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
很難得今天來的客人是有到過青田七六,可是並沒有聽過我的走讀或導覽的朋友,我想應該是參加過我們其他的活動。
兩個小時輕鬆的在一個町步行,徐風微微甚是輕鬆,我一直認為對於日本時代的一些學者教授沒有接觸的人,這場走讀可能會鴨子聽雷,這幾年試著從故事的角度切入,把這些教授與時代潮流連上線,加上台日籍教授以前都是念帝國大學、高等學校,而且也都是師生關係這樣的過往經歷,可能不需要記憶太多名字,其實有了關鍵字搜尋,要找尋正確答案應該很容易。
以下的紀錄一般人可能看不清晰,當日有來的朋友會有一些印象:
1. 在青田七六說明了洋和折衷的建築歷史,多提了一點漢洋和,並且與數寄屋(茶屋)的空間格局與和合青田稍作一點說明。
2. 馬廷英帶團的綠島蘭嶼調查團與隔壁鄰居山本由松的一些直接關係。
3. 到了馬場惟二教授家,介紹圍牆可能的來源與起因,我想這堵圍牆或許是二二八前一直延伸至今最早的白色恐怖。
4. 堀內次雄與他的同事、學生們:森鷗外、森於菟、杜聰明、蔣渭水、澤田平十郎、徐傍興。
5. 台電會社的招待所
6. 青田茶館,庄司萬太郎、洪耀勳、洪伯文
7. 師大美術館,談一下現代建築的傳承概念。
8. 昭和町市場,簡單說明一下水圳道的都市觀察學,今天只有稍微提到一點點瑠公圳的開發。
9. 師大路與師大夜市
10. 立石鐵臣的臺灣繪本
11. 日僑學校與最後一場昭和町會
12. 台大中文系主任,從許壽裳、喬大壯到臺靜農,龍坡雜文中的記波外翁
13. 彭明敏逃亡前的一夜。
圖說:
方框:昭和町市場、大院子
圓框:馬廷英宅(青田七六)、馬場惟二宅、臺靜農故居
藍線:水圳道
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23/03/18
2023/03/06
【台北】華燈初上回到一百年前你會看到什麼?大正街的地圖
楊勝:建築年鑑 昭和2年度版上面寫的 但另外的資料他在屏東
第一次寫已經消失的建築與社區--大正街,就是大正町,還真的很難寫。
結果寫太多了,稿費只有一點,花了好多時間找資料與分析,也只能說未來若真的有帶走讀,這些資料非常有用。
還是要來寫消失的臺北慢步呢?
圖說:
1. 臺灣總督府營繕課課長井手薰自行設計洋和折衷自宅。(臺灣建築會誌)
2. 井手薰自宅應接室,充滿洋式風格。(臺灣建築會誌)
3. 日本神戶北野町充滿歐洲各國建築風格,魚鱗之家經過移築與擴建,原屋主是葡萄牙人。(水瓶子攝)
4. 1932年的都市改正圖,紅色為大馬路規劃,為目前林森北路與長安東路,箭頭所指是今天津街,街旁藍色為大排水溝規劃。(中研院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5. 1932年的大正町內的公園與美國領事館已經消失,領事館遷移至今臺北光點,也就是地圖左上方,另有林熊徵、井手薰等名人住宅皆再此。(1932年臺北市職業別明細圖)
6. 1945年美軍航照圖:(中研院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A.1916-1926年美國領事館原址。
B.原兒童公園的規劃,內有大正幼稚園與林熊徵宅,還包含目前的大正町教堂皆在這個區域內。
C.網球場
D.井手薰宅
E.大正莊,小套房出租
F.春風莊,小套房出租
G.今日的天津街,可看見兩邊樹蔭與水圳道。
*** 台灣第一個高級社區,如今只看到條通的大正街 文/水瓶子 大正街位置在今日台北市中山北路、南京東路、新生北路、市民大道圍起來的位置。大正街並不是一條「街」,而是一個「町」,日治初期所有的町名以街名命名,方便台灣民眾溝通。1922年重劃町名,大正町部分改為御成町,是以天津街旁的排水圳道為界。目前這是台北夜生活密集區,也稱為條通商圈。 *大正街的規劃 大正街的開發主要是1911年8月26日的颱風帶來了洪水氾濫,總督府構思要打造一個不淹水的住宅區,本町、表町與榮町的商業區街道就是這樣規劃出來的,但住宅區的規劃與興建也採取了官商合作的方式,並由「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統合收購土地、興建房屋、甚至採用租賃、貸款模式方便民眾居住,也已經有了公共住宅的規劃。 大正街以棋盤式街道規劃,仿照京都,東西向道路稱為「通」,南北向稱為「筋」,社區內有排水圳道(今天津街),街道兩旁有排水溝,家家戶戶有自來水、電力。淡水線鐵道有設立大正站(長安西路19號)與公共汽車的站牌。 據說當年「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的社長想要種植櫻花道,可惜氣候不適合而失敗,1923年東京大地震後,上北澤的開發案,資金也有來自於臺灣,下北澤目前的櫻花道,就是來自於社長的構想。 每一戶的庭院的五分之一是建築面積,大致是田園城市社區的概念,雖然屬於私人住宅,但大致上是甲種官舍的規模,庭院100坪內含建物23坪,房屋採用洋和折衷的方式,有洋式的客廳、壁爐,和式榻榻米的居家空間。 大正街內還有美國領事館(1916-1926年)、網球場、射箭場、大正幼稚園,社區內設立公園是臺灣第一個兒童遊戲場,聖公會大正町教會。甚至到了戰爭末期(1943年),還有兩棟出租小套房的建物:大正莊、春風莊。 *神戶北野町的開發與台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的學習開發方式 日人治臺十幾年,日本內地人移居來臺的人越來越多,既然臺北是經濟政治中心,在周邊興建西方現代化的社區,創造田園城市適合居住的高級住宅區並不只是統治者的責任,還需要更多人的參與投資,政商合作。 先觀察神戶,目前保留的北野町異人館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其實是幕末時期,在 1858(安政5)年簽訂《五國通商條約》開港後外國人在神戶港邊規劃外國人居住的社區,有了地下排水道、人車分道等公共設施,1899(明治32)年更開放了本國人與外國人可以「混居」,這也是神戶與其他開放的港口不太一樣的地方。 若從這樣的角度回頭來看大正街的規劃,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這家公司原先成立的目標是開發基隆港街市的發展,透過商人購買土地,或是合資的方式,然後蓋房子,我們早期對於殖民政府的認識多半以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來了解那段歷史,當年的土地擁有人應該是臺灣的地方仕紳,透過在地商人的合資,可以更穩固開發案的成功,也可以來臺灣居住的「移民」者用租賃模式就安居樂業。 大正街居住者有板橋林家的林熊徵,也是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的董事之一。若我們看到更多居住在此的臺灣人杜聰明、林松壽。日人井手薰 、佐佐木八二郎、岡部珍寶、小林惣次郎等,多是會社老闆,也身兼多種要職。 戰後更有更多我們熟知的名人也居住在此,但非常可惜的目前僅有條通的巷道紋理還在,這些知名人物的建物全部拆除蓋公寓大樓,水圳道消失、路邊樹木沒有了特色,只剩下了兩條大馬路長安東路、林森北路穿越原本的社區,公園也消失無蹤,目前只留下一棟哥德式的大正町教會建築。 參考資料: 木村泰治--一位緣牽臺日的實業家軌跡/片倉佳史 神戶《日本.城市力:從30座城市解讀日本史》/台灣商務印書館 20世紀初臺灣公益性住宅公司的誕生,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之性格考察/陳正哲
2. 井手薰自宅應接室,充滿洋式風格。(臺灣建築會誌)
3. 日本神戶北野町充滿歐洲各國建築風格,魚鱗之家經過移築與擴建,原屋主是葡萄牙人。(水瓶子攝)
4. 1932年的都市改正圖,紅色為大馬路規劃,為目前林森北路與長安東路,箭頭所指是今天津街,街旁藍色為大排水溝規劃。(中研院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5. 1932年的大正町內的公園與美國領事館已經消失,領事館遷移至今臺北光點,也就是地圖左上方,另有林熊徵、井手薰等名人住宅皆再此。(1932年臺北市職業別明細圖)
6. 1945年美軍航照圖:(中研院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A.1916-1926年美國領事館原址。
B.原兒童公園的規劃,內有大正幼稚園與林熊徵宅,還包含目前的大正町教堂皆在這個區域內。
C.網球場
D.井手薰宅
E.大正莊,小套房出租
F.春風莊,小套房出租
G.今日的天津街,可看見兩邊樹蔭與水圳道。
*** 台灣第一個高級社區,如今只看到條通的大正街 文/水瓶子 大正街位置在今日台北市中山北路、南京東路、新生北路、市民大道圍起來的位置。大正街並不是一條「街」,而是一個「町」,日治初期所有的町名以街名命名,方便台灣民眾溝通。1922年重劃町名,大正町部分改為御成町,是以天津街旁的排水圳道為界。目前這是台北夜生活密集區,也稱為條通商圈。 *大正街的規劃 大正街的開發主要是1911年8月26日的颱風帶來了洪水氾濫,總督府構思要打造一個不淹水的住宅區,本町、表町與榮町的商業區街道就是這樣規劃出來的,但住宅區的規劃與興建也採取了官商合作的方式,並由「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統合收購土地、興建房屋、甚至採用租賃、貸款模式方便民眾居住,也已經有了公共住宅的規劃。 大正街以棋盤式街道規劃,仿照京都,東西向道路稱為「通」,南北向稱為「筋」,社區內有排水圳道(今天津街),街道兩旁有排水溝,家家戶戶有自來水、電力。淡水線鐵道有設立大正站(長安西路19號)與公共汽車的站牌。 據說當年「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的社長想要種植櫻花道,可惜氣候不適合而失敗,1923年東京大地震後,上北澤的開發案,資金也有來自於臺灣,下北澤目前的櫻花道,就是來自於社長的構想。 每一戶的庭院的五分之一是建築面積,大致是田園城市社區的概念,雖然屬於私人住宅,但大致上是甲種官舍的規模,庭院100坪內含建物23坪,房屋採用洋和折衷的方式,有洋式的客廳、壁爐,和式榻榻米的居家空間。 大正街內還有美國領事館(1916-1926年)、網球場、射箭場、大正幼稚園,社區內設立公園是臺灣第一個兒童遊戲場,聖公會大正町教會。甚至到了戰爭末期(1943年),還有兩棟出租小套房的建物:大正莊、春風莊。 *神戶北野町的開發與台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的學習開發方式 日人治臺十幾年,日本內地人移居來臺的人越來越多,既然臺北是經濟政治中心,在周邊興建西方現代化的社區,創造田園城市適合居住的高級住宅區並不只是統治者的責任,還需要更多人的參與投資,政商合作。 先觀察神戶,目前保留的北野町異人館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其實是幕末時期,在 1858(安政5)年簽訂《五國通商條約》開港後外國人在神戶港邊規劃外國人居住的社區,有了地下排水道、人車分道等公共設施,1899(明治32)年更開放了本國人與外國人可以「混居」,這也是神戶與其他開放的港口不太一樣的地方。 若從這樣的角度回頭來看大正街的規劃,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這家公司原先成立的目標是開發基隆港街市的發展,透過商人購買土地,或是合資的方式,然後蓋房子,我們早期對於殖民政府的認識多半以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來了解那段歷史,當年的土地擁有人應該是臺灣的地方仕紳,透過在地商人的合資,可以更穩固開發案的成功,也可以來臺灣居住的「移民」者用租賃模式就安居樂業。 大正街居住者有板橋林家的林熊徵,也是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的董事之一。若我們看到更多居住在此的臺灣人杜聰明、林松壽。日人井手薰 、佐佐木八二郎、岡部珍寶、小林惣次郎等,多是會社老闆,也身兼多種要職。 戰後更有更多我們熟知的名人也居住在此,但非常可惜的目前僅有條通的巷道紋理還在,這些知名人物的建物全部拆除蓋公寓大樓,水圳道消失、路邊樹木沒有了特色,只剩下了兩條大馬路長安東路、林森北路穿越原本的社區,公園也消失無蹤,目前只留下一棟哥德式的大正町教會建築。 參考資料: 木村泰治--一位緣牽臺日的實業家軌跡/片倉佳史 神戶《日本.城市力:從30座城市解讀日本史》/台灣商務印書館 20世紀初臺灣公益性住宅公司的誕生,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之性格考察/陳正哲
2022/10/12
《植民地時代の古本屋たち樺太‧朝鮮‧台湾‧満洲‧中華民国:空白の庶民史》
台灣的書店街,可能大家都認為是城中的重慶南路,的確沒錯,但依據這張地圖來看,日本時代應該是在西門町清水祖師廟那邊可能聚集的更多二手書店。
目前,也只剩下 鴻儒堂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還存在。
昭明社,應該也是日本時代的出版社,不知道有沒有甚麼連帶的關係呢?
2022/05/31
【台北】19450531-20220531 臺北大轟炸 77年
19450617/1977/1979
牯嶺街的南段,到底是何時出現的啊?
從這些航照圖與地圖的比對下,1945年疏開,是有牯嶺街南段的,但是戰後房子立馬蓋回來,一直到了1979年的地圖,牯嶺街南段才被規劃出來。
下一次看看你家附近的道路,是不是有疏開的痕跡呢?
2020/12/09
【台北】下雨與大太陽線
在信義區某社團有討論最近下雨與不下雨的分水嶺在光復南北路,以前也有這樣的經驗,出了松菸跨過光復南路就沒有雨了,在市民大道高架上開車,對於下雨的感知也很明顯。
於是把 1895年的台灣堡圖拿出來看,原來這邊的地形有陡坡,旁邊就有大池,很大的差異,古地名車層,還告訴我們這邊有魚網呢!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daan-district/
厲害的學者可以帶你我穿梭古今,至於古地名來源之謎,可能要觀落陰才能得到解答
https://vocus.cc/@freeleaf/5f804a68fd8978000136e933
2020/05/31
19450531-20200531 台北大轟炸七十五年
這是1945年6月份的美軍航照圖,截圖是當時的台北帝國大學的屋頂滿目瘡痍,幸好沒有像總督府燒了好幾天。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21512902879539&set=a.1335749321383&type=3&theater
2020/04/29
《大稻埕查某人地圖》
婦女的活動空間,在日本時代的大稻埕有快速的改變,其中蓬萊小學與第三女中讓台灣女性從小有了受教權,大稻埕有許多女醫生,地位不比男性要低,那麼結婚對象會選擇甚麼樣職業的男人呢?
答案很簡單,也是醫生就好了。
2020/02/21
【台北】大安區龍安坡散步,朱昭陽為何會居住在這裡?
圖
12
34
圖一:1945年美軍航照圖,這個街區大部分是水田,昭和町小學校與一些房舍
圖二:1957年航照圖,已經蓋滿了各式住宅
圖三:李安的《飲食男女》,位於和平東路二段18巷5號,今日已經變成豪宅
圖四:目前的 google 衛星圖
今天介紹的範圍,在建國南路、辛亥路、新生南路、和平東路這個小小的街區,有龍安國小與一些住宅,保留了幾棟日式建築,還有戰後二層樓建築將軍之家。
有些人稱這個區域是院長之家,毛治國、張俊雄、陳履安、許水德、王雲五、黃君璧等,我就讀的延平中學校長創辦人朱昭陽,也居住在此,李安的《飲食男女》也是在此日式建築取景,儘管目前已經改建成豪宅,我反覆看著 1994年這部電影,李安取景不會因為光線與美不美,而去改變整個演員的動線與走位,是很好的紀錄。
根據《朱昭陽回憶錄》P.84,朱昭陽從日本大藏省當官回到台灣,居住在顏欽賢船公司的日籍員工宿舍內,後來從顏欽賢購入後居住五十幾年,二二八後的白色恐怖期間有人通知朱昭陽可能會被抓,因他剛好辦完母親後事,躲在板橋妹妹家中。
朱昭陽在1949年九月被抓了,運氣很好只關了九十九天,他自稱為百日黑牢,可是他的朋友運氣就沒有那麼好,有的送去了綠島,有的甚至就人間蒸發。
情治人員後來還是繼續盯著朱昭陽,也曾經被情治人員勒索,因此他從事的休閒活動就是一個人去釣魚,這樣比較不會害到親朋好友。
朱昭陽出身窮苦人家,可以念到東京帝國大學,進入政府部門的官僚系統,戰後回到故鄉努力打拼,大同中學教職,創辦了延平學院,二二八後被停課,千辛萬苦從補校翻身改為中學校(不是大學),又在合庫上班,自傳提及了很多人,其中也有謝東閔。
朱昭陽的女兒朱秋月,1947年返台,也是居住在新生南路這邊的住家,房子在1980年代改建時,屋內的格局考慮採光通風,與一般公寓大樓大不相同。朱秋月後來嫁給了洪祖培。
這個街區很奇特的幾點,因為建國南路、辛亥路高架橋在此轉彎九十度,所以有時候方向感不好的人會在裡面迷路。水田的田埂路有一些還有保持著神秘的巷弄。
建國南路這頭有個客家水餃店,據說是當時的將軍宅邸供貨,將軍娶了客家人當太太。這個街區靠近和平東路那一側有一個廣播電台,屋頂上的發射電塔有點顯眼,讓我想起了大安森林公園內曾經也有這樣的設施。
龍安國小的前身是昭和町小學校,更早之前是錦小學校,校內還有一棟紅樓也是日本時代興建的教室。
如今,有一個王雲五紀念館,一家咖啡館,一家老房子餐廳沾美藝術庭院,陳文成基金會也設立在此,這個街區有許多高聳的椰子樹,充滿了各時代的建築,想必故事也非常多。
參考:
原來以前在延平學院教學師資陣容強大,應該是另一個台灣大學吧!賴永祥訪談紀錄
http://www.laijohn.com/interview/Gou,SLian.htm
大同中學歷任校長
http://www.ttsh.tp.edu.tw/content.php?c=514
二二八事件的善後與賠款--以延平學院復校為例
http://ir.lib.nchu.edu.tw/bitstream/11455/73284/1/%E4%BA%8C%E4%BA%8C%E5%85%AB%E4%BA%8B%E4%BB%B6%E7%9A%84%E5%96%84%E5%BE%8C%E8%88%87%E8%B3%A0%E5%84%9F%E2%94%80%E4%BB%A5%E3%80%8C%E5%BB%B6%E5%B9%B3%E5%AD%B8%E9%99%A2%E5%BE%A9%E6%A0%A1%E3%80%8D%E7%82%BA%E4%BE%8B.pdf
2019/10/27
【台北】城南水岸文化協會主辦的導覽活動【從兒玉町到昭和町──尋訪城南日式家屋】
因應南昌家具街的活動,我們集合地點選擇在南昌公園,看到家具街封街舉辦拍賣活動,還有一些攤位,可能難得舉辦一次,搞得非常熱鬧,我倒希望可以每個月或每季舉辦一次,從陸聯廳到南昌公園這一段,其實可以辦一些骨董家具或跳蚤市場都非常適合,也可以跟牯嶺街市集有所區隔,回想在倫敦「Portebello Market」波多貝羅市集,綿延不斷的市集,台北市除了夜市與小農市集之外,應該可以做出更多特色,不過大家都想做,餅就越做越小,還是要有區隔才是。
這張截圖是城南水岸協會製作的地圖,第一版看到覺得十分的精彩,把這百年南門口的變遷都含鈉了,小小的插圖被我要求把南菜園(兒玉別墅)的房子修改成圓窗,所以大家拿到的版本,應該是已經修改過的。
可以到台北騷人的粉絲專頁去看看,到底要到哪裡索取呢?
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southerner/
每年眾多的導覽地圖,用不同角度去欣賞、認識台北,我覺得真的要多用心,許多創意都可以呈現在小小的地圖中。
2019/04/18
【台北】貳房苑,路口
照片上來源:Google 街景
老公寓的外觀重不重要?隨著老公寓跨越了不同的時光,鐵皮、鐵窗、冷氣、木窗、鋁窗等,城市的建築在層層疊疊留下了各式各樣的痕跡。
屋子不一定要蓋的高才是有價值,隨著這樣的改作,能夠在轉角放光芒,不但路人可以欣賞,坐在屋內也可以觀察這個路口往來的人。
這個路口有五條路,而不是一般路口的十字路,拿出百年前的都市改正地圖出來看,原來是規劃一條四十五度角的道路,可以直通到南菜園,就是今日的南昌公園,但後來不知道為何沒有實施,那麼,這棟房子今日就不會存在了。
1927地圖
2019/02/19
2019/02/14
2019/01/24
【台北】萬事問臉友,答案是巴會館
2018/07/31
1992.07.31 警備總部在台灣終於裁撤
2018/06/07
【台北】山田東洋的作品
山田東洋,所畫的是現代化高樓建築之外,以金融業、百貨大廈、廣場、公會堂、椰子樹、電線桿,呈現西方都市規劃外,也有些許日式傳統木屋。
圖片
12
34
56
圖片1:google 街景:帝國生命會社舊廈初建於1910年代,原為日本帝國生命保險,朝日生命保險前身,初建時有尖塔,1930年代改建,捨去尖塔。
圖片2:1930年代,菊元百貨
圖片3:山田東洋,台銀裏風景,油畫,1938年,第一回府展西洋畫,應該是黑白出版品翻印
圖片4:1945年航照圖,北邊框為菊元百貨,南邊為帝國生命會社
圖片5:山田東洋,公會堂前,油畫,1936年,第十回台展西洋畫,應該是黑白出版品翻印
圖片6:1945年航照圖,南邊框為菊元百貨
照片下圖取自台展資料庫
這樣的比對,一眼看出畫家俯瞰的企圖,除了拉高的建築之外,許多變形的構圖法,可以凸顯這些房子的屋頂的特色,去拍一樣角度的照片,會感慨天際線雖然長高了,但是十分不協調。
圖片
12
34
56
圖片1:google 街景:帝國生命會社舊廈初建於1910年代,原為日本帝國生命保險,朝日生命保險前身,初建時有尖塔,1930年代改建,捨去尖塔。
圖片2:1930年代,菊元百貨
圖片3:山田東洋,台銀裏風景,油畫,1938年,第一回府展西洋畫,應該是黑白出版品翻印
圖片4:1945年航照圖,北邊框為菊元百貨,南邊為帝國生命會社
圖片5:山田東洋,公會堂前,油畫,1936年,第十回台展西洋畫,應該是黑白出版品翻印
圖片6:1945年航照圖,南邊框為菊元百貨
照片下圖取自台展資料庫
這樣的比對,一眼看出畫家俯瞰的企圖,除了拉高的建築之外,許多變形的構圖法,可以凸顯這些房子的屋頂的特色,去拍一樣角度的照片,會感慨天際線雖然長高了,但是十分不協調。
2018/06/06
【台北】昔日鳳梨王葉金塗豪宅,今日飯店、星巴克
照片
12
34
照片1:1955年,來源
https://get.google.com/albumarchive/104204347980012673710/album/AF1QipN8Go6kw2hRrWKpStG6catfauv9ACcpHa6nDKY6
照片2:1957年,中研院台北市歷史百年地圖,框起來的地方北邊是葉金塗宅,南邊是今日的新啟順蔘藥行,目前那個兩開間還在。
照片3:google 街景圖
照片4:今日的葉金塗宅
網路搜尋:1955 美國大兵,大部分都出現不好的新聞,但是這位美國軍人來台灣出任務期間,拍了不少照片,背後這些建築物,留下來的少之又少。
拍攝的地點,應該是大約在今日重慶北路二段107號,與民生西路交叉口往北拍,遠方的葉金塗宅的圓頂拍攝非常清楚,左邊的那棟建築今天還在,是新啟順蔘藥行。
路上都是人力車的時代,左方路邊停了很多美國車,甚至是從航照圖來看,也看得很清楚,原來是租車公司,那麼誰會來租車呢?就是美國來的觀光客囉?!
2018/06/01
2018.06《TaipeiWalker》No.254,水瓶子城市漫步20:重慶南路一段 NOTCH 咖啡館,原來是島津製作所、峰圃茶莊
台灣於日本時代有眾多的都市改正計畫,筆直的道路,兩側二、三樓高的街屋非常有特色,不但騎樓連貫,建築立面也有當代風格,經常會有連續重複的立面樣式。
位於今日重慶南路一段,開封街與漢口街中間這三棟街屋(圖示黃框區域),現存的老建築只剩一個開間,其他的建築不是拆除改建,就是重新拉皮。圖示紅線的區域為小巷道,日本時代規劃為『樂天地』商店街區。
1931年,島津製作所來台北開設支店,招牌上有島津家紋,原以為是薩摩藩島津家所開設的企業,沒想到創辦人與島津家並沒有血緣關係,而是在十六世紀末薩摩領主島津義弘從京都返鄉,路上受到井上惣兵衛的幫忙,島津義弘賞賜其後代可使用島津姓氏與家紋,這說明了日本企業在明治維新後從傳統藩主領地分封的概念而來,也跳脫了血緣傳承,或許這是日本企業可長可久的原因之一。
1946年,員林人張氏兄弟在樂天地內開設『美觀食堂』,覺得西門町那一頭人潮熱鬧,以攤車型態在西門圓環的鐵路旁營業,並改名美觀園,後來才搬到峨嵋街現址。
1947年2月28日,前一日在大稻埕天馬茶館前查緝私菸引發傷亡事件,引發更多人來公賣局前抗議,聚集的人群與焚燒事件應該是目前網路流傳最多的照片,觀察這些老照片,清楚的看到這三棟街屋的身影。
這三棟黃框內的街屋,在日本時代有辰馬商會、龜甲萬醬油、古倫美亞唱片銷售部、大石蓄音器、島津製作所、台灣物產、太陽號書店等這些日本企業至今依然都還存在。戰後,原本在大稻埕江山樓食堂的峰圃茶莊,搬到重慶南路一段35號,漢口街、重慶南路交叉口,由王雲五的商務印書館進駐。
如今,重慶南路書街沒落,商務印書館已經變身為旅館。峰圃茶莊搬離35號,目前是 NOTCH 咖啡館,2012年被指定為歷史建築,文化部網站說明:
立面裝飾材料以磚及水泥為主,柱子尚有精美的石雕紋路,窗楣線與窗台線中間有以洗石子為主要材料的橫帶型水泥裝飾為特色,設計為一樓店鋪裝置招牌使用,另一特色為開口成長條形窗,刻有精美線腳,木製窗框。
不同棟建築卻是相同的立面,今日的建築不太可能發生這樣的美學,每棟建築都想要成為最漂亮的地標,以使用最多的樓面積為設計方向,而忽略了與周遭環境的對話,我期待未來重蓋大樓的時候,把立面重做回來。永續經營的企業與長久使用的建築,是我們認同並建設這塊土地最重要的基石。
圖說:
1945 年美軍航照圖(來源:中研院)
1937年島津製作所台北支店(來源:島津製作所官網)與今日NOTCH咖啡館
2018/05/31
1945.5.31【台北】大轟炸七十三年
2018/05/13
【台北】大稻埕太平町建築的對話
2018/01/12
【香川】直島安藤忠雄設計的博物館們:ANDO MUSEUM、李禹煥美術館、倍樂生之家美術館、地中美術館
這是幾棟安藤忠雄所設計的大型博物館,從空中看是刻意安排的幾何圖形,但是第一個案例是例外,可作為進入安藤忠雄世界的一個祕密入口吧?
*ANDO MUSEUM
ANDO MUSEUM 從空中看下去,完全看不出是博物館
ANDO MUSEUM 外表看起來是不起眼的傳統木屋,看不到清水模,真的是安藤忠雄設計的嗎?
進大門後,庭院沒甚麼東西
這個透明的角錐,不知道有甚麼用途
裏頭不能拍照,所以大家就看底下的門票感受一下
買了票,只獲得一張小小的門票,果然裏頭都是用清水模水泥,透過那個圓錐透明玻璃與屋頂採光,裏頭的光線良好,營造出神聖的空間,不過也是有開燈啦!
看完了覺得很棒,但,要住在裡面怎麼放置日常用品呢?
*李禹煥美術館
先看了航照圖,隱身在山邊的博物館刻意給人看到幾何的圖形
要進入這個美術館前,甚麼東西都看不到,只有一堵高牆,然後一個轉彎看到諾大的空地上有一根很高很細的柱子,遠處有清水模,感覺不出會有美術館在裡面
走過高牆後往左邊看,可以看到一些排列好的巨石,望海灘的風景不錯,把大地當成庭園的概念
這真的是入口嗎?感到十分懷疑,走到盡頭果然是
裏頭不能拍照,這張門票是裡頭展品的說明,大部分是玩空間藝術,也有使用多媒體形式,讓人印象深刻。
*倍樂生之家美術館
從空中看是圓形與長方形
進入這座美術館,要走上斜坡,兩邊的意象是小島風大用石塊堆起的防風牆
外頭的空間也是展場
倍樂生之家美術館,是直島最早蓋好的美術館,海灘邊有許多免費就可以欣賞的藝術品,館內的作品,遊走世界各小博物館,發現互相模仿學習的作品很多雷同
*地中美術館
從空中看,幾何圖形更多了
這是售票口而已,旁邊有一個大停車場,腳踏車也只能停在這裡
步行大約200公尺,才到地中美術館的入口
門票
從空中拍攝的明信片照片
主展場展出莫內的睡蓮,地板質感及整個空間幾乎與畫作融為一體
*ANDO MUSEUM
ANDO MUSEUM 從空中看下去,完全看不出是博物館
ANDO MUSEUM 外表看起來是不起眼的傳統木屋,看不到清水模,真的是安藤忠雄設計的嗎?
進大門後,庭院沒甚麼東西
這個透明的角錐,不知道有甚麼用途
裏頭不能拍照,所以大家就看底下的門票感受一下
買了票,只獲得一張小小的門票,果然裏頭都是用清水模水泥,透過那個圓錐透明玻璃與屋頂採光,裏頭的光線良好,營造出神聖的空間,不過也是有開燈啦!
看完了覺得很棒,但,要住在裡面怎麼放置日常用品呢?
*李禹煥美術館
先看了航照圖,隱身在山邊的博物館刻意給人看到幾何的圖形
要進入這個美術館前,甚麼東西都看不到,只有一堵高牆,然後一個轉彎看到諾大的空地上有一根很高很細的柱子,遠處有清水模,感覺不出會有美術館在裡面
走過高牆後往左邊看,可以看到一些排列好的巨石,望海灘的風景不錯,把大地當成庭園的概念
這真的是入口嗎?感到十分懷疑,走到盡頭果然是
裏頭不能拍照,這張門票是裡頭展品的說明,大部分是玩空間藝術,也有使用多媒體形式,讓人印象深刻。
*倍樂生之家美術館
從空中看是圓形與長方形
進入這座美術館,要走上斜坡,兩邊的意象是小島風大用石塊堆起的防風牆
外頭的空間也是展場
倍樂生之家美術館,是直島最早蓋好的美術館,海灘邊有許多免費就可以欣賞的藝術品,館內的作品,遊走世界各小博物館,發現互相模仿學習的作品很多雷同
*地中美術館
從空中看,幾何圖形更多了
這是售票口而已,旁邊有一個大停車場,腳踏車也只能停在這裡
步行大約200公尺,才到地中美術館的入口
門票
從空中拍攝的明信片照片
主展場展出莫內的睡蓮,地板質感及整個空間幾乎與畫作融為一體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