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4

《血觀音》



電影最迷人的是無法推測出結局,由台灣的新聞事件改編的電影,實際上都沒有演出到底藏鏡人是誰,透過剪接的手法,讓觀眾自己去想像到底誰是兇手。

這不也是我們目前台灣政商媒交織出來的現況嗎?

《紅衣小女孩》《目擊者》這一類用新聞事件改編的劇本,大概《血觀音》是會比較會受評審的青睞話題,對台灣民主發展過程的反思與警惕,但看完後呢?難道我們沒有辦法阻止這些事情發生嗎?

或許沒有電影中的曲折離奇,許多看似無關的新聞串在一部電影內,是否用心去看懂這些來龍去脈,還是雙手一攤,只相信媒體的表象呢?

劇中所有的厲害角色全都是女性:棠夫人、縣長夫人、院長夫人、議長特助、議員夫人(大久保麻梨子),台灣的男性只留下了那個受到欺負失去自尊,而只能透過男性的力氣去欺負小女生,回到故鄉太麻里前,還要犯下強暴案。

2017/12/03

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



人總會一直反思活在世界上的意義,這家雜貨店的老闆一輩子想著如何幫眾人解憂,卻忘了自己長年的憂慮,穿越時間的信箱,扮演了讓人"回信"的用途,就是所謂的"羈絆"。

老闆的兒子聽著了老闆的遺言,把這棟老房子一直保留著,讓大眾的緣分可以在不同時間持續,電影繞了一大圈,終於把所有的羈絆串連了起來。

對於台灣人喜歡拆掉舊房子蓋大樓,恐怕無法體會何謂"羈絆"吧?

2017/12/02

二十世紀石油的爭奪史《名叫海賊的男人》



一個男人的奮鬥,說明了二十世紀石油的爭奪史《名叫海賊的男人》

美國的興起基本上跟擁有石油的取得息息相關,俄羅斯擁有了巴庫(亞塞拜然)的石油,所以變成了工業大國,英國擁有很多殖民地可以產油,美國在世界各地開採石油。

1928年英美兩國簽訂紅線協議,世界的石油幾乎掌握在英美的壟斷。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要往南入侵英屬印尼,甚至是攻擊美國的珍珠港,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打破石油的壟斷。

這個問題表面上戰爭結束應該就結束了,但是隨著中東大量開採石油,伊朗問題浮出檯面,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等事件,大體上都是石油的爭奪問題。

這部電影從門司、下關海上賣油的國岡商店開始談起,進一步賣潤滑油到滿州,與國際石油公司槓上的事件,延伸到到戰後日本想要獨立取得石油與伊朗交易的種種事件,把歷史事件串聯起來一起看,中國的興起基本上與中東油管的連結還是息息相關的。

大海上有甚麼資源,可以取得能源呢?

2017/12/01

2017.12《TaipeiWalker》No.248,水瓶子城市漫步14:佳山旅館在哪裡?古月莊與北投文物館



1983年,張純明先生在北投慢跑運動,看到隱密的黑瓦,發現這幾棟日式建築,於是承租下來,隔年以「台灣民藝文物之家」經營,應該算是台灣第二個的私人博物館(第一為鹿港辜家),1987年,改名為「北投文物館」。

時光回溯到1921年,來自日本內地的吉田家族開始經營佳山溫泉旅館,新北投車站已經開通三年,觀光客從台北車站坐火車到新北投,然後緩步到達這個隱匿的溫泉旅館,閒適怡情浸磺泉看這片山水風景。

旅館位於山崖邊,入口在高處,路過時完全看不到裡面,非常具有隱密性,利用地形與樹蔭遮蔽,營造出秘境的氛圍,跨入了玄關,有一小庭園,一旁有一太子樓型態的屋頂,原來以前是一大湯屋,有一「遊八福佳山之圖」,畫了神仙在此泡湯,神情自若非常舒服的表情,並穿著印有「佳山」二字的浴衣。進入每一間房間,窗外都有絕佳的山景。

1939年,佳山旅館刊登的廣告:「山崖上的大宴會廳、尾牙年終公司宴請、觀光局指定觀景最佳、四邊閑靜、宴會廳可容納一百人、臺北市內一通電話到府服務」,常年溫度大約四十度,冬天浸溫泉,也不用特別加熱,大磺嘴引流過來的天然溫泉,觸摸皮膚滑嫩的舒適感,濃厚的硫磺味,在戶外湯池欣賞庭院造景,宛如置身天堂。穿上浴衣輕鬆的到二樓的大廣間享用美食,欣賞藝妓的表演,以三味線、能樂的演出,應該算是身心靈全方位療癒之處。

當時中產階級的薪水,大約二十日圓,六疊榻榻米的私人房間,一泊二食六圓,還有汽車接送服務,從台北火車站直接載送到佳山旅館需要二圓,但免去了火車要轉車,還要步行上來的舟車勞頓,提供各式貼心的服務。

1935-39年間,佳山旅館陸續增建了別館(今陶然居),與主館有走廊連結,另又增建二層樓的新館,溶入了洋式元素,許多房室提供家庭式的風呂。大型的凸窗可眺望山谷全景,挑高的房間因應台灣較熱的天候,還有氣窗的設置。

不只如此,當地北投燒的磁磚與地磚,還十分有創意應用在防滑,牆磚的造型特殊,還可讓水蒸氣緩緩滴下來。除了洋和混搭的形式,屋子內的每個細節,融入了北投在地特色。

在此可看到日式庭園的枯山水,「水庭葉」以多種台灣原生植物,搭配陳逢源所寫的詩《晚秋天狗庵作》,表現「秋在風林落葉間」的意境。洪以南的詩《北投雜詠》中「身淨如無物,心澄別有天」描述溫泉洗滌的不只是只有身體,還有美學與心靈的體悟。

傳聞戰爭期間被軍方佔用當成招待所,有神風特攻隊出入,終戰後外交部當成「佳山招待所」提供官員度假之用。1960年代,北投成為台語電影好萊塢時期的拍片地,當年武俠片「古月莊」在此拍攝,於是很多人就用「古月莊」稱呼此地。

【台北】我吃了一隻老鼠


昨晚夢到了吃掉一隻老鼠,我明知是老鼠料理,但還是硬生生的吞下去,但是一直嚼不爛,所以又從嘴巴拉出來,過一會被我咬爛的老鼠又恢復原狀。

是因為前幾天在街上看到老鼠嗎?

2017/11/30

【台北】看到長崎的老書店,今村仁美的立體模型展



踏入這個小展覽第一個看到的是長崎的某家書店,今村仁美的立體模型展

每踏入日本的大小博物館,不意外的都會看到模型,或大或小,呈現了整個建築最美的狀態,也可以觀察具體而微的日本文化,所有細節都不放過。

1924年(大正13年)的建築,融合了西洋與中國風格,但仍採日本不對稱的建築設計模式,建築師保岡勝也設計。

這家店的歷史如下:

1800年代,長崎伊太郎從京都搬到熊本的細川家擔任木工師傅,開設了靜觀堂賣木製家具。1872年,因為頒布新的教育制度,長崎次郎認為每一個小孩都要有教科書,西元1874年,長崎次郎在靜觀堂開設書店,用人力車配送書本給小孩,書店開始營運至今。歷經了戰爭、大水、2013年的停業,後來重新整修後在2014年的10月26日11點26分重新開業,所以二樓喫茶店每天的營運時間就是11:26到18:26。

長崎次郎書店是熊本最早開業的書店,後來店主的養子去上町開了長崎書店,時光過了140年,竟然是長崎書店回頭支持長崎次郎書店再度恢復營運,我逛了兩家書店,可以發現經營模式其實大不相同。

這個展覽有東京車站、台灣總督府還有高等學校的模型,全部用紙,仔細看著細節,若能夠搭配導覽,把當時帶建築的變革解說,就非常無敵了。今天好像是最後一天了,不知道未來還會在哪裡展出?— 在大橋工舍。

【九州】熊本的長崎次郎書店與長崎書店
http://trip.writers.idv.tw/2016/07/blog-post_3.html

【台北】遮雨,屋頂與權力



今天是何良正醫師的導覽,從台北公園繞台北賓館到台大人文醫學博物館,雖然已經聽過不同導覽老師講二二八公園的今昔,今日又有不同感受,二二八公園光繞一圈,就可以導覽三四個小時了吧!

不過,我還是蠻喜歡人文醫學博物館內許多的小故事,台灣醫學菁英當時為台灣貢獻良多,還好還有這博物館可以說說前人故事,不過仍是以西方醫學為主,不知道大稻埕是否有誰有興趣來做漢醫的科學博物館呢?

而台灣的畫家哪裡有專屬的美術館呢?光靠後代努力維持一些地方展覽館,真的非常的辛苦。

雖然台灣目前還不是一個國家,但是宣揚在地文化,利用閒置空間做這些展示,找回我們遺失的歷史,怎樣都不嫌少的。

2017/11/29

1979年,伍迪艾倫《曼哈頓》



早期伍迪艾倫的電影,剛開始似乎是跟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致敬,車子的來來往往,很多快速高架道路的車子,片中也多提到買車這件事情,我想可能是石油危機在 1970年代非常的重要,但是曼哈頓人即使已經沒有地方停車了,還是要買車,最後,伍迪艾倫選擇用跑步的方式跑了兩個小時(剛好是一部電影的長度)去找回那個剛滿十八歲的小女友。

我好奇的是,伍迪艾倫刻意的不拍攝地鐵,是因為當時地鐵等於犯罪與下層勞工嗎?

當然,整部片與柏格曼致意的對話非常多,一生中活耀了六十年,導演了六十二部電影,伍迪艾倫應該是以他為追求的目標。

這部片子的對話,經常前面一句話,就跟後面的兩句話自相矛盾,刻意裝傻的自圓其說,到了最後一幕,大家驚然發現,原來曼哈頓上流社會的男女關係,講究的都不是愛,只是利害關係,而且大家都像小孩子一樣為情所困,反倒是剛滿十八歲的小女友,從一而終,希望能夠經過六個月去倫敦讀書的考驗,等待著伍迪艾倫。

女主角黛安·基頓,女配角瑪莉·海明威,還有梅莉·史翠普,當時這些人真是年輕啊!

2017/11/28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這是一部從青少年就開始演的性別認同,演到了大學畢業到工作之後,歷經了七年之癢,討論了背叛,或者是階級認同,甚至仔細推敲到左腦右腦,雖然表面是女同志的性別認同,但是最後來看,其實相愛無關性別。

組成家庭中間的過程,雖然兩人都是女性,但是也只有比較低階級的女性在做家事,而且好像理所當然。

步調緩慢的表現手法,但是有時候劇情進展的又異常的快速,當心裡對愛的認知已經消失,或是藉由性來滿足失落的愛情,是成長的痛苦,還是終於了解了人與人之間想處的深度與廣度隨著不同的時光維度都會改變,或許一時的相愛要維持很久,雙方都需要努力的。

既然同性戀都會遇到雙性戀一樣的人生難題,那我們又有甚麼理由藉口去反對同性婚姻呢?

【台北】失去理智的味道與《生命的河流》



在附近拍照,每次晃到華山,就忍不住會來翻幾本書,然後就坐下來,不知不覺離開時包包就會擺滿了書,心裡發誓踏入書店時千萬不要失去理智。

我時常在想世界上最有"衝動購買"的產品是甚麼呢?

是衣服、日常用品,吃東西,還是書籍呢?有時候我會拒絕不了"味道",聞到天然植物精油會忍不住多聞一下,幸好這類的產品價格都很高,一看到數字,理智就回神了。

若書籍打開可以發出聲音,或者是可以看影片,甚至是發出自然的香氣,那麼,書籍應該是最能"衝動購買"的第一名吧?

聖誕節快到了,現在寫實體卡片的人也變得很少,總讓我想起卡片中有種香氣的青澀時光,從來沒有寄過卡片、明信片的年輕學生,或有這樣的經驗嗎?傳 LINE可以感覺到對方的氣味嗎?

我打開陶曉清老師的《生命的河流》七堂關於人生的成長課,除了陶老師的先生亮軒老師的序文之外,陳綺貞、李宗盛、馬世芳、許景淳、簡靜惠等七人以上所寫的內容,還附上了朗讀的CD,每個人書寫的角度並不一樣,書寫中最難面對的是"自己",陶老師願意讓他身邊的人都寫上心得,更願意把他的一切跟大家分享,十分有誠意的書,只要一本書的前,就可以換得七十年的人生經驗。

此時,背後突然傳了一陣的香水味,原來後面來了一位時髦的女性,很好奇她翻閱了哪一本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