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18/02/15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111-台北新富町文化市場
時逢農曆年,你也在傳統市場採買嗎?本集介紹萬華區的舊市場再生,祝各位讀者除舊佈新,迎向嶄新的狗年!
康定路走入位於三水街的新富市場,門面是紅色鐵皮瓦,要說是日式大門入口又不太像,進入後上面掛著『親子市場』的布條,想起了兒時媽媽牽著我的手,進入擁擠的市場,還可以聽到雞的叫聲,血水在地上流動,魚、豬、雞的腥味在四處瀰漫的氣味,無論是當場去鱗片、處理掉內臟,或者要進入絞肉機等等,這是全都是童年的記憶,市場販賣的是新鮮的食物與多樣的味道。
目前的傳統市場,衛生環境已經比以前好很多,而且現代小家庭也吃不了那麼多的食物,店家販賣的食品也已初步加工過,甚至是料理好的食物,走晃這條市場,可以看到正在壓水餃皮、包水餃的店家,這樣的景象,跟小時候看到正在放血殺雞拔雞毛,其實一樣都是強調食物的新鮮度。
長型的市場,走到中央有一個最近修復好的古蹟市場,新富町文化市場,由空中鳥瞰這棟建築呈現馬蹄形圓弧的造型,挑高的屋頂,中央有天井、長型窗戶採光很好,有許多通風口,中央還有排水溝,符合了市場衛生環境的規範。
1930年代,當時的台北州政府基於衛生考量,對市場的建築做了更多嚴格的規範,這時期所建的市場:太平町、幸町(幸安市場)、入船町(直興市場),如今都已經改建或拆除,只剩下1935年興建的新富町市場還存在。
市場成立之初,攤商與客人台灣人與日本人皆有,台灣人習慣早上去市場,日本婦人則是傍晚採買,這樣多元的市場,想必在飲食文化產生更多的交流。
但後來戰爭爆發,民生物資改採配給制度,市場營運停頓。後來國民政府來台大量軍民移入,周邊攤商林立,後來甚至就地合法,我們甚至習慣了露天街道的臨時攤商市集,除了百貨公司超級市場之外,傳統市場一直是髒亂破敗的印象。
修復好的新富町文化市場重新開幕,讓人一解過去市場潮濕、陰暗、人潮、魚肉腥味、叫賣聲此起彼落的傳統印象。目前市場內利用可回復的建材,作為展覽、講座、教室、咖啡館,這樣的古蹟活化,試圖與周邊的市場對話,利用展覽說故事。原來,我們甚麼都沒有失去,市場中最重要的建築保留下來了,攤商產品供應鏈體系,與客人之間的維繫,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來逛一下新富町文化市場,除了展覽之外,在咖啡座會遇到在外面買完菜的老客人進來晃晃看展覽,或許都有點年紀的母女坐下來八卦街坊鄰居,或者文青打開筆電若有所思的工作著,穿著內衣夾腳拖的歐吉桑,或是打扮時尚的日韓觀光客,神奇的在同一個時間、空間相遇。
2018/02/08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110-日本尾道之旅
尾道在廣島東邊,鄰近著福山市港口,是個小鎮。
曾經許多畫家、文人長居在尾道市,也有經典電影來此小鎮取景。例如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便是在淨土寺旁的宮燈,公公和媳婦談論著年輕人在中產社會裡辛苦的打拚。電影敘述老夫婦去東京探望子女,卻沒人有時間陪長輩,安排老人去熱海泡溫泉,老人不習慣都市,於是決定回到尾道家鄉,坐著那時候剛建好的新幹線,可是婆婆回到家鄉就過世了。也很像台灣現代的社會吧,二代間的隔閡,老人家不知道何去,下一代不知如何回鄉。
尾道市的老街道,有著濃厚的懷舊感。街道上隨處可見談論日本的文化遺產保存,例如尾道在推廣的海賊王-村上家族。台灣的海賊王想當然是鄭芝龍,稱霸台灣海峽、澎湖,而村上家族則是叱吒瀨戶內海的小島群,收保護費引導商船避免觸礁。說到文化遺產,我們直覺是無法當飯吃,但只要群眾心目中認可了,文化遺產就容易保留,尾道家家戶戶的老人家都認可村上家族的故事。有了認同基礎工程,便可以開發觀光旅程。
尾道有海賊路線的導覽,同時也是單車旅行者的天堂,騎單車在瀨戶內海小島間的公路穿梭。走出車站,可以看到世界各國的單車旅行客,在規劃好的空地組裝單車、維修,商店旁也備有停車位。更細膩的設計吸引騎士來旅行,就是當騎車後滿身汗,港邊的舊倉庫改建,裡面有淋浴間、超市、咖啡館等提供休憩。當然也可以在此租借單車,邊騎看海景。當地規劃很多的散步路線,例如電影拍攝路線、文學之路,還有貓之細道,位在像九份一樣的小山城,有些年輕人在廢棄的老房子養貓,開博物館以及展覽館等。推薦大家去尾道旅行,規劃多天的行程,收穫一定非常豐富!
2018/01/31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109-亞美尼亞的阿尼古城
阿尼古城位於今日土耳其東部,鄰近亞美尼亞邊界,位於絲路貿易交通要道,全盛時期人口十萬以上,媲美當年的伊斯坦堡、開羅、巴格達等大城市。
西元301年,亞美尼亞是全世界第一個將基督宗教指定為國教的國家。亞美尼亞人的建築技術卓越,在亞美尼亞地區中世紀的教堂,影響了西方教堂的建築風格。幾乎全部用石頭蓋成的教堂,牆面採用玄武岩,而圓形的尖屋頂則使用較輕的火山凝灰岩,由於教堂需要容納較多人數,傳道需要而中間不能有柱子,所以厚重的牆面與屋頂的交叉結構室內有大空間,陽光從細長的窗戶照射下來,呈現聖潔的氣氛。
教堂壁畫與雕飾有華麗的葡萄藤蔓,亞美尼亞人非常會釀製葡萄酒,自許為舊約聖經中諾亞的後代,大洪水後諾亞方舟就停靠在五千多公尺的亞拉拉山上,因此目前亞美尼亞的國徽、鈔票上,都有亞拉拉山的圖騰。
阿尼在西元961年成為亞美尼亞的首都,由於地勢顯要,周邊有河谷,只要在北面建立城牆,就非常容易防守。阿尼城中興建眾多各國的教堂,有一千零一座教堂之都的稱謂,可以說是基督宗教的信仰中心,但目前的考古遺址一片荒煙蔓草,不到十座殘留的教堂廢墟,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即將瀕臨消失的文化遺產。
目前阿尼古城內比較完整修復好是聖格雷戈里教堂(St Gregory of Tigran Honents),格雷戈里是亞美尼亞出生的聖人,教堂內的壁畫完整,還有耶穌的故事。
阿尼在歷史中命運多舛,羅馬帝國、波斯帝國、拜占庭帝國、賽爾柱帝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等不同的政權互相爭奪統治該區,1915-1917年,土耳其甚至進行了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受害的人多達一百五十萬人。1921年蘇聯與土耳其簽訂條約,亞美尼亞大部分的區域,被劃定在土耳其國境內。
到阿尼古城參觀,目前在土耳其境內,只有一河谷之隔就是亞美尼亞,有因為地震少了圓頂的教堂,也有被雷劈剩下一半的教堂,甚至是只剩下一面牆的教堂,殘破的城牆,考古遺址上也沒有任何管理,亞美尼亞每日望著這個曾經繁華的宗教中心,又不屬於自己的國土而無能為力,這樣的心情應該十分悲傷的。
2009年,藝術家在卡爾斯市長的支持下興建了友誼之手紀念碑,兩個高達三十公尺高的雕像,兩人互相伸出手握住對方,象徵著土耳其、亞美尼亞要化解百年來的恩怨,即將開啟邊境的交通,但在2011年兩國關係惡化後,土耳其總理批評這紀念碑為『怪胎』,雕像的手還未完工就拆除。
除了基督宗教的教堂建築,著名的伊斯蘭教大清真寺也都是亞美尼亞人的設計,除此之外,在音樂、數學、科學、文學等領域也多有成就,米格機也是亞美尼亞人發明的,這些輝煌的成就背後,歷史上卻遭遇悲慘的命運。
2018/01/12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108-台北小劇場散步
介紹小劇場散步路線,小劇場分佈以及發源地從南海路建國中學對面開始,也是「台北藝穗節」發展的中心,藝穗節仿造愛丁堡、雅維農等藝展,採用非常自由、不審核的表演內容,多為非主流的藝術表演,現已舉辦四年。觀眾與舞台沒有高度和距離的設限,所以常在小劇場、咖啡館等展演。每年八月底到九月初,歡迎大家買票支持台灣小劇場!
回溯日本時代的小劇場,共16個之多,大多分佈在西門町,還有萬華、大稻埕等。例如大世界館、新世界館、國際館等等,現在國賓戲院的前身是「芳乃館」,並開了分店在羅斯福路與林森南路地下道出口轉角。後來電影工業發達,劇場改成放電影。而英文或日文電影,則有辯士翻譯成道地的台語。1920.30年代,受到上海洋化的影響,來看劇場的人是多元打扮,街頭可見旗袍、浴衣、西裝及洋裝等。
我們從牯嶺街小劇場出發,戰後為警察局,解嚴前後警察局搬家,被指定為古蹟,也是藝穗節起源地。走到旁邊永豐餘大樓,地下室原來是信誼基金會支持的「知新劇場」,劇場前輩都非常熟悉的劇場。往旁邊走台北郵局資料館,跨越天橋到南海路228紀念館,日本時代是教育會館,戰後改為省議會,之後為美國新聞處。1970年美國大使館及新聞處被侵入毀損,便搬來此地,有林肯廳,素人畫家洪通就在此展覽。再往前走建中,中軸線上的蔣介石雕像,每年被學生換裝,呼應藝穗節開放自由的精神。
再往南海劇場,解嚴後是李國修、李立群、賴聲川當年的演出空間,劇中有許多kuso橋段。然後南海路回頭到楊英風美術館,旁邊是中華文化總會簡稱文化總會,會長是總統,歷年活動展示台灣的多元文化。例如媽祖展,印象中媽祖是中年塑像,但林媚娘得道升天時應該是少女,而西方宗教將聖母描繪成年輕,顯示東西文化思維的不同。旁邊巷子裡,有個即將消失的空間「南海藝廊」,曾是台北教育大學校長宿舍,捐給藝文界表演,退休之後,學校沒有意願保留。穿過後往台博館的「南門園區」,再過羅斯福路,便是西門町芳乃座的分店。過了愛國東路,就是國家戲劇院了。劇院中有間咖啡店「戲台咖」,是書店、酒吧、餐廳等複合空間,裝潢有些是劇場的廢木再利用,推薦大家一去!
2017/12/27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107-霧裡薜圳的散步
大台北地區三大水圳道,本集介紹霧裡薜圳及與瑠公圳中間點-瑞安街。我們要從九汴頭分水站,現在的溫州街45巷開始散步起。
在1939年的瑠公圳水利圖上看九汴頭分水站,霧裡薜圳三條支流從此分出,再往回找1895年台北市地形圖,可發現共有四條。往東有三條分支流,延伸到新生南辛亥路口,於是我們走進台大醉月湖。醉月湖的左(西)邊是霧裡薜圳第一支流,從溫州街45巷分流而來,東邊則是大安支流。當初瑠公圳引水從四獸山、象山取水,因此很可能醉月湖當初周邊的眾多埤塘,是由從新店引水灌溉。醉月湖舊稱牛湳池,推測日治時都市改正將池填平,變成沼澤地,而埤塘填平的後果,下雨會淹水,於是興建了新生南北路下方的排水溝。
出台大校門往辛亥路,就到了龍安坡。龍門國中內有個古蹟「龍安坡黃宅濂讓居」,校舍也配合古宅的建築風格興建。傳說中1853年北台灣發生漳泉州械鬥,延伸到黃家居住的新莊,舉家遷移到此。大安區當時有五座大宅第,在日治時被徵收為帝國大學、戰後被徵收為憲兵隊用地、學校用地以及建國辛亥高架橋用地等,黃家只剩下古厝,於是捐給政府做指定古蹟,保存下來。從古宅三合院中,很容易看到防禦工事,聯通走道、刺竹等,而水井則自給自足,周邊的水圳道供給水田生產,為黃家家族事業。
接著沿瑞安街慢慢散步,可以發現街坊鄰居不少是客家人,這裡還留有老行業,修自行車、推拿、國術館等,沿街建築老公寓、豪宅大廈、日式建築隱身混搭其中。到222巷口,驚喜見到有一株大樹的綠蔭小公園,原來台北多半學校公園旁,應居民要求蓋停車場,水泥建築的覆土不夠,因此小公園的樹長不高。而瑞安街的里長當時堅持保留樹木,於是這裡綠意盎然。 推薦一個私房景點「水牛書店」,一定要到二樓咖啡座,點杯咖啡坐在沙發上看書,偶爾眺望窗外想像霧裡薜圳的過往。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12/13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106-台北一號糧倉
日治時期的倉庫「一號糧倉」,現在位於八德路二段與復興北路口附近的巷弄內,南邊是微風廣場百貨公司,在厚重生鏽的鐵門上,有清楚的炸彈爆炸的痕跡,十分好奇這棟倉庫的身世?為何會有那麼多傷痕?
傳說興建於1940年代,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為了預防台北橋被美軍炸毀而斷糧,所以在此興建倉庫存放糧食,位於縱貫線鐵路旁的中崙庄,八德路這條道路自古以來就是錫口(松山)港口到台北城的米道,戰後命名為中正路,是台北連結到基隆的重要要道。當初的中正路只有東西段,不能分段,後來改名為八德路。
倉庫的南邊不遠處,日本時代是進馨商會,生產汽水,有富士、富貴、三手、黑松等品牌的彈珠汽水,工廠所在地就是今日的微風廣場百貨公司,戰爭時期,工廠被台灣總督府強制編入「臺灣清涼飲料水統制組合」,終戰後恢復為「進馨汽水有限公司」,後改名為「黑松飲料股份有限公司」。
中崙周邊工廠林立,在倉庫的北邊,市立圖書館中崙分館,曾經是「東京自動車工業會社」。在糧倉的西邊,現今的大潤發中崙店,曾經是「台灣國產自動車會社」,是名古屋的「豐田自動車」的台灣總代理。還有「明治製菓會社」的台北工廠,生產巧克力、糖果,也在此落腳。
倉庫的原始設計,屋頂為大跨距檜木桁架,多層牆體可防潮、隔熱。戰後的正式名稱是「糧食局台北管理處中崙蔴袋倉庫」,負責整理修補破掉的麻袋,工作人員最多的時候達到三十幾人。而後塑膠PV袋材質變成主流,麻袋廢置不用,這棟倉庫改為PV袋倉庫與糧食局的文書檔案。
2009年,該倉庫本來要報廢拆除,但在地居民向文化局申請文化資產價值鑑定,經審議後登錄為歷史建築,2013年,文化局推廣的「老房子文化運動」,媒合廠商修復再利用。
台北市的工廠分布,從華山車站往東沿著鐵道縱貫線開發,華山梅酒廠、建國啤酒廠,到中崙周邊的汽車維修、食品飲料工廠,往東還有松山菸廠、台北機廠等一路往東延伸到南港一帶。或許台北市已經蓋滿了大樓,鐵路也地下化,已經遺忘了這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的工廠在哪裡?
了解這樣的工業發展脈絡後,無怪乎戰爭時期,美軍要選擇這些工業生產的倉庫作為轟炸的目標。台北市邁入現代化都市,不過這百年的時光,農業轉為工業,然後變成商業、住宅。如今,歷史建築一號糧倉,從廢置倉庫變身為農產品超市、餐廳,期待可以創造更多可能性。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12/07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105-台北臨濟護國禪寺
搭乘捷運經過圓山站,看到原木色的日式禪寺,會有到了日本的錯覺,找了許多老照片比對,原來臨濟護國禪寺格局與外觀顏色,在這一百年來變化很多。
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邀請許多宗教團體來台宣教,興建寺廟,撫慰死亡的軍人。臨濟宗妙心寺派的梅山玄秀大師,1900年與板橋林家交涉取得這塊地,1906年,兒玉源太郎卸任返鄉後不久過世,在此舉辦追悼會,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等官員政要共六百多人參加。梅山玄秀向各界募款興建臨濟護國禪寺,1911年完工。該寺日式伽藍配置有三大元素:本堂、庫裡、山門,在傳統建築中採取不對稱。本堂就是今日的大雄寶殿、庫裡為華藏殿(已拆除)、山門就是南邊的小鐘樓門。
洪鐘是後藤新平所捐獻,山上有兒玉源太郎所立的髮塔,山門上的「二字三星紋」鬼瓦,其實並非兒玉的家徽,而是兒玉所屬藩主的家紋。大雄寶殿的基座石頭護欄上,刻有臺北吾妻、梅屋敷、北投、花蓮等地奉獻者的團體或姓名,可見當時料理亭餐飲業與政治、宗教的關係十分緊密。
1984年因興建玉門街,原本大雄寶殿坐北朝南,轉了九十度面向西,並在玉門街上開了一個新的大門。因為這個轉向工程,損壞了大雄寶殿與華藏殿的木造結構,華藏殿拆除後以水泥結構重建。2007年大雄寶殿大整修,沒有將坐向轉回來。向京都購買黑瓦約三千枚,並使用宜蘭棲蘭山的檜木。除了座向改變之外,原來大雄寶殿、華藏殿、山門木頭漆上紅、黃相間的油漆,大雄寶殿整修後抹除油漆才重現原木色。很多從小到大居住在附近的台北人,直到重修後才驚訝的發現台灣竟然有日本禪寺的存在。
雖說護國禪寺的山邊有靈骨塔,但水瓶子還是推薦大家去健行走走,去看法塔和佛像。1925年遍路文化傳入台灣,現在到日本四國可見到許多人戴斗笠拿拐杖環島,進行88座寺廟參拜巡禮。「台北四國八十八所靈場」是分佈在台北附近的佛寺,也可以走遍路喔!護國禪寺這裡就有九尊佛教石像。
台灣的文化資產,面臨道路開發、興建大樓等,往往就是犧牲古蹟,這個案例是將兩棟建築搬移座向,結果不久後木作結構就損壞,目前已經重修山門與本堂,若對日式伽藍格局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到京都妙心寺一探究竟。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11/22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104-門司港與大連港的文化交流建築
許久之前節目談過門司港,這集縮小範圍至一棟吸引目光的小建築物-北九州市立友好紀念圖書館,像迪士尼片頭進入了童話世界,這棟融合歐洲各時期的建築特色,羅馬、哥德式 文藝復興 紅磚加上德國半木式的建築樣式,有著不對稱的塔、圓拱,高矮不一的牆面,屋頂、陽台、門窗等裝飾複雜,是學習建築的人要朝聖之地。
北九州市立友好紀念圖書館,是中國大連市送給門司港的,為了紀念締結姊妹市15週年,在大連市港邊有一棟一模一樣的建築喔。1902年,俄國請德國建築師設計建造,作為『東清鐵道』汽船公司的辦公室。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得勝,取得長春至大連鐵路經營權,改為『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首任總裁是剛卸任台灣總督府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
『滿鐵』可以稱為日本在中國的東印度公司,利用取得的鐵路經營權,開發周邊的礦產、電力、畜牧、旅館、海港、航空等行業。『滿鐵』在這棟建築旁蓋了相同樣式的附屬建物,作為招待所,稱為大連俱樂部,1926年改為日本橋圖書館。1931年,日本在中國東北成立滿州國,滿鐵全部歸入滿州國管理,直到了1952年交還中國。有人說,只要了解滿鐵的歷史,就了解中國東北大部分的歷史。
大連市將這棟建築送給日本門司港,採用了大連當地的石材與紅磚,在複製的工程中由雙方人員互相學習而完成,屏除這一百多年來因為殖民、戰爭的成見,門司港與大連港口間,因為兩棟複製的建築物而連結交流了起來,十分有意義。一棟老建築的修復與複製,不只是學習工程技術而已,還有對歷史與土地的反思。
門司港自古以來就有與各國港口貿易往來的繁榮歷史,除了與韓國釜山、中國大連之外,與台灣的基隆港往來也十分密切,當年台灣的香蕉大量輸出到日本,在門司港就會把熟透黑色的香蕉便宜的拍賣掉。為什麼水瓶子在日本吃到的台灣香蕉特別好吃呢?因為台灣可能多採用化學催熟,而日本的商店街有地下室,日本不用化學品讓香蕉自然變熟,風味更好了!(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11/09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103-神戶異人館
來去日本神戶北野町,介紹二棟異人館-魚鱗之家、風見雞館。異人指的是金髮碧眼的外國人,別誤會,所以異人館街就是日本的租界區,外國人的「居留地」!
幕府時代採取鎖國政策,只開放少數港口對外貿易,直到1858年(明治維新十年前)受到歐美列強壓力,日本與美國、英國、荷蘭、法國簽訂通商條約,開放5個通商港口,有函館、神奈川橫濱、長崎、新潟、兵庫(神戶)。1868年神戶才正式開放,後來舊的居留區已不夠居住,於是開發北邊的靠山區北野町為新居留區。當時都市計畫由英國建築師負責,採取人車分離的道路系統,種植路樹、建造公園、運動場,讓日本見到西方都市計畫的模式,而領事館、私人住宅、教堂等皆符合外國人的生活方式,也有帶著招待政商界意味的多功能住宅,於是北野異人館街充滿了西洋氣息。
以二棟為例,魚鱗之家是最早修復開放的異人館,1885年時蓋在舊區留地,二層樓建築,塔樓則有三層樓高,可眺望港口卸貨的狀況,1905年時拆掉移植到北野町。由於外牆是圓弧石板組成,遠看像魚鱗,因此得名。旁邊有一棟對稱的魚鱗美術館,收藏西洋及當地的藝術家作品,作品都符合建築物的年代;1909年興建的風見雞館,則是德國貿易商人所有,德式半木式建築,一樓磚造、二樓木造。每棟異人館都有壁爐喔!從金屬裝飾,例如正門、吊燈、門把等可以看出20世紀初歐洲流行的裝飾品風格。每棟異人館都有各式各樣的展覽,展出當時洋人生活的樣貌,也呈現日本被殖民區域的樣子。
水瓶子建議大家去遊玩時,多停留一點時間,了解各國的文化連結及交流。而台灣的滬尾,就是淡水也有異人館喔,1860年天津條約開放通商,因此除了各國領事館之外,也有外國人居住的區域,去淡水時不妨也以去到神戶旅遊的心情來體會!(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11/02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102-柬埔寨塔普倫寺
到柬埔寨世界文化遺產吳哥地區,最熱門的是巴戎寺與吳哥窟(寺),就是俗稱的大、小吳哥寺,除了這兩座寺廟之外,小巧的塔普倫寺,目前石頭建築與大樹共生的景況,原來是印度人的創意,一座古蹟的再生呈現了廢墟之美。
建於西元1186年的塔普倫寺,是闍耶跋摩七世為了紀念母親所建的寺廟,供奉女神般若波羅蜜多。長年的戰爭,國王信奉佛教,興建了不少寺廟與醫院,而這座寺廟同時也是「皇家僧院」類似學校,此處雕刻呈現佛陀生前的事蹟,有別於其他寺廟較多印度神話故事。
塔普倫寺的中央塔樓塔牆上布滿了井然有序的小凹洞,據說當年貼滿了各式各樣的寶石,陽光從塔頂宣洩篩灑而下,反射折射的光線光彩奪目。雖然目前寶石已經不知去向,但是陽光照射在神像上,仍讓人十分感動。
很難想像這樣不到一公頃的寺廟,可以容納一萬兩千多名的僧侶,其實這裡是座四周有護城河、圍牆的小城市,外牆東西長一千公尺,南北寬六百五十公尺,大概六十公頃才能容納這麼多僧侶,周邊有三千多個村莊,大約八萬人民,供養維持整座皇家寺廟。
吳哥地區的荒廢有許多的原因:戰爭、人口快速增長、水利系統的崩解、大洪水、瘧疾等等,十六世紀國王遷都後,大樹木快速生長變成一座森林,整個地區都是毒蛇猛獸。四百年後的今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由各國認養修復不同的寺廟,讓這些古蹟重生,不同國家修復的概念不同,也讓這些文化遺產呈現不同的美學。
印度人決定這座寺廟的保存方式,想要讓時光停留在剛發現時「渾然天成」的廢墟狀態,維修的方式不是拆掉重建,而是維持現狀,太大的樹木修剪樹根,快要倒的牆面用支柱支撐,頹倒的迴廊與地面上的石塊就留在原地,另外建了木頭的走道讓觀光客進入欣賞。看著樹木與高塔共生了四百年,只要任何一樣東西離開,這樣的景象就不保。
在印度,可以看到各種宗教、種族、階級與各類建築共生的情況。塔普倫寺旁的樹木在此生存也超過了四百年的時光,人們實在沒有權利因為要恢復建築而把樹木砍掉,若是清除掉樹木後的塔普倫寺,牆面、高塔也會傾倒,用著現代的機具雖然也可以重建當年的風華盛況,但是這已經不是真正的塔普倫寺了。
世界文化遺產不只是一座座過往的偉大建築,而是正在被我們使用中的空間,人類在地球上也不過是個過客,學習與萬物並存、各民族人種共處,才是最重要的。
在此,我看到白種人夫婦帶著一名領養來的黃種小孩旅遊,階梯上上下下,天氣炎熱,小男孩在旁邊哭鬧著要父母抱,但同樣年紀、同樣膚色的當地小孩則拿著明信片到處叫賣,光著腳跑來跑去辛勤的工作。白種人母親抱著黃種小孩的場景,讓當地小孩看了非常不解,一直望著同齡哭鬧的小孩,這畫面有著強烈的對比,尤其發生在這紀念母親的寺廟內。
電影古墓奇兵在此拍攝,讓這座神廟聲名大噪,女主角安潔莉娜裘莉前一陣子因為預防乳癌而切除乳房頗受大家的爭議,但她其實發揮了大愛,認養了世界各地的小孩而獲得更多的掌聲。(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10/26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101-李渝溫州街的故事
這集節目介紹作家李渝,以及戰後臺灣文學重要作品《溫州街的故事》,此書封面由臺靜農先生題字。李渝的先生是知名作家郭松棻,李渝的公公是畫家郭雪湖,讀者可在「城市慢步第八十六集」中收聽畫作介紹。
《溫州街的故事》的附錄二,寫著與學者、作家、書法家臺靜農先生的關係,題目是〈臺靜農先生·父親·和溫州街〉。略提文中描述:民國87年李渝回到台北的時候,李渝的父親已去世多年,溫州街平房住所已被公寓取代。她去拜訪臺先生,談到光復初期和二二八時期的溫州街,那時候叫做水道町,曾是臺北帝國大學教職宿舍,地勢最高的地方叫龍安坡,戰後日本教職員搬離時,會跟台籍教授說好,當行李搬出時要立刻搬進來,以免被侵佔。也提到二二八時期的溫州街,偶爾能聽到市區的槍聲,臺靜農先生與文學院長林茂生的情誼,以及林院長被槍斃的事情。
接著,水瓶子帶大家讀短篇〈朵雲〉,描述主角人物阿玉,在父親接受地理系聘書後,舉家搬到位於溫州街96巷5號宿舍(現已變為公寓大樓),在其中生活的景象。《溫州街的故事》敘事清楚,並且容易閱讀,我們現在到溫州街散步,已很難想像書中所描繪的1960.70年代的街景了。(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10/12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100-伊斯坦堡的地下宮殿
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有個壯觀的地下宮殿,它的前身蓄水池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初建,他是第一個皈依基督宗教的羅馬帝國皇帝,並於西元313年頒布《米蘭詔書》,承認在帝國內部有信仰基督宗教的自由。
伊斯坦堡舊稱君士坦丁堡,一般認為君士坦丁大帝創建了拜占庭帝國,他將羅馬帝國的政治中心往東移動,企圖建立一座以基督宗教的城市,作為帝國的首都「新羅馬」,西元330年,君士坦丁堡正式成為羅馬帝國的首都,成為希臘文化的中心。但目前只看到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原來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天主教入侵以東正教為主的拜占庭帝國,建立了拉丁帝國,而後拜占庭帝國雖在1261年重建,但是國力大不如前。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鄂圖曼人攻陷,此地原本的基督宗教堂紛紛被改建為清真寺。
地下水宮殿不起眼的入口,進入後看到一排排眾多的石柱,十二排的石柱,每排有二十八根石柱,高九公尺,每根石柱間隔四點八公尺,仔細觀察這些希臘柱頭,有柯林斯、多立克柱式,而且石柱材質有不同地區的大理石,是收集不同舊建材組合而成。還有厚度四點八公尺的防火磚牆,長一百四十公尺,寬七十公尺,是伊斯坦堡七座山丘的第一山丘最大的廣場之一,在還沒有興建地下宮殿前,該地面上有一座教堂,是商業、法律、藝術中心,一場大火燒毀了教堂,而重建了這座地下水宮殿,可以容納十萬噸的水,據說當年有七千個工人投入建設。
參觀地下水宮殿,比較知名的是有兩個梅杜莎面貌的石柱底座,一個是側躺、另一個是倒放,還有淚珠形狀的柱子宛如樹枝幹上的孔雀眼,蓄水池養魚,在宮殿內行走,金褐色燈光水影的反射,好像置身虛擬電玩世界,非常虛幻不真實。
希臘神話中,梅杜莎是可怕的女妖,女神雅典娜因為忌妒她的美貌,而把她的頭髮變成了蛇,看到她眼睛的人就會變成石頭。梅杜莎三姊妹共用眼睛、牙齒,珀耳修斯使用計謀搶下眼睛,並利用盾牌鏡子看到梅杜莎,而砍了她的頭。珀耳修斯在希臘神話故事中,使用梅杜莎的石化功能,成為他重要的武器。
古羅馬建築大量的使用梅杜莎頭像,是否是興建時不想讓平民百姓進來,或者只是舊建物石材的再利用,並沒有史料紀錄。在地下水宮殿的周邊,還有不同時代所建立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競技場、花園、藍色清真寺等建築。羅馬帝國建立大蓄水池、水道、道路、市集、廣場、花園、教堂、浴場等大型公共建築的統治模式,至今來回頭看伊斯坦堡的歷史,這些希臘羅馬文化的遺跡,不同時代並存,讓伊斯坦堡成為一座永恆的城市。
夕陽後天空的藍,星子伴著一抹新月在清真寺的高丘上對唱,我永遠忘不了地下宮殿的梅杜莎,那是一種美麗與神的詛咒,人們看到她就變成永恆的石頭,我想著為什麼人們總是恐懼的臉面對梅杜莎,變成石頭不就是一種永恆嗎?(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9/28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99-台北梅屋敷
台北中山北路與市民大道口的梅屋敷(逸仙公園),曾經是高級料理亭也是旅館。1896年藤井奈美與大女兒藤井登美惠來台經營料理亭,接下了老闆的餐廳,改名為「吾妻」。1905年,投資成立了「梅屋敷」。她並無兒子繼承事業,透過與大和家族的關係,建立了連鎖事業體系。大和辰之助的兒子大和宗吉,負責經營梅屋敷,第五個兒子作為藤井家的養子而改名為藤井悟一郎,藤井登美惠過世後,接手了吾妻旅館的經營,後來藤井悟一郎當上了台灣旅館組合的副會長。
孫文革命期間,遊走世界各地,在台灣留下了兩款字:給大和君的「博愛」、藤井君的「同仁」。這兩幅字並沒有確切指名要給誰,也沒有落款時間。國民黨的一位老師考證,1913年孫文來台停泊基隆僅10小時,不可能在梅屋敷留下字畫,應該是更早。
灣生中田芳子阿嬤,從小在附近長大描述戰爭時期,梅屋敷有一群年輕神風特攻隊的飛行員聚會,隨著戰爭白熱化,倖存的飛行員越來越少,她與其中一個飛行員書信交往而結婚,這位飛行員雖然因戰爭結束倖免死亡,但是他面對同袍死亡的創傷,一直到七十四歲人生結束才得以放下。中田芳子阿嬤會唱雨夜花逆歌,可上網搜尋喔!
梅屋敷作為料理亭,在 1945年戰爭結束嘎然而止,台灣的歷史好像一片刀刃,時間一到改朝換代,戰後被指定為國父史蹟館,1983年因鐵路地下工程庭園與建物曾經移動重建,如今在日式料理亭內擺放了革命資料展,逸仙公園內被修改為中國傳統蘇州庭園樣式,或許我們應該多了解這棟建物內所發生過的事情!(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9/21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98-台北昭和町六帖
閱讀金恆杰老師的散文,看見1946年昭和町的日常景象。《台北昭和町六帖》刊載在《當代雜誌》第二期,現在的青田、泰順、溫州街一帶,當年的生活如何呢?
請聽水平子娓娓朗誦出淡雅文字,此六篇短文的第一篇〈買菸〉,年少的金老師幫父親到雜貨店買菸;第二篇〈拔草〉,描寫生活在台灣的日本人於庭院認真拔草,不因戰敗即將返國而放任雜草叢生;第三篇〈地攤〉,胸前縫著白布的日本人擺攤賣家當,在青田街東邊的排水溝旁(現新生南路),賣物後的錢交還政府以作戰敗賠償金;以及〈歸魂〉、〈名牌〉等二篇文章。
請大家找《當代雜誌》來看,文章非常有架構性,完全將當年1946年昭和町的庶民生活描寫出來。讓我們再翻開1998年3月出刊的《當代雜誌》127期,金恆杰老師寫從昭和町到青田街,街上四輪車的樣貌;以及〈許老先生之死〉一文,日常母親與小孩的對話中,小偷把在家的許老先生殺死了,隱晦的寫出許壽裳教授之死,在當年白色恐怖壟罩下,沒有人談論許教授之死。(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9/14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97-植物園內的欽差行臺
台北植物園內有一座欽差行臺,全台僅存的衙門建築。原址在布政使司衙門(現在中山堂)旁,本是清朝接待來自朝廷中央官員及宴請外賓之處。1895年馬關條約台灣割讓日本,仕紳擁護巡撫唐景崧,為台灣民主國總統,欽差行臺便改為「籌防局」做軍務之用。十天不到,日軍登陸東北角,唐景崧化妝變身老婦逃跑了。
日治前期,欽差行臺作為總督府廳舍,歷任七任的總督,直到1919年總統府蓋好,此地成為臨時性展覽聚會場所。1932年決定將布政使司衙門及欽差行臺建築,分別移入圓山公園(今兒童育樂中心)、淨土宗臺北別院(今善導寺)及台北苗圃(今植物園)內保存。
1935年總督府舉辦台灣博覽會在公會堂(今中山堂),這裡原本是欽差行臺所在地。艋岬作家朱點人,寫短篇小說《秋信》,描寫曾在衙門辦公的前清老秀才斗文先生,搭現代化火車到公會堂,斗文秀才的古人裝扮格格不入,那已不是他認識的台北城,於是跑到台北苗圃緬懷傳統建築。欽差行臺歷經不同的使用方式,清朝欽差招待所、軍務籌防局、日治總督府廳舍、熱帶植物陳列館、戰後為林業陳列館及布政使司文物館,值得我們思考古蹟再利用的方式是否能呈現多元文化的存在,正如同台北城南古蹟融合了漢式、洋式、和式及唐破風建築風格。(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9/06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96-布拉格,慕夏的城市
慕夏的唯美女性畫作及新藝術運動舉世知名,他的一生也象徵斯拉夫民族辛苦建國的歷程。一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捷克建國,音樂家在作品中傳達民族情感,如史麥塔納、德佛札克等影響全世界,慕夏也奉獻所學。
慕夏早年在唱詩班就讀,展現歌唱天份,但他很喜歡繪畫創作,努力克服萬難得到資助,前往慕尼黑美術學校學習。畢業後工作不易,就在劇場畫佈景、肖像畫,1887年到巴黎當插畫師,做版畫、設計書本、雜誌、月曆等封面,以及幫舞台劇設計戲服、海報等。1895年聖誕節,慕夏有機會幫最紅的女明星設計街頭海報,一炮而紅。爾後他開始提倡新藝術運動。
我們熟知慕夏的唯美創作,如一系列的四部曲作品:春夏秋冬等,但他花18年到各地探索原鄉斯拉夫人,創作20幅斯拉夫史詩鉅幅壁畫作品,闡明東正教文化根源與君權、神權及宗教間關係,更重要的表達民族的自決!捷克建國之後,他為國設計郵票、錢幣與國徽。他把作品捐獻給政府,1933年展出後,因政治因素被冰凍30年,納粹佔領捷克,慕夏被關影響健康,釋放後生病過世。到了布拉格,一定要到慕夏博物館、市政廳參觀,並且聖維徒斯大教堂、布拉格車站、泰爾斯博物館等都可以看到慕夏的作品。
2017/08/30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95-柏林博物館島
到柏林遊覽博物館,除了二戰猶太博物館之外,推薦必去博物館島,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建築、文化與歷史的結合,普魯士帝國規劃之初,將其定位為世界的中心呢!
話說十九世紀初,法國將羅浮宮改造為美術館,英國大英博物館開放公共參觀,那時候普魯士帝國尚未統一還在打仗,即便戰亂,博物館島不停止興建,可看到德意志民族懷抱的理想和意志力。迎接千禧年時,大羅浮宮計畫找貝聿銘設計玻璃金字塔,大英博物館在廣場蓋起圓頂,柏林呢?1989年才倒塌的圍牆,東西德統一但經濟蕭條,可是博物館島仍持續擴建。
1810年腓特烈三世召集優秀建築師來規劃博物館島,1830年第一棟建築「舊博物館」落成,接著普魯士皇家博物館(現稱「新博物館」)、「老國家藝術畫廊」、原「腓特烈國王博物館」改名的「博德博物館」、「佩加蒙博物館」。1880年建築群成形,並決定島上只展出「高貴的藝術品」。島中央是「柏林大教堂」底下有國王陵墓,旁邊建築有軍事大廈象徵國力,以及洪堡大學為知識代表。為了紀念「博德」館長將柏林博物館推上世界舞台,這位別稱博物館界的俾斯麥,1960年將「腓特烈國王博物館」改名為「博德博物館」。(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8/24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94-三峽李梅樹與祖師廟
為何三峽大多是安溪人的聚落?而1767年祖師廟動土興建,歷經1833年大地震、1899年、1947年三次的大整修,最後一次由在地藝術家李梅樹負責,整修成什麼樣子?請聽本集節目以及國語日報專文《城市美學:三峽祖師廟與李梅樹》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3/2017032206.html
聽節目、讀文字、看照片,水瓶子完整介紹!
整修祖師廟時,學習西方教堂的整修模式,把東方廟宇往上帶往藝術的層次。我們可以到三峽的湊合賞鳥,也可以到三峽祖師廟內賞鳥,看看栩栩如生的石雕,或者走一趟李梅樹美術館,看看一生都是『寫實』的作品。(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8/16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93-桃花源記,美秀美術館
來去京都近郊40公里外的滋賀MIHO美秀美術館,體驗一場現代桃花源記行,「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水瓶子推薦從京都搭地鐵到石山駅,轉搭黑豹標誌的帝產巴士,行車一小時,便來到深山綠蔭中的美術館。如果在櫻花季節,沿路可見淺粉紅色花配滿山綠意。下車步行走進隧道,出了洞口見一座很長但低調的鋼絲橋,遠處看到小小玻璃屋頂像是寺廟的山門。貝聿銘建築師將走入美術館的路途,設計為走進莊嚴寺廟前讓內心沈澱的參道,超級放大版的桃花源記,從遠處或空中也難以一窺藏身於自然之中的美秀美術館。
建築本身是透明屋頂,採光極佳,以西方建築材質加上東方建築樣式,周圍大松樹、播放鳥鳴的大鐘塔和大型枯山水,像是放大版的京都庭園,造就令人驚嘆的山中美術館。展題多是國際文化交流,輔助以歷史背景說明,例如傳入波斯再回傳的青花瓷,魏晉朝代的佛像技法等,記得要租導覽機,仔細聽展覽解說,更不虛此行!一定要親自走一趟,想像自己是桃花源記的漁夫,一步步走進現代秘境。(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8/09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92-蔡瑞月2
在那樣的時代,歷經日治、太平洋戰爭、戰後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繼續說著蔡瑞月老師剛毅堅忍的故事。
二戰期間從日本到南洋勞軍,某次途中船停泊在高雄港,年輕的蔡瑞月與石井綠老師,邀台南家人前來相聚,她看到父親白髮,因擔心自己受戰爭波及而眼神不安,強烈感受到或許無法再與親人相見。到了雲南、緬甸、高棉戰場中勞軍,身處戰火中醫院,傷兵無數戰況緊張,她體驗到人生無常。返日本繼續巡迴,多達一千多場次的演出及勞軍,鍛鍊剛毅堅忍、逆境中求生意志。戰後回台,在神戶搭上大久丸號船,船上二千多人多為留日台灣留學生,蔡瑞月編二段現代舞〈印度之歌〉、〈咱愛咱台灣〉,在甲板上面對無垠無邊際的太平洋演練,同行遊子無不驚艷,回到台灣便邀約不斷,亦開設舞蹈教室教學。
與外省籍雷石榆相戀結婚生子,二二八事件後,教育部干涉台大校務,雷在解聘名單中。雷的父親在印尼過世,買好船票那天,家裡來二位陌生人說「傅斯年校長有事找你」,爾後雷被驅逐出境,四十年之後,夫妻才能再相見。蔡瑞月因與雷的通信往返被抓,搭上開往火燒島的船。在夫妻分離之前,1948年他們坐火車到台南,雷石榆寫的〈臺南行散記〉刊登在《台旅月刊》創刊號。而深陷牢獄之災的蔡瑞月,1949-53年間,只要政府需要接待外賓或宴客,當局便從獄中借提蔡瑞月,舞蹈表演給外賓看。台灣、日本、中國,蔡瑞月的人生是時代巨變的縮影。
蔡瑞月舞蹈社每年定期舉辦展覽,有空歡迎大家到舞蹈社旁的跳舞咖啡館喝咖啡。(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