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5

【台北】淡水牛津學堂


馬偕在1882年創立的牛津學堂,目前在真理大學內

1882年9月開學的理學堂大書院,英文的名字直翻,叫做牛津學堂,我一直搞不懂為何加拿大人創立的學校會取作英國的地名牛津?

原來是因為馬偕回加拿大牛津郡故鄉募款,在安大略省牛津郡報紙前哨評論(Sentinel Review)新聞社刊載,大力支持,因此得名。是臺灣第一間西學學堂,也是台灣神學院淡江中學和真理大學的搖籃地,現為二級古蹟目前做為真理大學的校史館。

牛津學堂是中西合璧建築,用糯米烏糖,石灰與砂相拌當成水泥來砌磚,這種工法在深坑的永安古厝也是這樣,糯米乾掉後外面比水泥還要堅硬,在柬埔寨的吳哥也有看到,吳哥因為沒有地震,古蹟也保存得相當好,而淡水的牛津學堂應該就有重修過。表面看起來是傳統的紅瓦斜屋頂,可是上面卻有洋式的老虎窗,有西式教堂的窗戶,但屋頂上有中國的尖塔造型,據說是為了緩和當地人的觀感,這種中西合璧(不中不西)全部在牛津學堂一覽無遺。

探訪一個古蹟,可以知道外國人深入一個陌生的地方,往往是利用宗教、醫療切入,然後再興建學校教育地方,這種辦學、行醫、宗教的結合概念,這幾年也在台灣興盛了起來,世界上各地有甚麼需要幫助,也是這樣在國際上幫助別人。

4 則留言:

  1. 原來牛津是這樣來的。

    您末尾所提甚是,的確經由這樣的管道傳教最有效,也最符合博愛的教義。

    慈濟在志業的發展歷史中,受到教會的影響很大,其中有部份是證嚴法師在和天主教修女閒聊時受到的啟示。

    回覆刪除
  2. bwpingu,不管是不是受到天主教的影響,慈濟能夠走出台灣在國際上知名,也讓我們大家有所啟發,台灣不但有傲人的電子產業代工,還有國際性的慈善事業可以幫助世人。

    而原住民多信奉基督教也是受到這些傳教士的影響。

    回覆刪除
  3. 早期台灣社會有許多無私奉獻的傳教士的付出與貢獻,一直到現在都還是有許多人在默默地付出,台灣雖然不是他們的國家,他們卻還是願意如此付出,的確相當令人感佩。

    回覆刪除
  4. 我最佩服的是馬偕博士來台後知道要能行醫,就要學習當地的語言文字,他拼命修行漢文,然後還會講台灣話。

    馬偕的足跡片布山區,還前往宜蘭帶回麵包樹,目前種植在真理大學內的據說就是當年他種植的。

    回覆刪除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