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比利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比利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10/03

第十八天:再見【布魯塞爾】機場

再見布魯塞爾機場,在免稅店買了一瓶比利時啤酒,在魯汶的柏林咖啡館,看到這個紙巾,居然是跳水王子的自創品牌。

上了飛機先飛到伊斯坦堡,有位女生穿著運動內衣比較暴露,空少還要求他要把毛衣穿起來,畢竟土耳其很多包著頭巾的穆斯林女性,只是這個評定的標準在哪裡呢?

2024/10/02

第十七天:比利時【列日】車站→德國【亞琛】Aachen 一日遊,五十次肉桂捲第十一捲

照片左下:維基百科

列日車站

一戰二戰期間列日要塞都對德國進攻有所牽制,但好像效果都不好,二戰雖然比利時中立,仍然要獨自抵抗德國。

原本到列日轉車,只覺得是轉車,沒想到這座車站的機能良好,基本上轉車的功能之外,地下通道外面還有廣場可供街頭藝人表演。

本來想多花點時間去走一下市政廳與教堂,吃一下列日鬆餅,不過實在很疲倦,或許下次吧!

一下車進入車站,就發現好多警察,然後迎面走來又有很多軍人,感覺從比利時的童話世界進入了大人的世界,但,都有女警與女軍人,她們負責露出甜美的笑容。

一出車站走入街道,我就發現這是一座有很多愛心的城市。

1. Marschiertor,城堡門下有流浪漢居住
2. 主教堂
3. St. Foillan Church 這個列為我最喜歡,裡面的作品都有種立體主義的感覺
4. Centre Charlemagne,翻譯成歷史博物館,但比較像這座城市的城市博物館
5. 市政廳,裡面空曠的有點可怕
6. 百貨公司街道
7. 網美店,捲捲蛋糕店,我點了肉桂捲
8. 沿著拆除的城牆所見的大馬路旁行走,火車站與市中心都有點距離,形成了商店街,台北車站與總統府的距離是很近的。

PS. 北北基颱風放假,我看著颱風路徑圖也覺得是個愛心符號

#五十次肉桂捲 第十一捲 亞琛

CINNAMOOD 肉桂捲,不知道怎麼翻譯店名比較好,我點了肉桂捲,其他加料的沒有吃,只覺得很普通,感覺是要靠網美打卡吧?也可能是新開的分店,點杯熱咖啡居然要等十五分鐘。

進去後就有很多年輕妹走進去哇哇大叫,是安排好的嗎?

亞琛的"咖啡館"

我說不出這家店,到底是服飾店,還是咖啡館,非常符合當年 Yahoo 的廣告詞:甚麼都賣甚麼都不奇怪!

有試衣間,還有嬰兒用品,當然除了賣咖啡,還有咖啡器材,整間的咖啡香,擠滿了各種需求的人,店員要出杯,還要幫客人解決穿衣服的問題,那麼麻煩,那麼複合,有可能有好成績嗎?

這好像是趨勢,但看不出這個趨勢真的可以維持嗎?

看了官網,還真的甚麼都有,那麼店名就只是打品牌囉!台灣也有類似這樣的品牌《小日子》,或許《誠品》也算是,只能祝福了。

亞琛街上的公共藝術品

剛好到了某家許久未來的咖啡館,現在的咖啡館呈現多元更多元的客戶群,今天有一個老外,加上一桌的日本人,兩個媽媽討論育兒經。

或許太久沒有去德國,發現德國的公共藝術品表現一種活潑感,但仔細來看都值得沉思,甚至是教堂內的傳統彩繪、柱子、祭台、繪畫等,走出一種傳統教會熟悉的藝術樣式,我沒有研究這個藝術類型,也無法歸類,真應該好好學習一下。

咖啡館呈現一種不同調的現象,可能客人多,老闆有點急躁,媽媽經客人一個講話很快,一個講話很慢,但兩人同時都在講,我想這兩人應該有溝沒有通吧?但聽了一陣子之後,我覺得他們是有溝通成功,因為彼此應該是同學,這些瑣事平日應該就都知道了,只是要來宣洩一下生活的壓力而已,另外,我偷聽的時候有一句話我很在意,就是說婆婆應該要能多做一點,我想這是關鍵所在,現代父母已經為孩子犧牲很多,已經沒有自我了,那麼婆婆可能年紀大了也沒有自我,幫忙照顧孫子還要被嫌,這是我覺得是目前世代不太溝通的主因,不過,應該也只是我杞人憂天,不溝通也有不溝通的好處。

二戰已經結束快八十年,我想世界各地應該走出來了,這個最直接反映在公共藝術品上,亞琛有世界文化遺產的大教堂,我有看到年邁的父母推輪椅,是成年的遲緩兒子,或許真的無法融入社會,但多看到這花花世界,眾多的刺激下,希望對未來生活有所幫助?!

亞琛 聖尼古拉教堂

不知道為何對這個教堂特別鍾情,可能是一進入看到新的祭壇(高壇)讓我非常震撼!

西元1005年,在亞琛原本的內城牆內蓋了這座教堂,不過目前的教堂大抵是14世紀上半葉所建。

先不看這座教堂眾多的歷史因素,原本祭壇上的三幅畫是魯本斯學生的作品由上而下:聖母憐子、基督受難、盯上十字架。原本的作品2011年被煙火射入失火而損毀,怎麼跟台灣古蹟很像都會失火,不知道會不會修回來?但我一進去非常震撼的是完全現代畫風的祭壇,看起來主題是跟傳統畫主題一樣,但是只是大自然的抽象畫,居然教會也可以接受。

或許,在過十年、二十年德國許多教堂的重修,都會用現代藝術來取代傳統教堂的裝置也說不定,因為在亞琛我只進入三座教堂,就看到兩座教堂內部繪畫、彩繪玻璃、祭壇,甚至是哥德式的柱頭被改變。在伊斯坦堡有看到新潮的清真寺,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聖家堂,在德國也看了這樣的風格,從印度衍生出的印度教、佛教的寺廟應該也有新風格吧?

2024/10/01

第十六天【魯汶】購物日與晚餐

星座文說我今天會破財,不能交易。

魯汶的晚餐

朋友建議在比利時期間,可以都住在魯汶,於是我一個人這九天就全部住在魯汶,坐火車到各城市去旅行,這地點若以台北為例,大概是重慶南路本町吧!一出門看到的老房子的立面跟百年前的台北城中是一模一樣的。

1911年的八九月,台灣來了兩個大颱風,總督府也剛好重新規劃了城中的街廓。魯汶街道的建築立面,大量的保留也如同台北城中老照片,而台北的更為多樣化。

可能大家會以為我住在百年前的老房子,走路的時候木頭地板會發出聲響,當然不是,立面維持原樣,裡面的樓板、樓梯、電梯等都是現代化設備,住的這間民宿,我好像是第一個客人,甚麼電器都是新的,這完全是我的夢幻廚房,洗碗機、電爐、烤箱,一應俱全。

本來以為在旅行很難執行一日一餐,沒想到還真的蠻容易的,上午兩顆水煮蛋,晚餐就吃那麼多,全部是食物的原形,隨便弄一弄就好了。

左下圖那間餐廳從一早就有很多老人坐在裡面,一直到晚餐都是滿滿地客人

2024/09/30

第十五天【魯汶】廣場上的霹靂舞大賽

https://photos.app.goo.gl/DryiMNYTYmyBTV4o6

每晚回魯汶的住處,都會聽到巨大的音樂聲,我想說啤酒老街也太嗨了,每夜都辦演唱會,結果今天走過來,原來是在魯汶大學圖書館前的廣場舉辦霹靂舞大賽。

2024/09/29

第十四天【布魯塞爾】一日遊,世界遺產的廣場

這位同行,沒下雨卻撐了傘,在歐洲算很特別!我在想,是不是因為聲音不會往上傳,客人聽得比較清楚啊?這些人都沒有戴導覽耳機。

今天再度詢問AI幫我安排布魯塞爾一日遊,但是這些景點實在太芭樂,所以我再次問說有沒有文青一點的地方,我也沒多做查詢就直接依照AI的規劃,沒想到這些芭樂景點也都剛好經過。

1. 布魯塞爾中央車站,外頭沒有想像中氣派,後來發現是藏在地下,與周邊環境融合得不錯。
2. 藝術之丘,我喜歡的軸線,甚麼都可以放在軸線啊!驚嘆!後來發現一丘還有一丘高,軸線後面還有更高的建築,軸線前面還有公共藝術品
3. 馬格里特博物館,超現實,加入了現代藝術家的對話,本來覺得馬格里特強多了,後來覺得這位藝術家也蠻有自己的想法。看了好多跟印象派、威尼斯派等繪畫前輩致敬的作品。不知道是不是以前看過,覺得馬格里特比達利厲害多了,一看就懂。
4. 古董市場(Sablon Antiques) 以及公園的骨董市集
5. 塔森書店
6. 尿尿小童,多年前來過,怎麼覺得道路變大了一點,周邊商店比較有質感了。
7. 布魯塞爾大廣場,我想比利時的浮誇也只有比利時自己能超越。
8. 尿尿女童
9. 聖休伯特拱廊街,可能剛剛喝了啤酒有點茫,覺得這裡真是浪漫,想說來瞎拚一下,沒想到試穿完,沒有我要的顏色。藝術品、巧克力、鬆餅,這條街的商店是否有挑選過呢?還是一種集體意識的美感。
10. 動漫博物館,看到熟悉的丁丁歷險記、藍色小精靈等,忍不住買了丁丁的公仔。
11. 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

凡事問網友,請問這幅畫為何取名叫做"微笑"?馬格里特的作品


馬格里特《收穫》與馬奈、雷諾瓦
1919年過世的雷諾瓦,可以說是印象派大師的結束,後來畢卡索的線條、馬諦斯的色彩,野獸派的粗線條,每一個時代都有畫家參與的痕跡。
這個自古以來用愛神維納斯來表現的畫作,馬奈用妓女來諷刺學院派當權者,而馬格里特向雷諾瓦致敬的作品,也致敬了各個畫派,短暫兩年1943年-1944年的「雷諾瓦時期」,開啟了馬格利特另一種創作風格。
上:馬格里特《收穫》
中左:馬奈《奧林匹亞》
中右:馬格里特《銅手銬》
下:雷諾瓦《斜躺的裸體》
布魯塞爾的大廣

到比利時各大小城市,火車站、市政廳、高聳的教堂鐘樓與廣場,是共同的特徵,所有的建築爭奇鬥艷,看得下巴都要掉下來。

但,所有的廣場其實是協調的,這不太容易!

這邊一個高塔,對面也是一個高塔,但要如何比過對面的塔,不一定只是比高,也可能有眾多的創意,有時一對二,有時用鍍金,有時用不同形式的山牆,台灣的寺廟傳統上有拚場的作法,但這裡的競賽跨越了時間,進入了一種永恆的競技感!

台灣會有可能有這樣的一個永恆的廣場嗎?

2024/09/28

第十三天【安特衛普】一日遊,鑽石加工可以賺那麼多錢啊?

20240928 #流水帳

龍龍與忠狗、買了新鞋、魯冰花

再度複習了龍龍與忠狗的故事,有點神似魯冰花,都是藉由學習畫作立志向上,但卻都蒙主恩召的故事。

買了新鞋,我把舊鞋遺留在商店,請店員幫我處理掉,穿了新鞋走了一天,發現居然不是防水的,不過還算好穿,樣式相同,還可以丟到洗衣機去洗,我也不知道可以穿多久,99.95歐元,跟舊鞋價格差不多。

在歐洲第一次遇到查票,發現在葡萄牙、比利時,坐火車的時候比在台灣吵雜。 主要是通知我的目的地站沒有停靠,這次旅行遇到不少這種情況!

直接問了 AI請規劃一日遊,於是今天的行程大部分是依照AI 的規劃。

1. 坐火車到安特衛普中央站,但中央站因故不停,停在 Berchem 站。
2. 出站後本來要做路面電車,沒想到在整修,於是只好用走的,意外的發現整條地面電車兩側應該是豪宅區吧
3. 走著走著出現了電動滑板車,於是租了騎到最美的火車站,居然火車站前有個巨大的摩天輪,進去樓上的皇家咖啡喝碗魚湯,我拿現金給他的時候,居然是掏出自己的皮夾收起來,他是老闆嗎?
4. 動物園沒進去,在門口拍照,與新竹的動物園神似。
5. 走到魯本斯故居,開始下起暴雨,發現整條街兩側都是百貨公司,感覺是大一號的西門町
6. 魯本斯故居,一座沒有油畫的博物館,為什麼都只能刷卡不能付現金啊!
7. 普朗坦-莫雷圖斯博物館,還是世界文化遺產,我覺得印刷廠+書店,這個印刷廠養了50幾個人,這位商人真的抓了很多好的時機。
8. 清酒市集,看到老外介紹日本清酒真的很奇怪,有打鼓與古琴的表演,只看到一個日本人,喝了三杯,有點茫!!!
9. 聖母主教堂,廣場有一個公共藝術品,就是龍龍與忠狗的故事。
10. 城市廣場,比利時真得很會搞廣場,街屋都好美,又有軸線
11. Het Steen 有城市博物館,賣的紀念品都好貴,沒人買

安特衛普的建築們:鑽石加工可以賺那麼多錢啊?
回到魯汶跟好日落一小時內,又看到軸線的魔幻時刻。
PS. 騎電動滑板車要注意安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2024/09/27

第十二天【魯汶】宇宙大爆炸的與方濟各教宗

紀念喬治·勒梅特的方式,宇宙大爆炸的擴張論

原本我們所知道的哈伯定律,是被愛德溫·哈伯的觀察所計算的哈伯常數,為了探測宇宙的成因,哈伯望遠鏡也是如此設計出來上了太空。直到2018年10月經國際天文聯合會表決通過更改為哈伯–勒梅特定律,以紀念勒梅特的貢獻,因為勒梅特比哈伯更早用法文發表了論文。

這就是在魯汶大學研究教學的喬治·勒梅特於1927年發表的理論。

那麼魯汶這座小城市怎麼紀念勒梅特呢?在市政廳旁的人孔蓋(水溝蓋)圓圈圈閃爍著不是很清楚的亮光,可能晚上會比較清楚,這裡是地球的視角,那麼走了一小步一公尺,就會回到一千萬年前,而這個小金屬上會標示多少距離與星系名稱。

這並不是很好解釋,總之是一個收集星系的概念,也可以到魯汶大學內去找這位教授的雕像。

詳細說明在這裡,還有地圖,但,可能需要念天文物理學的人比較容易理解吧?https://visitleuven.be/en/primeval-atom-artwork

方濟各教宗,是一個立志的故事,88歲經常出訪各地

在魯汶市政廳與聖伯多祿教堂(聖彼得教堂比較容易懂)的廣場,擠滿了人潮,進來這邊還要搜身過安檢,甚是教堂上都有狙擊手。

想說難得見到這在任期間第二老的教宗,第一老是"良十三世 Papa LEO XIII",就任到93歲,1878-1903年期間做了很多大改革:支持基督教民主,反對共產主義。首位完全承認瑪利亞女仲裁者的教宗等。

這位教宗對於中國宗教問題是有遞出橄欖枝的,但不知道目前成效如何?

看到比較多是對於男女平等、童工、戰爭多所談話。我覺得這位方濟各宗教,可能想學習若望保祿二世,面對全世界天主教徒,他的出訪或許可以帶來更多的和平。

有一部電影《教宗的承繼》(The Two Popes),與前任的教宗變成好朋友的友誼,也認好友安全卸任,我們看過日本天皇得知能夠在世卸任真的很難啊!

去等了兩個小時,結果只有三分鐘不到的快閃教宗,即使是這樣,我覺得他帶給我的溫暖也很夠用了,真的天氣很冷又下雨,前面的老人坐著輪椅等,旁邊有各國家不同語言的人,寒風中這些老人在前面等,警察三不五時會來問候老人家!我覺得歐洲人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角色,也會關心別人,每個公職都笑臉迎人,我覺得非常不容易啊!

圖說: 同學說照片可以從影片中轉出來,於是我全程用錄影的,但是為什麼轉出來還是糊的啊?

圖中這個警察長得好像金凱瑞

2024/09/26

第十一天【魯汶】屋頂

原本上到高處,會以為看到千篇一律的尖塔與屋頂,但仔細看令人十分的驚奇,從古典的歷史樣式,到現代機能性為主的建築樣式十分的多樣。

我們以為屋頂就屋頂,斜屋頂可以防止積水,整個房子比較不會漏水,這是多年在台灣的印象,但屋頂上開了窗,連結頂樓的空間,或是圓弧狀的屋頂,甚至是玻璃屋頂,屋頂的斜切面,讓這座城市都活潑了起來。

看起來每一棟的屋頂,都有用心規劃機能,而不是只是要把自己家裡弄大一點而已。

今天跑得有點遠

2024/09/25

第十天【魯汶】市區遊晃,魯汶大學的圖書館

魯汶街屋立面的上面

一路走過來,只有這家客滿,於是又不自主的走進來 — 在 ONAN - Coffee & Tea - 。

魯汶大學的圖書館

魯汶大學是1425年創校,並且在歐洲許多大城市都有分校,這棟圖書館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被德國人給炸掉了,所以找了一個新的地方,請美國的建築設計師規劃興建,1921年開始興建。

一進去圖書館,讓我想到了台北帝國大學的舊的圖書館,現在作為校史館使用,那個時代的空間美學非常棒,即使是現在台灣建築,可能礙於經費,很難有這樣的自然光加上室內光的搭配,看到這樣的場景,或許數大便是美,機能簡單就好。

這邊逛了一圈,覺得塔樓很棒,除了上面有鐘聲提醒時間,還可以鳥瞰這座城市美麗的屋頂,原本以為魯汶的天際線應該會落在1920年代,後來發現他們有持續的更新,舊的當然保留,而新建築的屋頂也非常進步,但整座城市的樓高可能有控制,所以整體非常的和諧。

我還是喜歡現在台大舊總圖,綠色圓形的銀行燈罩,搭配木頭桌椅,典雅簡潔的天花板,雖然新總圖有了鐘塔,社科院的圖書館非常現代。魯汶的圖書館只開放一些空間給遊客,那麼台大是否可以開放圖書館收門票,我覺得比起魯汶大學,絲毫不遜色。

有戰爭的痕跡,還有培育過的名人,有塔樓,也有伊東豊雄,從過去到現代我們都有跟上,為什麼不賺一點觀光財呢?還能提升世界大學的排名!

2024/09/24

第九天【魯汶】馬賽機場到布魯塞爾機場、文青咖啡館 Onan

#五十次肉桂捲 第十捲

魯汶的文青咖啡館 Onan,第一眼的魯汶市政廳,我覺得實在太浮誇了,有空進去聽聽導覽解說,或許會有不同的想法,聽說晚上打燈有如童話世界,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看到。

到咖啡館第一是看有沒有肉桂捲,果然有非常巨大的也有小號的,第二是看有沒有單品咖啡豆,這邊的咖啡豆是老闆自己烘的,但我看不出產地,所以應該是只有 Blend。

不過茶品倒是非常多樣,看來台灣咖啡館的員工養成複雜的多,從咖啡的品種、產地到一杯咖啡的製作方式,都非常的專業,也都可以講出故事,這邊比較不用這樣的訓練。

看到女店員的男友來找,想起了這裡是大學城,老闆到店員每一個人看到客人都會微笑以對,跟在法國的臭臉大叔大嬸大不相同。我白髮蒼蒼一頭亂髮,應該會被誤認為流浪漢,不知道教授都長甚麼樣呢?

十分到位的肉桂捲。

2019/12/16

《圖解文化研究》



本以為是一本翻完這些圖表就可以功力大增的書,可是沒想到放在書桌旁,每天翻一兩頁,有看沒有懂,不懂得就還是不懂,但讀到後來還蠻有趣味的,解開了菁英文化與當前媒體文化的密碼!

所以說:讀書還是很有用的!

感覺是翻譯的書,但,作者是台灣人,真是太厲害了。

2012/11/30

【布魯塞爾】大衛的《馬拉之死》

大衛在法國大革命期間(1789-1799年),其實是有棄畫從政的想法,可是在 1794年因為羅比斯倒台被送上斷頭台,大衛被捕關了幾個月,1795年出獄後就投入學院工作不再從政,我想那時大衛的心理應該是希望趕快結束政爭恢復和平的。


1793年/大衛/馬拉之死/162x125cm/布魯塞爾美術館

馬拉(Jean-Paul Marat,1743-1793年),在法國大革命時期從事政治活動,原來是醫師,革命爆發後創辦《人民之友》報。1792年9月,當選國民公會代表。在革命期間政治黨派紛亂,1793年7月13日被不同派別的女刺客夏綠蒂·科黛暗殺死亡。

馬拉為了躲避不同派別的政治迫害,長期在地窖工作,染上了嚴重的風濕病。為了治病,同時泡在有藥液的浴缸裡面繼續工作,被刺身亡的時候還在工作。這幅畫裡面他還寫著一張紙條:『請把這五法郎的紙幣交給一個五個孩子的母親,她的丈夫為祖國獻出了生命。』

當時大衛也參與議會政治活動,在馬拉死前一天他們還見過面,馬拉遇刺後兩個小時大衛就趕到現場探視。後來議會要求大衛要畫下這件歷史事件,失血過多的馬拉倒在浴缸內,右手垂在浴缸外,仍然拿著鵝毛筆,左手拿著紙條,胸口的傷口彷彿還留著血,凶器被丟棄在地上,椅背上的醫師白袍,或許象徵著馬拉以往的職業。在浴缸內流血過多而死亡的馬拉,被折磨至死時,心裡面不知道想著甚麼?為了革命所付出的代價,在這樣強烈的光線對比下,日以繼夜努力付出的張力一覽無遺。



大衛並沒有把皮膚充滿風濕病的樣子給畫出來,而是充滿了力量的肌肉,雖然血流乾了呈現了死氣白的肌膚,在巴洛克卡拉瓦喬式的光線下,畫面的上半部的黑色,有股沉悶喘不過氣來的鼻息,小小的紙條與寫字的工作檯,更給了馬拉崇高的地位。

2006/05/04

【比利時】歐盟的尿尿小童


1994/12/23 寄出

剛開始工作的那年,很多同學不是剛出國留學,不然就是找到出國的工作機會,只有我一退伍就投入忙碌的工作。

傳說1142年,哥特佛瑞德公爵(Duke Gottfried)領軍抗敵,落敗時,公爵將自己兒子放在搖籃掛在樹下,用來激勵軍隊士氣,擊敗敵軍,凱旋而歸。另一傳說是小童看到鄰居的房子著火,小童找不到水源撲滅,用灑尿把火熄滅解救受困的人,為了感念這個小童而在原地做個石雕像供後人憑弔。目前的這尊青銅尿尿小童像建於1619年,比利時雕刻家杜奎斯諾伊(Jerôme Duquesnoy)打造。不知幾年前去過一次,差點還找不到這個小童。

尿尿小童官方網站:http://www.manneken-pis.com

因為這幾年多次的搬家,不小心把所有保存的信件泡了水,只留下幾張明信片,一疊疊與朋友的書信往返,就這樣只遺留在大腦的深層,也不知道可否回憶的回來,忍痛丟掉了大部分的信件,只留下幾張明信片。如今回頭來看這張明信片,比利時異國的留學經驗,還有當地文化活動的觀察,讓年輕剛踏入社會工作的他快速的吸收經驗,而那時的我埋頭在無止盡的工作漩渦中。

如今,取得博士多年,他已經是副教授,兩個可愛的兒女,事業如日中天,我們一起看著歐盟經濟體的起飛,素有世仇的英法兩國,還有多種種族糾葛的歐洲民族,在共產主義垮台後慢慢地合作起來,他們不但珍惜自己的文化,也看到各小國生存的價值。

2006/01/23

【安特衛普】最大二手衣專賣店



安特衛普為比利時北部港口大城,除港口貿易的興盛,也是世界鑽石切磨之都。

安特衛普也因他多采多姿的購物街吸引很多北方荷蘭來的觀光客,每到週末整個城市就擠滿了荷蘭人!而〈PARDAF〉二手衣專賣店不但是當地人的最愛,也是觀光客必經之地!

〈PARDAF〉離火車站僅需步行約5分鐘,共有三層樓,所有二手衣都處理的相當乾淨,分類也非常詳細;分為男裝、女裝、童裝等大項,之下再分大衣、襯衫、毛衣、褲子,還有依色系來分類的,或依春、夏及秋、冬等季節來分,光看衣服的分門別類,就令人佩服!這裡常有世界知名品牌的二手衣出現,價格合理,而且款式都是上一季的,看不到太老舊的樣式。

〈PARDAF〉不但是購物者的天堂,也提供了想賣二手衣的人一個交易園地,每年的1/15起,想賣春夏二手衣的人即可到這來議價,秋冬則於7/15開始。

地點:Gemeentestraat 8, 2060 Antwerpen
網址:www.pardaf.be
電話:(03) 232 60 40
傳真:(03) 231 94 15
e-mail:pardaf@pandora.be
交通:自Antwerpen火車站步行約5分鐘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11:00至下午18:00,每週日公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