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左下:維基百科
列日車站
一戰二戰期間列日要塞都對德國進攻有所牽制,但好像效果都不好,二戰雖然比利時中立,仍然要獨自抵抗德國。
原本到列日轉車,只覺得是轉車,沒想到這座車站的機能良好,基本上轉車的功能之外,地下通道外面還有廣場可供街頭藝人表演。
本來想多花點時間去走一下市政廳與教堂,吃一下列日鬆餅,不過實在很疲倦,或許下次吧!
一下車進入車站,就發現好多警察,然後迎面走來又有很多軍人,感覺從比利時的童話世界進入了大人的世界,但,都有女警與女軍人,她們負責露出甜美的笑容。
一出車站走入街道,我就發現這是一座有很多愛心的城市。
1. Marschiertor,城堡門下有流浪漢居住
2. 主教堂
3. St. Foillan Church 這個列為我最喜歡,裡面的作品都有種立體主義的感覺
4. Centre Charlemagne,翻譯成歷史博物館,但比較像這座城市的城市博物館
5. 市政廳,裡面空曠的有點可怕
6. 百貨公司街道
7. 網美店,捲捲蛋糕店,我點了肉桂捲
8. 沿著拆除的城牆所見的大馬路旁行走,火車站與市中心都有點距離,形成了商店街,台北車站與總統府的距離是很近的。
PS. 北北基颱風放假,我看著颱風路徑圖也覺得是個愛心符號
#五十次肉桂捲 第十一捲 亞琛
CINNAMOOD 肉桂捲,不知道怎麼翻譯店名比較好,我點了肉桂捲,其他加料的沒有吃,只覺得很普通,感覺是要靠網美打卡吧?也可能是新開的分店,點杯熱咖啡居然要等十五分鐘。
進去後就有很多年輕妹走進去哇哇大叫,是安排好的嗎?
亞琛的"咖啡館"
我說不出這家店,到底是服飾店,還是咖啡館,非常符合當年 Yahoo 的廣告詞:甚麼都賣甚麼都不奇怪!
有試衣間,還有嬰兒用品,當然除了賣咖啡,還有咖啡器材,整間的咖啡香,擠滿了各種需求的人,店員要出杯,還要幫客人解決穿衣服的問題,那麼麻煩,那麼複合,有可能有好成績嗎?
這好像是趨勢,但看不出這個趨勢真的可以維持嗎?
看了官網,還真的甚麼都有,那麼店名就只是打品牌囉!台灣也有類似這樣的品牌《小日子》,或許《誠品》也算是,只能祝福了。
亞琛街上的公共藝術品
剛好到了某家許久未來的咖啡館,現在的咖啡館呈現多元更多元的客戶群,今天有一個老外,加上一桌的日本人,兩個媽媽討論育兒經。
或許太久沒有去德國,發現德國的公共藝術品表現一種活潑感,但仔細來看都值得沉思,甚至是教堂內的傳統彩繪、柱子、祭台、繪畫等,走出一種傳統教會熟悉的藝術樣式,我沒有研究這個藝術類型,也無法歸類,真應該好好學習一下。
咖啡館呈現一種不同調的現象,可能客人多,老闆有點急躁,媽媽經客人一個講話很快,一個講話很慢,但兩人同時都在講,我想這兩人應該有溝沒有通吧?但聽了一陣子之後,我覺得他們是有溝通成功,因為彼此應該是同學,這些瑣事平日應該就都知道了,只是要來宣洩一下生活的壓力而已,另外,我偷聽的時候有一句話我很在意,就是說婆婆應該要能多做一點,我想這是關鍵所在,現代父母已經為孩子犧牲很多,已經沒有自我了,那麼婆婆可能年紀大了也沒有自我,幫忙照顧孫子還要被嫌,這是我覺得是目前世代不太溝通的主因,不過,應該也只是我杞人憂天,不溝通也有不溝通的好處。
二戰已經結束快八十年,我想世界各地應該走出來了,這個最直接反映在公共藝術品上,亞琛有世界文化遺產的大教堂,我有看到年邁的父母推輪椅,是成年的遲緩兒子,或許真的無法融入社會,但多看到這花花世界,眾多的刺激下,希望對未來生活有所幫助?!
亞琛 聖尼古拉教堂
不知道為何對這個教堂特別鍾情,可能是一進入看到新的祭壇(高壇)讓我非常震撼!
西元1005年,在亞琛原本的內城牆內蓋了這座教堂,不過目前的教堂大抵是14世紀上半葉所建。
先不看這座教堂眾多的歷史因素,原本祭壇上的三幅畫是魯本斯學生的作品由上而下:聖母憐子、基督受難、盯上十字架。原本的作品2011年被煙火射入失火而損毀,怎麼跟台灣古蹟很像都會失火,不知道會不會修回來?但我一進去非常震撼的是完全現代畫風的祭壇,看起來主題是跟傳統畫主題一樣,但是只是大自然的抽象畫,居然教會也可以接受。
或許,在過十年、二十年德國許多教堂的重修,都會用現代藝術來取代傳統教堂的裝置也說不定,因為在亞琛我只進入三座教堂,就看到兩座教堂內部繪畫、彩繪玻璃、祭壇,甚至是哥德式的柱頭被改變。在伊斯坦堡有看到新潮的清真寺,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聖家堂,在德國也看了這樣的風格,從印度衍生出的印度教、佛教的寺廟應該也有新風格吧?
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24/10/02
2021/05/17
台北濟南長老教會,歷史與信徒,朱瑞墉
台北濟南長老教會,歷史與信徒,朱瑞墉
這本是自費出版,有關三線路旁的濟南教會,圍繞這百年多以來的人與人的連結!
濟南教會在日本時代的地緣關係,旁邊剛好是日本人居住的區域,教友多半是總督府的官員,寫了這些教友的歷史,可以知道台灣在日本時代大部分開發的歷史。
從大學畢業後,就很少閱讀比我枕頭高的書了,而且這本書可能是要節省成本,很多字超級小,閱讀起來頗為吃力,不過非常驚嘆的作者鉅細靡遺的矯正錯誤的歷史,並且把長老教會在台北城周邊原本許多的教堂位置點出來,這樣讓我多少連結了一些與李春生家族的關係。
另外,在台北帝大時期的地質學講座創辦人早坂一郎,後來擔任了帝大理農學部部長,與馬廷英都是仙台帝大矢部長克教授的學生。
我很喜歡翻閱這類型的書,嘴巴一直張大大的心裡想著:哇!原來如此啊!雖然有點像是流水帳,但看著作者把以前的人事物與現在的地點連結,非常佩服。
PS. 這是朋友轉送的,我還不知道如何買到?
2020/12/23
【台南】鹽水天主堂,天主教宣教的本色化
20201223
鹽水天主堂,天主教宣教的本色化
久聞這裡的壁畫十分是道教風格,建築是中國宮殿樣式,果然一進門兩側來此宣教的神父就擔任門神的角色。可惜運氣不好,祭天殿並沒有開放,只能到聖母亭朝聖,看著涼亭頂手繪聖經的故事,都以為到了寺廟看著忠孝節義的故事,耶穌十二個門徒是中東人吧?卻留著中國長者的鬍子,身材也都是彌勒佛型態,果然東西文化大不相同,聖經中的悲苦故事,到了台灣變成西方極樂世界,說不出的詭異感。
不過這樣的對照,也要佩服這樣的創意。
2020/12/12
【台北】亞伯拉罕諸教的街區慢步,金車文教基金會的跨文化走讀 - 東門.世界多元宗教與信仰
20201212
亞伯拉罕諸教的街區慢步,金車文教基金會的跨文化走讀 - 東門.世界多元宗教與信仰
每次帶金車的導覽,報名的人都很多,今天這樣的主題我自定義為亞伯拉罕諸教,也就是猶太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這三個宗教為重點,開始從摩門教出發,我大致上從三個方向來看這些宗教場域。
1. 為何臺北這些地方戰後有空地可以興建大型建築
2. 這些教堂在建築發展中為何要會有這些建築元素
3. 從挪亞方舟、亞伯拉罕、摩西、大衛王、所羅門王、第一聖殿到第二聖殿,耶路撒冷、伊斯坦堡這些聖經故事的聖地,最後到穆罕默德夜行登霄,三大宗教同樣一個來源,卻有長久以來的衝突。
剛好從台北刑務所的圍牆,對應到以色列在耶路撒冷也築起了高牆,以巴長期的衝突,反過頭來看這些宗教,是不是有互相的歷史情結呢?
2020/11/14
【台北】金車的國際化宗教導覽
20201114
摩門教聖殿→師大美術館→耶穌孝女會(剛拆除)→蒙藏文化館→和平教會→聖家堂→清真寺
短短的這條路,就有那麼多教堂,今天特別把亞伯拉罕諸教:猶太教、基督教(後來分裂成三支)、伊斯蘭教在走路的途中講出來,想當然爾不是那麼好講得清楚,所以直接從上帝創世用七天、亞當夏娃、挪亞方舟、摩西、亞伯拉罕、大衛、所羅門王建立第一聖殿,然後有了十二個族群,到了耶穌是否是彌賽亞的這個問題,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從耶路撒冷瞬間移動到麥加,並且與阿拉定了一日五拜。
第一次把應該在室內用簡報講的內容,在戶外走讀,看到圓頂可以講圓頂的故事,看到高塔可以講巴別塔與啟示錄,這些聖殿還可以談建築,可以延伸的很多,但其實我一直岔題,希望下次自我克制一點,集中在這個一神教的異同上即可。
今年金車的活動強調要國際化,所以使用了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博物館(清真寺?)來說明這個羅馬聖殿變成基督教堂然後改成清真寺與博物館,這些轉變的過程,我覺得應該是最清楚看這兩個宗教的衝突,而聖地耶路撒冷的圓頂清真寺與哭牆,也很明顯一張照片就可以說明一切。
2020/01/13
《巴黎變奏曲》

巴黎至今的美,留下來的古蹟都是正面遺產嗎?答案當然不是,聖傑曼德佩教堂本來有三座鐘塔(右下圖),在法國大革命被當嘗火藥庫,製作火藥的的化學物質很容易讓老建築損壞。
後來想到我生平出版的第一本書(左下圖),出版社居然用了這座教堂鐘塔的照片,不過書中完全沒有提到巴黎啊!
去年聖母院發生大火,才在 凌宗魁老師臉書知道,原來聖母院也有過鐘塔的設計,但後來並沒有蓋出來,也知道了這些法國皇帝的黑歷史,文化資產真的是要與時俱進。
翻開這本書,我才想到二十幾年前第一次去巴黎的時候,發現聖母院的眾王長廊的頭是被砍斷的,至今已經修復完成,這些眾王雕刻的是古猶大王國與古以色列王國時期的國王,為何被毀?當然是法國大革命囉!
巴黎有說不完的黑歷史,都可以在建築上一窺究竟,台北呢?
請關心我們的文化資產
https://www.facebook.com/PRHA1008/posts/10157796612298618
2020/01/06
2019/06/25
【沖繩】【廣島】20190625@05:聖クララ修道院、玉泉洞、洞穴咖啡館、人孔蓋展

1. Sei Clara Monastery 聖クララ修道院
2. 玉泉洞,辛巴威人帶導覽,由非洲人來說明港川人生活習慣,人類的遷徙圖,也算好玩。
3. 洞穴咖啡館一直下雨,但其實外面沒有雨
http://trip.writers.idv.tw/2019/06/blog-post_25.html
4. 廣島車站旁的百貨公司,居然有人孔蓋展覽
2019/01/21
2019/01/10
2018/10/30
【里斯本】聖伊麗莎白教堂 Igreja de Santa Isabel
(依照念音應該翻譯成伊莎貝拉,但是我用英語翻譯)
原本進入這個教堂前覺得並不顯眼,可是一進入後仰頭看到藍天白雲的天花板,除了金碧輝煌的祭壇,牆面上盡是高級的變質岩石材,想說要蓋出這樣的教堂應該要花很多錢吧?
仔細一瞧,原來這些變質岩石材是畫出來的!而且在教堂內要裝飾戶外的景象,並不是只有屋頂上色那麼簡單,二樓窗外的圓拱陰影,也是畫出來的,讓我嘖嘖稱奇。
皇親貴族中的公主,很多取名為伊麗莎白,這位是葡萄牙在勃艮第王朝(1139–1383)中很著名的伊麗莎白皇后,生於1271年,1336年7月4日過世,1625年被羅馬教廷冊封為聖人。
伊麗莎白皇后幫助窮人、病人,廣建修道院、醫院,而且在與鄰國土地紛爭居中協調有成,也幫助了西班牙皇室的紛爭,晚年位居太后,平息了戰事,教堂中許多的繪畫,畫出了她生平事蹟,手中會有捧著許多的玫瑰花。
這個教堂,位於『聖伊麗莎白』區的中央。
門口上的裝飾
注意看天花板是藍天白雲
近看原來這個石材是畫出來的
戶外的圓拱陰影也是畫出來的
祭壇金碧輝煌
拱心石上的花飾
耶穌受難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