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09

【羅馬】義大利的埃及人


廣場上的埃及人

【巴黎】賽納河畔埃及人這篇短文,達爾文提到了……"同一個人不可能一天出現在那麼多地方吧?那麼就是一個表演集團囉?"

看了上面這位在義大利廣場上的埃及人,我想達爾文的猜測應該是對的吧!而且還是一個跨國集團呢!^_^…… 要不,就是有個地方在統一販售街頭藝人的賣藝服飾,所以才會在各地看到的埃及人都一樣吧!

2005/07/08

【台北】手之組曲@台大醫院捷運站


小公園、蓮花持、心手相蓮/李光裕 1998

台大醫院對我來說,其實充滿著回憶,國一那年因烤肉燒傷,整個青春期我的臉包的密不通風,也無法接觸陽光,每週到台大醫院報到一次,算是唯一放風的時間。

去年底,任憑我怎樣的跑步運動,都無法減少肥胖的贅肉,聽了一個朋友的成功經驗,跑去針灸減肥,每週六到中醫診所接受治療,一根根針插在肚子上還導電震動,其實還蠻舒服的,或許是小時候到台大醫院打了一種針,需要在肉裡面轉了轉去,每轉一次就打一點藥劑來抑制肉的生長,所以針灸對我來說一點都不痛。回到現在躺在針灸的床上,也可以讓我放鬆回想國三的植皮手術,那時在床上整整躺了一個星期,因為手術在脖子,所以整個頭都打上石膏不能移動。

雖然短短一個小時的療程,當我到捷運站再搭捷運,看到這些手的組曲,就想到醫生的妙手回春,也想到了觀世音菩薩的蓮花指,人們在這個藝術品旁或坐或倚,享受了片刻放鬆,而我們接受父母朋友的照顧,無不在手與手之間施與受。

中醫診所悠揚的音樂聲中,讓我在睡夢中穿梭時空,而這個捷運站,更讓我珍惜現有的生活。

http://sdpo.dorts.gov.tw/Arts/art_r12.htm

2005/07/06

【台北】旋轉木馬@美麗華摩天輪旁



一連去了幾次美麗華要去坐摩天輪都要排很久的隊伍,放棄排隊後,總是帶小朋友去坐旋轉木馬。

在音樂聲中坐著木馬上上下下,環繞著永無止境的夢想,好像有旋轉木馬的地方,就有歡樂的氣氛,也有快樂的童年。看著美麗鮮豔的童話圖案,閃爍的燈光,就好像回到小時候無憂無慮的思緒。

幾米的繪本--向左走向右走,女主角抱著夢幻式的懷想,搬著一個無主的木馬回家,那是一種對無法實踐的愛情所做的事情,而我寫在這虛擬空間的文字照片,也像旋轉木馬一樣的夢幻。

不過這個夢幻的代價是一次五十元。

2005/07/05

【台北】交錯大雙手--合


2000 李光裕

位於延吉街跟市民大道路口,很多條路交匯,幾乎二十四小時繁忙的車流中,突然看到這雙手,往往吸引大部分人們的目光。

先講講古台北城在日劇時代的主要幹道,延吉街、八德路、基隆路在當時都是大馬路,而市民大道原來是台鐵的鐵道,這使得台北市硬生生就被一分為二,自從鐵路地下化後,市民大道高架快速道路完工後,解決了這邊的交通。而這裡除了是鐵路、道路的交匯之外,還有一條小河溝流過,忘了是什麼名稱?現在被蓋起來成為停車場。

這雙手的旁邊還保有不少的舊廟,人、汽車、火車、水的地理位置交匯,加上新舊歷史的交匯,可以看見這"合"的藝術品。

2005/07/04

《公共藝術》總覽

在世界各大城市的街頭,總會看到一些藝術作品,無論是用金屬銅或是石頭雕製,看起來與當地的環境很協調,大部分都有些歷史的意義。



台北市街頭這十年來增加的藝術作品不少,以學術來說翻譯成"裝置藝術",表示是人們刻意安裝(Install)上去的藝術作品,我不知道這類的公共藝術的歷史可以往前推到多早,其實,巴黎的協和廣場中央的石碑還有四週的雕像,至少就有著執政者刻意為了彌平路易十六斷頭台血腥的歷史,台北二二八公園中央的紀念碑也是同樣的理由被建設起來。

想像空間很大的公共藝術作品應該是這幾年來被大家所接受的方式,也為著個多元的社會增加更多的包容心,試著去理解別人的作品,也是互相了解的一個起點。

2005/07/01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中央公園的人行道,沿途許多高級公寓,外頭都有房門負責看著,看起來就是有錢人住的高級住宅區,很快就可以看到這西半球最大、最完備的博物館,座落於5th Ave.(第五大道靠近82街)上的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大都會美術館。

大都會博物館館藏多達三百萬件,藝術品陳列於兩個主要樓面與畫廊區,蒐藏品乃是根據地區作為區別,主要可分為:一樓的埃及文化區、非洲大洋洲文化區、希臘羅馬區、十九世紀歐洲區;二樓則是亞洲區、現代區、中古區、美國區、音樂區等。

大概是因為三年前911的關係,大都會美術館入口處檢查森嚴,每個人的包包都得打開檢查,確認沒問題才能入場。Limei注意到畫廊裡的每幅畫,都是開放式,讓觀眾近距離欣賞,而且只要不開閃光燈,是可以在館內拍照的。只有看到美術館的工作人員在側服務,並沒有以圍欄隔開,參觀者卻都很自愛不會接近碰觸,反觀幾次知名博物館來台灣展覽,都會以圍欄隔開群眾及展覽作品,大概是我們的國民素質還無法被肯定,讓人覺得慚愧。其實藝術欣賞是可以被培養的,欣賞者必須自重而後人重之。

我們逛了歐洲館European paintings gallery及美洲館American Wing就花了快2個小時,下次有時間我們一定要再去逛其他畫廊,特別是現代美術館。

相關網站:
MY MET MUSEUM,免費成為會員後,會員可在網站上建立自己的展覽室,撰寫導覽與介紹,依自己喜愛瀏覽館藏。

2005/06/29

【紐約】地鐵之旅



2004年,是紐約地鐵的建立百週年,在紐約地鐵的網站上看到:
On October 27, 1904, the first of New York's subway lines went into operation. "The Centennial of the Subway" is being celebrated all year in 2004.
from www.nycsubway.org

紐約的地鐵已有百年歷史,我由衷佩服一百年前就有這樣的技術跟能力規劃建置地鐵,1904年當時台灣還是日本殖民地、中國還是光緒皇帝在對付國父革命的年代、甚至日本跟蘇俄還在別人家打架呢?而美國人已經在地底下挖鐵路了,這一來一往的差距有多大啊!

看著牆上斑駁的痕跡,百年的地鐵顯得老舊,車子在開動時,還會發生類似台灣平快車的聲音,不過想想,紐約的地鐵有著百年的歷史,對百歲的老人來說,這樣已經算是老當益壯了。我們也看到很多地鐵站在維修,希望不久之後能有更嶄新的風貌呈現。

如果要撇開紐約地鐵跟台北捷運歷史的背景不談,兩者之間的也有不少差異,在紐約地鐵上是可以飲食的,所以整潔度還是比不上台北捷運,這點倒是值得驕傲的,也希望台北捷運能繼續保持下去。另外也許因為紐約是金融中心,所以紐約人的步調顯得相當緊湊急促,在地鐵上的紐約客,看書、看報紙、看雜誌的人比比皆是,而我們的台北捷運上,似乎看書報的人就少了一點。

遍佈紐約地底下的地鐵,就像是蜘蛛網一般,二十八條路線、四百六十八座車站,總長六百五十六哩,超過一千公里長,開玩笑,這麼複雜的系統,怎麼可能不迷路,不過我們大概坐錯幾次以後,就慢慢可以抓到搭紐約地鐵的感覺了,其實地鐵站的標示還算清楚,只要配合地圖,應該不會太難搭乘。

如果去紐約旅遊,別忘了買一張周卡,也就是七天內可以無限制搭乘地鐵的車票,一張USD $21算起來一天只要USD $3,如果一天搭車超過三趟就值回票價了,紐約的地鐵線路錯綜複雜,比起台北捷運困難許多,可以跟收票服務台要一份免費的地圖,而且還有中文版的喔!

http://www.nycsubway.org

【台北】大馬路的山居歲月


山居 1999 黑花崗岩/黃銘哲

每經過這裡,總覺得這個作品是悠閒的,在車水馬龍的敦化北路市民大道路口,極不相襯。

週六午後,我漫步在這林蔭大道,終於有機會跨過慢車道仔細瞧瞧。像個山的外型,中間有個山洞,又好像是匹馬低頭吃草,簡單的東方山水線條,透過幾顆石頭的簡單擺設,可以感染到悠閒的氣氛,這就是山居的歲月,很有禪意。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不知道大家覺淂這東西長的像什麼?

【紐奧良】欲望紐奧良之Jazz & Ghost


Preservation Hall裡的小喇叭手(Pauline 2003/12/3 凌晨寫)

爵士樂誕生於紐奧良,即使你是爵士樂的門外漢,來到此地,很快你就明白這城市血液裡跳動的節奏就叫做Jazz。那種發自內心深處、靈魂底層,或慵懶、或頹廢、或滄桑、或輕快諷世,不是來自天上,而是紮紮實實貼在地上、黏在我們身上,五味雜陳,我想這就叫Jazz。

對於音樂,我是外行。只是來到紐奧良,不免要到聖彼得街726號的「保存館」(Preservation Hall)朝聖一番。紐奧良第一個爵士樂團每晚依舊在此表演。這座木頭蓋的「保存館」破舊不堪,但因世界知名,入口處的遊客總是大排長龍,繞到了巷子的轉角。

裡面既不供酒,也不供餐,只有兩排小木頭長凳,其他的人就得席地而坐。演奏者全都是上了年紀的國寶,其中的小喇叭手,傳說已經九十歲──這是我十年前的回憶,下筆之時,不知他的人現在何處?開場時,某個團員將規定簡短地說了一遍,大意是拍照不要用閃光燈、也不要說話影響表演者之類的,只見他老兄正面無表情地一邊說話,一個東方觀光客的照相機突然一閃,這位團員馬上不客氣地用手指指著那人,眼神像是《教父》裡的馬龍白蘭度,狠狠地看著他好幾秒,才緩緩地把目光轉開,繼續把話說完。如此有個性,看傻了觀眾,也嚇壞了那個觀光客吧?!

奇妙的是,當音樂一起,氣氛完全鬆了起來,彷彿跳進了歌舞片的場景。你可以一邊搖動身體,一邊隨著節奏拍手,不必像聽古典音樂會一樣正襟危坐,因為你聽的是Jazz!

在城市的小酒吧裡,喝喝小酒,聽聽Jazz,放鬆一下自己,暫時忘了白天的殺戮戰場,然後重振士氣,隨著爵士鼓的節奏,當太陽一升起,再度精神奕奕地踏進這座都市叢林──在紐約、在東京、在台北,每一個城市的步調,不都是這個旋律?

度過了一個爵士樂的夜晚,天亮後你該到法國區及法國市場逛逛。因為法國區以觀光業為主,晚上的夜生活才是重頭戲,所以這裡的白天慵懶異常,除非假日,還略帶陰沉。

巫毒教(Voodoo)和吸血鬼在此地橫行,加深了紐奧良的詭異氣氛。電影《慾望街車》裡費雯麗飾演的老小姐白蘭琪,一出場便說:「他們告訴我,搭上一班叫『慾望』的街車,轉車到『墓園』,經過六條街,在『幸福地』那一站下車就對了。」我不知道是否有「幸福地」這個地方,但是紐奧良的墓園確實可以一逛。

紐奧良地勢低、近海,土壤潮濕,所以棺木放在地面上並不入土,否則很快就會浸水腐爛。而這樣的陰森景象,激發了《夜訪吸血鬼》的小說想像,才讓我們有緣看到電影《夜訪吸血鬼》裡湯姆克魯斯和布萊德彼特兩個如此令人迷眩的鬼魂,並隨著他們的身影再次神遊紐奧良。

街車在這裡還是搭得到,除了舊金山,紐奧良是唯一還保有這種電纜車的城市。渡輪、電車、馬車、汽車、還有緩步其間的行人在眼前交織,使得這座南方城市華靡又破舊的氣氛,既親切,又有點不真實。

每次離開紐奧良總是依依不捨,除了在Mardi Gras抓來的珠珠項鍊,滿街的紀念品販售店,我選了一個代表Mardi Gras的淚眼娃娃。這裡的ㄒ恤百分之九十全是色情文字或圖樣,想到有朝一日要穿回台灣所以買下不了手,最後找了一件黑色漂亮的巫毒教(Voodoo)ㄒ恤,一個布娃娃釘滿詛咒之針的圖案。

紐奧良的印象其實鎖在十年前,即便流失了一部分,殘餘的卻依舊鮮明。有時在電影或旅遊節目中看到紐奧良的身影,記憶便會微微更新,而那個夜裡,便會想起紐奧良。

我想,總有那一天,我將重遊此地,搭上一班叫『慾望』的街車……

【紐奧良】欲望紐奧良之Food & Beverage

快樂的感覺有很多種,但唇齒口腹之間的滿足總是最為直接。

到紐奧良,除了別忘了在.Jackson Square旁的半露天咖啡館,喝杯Cafe au Lait、配盤沾滿糖粉的Bejgnets,消磨一個上午之外,到Bourbon Street,在滿街的酒吧之中,你也該來杯醉人的美酒。

我是個兩杯黃湯下肚必定亂性的人,就算自己沒亂,起了整身的酒疹也令別人完全不亂,所以對於酒的滋味,我只能淺嘗,卻無法得到上層的領悟。於是在紐奧良,我點了最安全的雞尾酒冰沙。

這裡雞尾酒的種類之多,令人嘆為觀止,其中最著名一款名為「颶風」(Hurricane)。所用的酒料有那些,我已全然不復記憶,但酒如其名,初喝清涼無比,可是後勁十足。不用太久便頭暈目眩,步履零亂。

回到台灣之後,再也想不起「颶風」的滋味,每有機會上pub或餐館,翻到雞尾酒的menu,總會試圖尋找它的蹤跡,但就像颶風到了太平洋便改名颱風,走遍台北大街小巷,我再也嘗不到這款名為「颶風」的強風勁雨雞尾酒。

咖啡、調酒等配角出場之後,真正的重頭戲──紐奧良菜,現在才搬出來。紐奧良的美食主要分成Creole(克利歐)和 Cajun(凱郡)食物,美味的關鍵在於它的血統不純粹。世間佳餚越是中西合璧、五味雜陳的,越是精彩。在中國有廣東菜;在美國則是紐奧良的食物。不變的真理是:它們都有大港口,原料新鮮不說,加上各式的飲食文化也由此進口,人們越勇於嘗試,食物也就越多姿多采。

Creole菜是由歐裔拉丁人和加勒比海黑人混血而成,著名的佳餚有香辣的海鮮湯Gumbo和海鮮燴炒飯Jambalaya。我對香料情有獨鍾,可是在美國的日子,吃來吃去總是salt & pepper、蕃茄醬、BBQ醬等滋味,初嘗Creole菜,各式各樣的香味洋溢在唇齒之間,真是感動地快要掉下淚來。

Gumbo海鮮湯裡面除了蝦子等海鮮,主角還包括了秋葵。我最初並沒有嘗過這項蔬菜,味道很是清香,最重要的是它有黏稠的汁液,能創造出自然的勾芡口感。湯裡選用的辣椒,不嗆而香,雖說是香辣海鮮湯,但不似中國川菜的麻辣口感。Jambalaya也是好吃的不得了,顏色紅紅亮亮,加了許多我想不起來的香料,略帶點湯水,吃起來濃郁卻不乾澀或油膩。

Cajun(凱郡)菜是法國移民凱郡人所吃的食物,是法國的南方菜配上路易思安納的美食,名菜有法式炸海鮮三明治(po’ boys),以及把小蝦油炸成爆米花的Cajun Popcorn。我對油炸食物素來興趣不高,所以這些菜的印象已經相當模糊。只是港口的海鮮品質一向不差,加上Cajun沾了法國血統,價格也較高,當做晚餐,十分飽足。

吃完了晚餐,時間也已不早,但紐奧良夜生活還正精彩。只是一個異鄉女子,央求不到同行的男子攜帶到色情表演場所參觀,只能再選家pub喝喝咖啡、聽聽爵士,消化一下滿腹的美食。

還好味蕾上的快活尚在,無怪乎有人要說:「Sometimes, good food is better than s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