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古厝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古厝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05/27

【台北】雅江街16號



作為清國時代存在的老街道,等到這些老房殘壁消失後,只能在地圖上才能了解先民的生活空間。

2020/04/21

【台北】街頭

名牌車牌,資源回收,古厝、鐵皮、水塔,公共住宅、高級住宅區、明星公私立高中,可以說台北百年的歷史。

2012/07/23

【台北】林安泰古厝的案山方位問題

林安泰古厝的介紹DM上說明,1783-1823年間陸續興建完工,1978年在四維路141號拆除,後來在1986年重組於濱江街5號,座向是依照原址的方向,我想拿以前的地圖來看看。發現方位似乎有所誤差,那地圖是1958年所繪製,會是1958-1978年之間林家有把古厝轉一個方向呢?還是蟾蜍山(案山)在這200年移了方位?或者是1958年的地圖與空照圖的方向有誤?那會是案山根本不是蟾蜍山,而是另有一座山呢?


1947年美軍航照圖,座向約為南偏西45度


1958年一千兩百分之一台北市地形圖,座向約為南偏西45度


2010年左右google 衛星空照圖,濱江街5號,座向約為南偏西30度,若在四維路141號就是朝向蟾蜍山的方向


用 google earth 對應蟾蜍山,方向為,座向約為南偏西45度


2012年的介紹DM,說明案山為蟾蜍山

2011/08/26

攝影三劍客眼中的百年台北,撫台街洋樓內的鄧南光、張才、李鳴鵰聯展

拍照者在50-60年前拍下了這些照片,他們應該很難想像今日我們會用這些照片的用途?有人做為老街屋的維修依據,有人研究那個時代的生活方式,有人看著自己的親人在照片中懷舊。



昨日開幕的展,我看到的不只是照片中的影像與故事,而是看到我們這一代人對上一代生活的解讀。攝影與被攝影,觀察與被觀察,古時與今日,有了影像紀錄,衍伸了這一切。我喜歡有關『水』的那面牆的照片,無數的橋連結了被水隔開的陸地,但基本上人與水都還是親近的,而今日的台北河堤阻隔了人與水的世界,是最大景觀的改變,不但橋變得沒有情感,我們對水的珍惜也失去了尊敬。

李鳴雕老師昨日有出席開幕幫大家簽書簽的很高興,鄧南光的兒子鄧世光、張才的女兒張姈姈也都出席,許多重要文史工作者莊永明老師,黃士娟、李清志等人都出席,也很開心遇到楊燁、高傳棋、印海寺、小草這些熟悉的臉孔,同時也認識了古蹟負責人陳國慈女士,還有策展人簡永彬,很開心。



台北,曾經長什麼樣子?
台北,曾經發生什麼事?
台北人,曾經怎麼過生活?
讓我們打開好奇之眼,在攝影三劍客:鄧南光、張才、李鳴鵰的鏡頭中,從「台北人」出發,觀看「台北景」,發現「台北事」,翻開老相簿,遇見時光不走的百年台北。

展出日期:2011.8.26-2012.2.26
地址:台北市延平南路26號撫台街洋樓
古蹟月講座:攝影三劍客-影會時代
http://blog.roodo.com/futai/archives/16310281.html

看完後,去迪化街又走了一圈,跟印海寺閒聊發想,若拿這些攝影大師的照片來個古今對照,並把照片放大洗出來放在街旁,應會很有趣讓更多人了解過往的歷史。

2011/04/02

【鹿港】丁家大宅

鹿港的丁家大宅在中山路130-134號,一經過這裡,一連三個店面,很難不注意到。丁家來台在碼頭跑單經商,丁家之後有得進士,此屋也稱為進士宅。



目前資料得知丁家原屬回族族民,祖先攜子來台,入風隨俗就改拜佛延續至今。日本人街道改正拓寬五福街(現中山路),前面改為洋式二樓。得進士的壽泉(醴澄)公,在廣東任知縣,後來回台白沙書院任教。丁進士宅建於光緒年間,是鹿港僅存進士第,閩南式建築,當時興建材料均是從中國載運花崗石板、杉木、磚瓦等建材而成,是長條型的「三坎五落二過水」規模。(點這裡可以看衛星圖

書:鹿港丁家大宅(李昭容)

丁家大宅本是王家所有,大約建於1850年代,1880年丁家進士買下,1999年921地震丁家大宅受損嚴重,2005年修復完成,現宅內看到「賜進士出身,掌教白沙書院」執事牌,聽說以前有好多執事牌或當作圍籬而失落,第二進門廳兩旁的木屏彩繪,出自彩繪大師郭友梅之手,泥塑有「孔明夜進出師表」「狄仁傑望雲思親」等故事。

2010/07/26

【府城】老房子改造再利用@旅行台灣,感動100

上星期五、六參加交通部觀光局所主辦的『旅行台灣,感動100』活動,由王浩一老師所規畫的府城色彩之旅,主要有介紹小吃美食作法,各景點的歷史故事與傳統風俗習慣,還有老房子改造再利用的論述,每走一個點就要吃一下,我稱為『餵豬』之旅。


佳佳西市場旅店,屋旁的大樹與夕陽的擁抱,在室內就可以享受到,在這樣的設計折射下透露出一種窺探與被窺視的懷舊慾望與出軌情緒。(正興街11號)

去年去台南的謝宅,其實就在新改造的佳佳西市場旅店的附近。兩年前,也參加過一個台南的旅行推廣案,帶我們去的都是菜市場,逛了大大小小的在地市場,其中我對淺草青春新天地這個地方印象深刻,有創意市集的規畫。當年旁邊有百年歷史的古蹟是鐵皮蓋上保留著等待修復,這次我進去看,黃昏夕陽下,整個流露出一種殘破的美感,貓咪冷靜的穿梭其中,一道道光從窗戶門縫中穿出,想不到白天是這樣的人聲鼎沸。

從菜市場的人,就可以看得到這個地方的興旺,我從這樣日本時代的設計與殘破建築中,彷彿看到了台南的希望,能夠保留這樣的氣味,或者簡單的做些改造,帶來的創意可以無限的延伸,正如旁邊這座佳佳西市場旅店,把所有的房間重新新設計融入在地老精神,還有頂樓露天吧檯,才開幕的假日竟然房間都客滿。

有關老房子改造再利用可以線上下載:e代府城43期,不知道為什麼台北畫刊我就是看不下去。之前看到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的刊物真是好到想去訂,現在又看到這樣的市刊,真的很羨慕台南人。

以前寫的:(我還沒有忘,我要寫完府城的老房子再利用的文)
【府城】大菜市布料批發市場裡的老房子謝宅(西門路與正興街口,西門商場1號)
【府城】草祭二手書店(南門路71號)


佳佳西市場旅店的DM,說明設計理念,點圖放大


西市場內那一道道黃昏的光,老人在此優游的走過,那不是一種歲月,而是另一種永恆(正興街11號旁)


破屋,大中午的陽光灑下,彷彿可以聽到蟬鳴,廢墟可以產生怎樣的價值?(民生路1段132巷5號)


窄門咖啡,面對孔廟的一片綠,我在大雨中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與車,擠入窄門後,我得到了一個黃色與綠色,點了杯蛋蜜汁,從白天到夜裡,這裡的顏色是這樣的多變的無法形容。(南門路67號2F)



赤崁擔仔麵,在百年老屋內,用著學校的課桌椅,矮坐在這樣的環境,就開始有了吃了擔仔麵的感覺(民族路2段180號)


福樂屋裡面的木框屋,在裡面工作,就像是一種嚴謹的態度,師傅只要一進屋就要做到最完美(忠義路二段113號)


76藝文空間,入夜後的神農街,與白天的寧靜有天壤之別,黑蝸牛工作室天井的黑蝸牛,雖然慢慢地爬,我想持續就很快到達目的地。(神農街76號)


海安街,入夜後越夜越美麗,街道的裝置藝術與老房子上的塗鴉,燒烤、啤酒還有路邊的搖滾樂演唱,一切都絢麗的那麼不真實(海安路民族路口)


inart space 當代藝術文化講堂,一個展覽的場地,簡單的空間,天井廁所與種種的開放思維,讓藝術可以被切割與創造價值(友愛街315號)



藍晒圖,在木造老房子內找出飲酒的新文化,躺在沙發上,看這開放的空間怎樣解放一個人隱匿的心。(和平街79號)


怪獸森林,利用光影,在老房子內外遊戲,很特殊的珍珠泡泡飲料,咬破了裡面甜甜的滋味。(和平街54號)

PS. 以上為交通部觀光局所主辦的『旅行台灣,感動100』活動,由王浩一老師所規畫的府城色彩之旅活動記錄,上面的所有老房子再造的案例不全為此次的行程,有些是水瓶子自己去觀察的心得分享。

2010/05/28

【台北】我看《家住青田街》,老房子承載了多少的鄉愁

今晚去倉庫看林木材主辦的新生一號出口紀錄片影展與導演座談《家住青田街》,一個小時的紀錄片,一個小時的討論,我想參與的人面對自己的身世,應該都久久不能自己,有趣的是大家所提的事情似乎還停留在自己的論點。


影片出處:《家住青田街》-2010台灣地方志影展優選作品預告(長片組)

一座城市要有怎麼樣動人的故事,才值得人們前去探索?
一棟建築要目擊多少歷史,才能成就它的不朽?
一群人的生命要有怎樣的傳奇,才能顯出它的雋詠?

原先對住處週遭陌然的導演,在溜狗時卻意外發現了一棟美麗的日式建築。她感到好奇,開始學習以攝影機紀錄下這一切,一段穿越時空,跨越國籍的特殊情誼於是悄然上演著。一座城市要有怎樣動人的故事,才值得人們前去探索?一棟建築要目擊多少歷史,才能成就它的不朽?一群人的生命要有怎樣的傳奇,才能顯出它的雋詠?

「想以紀錄片的形式,捕捉生活場域裡的故事,因為越是在不確定的年代裡,歷史文化上的飽滿度,就越會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對童年及土地的眷戀,不會有人種的差別,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曖曖含光的在心底深處閃爍。希望觀影者對城市發展型式能有自己的答案,也期待拋磚引玉,激發更多人投入社區歷史文化的發掘。邀請您來青田街,一起行走在歷史的銜接點上!」─游雲霞(本片導演)

上面是這部紀錄片的說明,在看片的過程中,我當然不斷地想起那年921,在南投的老家傾倒的紅磚古厝,雖然我從小就在台北長大,整座城市就拆了又蓋,因為不斷的移居,都忘了自己是哪裡人!在日本時代住在台灣的那些日本人,對於他們來說,台灣就是他們的故鄉,而我的故鄉在哪裡?【台北】一座失憶的城市

看完紀錄片後,本片導演游老師講著當年老兵光榮回鄉的故事,現場還有不少人有感而發的講著他們家的故事,有外籍新娘的問題,還有國家認同的問題,我想只要了解歷史,這種論述就沒完沒了,最後,還有一個中國學生感動的哭著他想家的鄉愁。一部描述日本人對青田街老房子與當年住在一起的情懷,居然讓日本、台灣、中國、東南亞各地區的人想到小時候美好的回憶。

這部片能夠引發這樣的迴響,的確讓我意外,我以為下星期即將放映的《綠的海平面》會跟貼近這個問題。不過,這總是好的開始吧!至少我們能開始面對歷史。

這個讓人感動的力量是甚麼?所有的主因都來自青田街的這些老房子,我希望這些老房子都能永遠的留下來,但在台灣可能是天方夜譚,我們能做甚麼?游老師他說剪接了這部紀錄片,改變了她長久不變的生活,也改變了片中幫助她的日本老先生的生活。對我來說,若不斷地紀錄台灣存在的『日式建築』能夠改變我的生活,這也就足夠了。

2010/05/23

【新竹】南埔錦繡堂,一顆巨樟樹蓋好的房子,還有金剛寺與金鑑堂

建於清光緒8年(1882年)的莊屋錦繡堂,當年整個宅院的建築用料都是用一顆巨大的樟樹所建成,從上方看下來像兩個日字型,合起來就是昌。

From 台灣‧新竹‧南埔‧水保農村再生

這顆大樟樹是莊家到大南坑一帶的山裡(我也不知道在哪裡?)找到的,巨大的樟木是用了兩條牛與很多很多的酒跟原住民換來,把樟木鋸成一小塊一小塊,然後順著大坪溪流下來,再靠著一隻力大無比的牛拖回家,據說那隻母牛還會自動往返河邊與蓋屋的兩處,就這樣搬了三年才把建材(石材與木材等)運完。

為何叫『錦繡堂』?原由是祖先有功,被宋光宗封為錦繡,就用這個為堂號。在祖先牌位隔扇後有一秘密通道,可通左右兩房,發現這種建築都有防禦措施,應該是防盜匪,所以在庭院內有點密不通風的感覺。

另外,在南埔村還有金剛寺,我們這次並沒有去拜訪,看得遠山雲霧飄渺中有一座寺廟,好似山中有得道高僧,開山住持妙禪法師就是當地人,張煥年,生於清光緒12年(1886),從小就學雕塑、建築,然後到中國進修,回台後創建了不少寺廟,有獅頭山金剛寺(1903)、獅頭山梵音寺的水濂洞(1914)、南埔金剛寺(1922)、台中寶覺禪寺(1927)及新豐鳳山寺(1937)。

不過金剛寺在921大地震的時候倒了,所以目前看到的新建的。而建於1908年的金鑑堂也是一棟古厝,也是妙禪法師所建,雕樑畫棟都是出於妙禪之手。

PS. 這次活動是農委會北部水土保持局邀請,由碩泰公關主辦參訪農村再生行程,以社區團結解決當前問題來看農業發展,整理環境呈現美麗的農村景象,相信自然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特色。

2009/11/22

【屏東】滿州的風與古厝,銀合歡還有瓊麻園協會的社區生態旅遊推廣活動

上次去了屏水相逢之旅,後來因緣際會去參加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所舉辦的社區旅遊推廣的活動。在墾丁,我們能想到除了觀光,還是觀光,可是這次的活動讓我體會到觀光並不是所有的一切,要帶動一個社會的活力,關鍵還是在『人』與『環境』的良性循環。


早上睜開眼睛的第一個景象

前一天晚上我就到了滿州,住在協會主任 Jessica 布置的老房子,夜裡沒有地址,只有一條路名,然後憑著一通電話的描述:黃色的房子,門前點著一盞小黃燈,一直往右走,居然讓我輕易的找到這間了房子。一下車有一隻貓一直對著我叫,我想是主人養的貓。整個夜裡一陣陣呼嘯的風吹打著門窗,感覺好像外面刮著颱風下著狂雨,不知道這土角厝是否耐的住這樣的風雨。睡醒,打開門只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太陽照下來的光射在綠色的草,落山風吹動著這一片,呈現出金黃色的波浪,閃閃爍爍讓我睜不開眼睛,我坐在門前看了好久,直到太陽曬得我有點痛。

Jessica 的部落格:因為風 就是海 ~ 生活分享空間

這是難得的體驗,藍的不能在藍的天空,因為大風任意吹散變幻的白雲,每天這樣的吹拂,這樣大自然的環境竟然沒有蚊蟲,更令人驚奇的是沒有灰塵,屋後種的木麻黃產生了極大的功效,只要打開窗迎接著風,屋內不會潮濕。總以為靠近海的人很辛苦,想不到滿州的小山上可以創造出這樣的空間與環境,也是一個老房子再利用的很好範例。

老房子的主人 Jessica,原本移居國外,回來自己的家鄉,花了兩年的時間自己維修布置這個房子,希望帶動社區氣氛,讓這些荒廢的老房子能夠再利用。而 Jessica 現在也擔任瓊麻園協會主任,同時也在屏南社區大學擔任重要職務。



滿州鄉,甚至是全台灣的鄉村,有著同樣的問題,年輕人出走、老人在鄉、隔代教養、外籍新移民、產業消失,大家會以為墾丁恆春靠觀光就夠了,其實,觀光並非是一個社會結構的正向循環,唯有全面性的健全整個產業,這次的活動就是為了推廣銀合歡的利用,以及建立社區共識所舉辦的活動。來參加都是當地社區人,有老、中、青、少、小,藉由導遊介紹本地的生態、歷史,讓本地人更了解自己生存的地方,更藉由DIY活動來認識銀合歡這個植物的應用,希望激發創意,能夠成為藝術創作品,甚至成為一種產業。而我自己的感覺,至少在社區的意識凝聚,有著莫大的功效。


2009.11.21 活動上龜山的生態解說

以下節錄自活動計畫:

根據文獻紀錄,銀合歡大約是在十六世紀隨著荷蘭、西班牙的船隊進駐台灣的,到了1960年代左右,政府又特意的引進不同品系的銀合歡造林。長期適應下來的結果,目前銀合歡已經成為低海拔次生林的一大威脅。原本認為銀合歡可當家畜的飼料、薪材及造紙的紙漿原料,多種用途加上生長快速,是良好的經濟樹種,但沒想到引進栽種後,所帶來的經濟價值並不如預期。

銀合歡根部分泌毒素,具排他性,一旦入侵,則原生樹種很難與它競爭,原生樹林原有生態也受到入侵的壓力。銀合歡屬落葉喬木,在恆春東北季風肆虐之際,它枝葉落盡,沒有預期的防風效果。並且銀合歡的羽狀複葉並無法如其他原生植物一般,減緩雨水對土壤的衝擊力,所以銀合歡大量生長區通常需面對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水源涵養能力低落,因此在大批種植銀河歡的山坡地,有在豪雨季節引發土石流之危險。

為有效利用及轉化銀合歡樹種之角色,回歸自然生態平衡與在地資源、文化互相扣合並能進一步創造附加價值之想像,協會長期結合屏南社區大學於教育學習、創意激發、文化扣合及資源再生等概念下,推廣發展銀合歡素材之再利用之可能性!

當日參加的人每個都讓我印象深刻,有對大家非常熱心與真心的老人家,一直對我們噓寒問暖,他們在各個活動都非常投入,學習精神令人感沛,在 DIY 的銀合歡木頭上寫著『緣』、『福』、『壽』、『平安』等字,讓大家知道他們對子孫的想望。年紀稍長的壯年人,有做生意做很大的老闆,也有很懂得植物的老師,大家在各處都有專長,都來參與社區活動。年輕的父母帶著子女來親子共樂,這的確是個很好的開始。

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



恆春半島的產業鏈,更早以前有瓊麻,但已經完全被尼龍繩取代。現在能想到的只有旅遊觀光,逐漸地變成財團或家族企業的壟斷事業,能想到的農業似乎只剩下了洋蔥。電影海角七號在這裡拍攝多少帶動了一些可能,也或許藝術創作是恆春半島的另一個生機。而我也想多來拍拍照,留下些甚麼記錄!

PS. 以上為屏東縣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所舉辦的銀合歡工藝產業生態體驗旅遊行活動所寫,為水瓶子個人體驗心得。

2009/11/19

【台東】萬安社區與莊稼園民宿

每次到台東看到這一片綠油油的稻田,配上藍天白雲,打開車窗吹著風,比任何日劇的場景都還要美。


從莊稼園民宿二樓外拍的風景,好想就躺下來看著風景放空

稻米的原鄉,稻米原鄉館位於萬山社區中央,萬安社區地處寬闊谷地,稻田阡陌綿延,水圳縱橫其間,田疇視野寬廣,山水風光一覽無遺,極具農村景緻之美。兼以村內有歷史悠久的磚窯廠、萬善祠,又遍布四通八達的田埂步道及自行車道,徜徉其間,不但能欣賞美麗田野風光,且能親近泥土,重溫兒時嬉戲田園的美好回憶。

這是從萬安社區稻米原鄉館的部落格剪下來的一段介紹,讓我回想起小時候寒暑假回到阿公家的日子,那是在南投中興新村附近稻田中的一棟紅磚屋(【南投】懷舊的紅磚古厝),而莊稼園民宿主人2003年從台中返鄉回台東池上,整理了爺爺留下來的老房子,改造成民宿,民宿主人夫婦文軒與素青從事設計工作多年,帶小孩回鄉下可是很大的決心,我想這樣生活的質感,是旁人所不能體會的,有空來住這民宿,他們還會跟大家分享更多改建老房子的故事。



莊稼園民宿,老闆娘應該是聰明的水瓶座。金門水調歌頭民宿主人,還有台東樂活美學民宿的主人都是水瓶座,看來我是否也應該去鄉下開個民宿啊?



PS. 這次活動是農委會水土保持局邀請,由碩泰公關主辦部落客與媒體參訪農村再生,花東有好山好水,若能以拜訪朋友的角度來看農業發展,心靈會更豐富。

2009/08/10

【澎湖】古厝聚落

澎湖,我想大約20年沒有去過了,最後一次去應該是大學時代出野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們這群臭男生跟青年活動中心的福利社小妹搭訕,據說她之後來台灣玩有來找我們同學,不過我並沒有去參加後續的活動。


拍攝:容顏

容顏的澎湖行整理:希望我有一天也去住那家民宿,聽起來很不錯。

到了玻璃屋,浪子拿了鑰匙給偉展並笑說:「既然你曾在這裡當兵,就不用多作介紹囉!」便放我們上三樓了。我們住的是這棟城堡的三樓,其實我還沒住過這麼豪華的"民宿",進門時其實有點被嚇到,因為裡面的一切裝潢漂亮到讓我不想離開房間,而且,我很快就拿起了梳妝台上的留言本開始閱讀,讀著每個房客在這裡的甜美與幸福的回憶。不過,我還沒讀完就睡倒了,有點像上個月的某天晚上在家突然睡著一樣。坐船實在太累了,我們又一路睡到快五點,是被將要落下的陽光曬醒的。23.5蔚藍的房間面向北邊都有一扇大落地窗,可以看到很美的夕陽和日出,還有后螺沙灘,但夏天時就要拉上稍微擋光窗簾,一來是可以在下午時間降低房內的溫度,二來是...在下午時間從后螺沙灘望向這棟美麗的白色城堡,浴室和窗台旁邊是一覽無遺的,這點是我們隔天下午離開前,我跑到堤岸上拍照才發現的,讓我們兩人尷尬的轉頭望向大海。

每次坐飛機,幾乎都會經過澎湖上空,會被這個美麗的島嶼所吸引。印象在吉貝,天氣好的時候,海水藍色見底,沒有甚麼浪花,走在海邊就好像踏在天堂,我已經不知道那是夢中還是記憶中,白色的沙灘,小小的貝殼,還可以撿到很大的螺,聽聽來自未來的呼喊。

澎湖有海底噴發的火山景觀,也有防海風與就地取材的古厝建築,發電的風車,許多戰爭的遺址,與一顆三百年的大榕樹。我想澎湖應該還有更多更多,希望能舊地重遊。

2009/08/09

【金門】水頭聚落與民宿

水頭聚落會那麼特別,除了有閩南古厝、各式洋樓、防禦的銃樓之外,從元代就開始有人居住,多姓氏多血緣的聚落,在小小的巷弄中即使不走動,也可以一覽歷史的痕跡。


2009.7 水調歌頭民宿,難得颱風來襲的雨水

當兵時初次到水頭碼頭,遙望著小金門,也遙望著對岸,起初沒甚麼感覺。但是到了水頭聚落,看到各式各樣的建築,有的屋頂古厝雖已經頹廢傾倒,但是門口的西洋磁磚花紋吸引著我,仍跟我們招著手,當年我在這裡拍了很多照片,沒想到回來一比較,拍的還是同樣的那些建築的美景。

這次在到金門水頭,因為颱風,難得在這裡住了兩晚,一晚可聽窗外的蟲鳴,另一晚則聽到窗外的風雨聲。這幾年金門縣政府整修了許多古厝,與屋主簽訂30年的使用與維修合約,然後出租給有心經營民宿的業主,我們住的就是第一批釋出的民宿古厝,據說目前有些古厝的子孫也投入這樣的經營模式,去標得古厝的經營權。

對歷史來說,三十年是很短的,但是對人的一輩子來說,三十年就是一代,能夠修好祖先留下來的資產保留下來,又可以讓旅客來住宿體驗先人的遺跡也不錯,只是這中間的平衡點如何拿捏,每個人都是過客,我們應該更珍惜這些得來不易的資產好好的維護才是。



相關網址:
金門國家公園的古厝民宿←想去經營民宿或體驗住宿的人可以點進去看看
水頭水調歌頭民宿
金門水頭「博士的家」民宿
阿達碼的水頭風情←有很清楚古厝的調查

2009/06/23

【金門】水頭黃氏酉堂別業今昔

要講金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這戶古厝,是金門唯一有園林池塘的建築,就這十幾年來的變化,應該算不小吧!



前廳是課堂所在,後面是老師居住的地方,連接兩處有迴廊,酉堂的匾額是泉州白石,推測是乾隆30年(1765年)所提,而這裡創建的年代就是1766年。

這篇是我2006年寫的→【金門】水頭黃氏酉堂別業,我一直找不到1994當年的照片,印象中是走在這個橢圓形水池中間快傾倒的木橋,四周長滿了身高及膝的雜草,撥開雜草,看到水池的浮萍,中午的太陽射下來,雖然房舍有些頹廢,但仍吸引我一直前來拜訪。


左圖/約1995年/翻拍自『金門人文采豐金門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查』一書/酉堂有完整的型態
右圖/2009年6月/酉堂前的日月形水池

酉堂內有位黃大叔,從我當兵時代就一直住在這裡,每次到這裡就侃侃而談,有時遊客來,會一直聽他說話,有時會很熱情的邀請大家去看他祖先黃百萬的雕像,但有時會比較有負面情緒怨天尤人。這次前往,剛好遇上颱風,黃大叔匆匆從房內走出,騎著機車外出,像我這樣胡亂拍照的觀光客,他應該很習慣了吧!看他身體健朗,這十幾年來都一樣,我的心裡有點遇上老朋友的感覺。

根據水調歌頭民宿女主人顏小姐的描述,這幾年黃大叔是酉堂最好的解說員,改掉了喝酒的習慣,縣政府放了遊客簽名簿,這古厝是私人住宅,能夠這樣打開門迎接遊客,實在不簡單。而金門人的熱情,在路上遇到的阿嬤、阿公,都熱情的打招呼,只要問問題,他們都能很家常的回答,就好像回到家一樣,看來金門人已經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


我的水頭影像跟大家的不太相同,到處是資源回收與未整修的房舍,整修過的古厝與未整修的之間,反映了物質過度使用,軍方標語刻意的抹去,歷史可以輕易的被我遇見。

PS. 海西汽車博覽會在廈門舉辦四天,主辦單位在附近的金門技術學院舉辦兩岸汽車行銷座談會,老夫子姐姐邀請部落客一起去報導金門好好玩,所有部落客文章的連結會隨時更新在海西汽博會金門高峰論壇部落客聯播網

2009/06/22

【金門】陳景蘭洋樓今昔

當兵的時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座洋樓,一進入這個頹廢的建築,就讓我驚聲連連,印象中我們還是闖進去的,當時就覺得蓋這座洋樓的人應該很有錢,而今重回這個地方已經重修完成。


左圖是1994年洋樓內是雜草叢生不能進入
右圖是2009年的洋樓前的女神像,口紅經過15年的風吹雨打變成白色


左圖是1994年,當年有很多建築都被漆上綠色,當兵期間,我來此地好多次,居然還穿海灘花褲拍照
右圖是2009年,可以清楚看到洋樓1921年完工的標記

金門人在東南亞、南洋做生意致富,就會回到金門買地蓋樓,甚至是蓋小學光耀門楣,1917年,陳景蘭先生就在金門的成功蓋了這座全金規模最大的洋樓,雖然在海邊,可是洋樓居高臨下,不但視野良好,夏日的景致特別有南洋風。1921年蓋好後還在洋樓的一樓附設尚卿國小。

二次戰後,在新加坡經商的陳景蘭,沒有回過家鄉,1937年,日本人佔領金門8年,這裡充當日本的警察局,1945年,國民黨就派員進駐,後來有當過指揮所、醫院、師生宿舍、餐廳等用途,前面的花園還蓋了官兵休假中心,到了1991年後所有軍營系統才休業,原來我當兵期間就是因為如此,周遭的房舍才變成廢墟的。

陳景蘭洋樓位於成功,如今這座洋樓做為展覽館的用途,若是能經營住宿、餐飲的服務,配合周邊的設施有成功坑道、尚卿雕樓、筋湯公園、金門日報舊址、擎天山莊隘門等,應該是不錯的,只是不知道這樣的市場夠不夠大呢?



PS. 海西汽車博覽會在廈門舉辦四天,主辦單位在附近的金門技術學院舉辦兩岸汽車行銷座談會,老夫子姐姐邀請部落客一起去報導金門好好玩,所有部落客文章的連結會隨時更新在海西汽博會金門高峰論壇部落客聯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