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紐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紐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5/03/14

【紐約】Nolita 諾利塔的店



從SOHO區往東走到諾利塔,在Houston路上在舊大樓牆壁上有一些大型看板,這就是小小的諾利塔區,取名來自於 North of Little italy,名字很美麗的 Nolita。

由於我走到這裡已經晚上六點多了,看不到所謂的人造的逛街環境,除了吃東西的店還開著之外,所有的店都關了,有點冷清,狗吠聲四處可聽,恐怖的感覺。

在一個小教堂的旁邊,看到一家日本料理打著套餐美金15元,有點貴,但是走了一天,就吃好一點吧!這餐吃的真飽,東西也不難吃,我看很多東方面孔來訂便當帶回去吃,應該有做出口碑,這家店詳細的地址我已經忘了,應該在毛街(Mott)跟Prince街附近。

這張照片是附近的巧克力店,在SOHO區也有分店,糖果的包裝是一樣的。

http://www.nyc.com/shop/nolita.aspx

【紐約】SOHO蘇活區APPLE朝聖



我在大廳的筆記型電腦打上部落格的網址,可以看到黑體的中文字,黑底的網站加上紐約的照片,配上APPLE電腦,真是相得益彰。

來這裡逛的人都很有個性,店員穿著黑色的襯衫,裝潢全是白色質地玻璃,樓上除了維修服務,還有一個很大的演講廳。

我差點拜了一個 iPOD 的 socket。

【紐約】布萊恩公園《慾望城市》





可能我太早了這個地方,也或許太冷,沒有鴿子,公園的星巴克攤位也沒有開,匯豐銀行所捐助的讀書室也是緊閉的。

1847年布萊恩公園本來叫做 Reservoir 廣場,這裡原來是一個大的正方形水池,1863年內戰期間,發生了最嚴重的焚燒孤兒院事件。到 1884 年,正式更名為布萊恩公園,1890年大水池正式打掉,蓋了公共圖書館,一直到了 1990 年紐約市政府才花了很多錢來重修這個地方,並舉辦很多活動。

紐約大學、HBO,以及出版 Vogue、New Yorker 的雜誌的出版集團 Conde Nast 都在附近,而慾望城市影集的場景有很多也在這個地方拍攝。這裡的活動很多,每年的七八月週一晚上有露天的老電影,而秋天的花卉種類繁多,聽說也相當的美麗。

布萊恩公園在紐約公共圖書館的後方,第六大道與42街交叉口,也是地鐵的重要轉乘點,曼哈頓的綠地除了中央公園之外,有特色的綠地廣場寥寥可數。

http://www.bryantpark.org

【紐約】聯合國


2005/3/14

這次來還是沒有買票進去參觀,因為忘記帶護照了。

不過,感覺也沒有什麼遺憾,每次來這裡就覺得台灣人應該來樓下經營餐館或是精品店。

2005/03/13

【紐約】哈士頓路 DKNY



看到這個大廣告,又讓我想到多年前的妳,雖然我已經在紐約了。

點這裡

http://www.dkny.com

【紐約】洛克斐勒中心的建築工人像



剛從費城做巴士回到紐約的中國城,就看到這個實際大小的銅像,聽說這台車平常是停在SOHO區,也不知道這種活廣告,會帶來多少的利益?

這十一個建築工人的銅像原來是個有名的攝影作品,攝影師跑到建築摩天大樓時的高樓上去拍工人的生活,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為了促進經濟發展,便規劃了洛克斐勒中心這個群聚式摩天大樓的建設,並且成為曼哈頓第二個市中心,同時建築那麼多棟摩天大樓,聽說工人多達二萬五千多名,目前這裡有19棟建築,每天有24萬人進出。

洛克斐勒中心的主建築大樓本來是石油大王洛克斐勒的兒子所規劃建築的,後來在1989年被日本三菱集團買走,然後1996年被GE買下來,從回美國人的手裡,可以很輕易的發現本來在這地區開的店都是日本人居多,但是這幾年似乎日本長期不景氣而撤走了不少的店,反而是這幾年在帝國大廈附近的韓國餐館有增多的趨勢。

這個銅像在紐約的各個精品店應該都可以看的到,有兩種大小,記憶中在南街漁港問到一個中國人開的精品店小的要賣美金25元。

2005/03/11

【紐約】第五大道 Louis Vuitton



紐約的 LV 果然跟其他的城市的包裝不太一樣,在巴黎、台北看到的是傳統咖啡色的巨型手提箱,但在這裡卻看到很像 MAC 的外殼,是不是 LV 今年改包裝我不知道啊?

LV 第一代創始人是十九世紀替王宮貴族打包行李皮箱的技師,名聲從巴黎傳遍歐洲,成為旅行用品最精緻的象徵,一百五十年來崇尚精緻、品質、舒適的「旅行哲學」。1997年紐約設計師Marc Jacob加入LV,為這個象徵巴黎傳統的精品品牌注入一股新的活力。1998年3月他為從未生產服裝的LV,提出「從零開始」的極簡哲學,獲得全球時尚界正面肯定。

回台北應該再去拍店面照片。

http://www.vuitton.com

【紐約】YMCA



我在紐約住 YMCA 約十天的時間,第五天,我才發現這棟建築雖然舊,長得不怎麼出色,但是門窗上的裝飾還蠻精緻的。

出發前的一個星期我才確認了美簽,拿到美簽的那天晚上,本來在網路上找好的便宜旅館都訂不到了房間,其實朋友一直跟我說可以訂到紐澤西州澤西市的旅館便宜很多又有早餐,但是往返的地鐵時間讓我卻步。最後我找到了在曼哈頓市內林肯中心旁的YMCA,因為免稅顯得划算了很多。

第一天晚上到機場後,坐上 AirTrain轉地鐵一下就到了林肯中心地鐵站出口,我拉著行李箱拿著 YMCA 的地址卻找不到正確的位置,在附近的兩條街繞了兩圈,然後看到遠處有一個微弱的燈光,入口是小的那麼不明顯,不過,門禁的確非常森嚴,要出示房門卡才讓你進入,到 checkin 櫃檯還要先檢查護照的照片。

在這裡住的旅客,大部分還是年輕朋友居多,有學校旅遊一大群學生還在小房間開聊天聽音樂、跳舞,有日本學生短期居住,還有攜家帶眷一同來住房旅行的,或許這裡人的習慣是早上洗澡,對於晚上洗澡的我來說,整間公共浴室就是我一個人享受,其中有一天熱水器故障,深夜裡可沒有人鳥我。

這裡的房間數目很多,早上出來的時候大廳充滿了旅行的人潮,看到新的一天開始,大家臉上都是笑容。

http://www.ymca.com

【紐約】第五大道 Abercrombie & Fitch



矗立在第五大道的大型廣告看板,很難不讓人注目的,但在這裡的紐約客眼裡早已見怪不怪。

1892年成立的 A&F 公司,是以休閒服飾為主,在紐約發跡的,不過很多人認為他們在西岸的銷售量比較好,這個印象是不是因為西岸給人的感覺比較有自由不羈的牛仔氣息?最近幾年 A&F 的廣告都是袒胸露背,很多同性戀電影的男主角也都穿這個品牌,不知道有什麼關聯性?還是真的只是這個品牌透漏年輕休閒的氣息而已。

我在不斷地看這個張片,唯一給我的心得是我不可能穿成這樣拍照吧!

http://www.abercrombie.com

【紐約】現代美術博物館



看到現代美術博物館 MOMA 的建築,覺得很現代,也不覺得他的大,進去之後才發現,簡直是巴黎龐畢度中心的現代美術館加上奧賽美術館印象派大師畫作的翻版。

MOMA在2004年11月才重新開張,由日本設計師谷口吉生設計,新館展場的面積成為原來的兩倍,在重建的這兩年,MOMA先在皇后區建了一個分館,而這個分館現在也同步展覽開放,這個新館的落地窗設計,讓每層樓都可以俯瞰到中庭花園及外面的街景,一樓入口就是一大幅莫內的睡蓮仿製畫,也是每層樓一俯瞰就看到的。

1939年MOMA開放後,經過1984年的雕塑花園的擴建,在經過2004年的改建完工,如今的展覽致力於現代藝術的推廣,印象派的畫作主要有梵谷的《星夜》、畢卡索的《亞維儂少女》、馬諦斯的《紅色的畫室》、盧梭的《熟睡的吉普賽人》及米羅的《燕子/愛情》。

由於進去的時間太晚,我一進去就衝到最頂樓看印象派的大師作品,然後慢慢的逛下來,每層都有藝術精品在販售,害我花了不少錢買明信片,最底下的一些後現代展及美國的藝術史等,反而沒有興趣,不知道是我鄙視美國的本土創作還是他們真的不是那麼有名吧?

http://www.moma.org

【紐約】第五大道 GUCCI



走在紐約的第五大道,好像走在身旁的人就比較時尚點,但其實並沒有,我想是身後的櫥窗所稱托出來的感覺吧!

1898年,名叫 GUCCIO GUCCI 的青年帶著滿腔熱情,從義大利前往英國倫敦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在倫敦的一家旅館找到工作,這段時間接觸了許多社會名流,培養出他高尚的品味。而回到他家鄉中跟父親學習皮件的製作,1906年,GUCCIO GUCCI 用他的名字製作優良的皮件,並大膽地把名字縮寫印在商品上,而這個品牌也因此就用這個家族的姓氏流傳下去。

這幾年來我對 GUCCI 的印象那個以兩個G字母交錯成類似8字型的淺咖啡色系外型,這一點或許是模仿 LV、 COACH 的作法,把品牌的字母印象傳達到消費者心中。而 GUCCI 黑色系列的皮包、皮鞋也是我對這個品牌的感覺。

前些日子台灣的品牌調查,前五名是 LV、Burberry、COACH、GUCCI、Anna Sui,紐約品牌佔了兩個,而GUCCI這個義大利的品牌也讓我好奇在美國人的心目中是怎樣的地位呢?

http://www.gucci.com

【紐約】梵谷的星夜@MoMA



梵谷 Gogh, Vincent(1853-1890),是荷蘭印象派畫家。

在MoMA最有名的畫作是《星夜》,感受到創作人內心影響的作祟,我傳染了梵谷悲劇性的性格。星期五晚上在紐約的現代博物館,已經在外面排隊拿免費票排的一肚子氣,進去後因為我的背包要寄物又排了很久,運氣更差的是我把免費票放在背包裡,要拿背包又再排了一次隊,我今天從下午到進入博物館,排了三個多小時的隊伍。

一進入人數眾多的博物館,馬上衝到印象派畫作頂樓,圍在梵谷的畫作旁的人數眾多,燈光陰暗,實在不容易拍好照片,這張搖晃的星夜算是紀錄了我當時很狼狽的心情。

梵谷的叔叔是國際畫作交易的股東,因此梵谷被派在海牙分公司,1873年到倫敦,追求房東女兒未果,於是開始了梵谷不幸的開端,被壓抑的熱情帶給他的影響太大。1876年回英國擔任學校的助手,然後又擔任牧師,但後來因對基督教教義解釋有異,遭到解除職務。

唯有藝術才能給人性應有的慰藉,梵谷以唯一的信念,瘋狂地創作,經濟狀況很差,身體也不好,甚至自己割下耳朵。他生命中最後十年貢獻出約八百幅油畫。

http://www.vangoghmuseum.nl/

【紐約】LoVE


2005/3/11

相關主題:【費城】LoVE

【紐約】帝國大廈《大金剛》



經過帝國大廈,忍不住多拍了幾張照片,或許大樓太高,底端的尖塔拍不到,對我來說,帝國大廈的外型不像電影中的浪漫。

帝國大廈在建造時平均以每星期建造四層半的速度趕工,甚至最快有10天建造14層樓的紀錄,動員了3500名工人,終於在1931年5月1日開幕,但在經濟蕭條的時期有很多空間沒有出租出去,因此也有人戲稱為空盪大樓(Empty State Building)。

1945年,有一架B-25轟炸機撞上78,79層樓,所幸沒有損壞大樓的主體。帝國大廈共有102層樓,高381公尺,1970年代被曼哈頓南部的雙子星大廈超過,40年的世界第一高摩天樓終告結束,但是仍然是摩天大樓的經典之作,電影《大金剛》也是以帝國大廈當作背景拍攝,至今總共有三集。

目前帝國大廈內有些語言學校,附近很多韓國餐館,1990年代日本人幾乎佔領了洛克斐勒中心附近,現在這裏應該可以稱為小韓國吧!

相關:http://www.esbnyc.com

2005/03/10

【紐約】南街漁港



來到這裡跟來到舊金山的愚人碼頭有點像,除了這裡可以看到布魯克林橋之外,古老的帆船似乎只是一個展示品。

到處都是精品店,名牌服飾也已經進駐,走進了一家中國人開的精品店,我盯著建築洛克斐勒中心的工人銅像,他用中文跟我說,那個只要US$28元,雖然很心動,可是真的很貴,我還是在街上找到那個真人大小的銅像,拍張照片就好。

看到布魯克林橋的燈光亮起,又結束一天的旅程。

【紐約】芝加哥


2005/3/10

【紐約】自由女神


2005/3/10

【紐約】華爾街旁公牛



在紐約的下城其實很容易迷路,因為路不是垂直交叉,而且路名又很奇怪,不過稍微讀一下路名的歷史,研究一下地圖,其實很有趣的。

本來到了華爾街只是想去看看交易所的雕樑畫棟,又進不去參觀交易實況,所以在附近走走其實能看到不少東西,這個區域因為是荷蘭人進駐曼哈頓的發源地,1653年築了一個城牆來抵禦外武,這座牆就叫華爾街(Wall Street),而1989年一名叫做莫迪卡(Arturo Di Modica)的雕塑家送給交易所的禮物,後來被搬到了滾球綠地(Bowling Green)公園的北面,而這塊不大的綠地當時是養牛的地方,1773年租給市民闢為滾球場,而成為紐約市區內的第一座公園。

雷克特街Rector(牧師)Street 在三一教堂旁則是紀念牧師的貢獻;海狸街(Beaver Street)過去有很多海狸;珍珠街(Pearl Street)曾經是海岸,所以有閃亮的珍珠貝殼;華特街(Water Street)曾經是條水道;而貫穿整個曼哈頓南北的百老匯街(Broadway)則是最寬廣的一條路。

聽說,曾經有個國家送了一隻大黑熊來配這隻公牛,現在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大家還是很相信股票交易市場牛市上漲,熊市皮軟下跌的符號象徵。

有關這隻公牛,最近倒是有一則蠻有趣的新聞
http://www.lowermanhattan.info/news/downtown_review/week_in_review_54879.asp

http://www.lowermanhattan.info

【紐約】交易所


2005/3/10

【紐約】美洲印地安博物館分館



美洲印地安博物館主館在華盛頓,位在曼哈頓下城的分館原來是海關大廈(Alexander Hamilton U.S. Custom House),1994年啟用,為小型展示與教育中心。

這棟大樓位於百老匯路1號的斜對面,也在砲台公園的旁邊,1907年建立好的海關大樓,最有特色的是屋頂,這也是紐約布雜藝術建築的代表之一,正面有四座雕像,代表四大洲,而正面窗戶上有八個種族的人類頭像,在擔口上有12個雕像則代表著在西方歷史的經濟中心。

我在對面的一個印度半自助餐館點了一份餐,坐在落地窗前看著這個不算古蹟卻又富麗堂皇的建築,雖然進去參觀的是免費,但是實在沒有太多時間參觀,只是照了幾張照片。

http://www.nmai.si.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