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翻完了內容,感覺真是通體舒暢,蔣勳老師從盤古開天創世紀開始介紹,石器時代與世界各地的古文明,再到青銅時代人類生活的演進,切入人類藝術起源這個主題,與《人類的藝術》所分的章節類似,但是蔣勳老師融合了中國文化與西方學者的研究,用很口語化文字讓我們知道人類藝術的美。這本書應該是幾年前在竹科演講的整理,曾經發過有聲書,不過價格頗高,如今出版成書,可嘉惠不少讀友。
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六講河流與文明:
水可以滋養萬物,但卻永遠都往低處流。當人類努力爭著往上爬的時候,水卻甘於平凡,甘願往下滲透。
蔣勳老師用西區老台北的艋舺帶入,轉到淡水、大稻埕迪化街等地的貿易演進來說明台北這座城市的歷史,然後轉到巴黎聖母院前的零座標,這一切都是河流與文明的關係,我們生長在台北這座城市,淡水河成就了台北的進步與文明,而河流居然惡臭不堪,這實在是我們要反省的。
整體來看,從人類古文明來看藝術史,這本書已經談到了文字發明對藝術的影響,對於未來,我希望能看到蔣勳老師不只是講中國、埃及、美鎖不達米亞、印度、希臘的古文明,還有經常被我們遺忘的南島文化,這是段人類在海洋的古文明歷史,台灣在南島文化的邊緣,應該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說才是。
這個星期日(2009/8/9 19:30)在信義誠品3F有蔣勳老師的簽書會,歡迎有興趣的人去聽聽他的演說,應該是種享受吧!(蔣勳‧閱美聽孤獨新書簽名會)
PS. 《美的曙光》是有鹿文化寄來的書,以上為水瓶子閱讀心得!
相關書籍:
《美的曙光》目錄
第一講、創世紀——藝術的誕生
回到文字以前∕「人」「獸」之別∕脊椎直立的意義∕空出雙手開∕Chaos,世紀最初的渾沌∕從「野合」到「婚配」∕盤古開天地∕真正的不朽∕大洪水曾是共同的記憶
第二講、石破天驚 ——舊石器時代
人類在曠野的卑微、無助∕人對動物的崇拜∕創造他所感覺的高貴、崇高∕人類不斷超越,最後變成動物的主宰∕只活在神話中的龍與鳳∕當人類希望恢復動物野性時 ∕感覺一種「概念」∕人類的進步,從編織開始∕纏足與田徑場
第三講、形狀的發現與工具利用
當雙手變得「萬能」∕人類懂得創造工具了∕思索、記錄到整理 ∕從「矛」到「髮簪」∕鋒從磨礪出∕極簡風潮釋放的美∕嚮往圓潤之「美」∕從實用到無用∕因脆弱對堅實的想望∕經久不衰的器物∕淬鍊與否分出了陶瓷
第四講、新石器時代與土陶製作
安全感的來臨∕玩泥巴是檢驗手指進步的方法∕讓手保有感覺∕仰韶文化時代的手拉胚∕手的進步,須要記憶經驗∕人類的手,因進步而退化∕蒙恬造筆之前∕千萬年前的象徵藝術與抽象藝術
第五講、安土敦乎仁——農業定居與陶器製作
土地是人類安全感的來源∕從遷徙到定居∕手工編織的情感∕讚頌土裡土氣∕消逝的島嶼記憶∕苗而不秀者有矣夫∕陶瓷中國∕清明時節雨紛紛∕天人合一所得到的智慧
第六講、河流與文明
西區老台北∕巴黎的零座標∕Croissan ——肥沃月彎∕愛美,因耐心而生∕航行在埃及古文明之中∕生之河流與死之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善待這位母親
第七講、埃及金字塔 - 對抗死亡
今昔埃及∕埃及、中國兩大古文明的宿命∕埃及古文明之鑰∕克麗奧派特拉(Cleopatra)——因她還原了埃及文明∕拿破崙喚醒沈寂已久的埃及之謎∕神祕的吉薩金字塔∕上帝遺留的指紋∕金字塔——翻過來的舟∕埃及古文明的縮影∕無法解釋的埃及古文明之謎∕殊途同歸的絕對與綿延
第八講、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河流哺育城市∕世界文化的起源?∕黃沙漫漫中的巴比倫∕民主與帝制∕河流與帝國∕威武的飛獅與可愛的石獅子∕巴比倫的占星術影響了全世界∕文明的起源之謎?∕宇宙循環的心得∕嚴格:貫徹天上人間的態度
第九講、黃河半坡、仰韶、馬家窯文化
被掠奪的文化∕古代文化的探索之門∕從穴居到構木為巢∕文字能力晚於繪畫能力∕一脈相承的吃魚文化∕古文明與現代之間∕多產的馬家窯∕「美」,就是「秩序」∕藝術品是手跟腦的思維,達到的極致表現
第十講、長江流域良渚文化,蒙古紅山文化
先民的蛛絲馬跡∕死亡,復活的希望∕豐潤的女體之美∕被改寫的歷史∕陽剛之美與陰柔之美∕南方——最優雅、細膩的文明∕複雜多樣的遺址特色∕千年,不過一剎那
第十一講、上古人像造型比較——埃及、印度、中國、希臘
古遺址——小國寡民的悠閒生活∕如蓮花般開落的埃及王朝∕期待永恆的肉體之美∕以最謹慎的姿態等待復活∕穩定嚴肅的沉重之美∕嫵媚的流動之美∕兩個美麗極端∕嬉皮與大麻文化的發源∕在動作間歌頌和諧
第十二講、青銅時代——夏二里頭文化人類的價值,因思想而存在∕從咿呀學語到美感形成∕人類文明的曙光∕青銅——成就人間典範∕製作青銅器物的皇家祕方∕技藝的巔峰∕鼎——安和樂利的象徵∕問鼎中原——古代的政黨輪替
第十三講、文字時代的來臨:歷史曙光
如火烈烈的燦爛王朝∕家天下世代的來臨∕中國的醒酒瓶∕故宮的鎮館之寶∕毛公何許人也?∕散氏盤,古代的停戰契約∕文字,是自我意識的符號∕甲骨文重現了商朝,那段被遺忘的時光
第十四講、美是心靈的覺醒
美,是心靈的愉悅∕夕陽——綻放生命中最燦美的笑容∕喜怒不形於色的東方哲學∕輕狂少年,冷漠長大∕美轉圜了人間紛擾∕沒有目的的快樂∕當感官的主人,而不是感官的奴隸∕走在鋼索上的人
最近工作都跟古蹟歷建為伍
回覆刪除但總覺得少了些東西
看到這段話-台灣在南島文化的邊緣,應該有更多的故事可以說才是-
我豁然開朗
原來我們一直著重於古蹟再利用與轉型
卻沒有好好的藉由其中去好好說一段故事
就像到處在說文化創意
但是根本多數是只有創意外表
沒有文化內涵
去看了新開放的撫台街洋樓
其實很失望
又是同一套到哪都一樣的台北城歷史
嗅不太到多一點關於這商業洋樓本身的獨特故事
相較林語堂故居 雖然建物本身幾乎沒有歷史上得價值
但大師的曾經存在就值得在其中細細品味
原來我們更應該幫城市地域找的是故事啊
話多再一提
前些日子去看龐畢度
二樓的25年典藏精粹有一個作品
凌遲考:一張歷史照片的廻音
雖然感覺有一點點恐怖
但我覺得故事就應該是這樣說的
@wildheart:
回覆刪除謝謝你能在古蹟修建的努力,不久應該會有所成果,我總覺得我們的古蹟數目很多,大部分人重視硬體結構,不然就是搞個展覽來說明,而我覺得重要的是辦《活動》,偏偏辦活動需要時間的發酵,也需要人力的投入,更需要人的參與。
林語堂故居我覺得應該算是有辦活動,所以我們講得出故事來,至於梁實秋的著作很多,我想可以想出的活動應該更多,光那顆麵包樹,就可以說不少故事了。
在泰順街那邊,有殷海光的故居,入口有點冷僻,不然那個地點是很好辦活動的地方,除了藝文活動,我想要做好的是鄰里的關係,長期以來這些日本式的建築在附近的居民來說並不覺得是資產,只是覺得是毒瘤,若能夠積極讓民眾參與,那是最好的。
例如我去金門的金城亂晃,就有人說哪個人的家裡有聖旨碑,要我敲門進去看,在師大路附近問某家咖啡館,就有人會說是不是養了很多貓的那家。
可是我在台北的街道問某某故居在哪,除了指標系統,幾乎沒有人會熱心的回答故居的特色與故事。擁有故居是大家的資產,不是特別為誰,這樣的觀念要建立的確很難。
嗯...這一本,我也在考慮要買說..
回覆刪除@kristen:
回覆刪除去買喔!在考慮晚上要不要去信義誠品湊熱鬧,今晚有簽書會。K姐我前天在 PageOne 買了你的肉腳書,哪天幫我簽名吧!
對舊建築的不尊重是整個華人社會共有的特徵, 這種文化劣根性存在, 需要有新觀念的現代政府, 用強大外力來保護它們. 可是台灣一是民粹民主, 讓這條路走起來崎嶇不堪, 二是政府已然完全平庸化, 缺乏想像力... 我蠻悲觀的.
回覆刪除文化就是一種美好生活儀式的沈澱與累積, 台灣自古在這方面就沒有主體性, 也不是歷史的中心. 所以講洋樓的故事, 好像也講不過上海. 說日本的東西, 好像也很瑣碎. 想要搞台灣文化的人一直苦惱於此, 所以一直想在南島文化上著墨, 想找一點不同於中國的證明... 個人認為... 很難. 台灣已經夠邊緣化了, 還要在另一個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同樣邊緣化的南島文化找到未來?
其實台灣文化的未來就是現在. 開放多元裝可愛比其他華人社會相對細緻 ~ 這就是我們的寶藏跟起點. 不要昧於自己是華人的事實, 把這些台灣人的生活態度進一步細峙發展 商業化, 才能把文化的活力經營起來. 其實在80, 或90年代初期我們更有本錢... 但是現在還不算太晚...好吧, 可能有點晚了. 但是就這麼幹吧.
對了 之前在誠品有看過這本書 還蠻有趣的 《來生不做中國人》
回覆刪除自由時報的評論員用這個來證明做台灣人的優越性, 其實那些劣根性, 在台灣隨時都可以看到... 蠻適合用來了解台灣文化的機會與無藥可救的沈痾...
給樓上的 Alex:
回覆刪除我不知道您講述的重點在哪?文化沒有甚麼優劣,文化只是我們現在的生活與過往生活的總和而已!
而且這篇是講人類有文字開始對藝術欣賞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