉沉,但比起台北市萬華的一些公共住宅,這裡還算有點生氣,廣島從原爆至今八十幾年,能夠重新站起來,這樣的公共住宅的規劃,應該也在都市更新中被廣泛的討論,反觀台北市的國宅計劃,長期因為短視近利而不容易推行,這希望大家能去世界各地的公宅觀光一下。

維基百科介紹這個社區
https://ja.wikipedia.org/wiki/%E5%B8%82%E5%96%B6%E5%9F%BA%E7%94%BA%E9%AB%98%E5%B1%A4%E3%82%A2%E3%83%91%E3%83%BC%E3%83%88



2016/07/15

【廣島】20160715:原爆點、エイト喫茶店、中村屋、景雲堂書屋


【廣島】原爆點與資料館的中軸線
http://trip.writers.idv.tw/2016/07/blog-post_83.html


エイト喫茶店,經過,阿嬤似乎在等客人


【廣島】堺町「中村屋」,燈光之美下的過往痕跡
http://trip.writers.idv.tw/2016/07/blog-post_63.html


洗心書房,全都佛教的書


【廣島】十日市茶房,似乎老喫茶店都在路面電車站旁
http://trip.writers.idv.tw/2016/07/blog-post_78.html


紫苑喫茶,經過


景雲堂書屋,很多文庫本,歷史、政治居多,有一半的走道都堆滿書,找書不是很方便,買了一本《大阪今昔散步地圖帖》文庫本,400圓,便宜


ヲルガン座,二樓好像是不錯的音樂喫茶,晚上偶而會有樂團表演,7/19 是平井正也x島崎智子。我吃喝太飽了,可能以後有緣才能來。


フタバ 圖書,新書、二手書放一起,以主題為主陳列,雜誌放在二樓,書架上很多招牌,就好像走在台北的街道一樣,每本書都有小提示,整個書店好像很吵的樣子,每本書都說:翻開看看吧!


第一次吃一蘭拉麵,好像進入K書中心,看不到服務人員的服務方式真的很新鮮,我想以後都是機器點餐了吧?

[影片]
反核遊行


中国書店,沒開,專賣地圖的樣子


廣島的書店,好像無所不用其極賣書。走在街上來了一部豪華電車,有生啤酒,原來是包車服務,車上都是中年大叔,每個人都有點醉了,車上還可以看體育節目,雖然好像是去啤酒屋喝酒的感覺,看著下班、逛街的人潮也不錯,只是,反過來,這些人好像動物園的動物,一邊喝酒一邊也被我們觀看著。奇妙!
【廣島】路面電車的懷舊時光,我們要留下甚麼記憶
http://trip.writers.idv.tw/2016/07/blog-post_15.html


廣島人跟其他地方日本人不太一樣,好像不太守交通規則啊!腳踏車、汽車都會亂停。


美國總統歐巴馬來廣島,相關諷刺扭蛋馬上就推出

【廣島】路面電車的懷舊時光,我們要留下甚麼記憶



到日本各大小城市,都會有路面電車,自從這種大眾運輸工具發明,隨著時代的進步,各大城市幾乎都已經淘汰老舊的電車,除了舊金山作為觀光用途,里斯本新舊並陳,倫敦刻意保留雙層巴士之外,隨著電車高架化或地下化,很多城市所使用的幾乎都已經是新的系統,到底是怎樣的意志,能夠保持新舊並陳這樣的傳統呢?

松山,甚至復刻了夏目漱石《少爺》中的小火車。走過了長崎、熊本、松山、高松、札幌、涵館、京都、東京等地,新的電車可能由一節、兩節變成四節,有的輪子甚至設計會旋轉,減少鐵軌的摩擦,車體會左右傾斜讓乘客更為舒適。

短期來看,要維運一條老舊的鐵軌系統都不敷成本,但是,長期來看當各地都有相同的系統運作,就系統維運來看,不見得不划算,而且,這種路面的電車,還兼具了觀光、文化的意義,保留舊有的生活模式,長期來看都是非常具有價值的。

台北本來也有地面鐵軌,除了縱貫線之外,還有淡水、新店支線,但在我們以為汽油成本永遠很低就拆除了,人口變多採取地下化是不錯的選擇,但是人口較不密集的地區,經過車站時採取的是高架化,而保留了地面電車,雖然電車運行緩慢,但卻是跟行人同一個平面,遇到紅綠燈還是要停下來,同樣具有同等地位的象徵意義。

台北的捷運、台鐵、高鐵等系統都會隨著時光流逝變舊,變得不好使用,但是,一座城市的記憶都是建立在這些舊的事物,我們若不思考能夠怎樣長期的運作,只會購買他人的系統,那麼這些東西終究留不下來。

同理,我們的巴士,好像很少人用這樣的角度來欣賞它。


廣島的電車總類非常多,還有一種豪華包車,上面有啤酒吧檯,還有大電視放著運動節目,晚上在市區行走,看著下班的人潮、城市的夜景,悠閒的喝啤酒看賽事。

【廣島】十日市茶房,似乎老喫茶店都在路面電車站旁



進入了這家創立七十年的老店,除了店中間一台老的烘豆機、還有木頭椅子外,整家店少有老店的氣味。兩面牆都是大窗戶,光線十分充足,公車、電車在路上的行走的聲音,伴隨著店內電視的聲音。

我坐定後看著看不懂得日文菜單,除了野菜兩字是漢字,只好要求有無英文菜單,網路上熱門的餐點是雞蛋、吐司加咖啡。

不久,一位老先生拿著兩本有點情色的雜誌坐在我旁邊翻閱了起來,或許年紀大了呼吸有點不順,一頁頁慢慢地翻閱雜誌,除了八卦新聞,雜誌內還有漫畫,似乎每一頁他都有興趣。我擔心我老了是否也是如此,會到老喫茶店做同樣的事情啊!划手機時手指都對不準『讚』這個字了吧?

老人家十分困難的柱拐杖要起身,服務人員來幫忙,講話都有點困難的老人家,可能每天午後都要來此喝一杯咖啡吧?至於雜誌看了多少,可能都無關緊要,這家喫茶店,讓老人家有一些存在感。不由得我也想起了我的阿公,幾乎都在鄉下種田,但是年老時到台北居住期間,好像沒有一個場域屬於他。

一位永遠叼著菸打著筆電工作的年輕人(不是我),還有許多大叔低頭專心看著雜誌,周邊的鄰居來買咖啡豆,優雅的女士帶著帽子穿著洋裝,好像又不屬於這座城市,各式各樣的人往來,店主都能熱誠的打從心裡的歡迎,即使沒有互動,這樣的心意很容易感受到。


七十年的老店,除了店中間的老烘豆機之外,裝潢已經煥然一新


紫苑喫茶店在隔壁,也是老店

【廣島】堺町「中村屋」,燈光之美下的過往痕跡


広島市中区堺町1-5-15

突然,來了一堆歐吉桑、歐巴桑,大約十二個人,年紀都是七十幾歲左右,但有的人中氣十足,肆無忌憚的聊著高興的事情,我想,應該是同學會吧?

若這些老人家是廣島人,應該是原爆前後出生的人,真難以想像一出生就在這樣的環境,這一路成長至今,是怎樣的人生呢?這間已經開業六十幾年的老咖啡館,或許伴隨他們年輕至今,未曾太多的改變!

一進門看到咖啡色的椅子,低矮的桌子有著大理石顏色的貼皮,乳白色、翠綠色的銀行燈打妝著這樣的空間,不同高度的兩層空間,高聳的天花板,好似哥德式挑高的教堂,從地面上的紅磚、石頭壁爐、咖啡色木質有點像樹木的紋路腰帶環繞整間屋子,白色的牆壁延伸往上,兩盞豪華的大鐵吊燈,還有一個小閣樓。

我看到老舊的大型音響喇叭、真空管擴大機,但已經廢置不用,放在角落眾多的器材,還有好像一架鋼琴的外型,全用布好好的包著,我想這間喫茶店,應該有更多的骨董可以讓人緬懷,但可能不容易修復只好暫時這樣放著。

吧檯內忙碌著是白髮蒼蒼的歐吉桑,穿著潔白的襯衫打著領帶,端碗盤出來的除了一位穿著白色制服的年輕人,還有一位白髮駝背的歐巴桑幫忙客人點餐。

今天看到除了中年如我的大叔一人在角落看著書之外,也有一個熟女來此喝杯咖啡,最多類型的客人,都是兩個歐吉桑高興的聊天,或是兩個歐巴桑彼此輕聲的討論著事情,全部都是說不完的話的老人家。

這家喫茶店充滿了懷舊的氣息,融合著西方空間設計的影子,無論是空間,還是裏頭的物件:桌、椅、碗、盤、燈、咖啡器材,但這樣不到百年的歷史,這些元素竟然是我們認知日本的老喫茶店的空間,時光荏苒物品不換之下,有趣的主客易位之感。

書架上頗有質感的雜誌,一本完全沒有廣告的《生活手帖》,也是最近 NHK 晨間劇《當家姐姐》女主角所創立的雜誌社,我們何時才能簡單的為了需求,而發行這樣的雜誌呢?

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太多干擾,我看著這些歐吉桑、歐巴桑愉快的聊著往事,能有這樣的店,是幸福吧!


客人大多是白髮人,在吧檯工作者也是一樣


套餐每一樣菜都很好吃


室內挑高的空間,好像進入哥德式的教堂


完全沒有廣告的《生活手帖》,也是最近 NHK 晨間劇《當家姐姐》女主角所創立的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