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6

【台北】立夏的散步,突然變成盛夏--冠德玉山教育基金會

本來預計走一個小時,室內半小時,結果,到了十二點半才結束。

冠德建設的基金會,下次若有機會,我想應該多講建築與街區的關係。

談文學,跨了一百多年,從古亭庄到南菜園,然後提了梁實秋與魯迅的筆仗,來臺灣的梁其實是勝利組,再回頭談尾崎秀真這個人生失敗組,百年後重看尾崎秀真父子們的表現,其實說是悲劇英雄也不為過。

其實,文學就藏在街區巷弄中......

2023/04/26

【台北】台灣醫學現代化之路,與吳佳璇同學的徒步台北

我們在醫學人文博物館集合,看了一些胸像與總督府醫學校到台大醫學院的歷史,我想佳璇同學環島一天都要走20公里以上,決定這條路線要拉長一點,時間也拉長,台灣的醫學現代化的確也很崎嶇,就從公會堂出發,最終會在青田街結束,主要探訪對台灣醫學有影響的一些雕像舊址、舊居。

賣個關子路線等我們走過一次在分享,看來又要繼續K一些相關的書,才會有比較完整的脈絡,很感謝同學跟我講了一些八卦,不過感覺好像聽一聽就忘了。

收到精神醫療的開拓者葉英堃傳記,看來我是不是要把這些資料餵給 AI,然後在用問答方式找出相關資料,不知可不可行呢? — 與 Erin Wu 。

2023/04/22

【台北】綠島難友與地質系學長@孵

每次這位比我年長的學弟都會帶美國美女出現,因為他在美國求學任職的同事同學的朋友來台遊玩,他都會負責接待,真得做了很多成功的國民外交啊!

今天,他特地把這位在大學教文學的教授兼作家帶到玉山社的走讀重版出來的簽書會上,我非常跳TONE 的想到了巴黎的莎士比亞的書店,我會不會到異國的某個書店去參加某人的簽書會呢?

我可能看太多電影了!

走在迪化街,看到了熟悉的店家上的有孔蟲化石的攝影,突然想到了這位學弟的父親也是在綠島住了十幾年,與地質系的學長葉雪淳同樣都是難友,在綠島海邊還採集有孔蟲標本寄給同學做定年分析。

一般外國人對於台灣的歷史多半不了解,為何有那麼奇特的建築,但每次這位學弟帶來的朋友,我都認為比台灣人還要了解台灣,或許是同溫層,還是喜歡旅行的人,會比較多去了解當地的歷史呢?

孵咖啡 - 孵珈琲洋行。

2023/04/17

《葉英堃傳記》台灣精神醫療的開拓者

出處:堅持: 台灣神經醫學的拓荒者洪祖培教授

一開始看書就停不下來,直接翻閱後面到岳父劉明遭遇的白色恐怖,葉英堃從童年際遇到當了日本兵又到台大醫科就學,碰觸了大多醫師不願意的精神科,想必要有萬分的耐心耐性才能做好這個工作吧?

感謝 Erin Wu 願意做老師的採訪工作,幫我們留下那段紀錄。

Erin Wu:

當年老師看初稿,看到我下這個很太宰治的標,不知道怎麼想?不過,是他自己稱葉家是斜陽族的

劉家千金有讓神經精神科種下分裂的顏值吧😜

Jessie Chua:

葉夫人的伯父是嘉義振山眼科的劉傳來醫師。振山眼科的舊建築目前是人氣鼎盛的林聰明砂鍋魚頭總店。劉明一家人都曾被寫入邱永漢的小說中,因為是小說,所以當然穿插虛構的情節。

2023/04/08

【台北】夜間慢步書店

奎府聚

詩生活

郭怡美

一間書店

宮前町大溝
好土書店

水瓶子──和張正揚及黃湯姆。

同學問說晚上臺北有什麼好玩的,剛好我要自己試走本週的走讀活動,請他來看看我工作的另一面,晚上沒吃飯,每家書店晃一圈,比較書架上的書,客人的使用方式,然後我們走了兩個多小時,夜的書店微光努力的維持閱讀時光。

我們都有自虐的性格!

【走讀活動】慢步走出台北的文化厚度:書店踏查
講師:水瓶子(青田七六文化長、《台北慢步》作者)
日期:4/22(六)下午2:00-4:30
集合地點:一間書店(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138巷3弄11號)
費用:700元(含書一本原定價399元、解說、導覽器、保險等費用)
參加名額:限額20名,額滿為止。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r9o8QVv38uRa9Mt37
注意事項:報名依順序錄取。報名截止後主動通知錄取名單,完成繳費。疫情及衛生考量,需自備耳機。
(活動內容)
2:00~4:00 慢步導覽路線:
一間書店→奎府聚、浮光書店、春秋書店→誠品書店 R79 / 中山地下書街→好土書店→田園城市書店→國際書局→文化書局→雅堂書局→Bookstore 1920s
4:00~4:30 停留於 郭怡美書店:《台北慢步》分享會
邀請大家一起在春日午後,漫步在台北的巷弄與書店。
#玉山社 #走讀活動 #行旅
#水瓶子 #台北慢步 #城市導覽
#歷史 #文化 #人文景點

2023/04/02

【台北】青田七六與醫學

來了醫學系的父子,以及醫學院的同學,馬上拿出謝豐舟教授畫的理農學部,也是我們大一的共同回憶。

一位醫學系的教授退休後放下聽診器,講著家族的故事與台大的歷史,我到底要留些甚麼給學弟妹呢?

— 和 Annie Hung 在青田七六。

2023/03/28

【台北】好孕工作室 咖啡館

自從第一次踏入好孕,好運的碰到了 陳鈺萍 ,多次踏入都遇到了親子共享的咖啡時光,最驚奇的是看到了日本時代的工藝品--椅轎。

雖然有聽過在水中生產、順勢生產之類的話題,但我相信在現代大醫療機構的共犯結構中,這類的生產方式可能被視為女巫,是個異端分子。

但,我相信這樣是回歸自然的一種生產方式!

拖了好久想要送地址牌,希望好孕長長久久。

2023/03/18

【台北】KTV簽書會

在書店、咖啡館、老房子、斷食營、便利商店、停車場、體育館等地辦簽書會之後,第一次在 KTV 辦簽書會,未來還有那些地方可辦簽書會呢?

【台北】昭和町的日式家屋

20230318

很難得今天來的客人是有到過青田七六,可是並沒有聽過我的走讀或導覽的朋友,我想應該是參加過我們其他的活動。

兩個小時輕鬆的在一個町步行,徐風微微甚是輕鬆,我一直認為對於日本時代的一些學者教授沒有接觸的人,這場走讀可能會鴨子聽雷,這幾年試著從故事的角度切入,把這些教授與時代潮流連上線,加上台日籍教授以前都是念帝國大學、高等學校,而且也都是師生關係這樣的過往經歷,可能不需要記憶太多名字,其實有了關鍵字搜尋,要找尋正確答案應該很容易。

以下的紀錄一般人可能看不清晰,當日有來的朋友會有一些印象:

1. 在青田七六說明了洋和折衷的建築歷史,多提了一點漢洋和,並且與數寄屋(茶屋)的空間格局與和合青田稍作一點說明。
2. 馬廷英帶團的綠島蘭嶼調查團與隔壁鄰居山本由松的一些直接關係。
3. 到了馬場惟二教授家,介紹圍牆可能的來源與起因,我想這堵圍牆或許是二二八前一直延伸至今最早的白色恐怖。
4. 堀內次雄與他的同事、學生們:森鷗外、森於菟、杜聰明、蔣渭水、澤田平十郎、徐傍興。
5. 台電會社的招待所
6. 青田茶館,庄司萬太郎、洪耀勳、洪伯文
7. 師大美術館,談一下現代建築的傳承概念。
8. 昭和町市場,簡單說明一下水圳道的都市觀察學,今天只有稍微提到一點點瑠公圳的開發。
9. 師大路與師大夜市
10. 立石鐵臣的臺灣繪本
11. 日僑學校與最後一場昭和町會
12. 台大中文系主任,從許壽裳、喬大壯到臺靜農,龍坡雜文中的記波外翁
13. 彭明敏逃亡前的一夜。

圖說:
方框:昭和町市場、大院子
圓框:馬廷英宅(青田七六)、馬場惟二宅、臺靜農故居
藍線:水圳道

2023/03/06

【台北】華燈初上回到一百年前你會看到什麼?大正街的地圖

楊勝:建築年鑑 昭和2年度版上面寫的 但另外的資料他在屏東

第一次寫已經消失的建築與社區--大正街,就是大正町,還真的很難寫。

結果寫太多了,稿費只有一點,花了好多時間找資料與分析,也只能說未來若真的有帶走讀,這些資料非常有用。

還是要來寫消失的臺北慢步呢?

圖說:

1. 臺灣總督府營繕課課長井手薰自行設計洋和折衷自宅。(臺灣建築會誌)
2. 井手薰自宅應接室,充滿洋式風格。(臺灣建築會誌)
3. 日本神戶北野町充滿歐洲各國建築風格,魚鱗之家經過移築與擴建,原屋主是葡萄牙人。(水瓶子攝)
4. 1932年的都市改正圖,紅色為大馬路規劃,為目前林森北路與長安東路,箭頭所指是今天津街,街旁藍色為大排水溝規劃。(中研院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5. 1932年的大正町內的公園與美國領事館已經消失,領事館遷移至今臺北光點,也就是地圖左上方,另有林熊徵、井手薰等名人住宅皆再此。(1932年臺北市職業別明細圖)
6. 1945年美軍航照圖:(中研院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A.1916-1926年美國領事館原址。
B.原兒童公園的規劃,內有大正幼稚園與林熊徵宅,還包含目前的大正町教堂皆在這個區域內。
C.網球場
D.井手薰宅
E.大正莊,小套房出租
F.春風莊,小套房出租
G.今日的天津街,可看見兩邊樹蔭與水圳道。
***

台灣第一個高級社區,如今只看到條通的大正街

文/水瓶子

大正街位置在今日台北市中山北路、南京東路、新生北路、市民大道圍起來的位置。大正街並不是一條「街」,而是一個「町」,日治初期所有的町名以街名命名,方便台灣民眾溝通。1922年重劃町名,大正町部分改為御成町,是以天津街旁的排水圳道為界。目前這是台北夜生活密集區,也稱為條通商圈。

*大正街的規劃

大正街的開發主要是1911年8月26日的颱風帶來了洪水氾濫,總督府構思要打造一個不淹水的住宅區,本町、表町與榮町的商業區街道就是這樣規劃出來的,但住宅區的規劃與興建也採取了官商合作的方式,並由「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統合收購土地、興建房屋、甚至採用租賃、貸款模式方便民眾居住,也已經有了公共住宅的規劃。

大正街以棋盤式街道規劃,仿照京都,東西向道路稱為「通」,南北向稱為「筋」,社區內有排水圳道(今天津街),街道兩旁有排水溝,家家戶戶有自來水、電力。淡水線鐵道有設立大正站(長安西路19號)與公共汽車的站牌。

據說當年「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的社長想要種植櫻花道,可惜氣候不適合而失敗,1923年東京大地震後,上北澤的開發案,資金也有來自於臺灣,下北澤目前的櫻花道,就是來自於社長的構想。

每一戶的庭院的五分之一是建築面積,大致是田園城市社區的概念,雖然屬於私人住宅,但大致上是甲種官舍的規模,庭院100坪內含建物23坪,房屋採用洋和折衷的方式,有洋式的客廳、壁爐,和式榻榻米的居家空間。

大正街內還有美國領事館(1916-1926年)、網球場、射箭場、大正幼稚園,社區內設立公園是臺灣第一個兒童遊戲場,聖公會大正町教會。甚至到了戰爭末期(1943年),還有兩棟出租小套房的建物:大正莊、春風莊。

*神戶北野町的開發與台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的學習開發方式

日人治臺十幾年,日本內地人移居來臺的人越來越多,既然臺北是經濟政治中心,在周邊興建西方現代化的社區,創造田園城市適合居住的高級住宅區並不只是統治者的責任,還需要更多人的參與投資,政商合作。

先觀察神戶,目前保留的北野町異人館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其實是幕末時期,在 1858(安政5)年簽訂《五國通商條約》開港後外國人在神戶港邊規劃外國人居住的社區,有了地下排水道、人車分道等公共設施,1899(明治32)年更開放了本國人與外國人可以「混居」,這也是神戶與其他開放的港口不太一樣的地方。

若從這樣的角度回頭來看大正街的規劃,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這家公司原先成立的目標是開發基隆港街市的發展,透過商人購買土地,或是合資的方式,然後蓋房子,我們早期對於殖民政府的認識多半以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來了解那段歷史,當年的土地擁有人應該是臺灣的地方仕紳,透過在地商人的合資,可以更穩固開發案的成功,也可以來臺灣居住的「移民」者用租賃模式就安居樂業。

大正街居住者有板橋林家的林熊徵,也是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的董事之一。若我們看到更多居住在此的臺灣人杜聰明、林松壽。日人井手薰 、佐佐木八二郎、岡部珍寶、小林惣次郎等,多是會社老闆,也身兼多種要職。

戰後更有更多我們熟知的名人也居住在此,但非常可惜的目前僅有條通的巷道紋理還在,這些知名人物的建物全部拆除蓋公寓大樓,水圳道消失、路邊樹木沒有了特色,只剩下了兩條大馬路長安東路、林森北路穿越原本的社區,公園也消失無蹤,目前只留下一棟哥德式的大正町教會建築。

參考資料:

木村泰治--一位緣牽臺日的實業家軌跡/片倉佳史

神戶《日本.城市力:從30座城市解讀日本史》/台灣商務印書館

20世紀初臺灣公益性住宅公司的誕生,臺灣(土地)建物株式會社之性格考察/陳正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