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21

《公告》924相約在光點,義大利旅遊講座

9月24日(六),小芙應飛達旅遊之邀,又要舉辦義大利講座了,上次客滿沒參加到的朋友,這次請早報名哦!

已經參加過又想參加一次的,小芙也很歡迎啦!上次講到快「燒聲」,這次會稍微調整一下內容,一時講不清的歷史文化背景,就儘量省略不提,免得某人說聽到一半突然有點想睡覺(泣!......)

這次主要還是聊聊南義北義的不同趣味,例如在北義的博物館常常連照相也不允許,南義的博物館卻剛好相反,熱情的工作人員硬是拉著我的手,要我去觸摸千年前的大理石雕,這樣才能瞭解雕刻的紋理與質感……還有北義穿著打扮比較注重「時尚美感」,南義卻偏重「露出度」,反正不管環肥燕瘦,大家都喜歡小可愛露肚臍就對了,當然用講的還不夠,同時也準備照片分享,我儘量多準備一些,畢竟用看的比用說的快。

活動時間︰2005年9月24日星期六 下午2:40-4:10(2:30入場)
活動地點︰《光點台北》電影主題館/台北之家2樓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8號2樓)
費用︰茶點費 200元

費用不是我收的哦!請洽飛達旅遊報名,當天環境美氣氛佳,應該會比上次在飛達辦公室排排坐、喝開水要舒服多了。

活動網址在這裡

※有認識的朋友要來參加座談會的,請偷偷告訴我一聲,小芙照慣例都會準備一點點小紀念品給大家的。

【台北】淡水忠烈祠



這裡是婚紗照外拍的熱門取景點,印象中,姐姐的婚紗照就是在這裡拍的,當時,我還應邀求來當司機小弟。

來到這裡,有時空錯置的強烈感覺,殿內好似佛教寺廟,播放著誦經的樂曲,但是既然是忠烈祠,應該又有國軍的簡單肅穆的敬意,這邊是日本的神社舊址,但竟然是宮殿的建築,我並沒有仔細進入觀賞,在綠草上走走,享受這自然的空間。

淡水的台北縣忠烈祠,曾為中法戰爭滬尾之役的古戰場,日本佔領台灣後,1939年蓋了一座神社,奉祀明治天皇。台灣光復後,年久失修成為廢墟,台北縣政府於1974年將其拆除並按原基座重建,保留神社原有之建築規模,但改採中國宮殿式建築,入祀了不少抗日烈士亡靈。青翠的古松環繞著供奉先烈的祠堂,簡樸中帶著清麗,有閒雲野鶴之感,站在牌樓下傾聽松濤、遠眺觀音山,就是淡水八景之一的「烈祠松濤」。

這張照片用數位傻瓜相機的3倍光學偷拍,顆粒粗了點,但是充分表現了攝影師把新人當小孩哄的玩樂景象。

2005/09/20

【台北】101中秋賞月趣



沒錯,我第二次登上世界最高樓,在中秋節月亮最大的時候。

上次上來的時候是下午,台北的天空霧茫茫的一片,天氣雖好,可是看不到美麗華的摩天輪,看不到圓山,也看不清楚木柵,只能看到國父紀念館像火柴盒一般的大小。乘坐高速電梯只要37秒就可以從5樓直達89樓,但是這個花費就要400元,我在樓上不停的張望著,心想,目前台灣好像沒有哪座山有纜車可以輕鬆的遊山景,如果有,我ㄧ定第一個跑去報到。

台北101金融大樓建設經2任市長,耗時6年,是台北市最重要的BOT建設,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樓,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總成本為580億元,高度508公尺,占地面積9159坪,總樓地板面積為114659坪,辦公大樓總樓地板面積為60000坪,購物中心總樓地板面積為23000坪。

在91樓的天台看著還有20層樓高的塔樓,每分鐘變換的燈光,大風往臉上吹拂,彷彿又置身在紐約的帝國大廈的天台,底下的夜景雖然不同,但是上來的心情仍是一樣的期待。看著中秋的大月亮,旁邊一堆天文望遠鏡後排滿的人們,似乎都在追求什麼?



http://www.taipei101mall.com.tw/

2005/09/19

【新北市】烈日午後的淡水中學



淡水,炎熱的午後從大馬路走上來,汗流浹背,轉個彎,突然林蔭茂密,我落入了一個寧靜陰涼的紅磚世界。

有個親切的人微笑的跟我招手,原來是淡水中學的警衛,他說只要簽名就可以進去參觀,與剛剛外面的烈日相比,這裡簡直涼爽的可以,校舍全部都是紅磚蓋起來的,應該都是古蹟吧!兩側的樹木茂密,陽光灑不下來,清風徐徐吹來,忍不住就想躺下來睡覺,還有一個石版屋建築,裡面擺設原住民的人物模型及打獵器具,可能要讓學生認識原住民吧!而校園裡面有一棟尋根園咖啡館,裡面坐滿了聊天的人們。

淡水中學緣至於1880年代,馬偕博士(Dr.George LesIie Mackay)創立了露天的牛津學堂,負責宣教與醫療的工作,1884年創立淡水女學校,經過日本佔領年代,淡水中學及淡水女高級中學的成立,二二八事件,也因淡水地處要塞,所以校長也被牽連,1990年代,旁邊的真理大學成立切割部分校地,而後整併純德中學等,目前的淡水中學裡面有純德幼稚園,也有國中跟高中部。

小水瓶在幼稚園前騎著三輪車繞圈圈,我坐在樹下已經快睡著了,突然冒出一大堆參觀的人群,還有年輕人熱心的解說,是該離開的時候吧!

http://www.tksh.tpc.edu.tw

2005/09/16

【金門】民俗文化村@懷舊之旅



位於金門東北角的山后民俗文化村,應該是閩南聚落建築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今年八月初的大中午去造訪,由於太陽實在太烈,我躲到房子內去乘涼,這邊的每間屋子都很小,我窩在宗廟那間房子,庭院還擺著關刀,又讓我回憶起當兵的時候一群同袍來這裡把玩這些玩具,玩轎子敲大鐘,雖然坐在的屋子裡,但是天氣實在太熱,還是猛流汗。

完成於1900年的這群古厝,由原籍頂堡的旅日僑領王國珍等兩代興建,所用建材來自漳州、泉州,甚至遠至江西一帶,歷時25年,總共十八間,裡面有宗祠也有書房等規劃。當初是一個計劃型的聚落建築,所有建築都先將其形式、間數及排列等規劃好之後再興建,看起來井然有序,與一般隨歲月及人丁繁衍之後陸續擴建的有機式閩南聚落不同。

我喜歡看宗祠牆上的彩繪浮雕,這邊還又玻璃給保護起來,不讓風吹雨淋,常有蓮花松鶴等裝飾。我在這邊吃了蚵仔煎當午飯,會咬人的陽光讓我呆在井邊樹下快睡著了。

http://tour.kinmen.gov.tw

2005/09/15

【金門】陳禎墓@懷舊之旅



會對金門的明朝古墓那麼有興趣,是因為金門的夏天太陽很烈,可是一到這些古墓區,彷彿進入了另一個空間,頓時清涼了不少。

陳禎墓位置在金沙鎮浦山里黃龍山,在呂厝跟后宅的中間,其實不好找,我繞了好幾圈,發現一條小徑,抱著懷疑的態度騎著機車進去,沒想到一轉個彎,還別有洞天。以前當兵的時候,古墓前的石羊石馬還有缺,最前面的石筆還倒了,雜草叢生,印象中我到附近的村落去吃冰,還看到一個石馬面對著古墓遠眺,還懷疑就是古墓前遺失的文物。

創建大約在明嘉靖五年(西元1526年),現今列為台閩地區二級古蹟。陳禎,金沙陽宅人,為明武宗正德年間貢生,曾任廣東長樂縣訓導。父以子為貴(子陳健),陳禎逝世後,朝廷誥贈為刑部主事、刑部員外郎,依明朝墓制造此墓,另於陽宅建恩榮坊。

墓前方採用花崗石所建的墓亭及層層外推的曲手石牆,在台閩地區的墓式很少見,在最前方立有石望柱,石馬及石羊的雕飾藝術成分高;簡潔的虎頭飾、捲鼻的象鼻龍脊飾及臺座座上安座石獅,置於所謂的「仙人覆掌」穴,是金門歷史上最好的五大風水之一。

十幾年後,這些失落的東西都找了回來,環境優美,背山望海,令人留連。

2005/09/13

【地球】你到過幾個國家?


create your own visited countries map
only visited 17 countries (7%) 還要繼續努力。

十幾年前的旅行團很時興一種十天就能遊十幾個國家的旅行團,大抵上都是歐洲的國家,我要參加一次那個團,大概目前也不是7%這個數字。

最遺憾的一次算是幾年前去德國二十天,很想搭歐洲的火車到處去玩,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沒有成行,只有花三天瘋狂的開車經過荷比盧三個國家,幾乎都在高速公路上飆車。不過那次去也不是全然沒有玩到,經過了美茵河、萊茵河,還有海德堡大學、盧騰堡之類的古蹟。

美國、加拿大、中國、韓國則是出差,去韓國濟州島的出差理由很特別,只是上午把電腦打開,下午把電腦關起來而已。這幾個東南亞國家是公司旅遊,公司福委會補助就出發了,但玩了些什麼?不太有印象。

去年至今去了巴黎、紐約、波士頓等大城市,二次造訪,一步一步的走過這些以前到過的地方,或許是想追求些什麼吧?未來這兩年的希望之旅是義大利、英國跟青海西藏。

2007.11.7 更新


visited 21 countries (9%)

多了義大利、梵諦岡、英國、柬埔寨、印度,不知道少勾了哪個國家(或是以前多勾了一個?)

北美洲:加拿大、美國
歐洲:比利時、法國、德國、義大利、盧森堡、摩納哥、荷蘭、英國、梵諦岡
亞洲: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尼、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台灣、泰國

【阿姆斯特丹】盛開的杏花@梵谷美術館



梵谷美術館逛了一整天,最喜歡這幅「盛開的杏花」。

那片碧藍天,你望著它,望著望著,突然發現自己竟躺在一塊草地上,頭上是幾株盛開的杏花,杏花後面是那片碧藍天。那片天空有一種吸引力,把你吸進去,然後你開始覺得有點頭昏,好像飛起來了。風在吹,眼前一望無際的天和地,什麼死不死,自不自由,有沒有寬容,都在這種光亮的景緻下,變得微不足道,變得不是問題。

我忍不住眼眶就濕了。

其實我算愛哭的,哭完就覺得很爽,又可以繼續跟這個世界凹下去。大部分的時候,落淚的理由來自於一些諸如憤怒悲傷之類的情緒,或是被劇中或書中的情節感動。聽音樂也不時會聽到淚濕沾襟,很久以前在波爾多的大學校園裡聽見一對父子演奏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那個陽光從禮堂窗戶照進來,還有那個禮堂的氣味,約好的朋友珊珊來遲,拍拍我的肩膀說她來了,然後又說哎呀妳怎麼啦,害我很不好意思。

不過像這樣被顏色打動的經驗,倒是還沒有過。梵谷畫這幅畫的時候,還住在聖雷米的療養院裡,聽到弟弟西奧在巴黎生了兒子,於是作了這畫誌慶。

以下解說是從美術館出版的畫冊裡抄出來的:

「……西奧給兒子取了一個和他伯父兼教父同樣的名子,也叫文森。文森則畫了這幅畫作為禮物,畫面正是他最喜愛的主題之一:長長的,生滿花朵的樹枝,以及藍色的天空。他的想法是這幅畫可以讓西奧夫妻掛在他們的床頭。文森決定畫杏樹,因為杏花開得早,二月就開,看到杏花開就知春天不遠,用來象徵剛出世的新生命最適合不過了。

從畫中的精確線條和構圖安排,我們也可以觀察到日本版畫對梵谷的影響。可惜的是,這些杏花在光線的照射下失去了它們原來的顏色和力道,要知道雖然我們今天看到的杏花,好像是白色的,但它們原先的色調其實是偏向粉紅。」

http://www.vangoghmuseum.com

2005/09/12

【地球】旅行中的睡眠紀事




許多人可能不好意思承認,他們瘋狂旅行的目的,最重要是到外地大睡一場。

其實是戀家的,但難免會對同一張床、同一台電視、同一牌子的烏龍茶、同一批政客,以及樣貌無法持久的伴侶感到厭煩。即便回來後,問他去了哪些地方?「不過就是看了一堆廟、廢墟和教堂。」開頭這樣回答,接著才努力挑揀出精彩的片段:摩天輪、生魚片、餐廳裡身材火辣的金髮女郎、掛在飯店大廳耀眼的水晶燈。畢竟很少人像我的朋友K這樣,大方的承認他的旅行:從頭到尾只記得房間天花板的顏色。聽說那次他們去加拿大渡蜜月,原本是打算每天划雪的。

旅行之必要、出軌之必要。因為不是生活常態,人生不會因一趟旅行而改變,偶然的浪漫於是有了展示的功能,華麗、舒服的場景理當是首選。

有兩三年的時間,我一直處在旅行的狀態,心總是在路上,我猜想自己原本就有流浪的基因。心情飄蕩不定、無牽無掛,反而能快速的融入異鄉。早上起床看當地的新聞,散步到附近的餐館用早點、出太陽的週末到公園野餐……沒有既定行程,模糊不清的未來反讓旅行散發更迷人的氣味。睡覺因此成了再簡單不過的事,休息只是為了出發。

舒國治有篇文章寫到「用來睡覺」的旅館,他說最好是連馬桶浴缸也沒有,「你在走道的另一端把尿撒完再回到房間,徒然四壁,倒頭就睡。頂多是翻個身只見窗外一鉤殘月而已」。我覺得如此陽春的住所是誇張了點,盥洗用的衛浴和鏡子,還是要留在屋內比較好吧!除此之外,也要有乾淨的床舖才行。

旅行的那幾年,我總會帶著旅遊手冊,那時沒有衛星導航及無線上網的notebook,通常是在前幾天或是當天,按照手冊的指示,找尋合適的旅館。即便只是歇腳處,有時候結束白天昏頭轉向的行程,夜晚開車在陌生的鄉間小道,當眼前終於出現MOTEL閃爍的霓虹招牌,旅館竟也像守候多年的未婚妻一般,釋放出家的安慰。

當然這樣的安慰不是沒有意外。有次在紐奧良旅行,看上了一家印度人開的便宜汽車旅館,旅遊指南上寫著設備齊全還有游泳池,住進去才發現連蟑螂螞蟻也一應俱全。恐怖的游泳池已經長出青苔,別說下水,連靠岸觀賞的價值也沒有。

意外也不會只有一次,有時難以應變。有一回,我和兩個熟識男同學一起旅行(這通常是最不會出問題的組合),那時是旅遊旺季,為了省錢,我們同意合住一房,兩個男生擠一張大床,我睡外加的小床,幾天下來確實也平安無事。偏偏最後一天,我們抵達房間一看,先是差點昏倒,接著笑倒,因為大床居然是張軟綿綿的水床,只見兩個男生在那裡推擠、打鬧……。我其實不太記得最後到底是誰和誰睡了那張水床。

除了汽車旅館,有時我會借住朋友的公寓。同樣也在旅途上的朋友,彼此像是換殼居住的蝸牛。換了一個城市,一樣也搭地鐵、坐公車,沒人懷疑你是外地人,即便一切只是巧妙的偽裝,舉止不像過客,倒像是個若即若離的居民。陌生不曾帶來恐懼,唯有新奇浪漫,外帶一種只屬於旅人的散慢。雖然過了很久我才明白,許多事情是裝不來的,自以為純熟的演技,騙得了自己卻騙不了別人。但對說走就走的流浪者來說,會不會被人視破?只怕他既不清楚,也不在乎。

大概是具備樂天的個性,才有流浪的條件吧!才會不知好歹的往前進,對於冒險有種莫名的興奮。

如果要貫徹流浪的氣息,睡在公園的鐵椅可能是首選,只是太過危險。在機場過夜的感覺,就恰如其分了。我曾經多次因為轉機或其他不明原因而夜宿機場。記得不久前有部電影《航站奇緣》,承襲了好萊塢一貫的誇張,我必須告訴大家,在機場睡覺才不是那樣呢!雖然說不上舒適,卻也不克難。不必拆椅子,到處都找得到舒服的沙發或是可以平躺的長椅,空調完善、視野遼闊。在琳瑯滿目的商店打佯之前,吃的、喝的、讀的、逛的應有盡有。等待次日飛機起飛的漫長時光中,被搭訕的機會大概也不少於呆坐在酒吧。

在機場睡覺得先靜靜的閒逛,漫不經心的勘查好睡覺的地理位置:有舒服的躺椅、離警察的哨站要近、沒有幽暗的死角。慢慢地,旅人一個個離去,大廳裡的空氣越來越冷清,直到最後一班飛機起飛,空曠的大廳只剩下你一個人……兩個人……,有時你也會發現,在機場過夜並不是太孤單的事。

旅行時,我總會帶著書,此刻往往是最理想的閱讀時光。小說也好,散文也罷,最好是詩……

「會飛,和,不會飛,造成的世界觀多麼不同啊……」

在等待黎明、等待下一趟飛行的夜晚,一趟華麗的旅行也正悄悄的展開。

pauline 2005/8


圖片from
http://www.route40.net/bannerlinks/route40motel.shtml

2005/09/11

【台北】當代藝術館



坐捷運到台北車站,從中山地下街走出來,很快就可以到長安西路的當代藝術館,裡面冷氣夠冷,鮮豔的室內裝飾給這古蹟特別的冷酷色彩。

或許是我去的比較早,大廳顯得空盪,門票五十元,要把隨身背包放在寄物櫃,悠閒的進去逛,在炎熱的夏日特別舒服,我喜歡《寓所》《空中偵察員》這一個房間的作品,是日本藝術家澤拓的作品,在普通的的公寓內假想飛機在周圍飛來飛去的感覺,好像小時候躺在家裡的窗戶旁邊仰望天空的飛機,拿著玩具的想像空間。

《來自彼方》劉中興的作品是體驗看/被看,主體/客體強烈對比的多媒體藝術品,而我覺得其實比較像神/人的控制觀察,一樓是一個可以讓大家脫掉鞋子進入,也可讓小朋友滾來滾去的空間,二樓的投影機照下台北市的空照圖,到了二樓才知道那投影機是只要有人一接近,感應器就會讓投影的影像放大,人一離開就會縮小的機關,在二樓看底下的小朋友滾來滾去,這感覺有點像神,可以觀察人間的人們一舉一動,我發現小水瓶(我兒子)比較喜歡當人,而不喜歡當神。

這裡原是台北舊市府,2001年活化再利用後成立台北當代藝術館,1920年日本人近藤十郎設計,為一南北座向之兩層樓紅磚,木造結構。1934年完成U型校舍,現為古蹟。

我覺得這博物館以目前展覽作品的量收費尚稱合理,但是空間使用上有點浪費,希望能展出更多好的作品,或許需要更多時間的累積,總覺得現在的藝術品總要用影像聲音來搞怪,而不能單純的用一些概念呈現出來,反而讓人難懂,一個好的作品應該很簡單的就能讓人感應到藝術家想表達的概念。

http://www.mocataipei.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