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9

【新北市】廖繼春的觀音月夜

剛好中秋夜沒有月亮,翻到這本給小朋友看的畫冊,心中無限的感慨,廖繼春從小苦讀,然後到日本學習美術,回台灣後任教美術,我沒有那麼厲害可以從畫中了解那個時代的廖繼春,可是我可以反過來,熟讀台灣當年的歷史,看著介紹生平的書,了解這幅畫背後的故事。


1975年

莫內曾經在同一個地點不同的時間,畫下眾多的圖畫,就好像是一個靜止不動的攝影機,記錄下晨昏朝暮、春夏秋冬、見證時間的消逝。廖繼春也是這樣的,曾經在淡水這方記錄著觀音山,現在有網路搜尋,只要在 google 打入廖繼春觀音山,就會出現一堆同樣角度的畫作,不同時間同一個地方的風景雖然稍有不同,但是我想最大的不同是畫家的心境。

梵谷在教會工作期間,為了要更了解這些挖礦工人,親自下去礦坑工作。米勒做為一個農民畫家,他自己就在農場工作。在這幅畫作中,除了看到野獸派大筆一揮的粗邊,也看到了塞尚畫山的色塊,也看到了梵谷的寶藍色月夜。廖繼春一生保有的赤子之心,在晚年的圖畫中可以看到的更多。

台灣老一輩的藝術家(1895-1945年出生),受過日本藝術教育,經過嚴謹的西洋習作,又融入自己土地的生活灌溉,可以看出一個時代的變遷,這是一般攝影、文字難以描述出的景況,雖然這美景隨著時間消逝,但看過畫作,美好將永留人心。

一個學妹昨晚離世,沒有月亮的中秋,或許在人世間比較多痛苦,看著廖繼春充滿赤子之心的色彩,就沒那麼感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