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18/06/20
【台北】今日導覽紀錄:台北帝國大學的農業研究與水圳道循跡(生態旅遊協會)
今天走滿了兩小時,我就沒力了,可能是端午陽氣太旺盛,雖然老天爺很幫忙了,太陽不大,也沒有下雨。
在台大醉月湖提了一下這個舊稱牛湳池的地方,原來是沼澤地,再度翻閱出1898年的台灣堡圖,周邊很多埤塘,水圳道也串連了這些埤塘,所以沒有一個比較大的湖。
但,1939年的瑠公圳的水利組合地圖已經畫出了醉月湖,也就表示周邊的小埤塘,已經逐漸消失,水圳道的來源已經變成了大安支線與第一霧裡薜支線這兩條水圳的滯洪池。
都市內土地寸土寸金,原都市水紋的消失與改變真的很難一時半刻說得清楚,而地勢高低或者地下水道、抽水站的設置都可能改變路線,想想去查詢了政府的開放資料,目前的確有土壤液化、水利、淹水資料,不過,有關地下排水道、瓦斯管等,還是沒有資料。但關鍵的是這些資料還是要透過程式設計師對應到地圖上顯示,真希望有人佛來心的開發一下相關的程式。
今日談了郭錫瑠、磯永吉、幣原坦、陳文成,看似不相干的人,其實對台灣都有極大貢獻。
PS. 感謝拍照人在這些歷史景點的紀錄
2018/06/19
【台北】上午的兩個團體導覽
【台北】靈感咖啡
許久沒有來這個三樓的咖啡館,價格便宜,適合一個人工作,往窗外看一片綠意,對面就是台大校園。
又想起了學生時代,除了在家裡書房念書外,就是總圖與樓下的麥當勞,我真的懷疑我年輕時可以受得了麥當勞客人的聲音嗎?
再想想,那時是有帶錄音帶的隨身聽,只要周邊太吵,就會掛起耳機進入自己的小世界。期末考期間,我揹著好多本原文書,有些書被我拆成兩本或三本,然後還要帶英文字典,隨時查生字,有時還會帶上翻譯本,揹著兩個大包包,好像流浪漢一樣。
後來,我經常坐的那個位置,是流浪漢與他的家當的座位,現在不知道是誰坐在那邊呢?
在咖啡館內有倫敦的雙層巴士攝影作品,開了不只四年的咖啡館,給台大學生怎樣的感受呢?穿T恤短褲,帶著iPAD來讀書的年輕人,已經不像我當時要揹著很多的原文書,所有的教科書都數位化變成電子書,作業只要上傳雲端。
會不會流浪漢也不太需要那麼多家當了呢?
【台北】My點子與靈感咖啡
2018/06/18
2018/06/17
《凝望鄧南光》觀景窗下的優遊詩人1924-1945,王佐榮編
圖片
1 2
345
圖片1:《凝望鄧南光》
圖片2:鄧南光,京町二丁目
圖片3:1935年職業明細圖,紅框是松本商行
圖片4:1945年航照圖,紅框是松本商行
圖片5:目前 google 街景,最右邊一棟還存在。
京町(博愛路)的建築立面好像沒有本町(重慶南路)與表町(館前路)那麼漂亮,好不容易看到博愛路68號的立面,很好奇詢問了一下 凌宗魁 老師是否有老照片?
沒想到答案竟然就在我手上的書內《凝望鄧南光》,然後比較了一下1945 年的航照圖,原來此地在大轟炸下損失慘重,很多房子都不存在了。
地圖框起來的地方是目前博愛路70號,目前是土地銀行,但是日本時代是京町二丁目的松本商行。陳柔縉老師曾經寫過一篇文章,1938年,台北松山機場飛福岡機場載著松本商行的林進來,因為飛機失事迫降海面,獲救後回來還升官,戰後承接了松本商行。
本書內不少照片的拍攝位置都在此,神社祭、街上毛斷的婦女、家人小朋友等,個人推測就是南光寫真機店的位置。
上面照片拍攝的角度
照片最右邊那棟是"堀內商會",總督府官邸(台北賓館)等大型建築,就是他們承造的,鋼筋混泥土技術超強,難怪轟炸後沒有燒掉,不知道是用料好,還是運氣好?
凌宗魁、鄭培哲《紙上明治村二丁目》重返台灣經典建築
從天際線這個角度切入來看建築群,的確是一個好方法;大型建築物的外觀也會讓人印象深刻。一座城市的偉大,不單只是擁有大型建築而已,還有這些建築背後的故事。
這些在明治時代的確留存在台灣的建築物到底跑到了哪裡?
曾經到名古屋的明治村,不知是旅遊淡季還是遊客大量衰退,公車的班次並不多,好不容易到達了慢慢的看,還看不到一半就已經是閉館時間,即使是日本這樣的地方,經營這樣的園區也可見到窘迫的現象,可是,在參觀中可以了解他們所下功夫,想盡了各種辦法來把建築活化。
有很多人會問,老建築留在那邊占位子妨礙都市更新,留有何用?
老建築留著,生活在建築內的故事就會被保留住,當老建築重新修復,很多時候是故事自然回來,擋都擋不住,我們已經離開極權統治的年代,當時的統治者很害怕讓大家了解建築背後的故事,刻意的抹除不說,既然已經離開了那個時代,為何不讓這些故事出土,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總是這塊土地的故事。
也有很多人說,老建築移走保存不就好了嗎?
從城市發展的場域來觀察,離開了脈絡就像是一個屍體,一棟建築的硬體再生或許幾個月就重建好,但是要重建一個使用中的活建築,也唯有深知建築發展的脈絡才能做到。
活化建築不只是建築師的工作,也不是公部門說好就好的事情,需要大家的投入,但投入前,我們還是要具備相關資訊。從 2D 變成 3D 的圖像,加上時間,整個時空變成四維度,我們不可能回到希臘羅馬時代石造大型建築的榮光,但從歷史長廊的角度欣賞這塊土地曾有的建築,也是悼念的一種方法吧!讓我們不再重蹈覆轍。
建議:若可以投入更多編輯人員,建議用地圖、表格呈現大量的資訊。
1986年,楊三郎的浮世繪與瓶花
圖片
123
4
圖片1:卡拉瓦喬,《一籃水果》,1597年
圖片2:喜多川歌麿,歌撰戀之部,物思戀,1804左右
圖片3:梵谷,《向日葵》或《花瓶裡的十二朵向日葵》是系列作品之一 ,1888年
圖片4:楊三郎,浮世繪與瓶花,1986年
解說這幅畫,一般人多用色彩表現來說明,但我想從美術史的發展脈絡來看。
快八十歲的楊三郎已經跑遍世界各地,也在各地寫生,以風景畫為主,大概七十歲的時候耳朵聽不到,但色彩的運用也已經出神入化,我想他大概會想到梵谷這個人的作品,梵谷喜歡浮世繪的構圖,多幅畫中也有描繪浮世繪,成為畫中畫。浮世繪版畫在印刷時可以改變多樣的色彩,這也是印象派畫家喜歡的原因之一吧?
卡拉瓦喬的《一籃水果》據說是美術史上的第一幅靜物畫,卡拉瓦喬的一生猶如日本浮世繪中所描述的內容,尤其是卡拉瓦喬人物畫中人與人之間的張力,與浮世繪不某而和,好像在觀看一部劇場表演。
把這三張畫畫在同一個畫布,也說明了美術史這樣的脈絡。
楊三郎的老師的老師,應該算是印象派的畫家們,而印象派的畫家們受到浮世繪的影響很深。但,這些浮世繪的畫師應該也不是無中生有,他們是受到誰的啟發呢?
PS. 我找了超多浮世繪的畫作,但是要完全類似楊三郎畫的這幅,好像不是那麼容易啊!有誰知道他牆上的浮世繪是哪一幅呢?
2018/06/15
【台北】榭花文庫,《華麗島軼聞:鍵》
【台北】gLog Cafe,愛情的背後是玫瑰花刺!
【台北】電動車主人失蹤記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