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4

【台北】沒有臭臉的中學生導覽



今天上午,有兩場中學生的導覽,很奇特的是每一個學生都很專心乖巧,這是難得的經驗,有些家長、老師也有一起跟來。

對於中學生,我們總覺得個個都是臭臉與活在身體裡面的人,很難跟現實環境互動,或許是國文資優生,也或許帶領的老師引導得當,她提醒我很多事情點到為止,不需要細講,我看學習單的關鍵字,還真的處處都是精華,要同學自己觀察,我還非常期待這些中學生的心得會寫甚麼呢?

我從小到大,都沒有這種體驗活動,無論在街區散步,或是在日式房舍內上課,了解我們的生活空間,認識異國文化,卻是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

很客氣的兩位帶領老師,從事教育工作很長的時間,我反而學習到更多。

2019/12/13

【台北】海倫咖啡


之前在網路上看到重新裝潢的時候,安裝上厚重的門面,今日一訪果然名不虛傳,看著咖啡館內的各式家具,還有咖啡器材,空間擺設非常的講究。

在此享受了一個下午,或許是十三號星期五,感覺員工比客人還多。兩位中氣十足的歐吉桑一桌,兩位服裝時尚的歐巴桑一桌,還有我這位穿紅衣的怪大叔一桌,五顆乾燥樹陪我一個下午。

佩服老闆娘勇於嘗試,1996年開業至今,應該做了不少的改變,還有五指山的行動咖啡館,剛好開在台灣咖啡產業變化最劇烈的年代,在表町館前路這條台灣第一個近代化的道路,要保持變與不變都是很大的挑戰。

2019/12/11

【台北】學校咖啡館星期三午後



很久沒有來,一直以來學校咖啡館都會重新裝潢,雖然每次都是小更改,但是維持菜單的新穎,裝潢擺設也隨著時代推進。

我喜歡這樣的新鮮感。

有些老咖啡館的某些角落經常會長灰塵,陳設也一陳不變,我覺得每一段時間盤點整理一下,也可以讓老客人有點新鮮感。

我們的住家也是一樣的,堆放在倉庫或某個空間的東西,是否已經數年沒有使用,又捨不得丟掉,但放著也浪費空間,網路時代是很適合整理送給適當的朋友的。

星期三中午,隔壁的小學生下午不上課,媽媽帶著許多小朋友來咖啡館用餐,原本以為會很吵鬧,還好用餐結束一點鐘就離開了,下午還有社團活動嗎?

希望每一所小學的附近,都有一家可以停留的咖啡館,安親班也可以變成咖啡館啊!

2019/12/10

【彰化】員林,警察故事館與天際線



員林市區公所後方,一棟標準的日本時代官方宿舍,這樣的使用方式顯得有點呆板,不過,要如何活用才更好呢?


員林的天際線一瞥

左下的馬薩氏斜屋頂還蠻有趣的,其實在台灣的小鎮,只要把天際線的特色作出來,就很美麗了!

【台中】十三號咖啡



很久前就知道這裡,但是卻一直到今天才造訪,陶鍋、手工、長時間的烘焙法,十三哥的咖啡充滿了溫暖手作感,連這棟屋子也是手作,全部是撿來的建材,組合出一個夢幻屋,每人三百喝到飽的無菜單咖啡,好像是去拜訪一位老朋友。

看似容易,卻是大不容易,印度神有千千萬,咖啡人也非常眾多,能夠獨一無二堅持這樣的服務模式,我想也只有這一處。

【彰化】員林,右舍咖啡



舊公寓遺留了洗石子地板,加上超大的落地窗,牆上的壁畫,三樓的景觀窗,整個外牆的植栽,透過現代建材,老屋充滿了陽光綠意,在木桌上工作,整個放鬆的時間。

台灣應該不缺老公寓,但都缺乏美感,不然就廢置成為堆放陳年老物的所在,若能夠以保留特色建材,這類的裝潢設計師,可以發揮的空間很大,無論是自宅或咖啡館、餐廳、商店等,都可以改造。

雖然這幾年有官方的老屋新生獎,或者外牆美容等補助,但我覺得是否有甚麼更多的獎勵政策,可以讓老空間再生,這城市會更有風味。


2019/12/09

【台中】益品書屋



跟台北一樣是一百元入場,一樓是料理美食類的圖書,二樓是繪本、攝影、百科類的圖書,這種大部頭的圖書,一般人家裡不會花錢購置,而且感覺仔細翻完一次之後就不會再看了。

這也算是一種獨特的圖書館吧?

我在一樓翻閱了許多歐洲博物館、美術館的超厚重大開本的書籍,好像去逛了一趟博物館,雖然這些照片網路都可以找的到,但有系統的收集整理,我只要翻書就盡收眼底,這樣的紙本書應該永遠都不退流行。

很是不是很清楚益品書屋的收入,是否可以支撐這樣的營運模式呢?

【台中】樂樂書屋



宛如置身森林的小書屋之中,外頭有一隻貓頭鷹,書屋的書架採用木紋清水模,加上大木桌的木紋,森林系設計配合燈光,在柔合的音樂下有著閱讀的心情。

星期一的下午,居然有那麼多人願意花門票進來閱讀或工作。

PS. 只是為何四間廁所都是女性可以使用,而男性只能使用一間,等了好久才可以尿尿。

【苗栗】通霄,秋茂園



不知道為何秋茂園的照片轉為黑白,有種說不出的魔幻感,是一個與現實脫節的場域,尤其是黃昏時刻造訪,斑駁的水泥、油漆,勸世濟人、忠孝節義、民間神話樣樣都充滿了高度的反差。

標示"觀音塚"的地方,最大的神像酷似佛陀(其實也是觀音之一),參道有眾多石獅子、宮燈,還有關公,當然釋迦佛陀,整個混搭,我已經無法說出這到底是宗教信仰還是民間信仰,或是神話故事,整個"像"散落在公園空地,一個沒有壞人,沒有對立的香格里拉,猶如一個沒有靈魂的空殼。

我不知道如何下結論,秋茂園是我人生的一個奇幻的遇見。

2019/12/08

【台北】「都市歷史建物活化與創生」ICOM DEMHIST主席訪臺演講與座談


經常帶導覽經過小白宮,都是我們休息上洗手間,還有參觀內部結構,看到屋頂的洋式木結構,承重磚牆與奇哩岸石作為外部面磚,我們經常稱為鴉片倉庫,日本時代稱為製藥工廠的倉庫。

這是台灣進入現代化的第一站,校外教學會來參觀發電設備,也是台灣被殖民生產高附加價值的商品的所在,如今是古蹟也是博物館,百年來的文化資產的價值觀,其實有莫大的改變,林一宏博士的短講,道出台灣文資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時代的政治正確。

這是直播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NTMuseum/videos/887970128271357/

照片為講座的部分簡報檔內容

上:台灣總督樺山資紀發文保護台灣寺廟與文物,為台灣文資法濫觴

中:台北城牆在當時不算是文化資產,城牆石再利用成為公共建設的基礎,但城門變成古蹟道路圓環的中心點。

下:1871年熱蘭遮城舊照,1624年荷蘭人建城,台灣文明的起點在哪裡呢?

PS. 很開心能在古蹟中分享青田七六的經營,希望可以多到各地古蹟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