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茶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茶館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12/16

【台北】小丸子的 expresso 茶

第一次嘗 expresso 咖啡,是很奇妙的感覺,有人可能是睡不著,有人必須加大量牛奶或是糖來稀釋,後來喝習慣了單一莊園黑咖啡後,了解了味覺的變化,這時回頭來嘗 expresso,有了一點點的心得,但是非常強烈的咖啡因,或者讓人心悸,有點像是生魚片沾上芥末入口直嗆腦門的爽度。


感謝老龔

今天,小丸子示範了日式煎茶的 expresso,第一口也是奇妙的感覺,後來第二泡、第三泡又有不同的味道。咖啡總沒有第二泡、第三泡了吧!茶道還是略勝一籌啊!

2015/10/15

【新北市】三峽,大寮茶文館



以前總覺得三峽很遠,北二高通車後,大家可能也只往三峽老街祖師廟這邊跑,三峽的另一邊變成被人遺忘的角落!

在茶園上一棟日式老屋,日本時代是日東紅茶,在三峽、桃園等地種茶,當年也是東南亞最大的製茶廠,戰後變成了台灣農林公司。

我喜歡三峽的碧螺春,泡的時候顏色翠綠,香味十足,卻能留在口中持久的茶韻,茶葉的形狀捲曲但熱水沖開卻是完整的茶葉。那是一種淡淡甜甜的滋味,會讓我回想到學生時代的單純,社會化的過程遇到了複雜的人情世故,我們幾乎都已經忘了每個人都經過的純真年代。

在茶園旁喝茶,若能在清霧老屋中啜飲一口,想必終身無憾了!

2015/08/24

【台北】Smith&Hsu 現代茶館,No.102 墬入愛河的水果茶



****************
藍紫色的矢車菊。浪漫~
蜜桃。香甜稚嫩
檸檬香茅。香氣淡雅清新
酸中帶甜的果味。
墜入愛河了沒?
*****************

一大堆有香氣的罐子在你面前,你會每一瓶都打開來聞嗎?

我第一個看到了 No.102 號,打開之後覺得真是好聞,本來想很衝動的點下去,可是一想到喝下去後應該會沒甚麼感覺吧?還是點了一個很單純的博士茶,沒想到一 google 可是南非的國寶茶,而且香氣入喉後持久了幾個小時。

不知道為何到了這個年紀,咖啡選擇單品,連喝茶也只挑單一味道,太多口味無法細細品味吧?人與人交往,太複雜的心思,或是想太多的人,在我眼中也是很難相處,直來直往不用擔心太多最好。

三層樓的現代茶館在衡陽街,清末台北城的中心點,曾經是天后宮的中軸線上,到了日本時代搖身一變為最華麗的商店街,每一個商店的立面充滿現代感,折衷主義的樣式如今還保留著。以前有很多商店還會有塔樓來跟大家招手,可惜目前留存的不多。

smith&hsu 衡陽店獲得【2014老屋新生大獎銀獎】,老屋空間重新設計,加入了現代建材,與立面搭配轉換為現代茶館,也是再生的一種方式,可讓人好好的停留與朋友聊天。

我其實還蠻想多多知道這棟老房子以前的身世!

2015/07/31

【台北】趕攤的七月份,在櫳翠坊畫下句點吧!

今天仍是趕攤的日子,雖然說不再趕場了,但是還是無法跳脫這樣的生活



上午又去腸胃科診所報到,醫生說繼續吃藥,在診所外遇到 Rumispa Cafe 的佳惠,依然笑容滿面。

中午在附近菜場逛了一下,發現傳統市場的競爭力差了很多,買了蒸餃動作很慢,結帳時錢也算得很慢,但仍保留台灣人老實敦厚的一面,用料實在,也是一幸!

下午跟出版社總編輯約在 青田七六 談新書內容,這個月依照進度完成三分之一,我想我的潛在壓力應該也少了一半吧?整個下午總編輯聽我叨絮,應該會覺得這個作者實在太多話了吧?

後來跑去 梁實秋故居 找謝教授,談談最近帶導覽的一些內容與心得,又提到了故居經營的難處,講話很實在的教授,又同時看得很開,請眾多講師來開課不是問題,但是要有聽眾才是難處,希望可以做出口碑,永續經營。

晚上,很感謝 Zen大安排的活動,沒想到我的綠色衣服跟天花板還蠻搭的,也見到了多年不見的朋友,很開心。

尤其是驚訝上寫作課的人各個身懷絕技,大家總認為我們已經不閱讀了,那麼寫作的人會變少,但 Zen 大並不那麼認為,因為閱讀變成輕薄短小,所以應該有更多需求,要把話講清楚,透過書寫、臉書、手機上的呈現,更能達成這樣的目的。

原來,我中年轉業還是很有希望的啊!

2015/05/22

【台北】身體的感知--我有幾個很奇特的同學,帶我去他的秘密基地

這個國中同學,幾年前跟我一樣,也是從事 IT 產業,後來在茶館重逢。昨天我才搞懂,原來他在大陸有經營幾家賣安全茶葉與茶具的店。

這兩次跟他喝茶以來,收穫很豐富,倒不是追求好茶葉,而是茶在身體運行的感覺。以前覺得有些茶或是咖啡喝下去,大約三分鐘後胸口就會悶悶的,本來以為是咖啡因作祟,原來是一些農藥殘留,身體肺泡的感應。

茶水隨著進入胃、腸,或隨傳導神經回到後腦杓,這樣喝茶的體會是難以言喻的。我們通常只是根據舌頭口腔與嗅覺來記憶,但是身體其他的器官的感覺則無法有深刻的記憶,或許是要更多的學習。

進而,用不同的容器來喝不同的茶,會有更多在味覺享受的樂趣。這個秘密基地不假外求,就在每個人身體內的小宇宙。

預知詳情,可以看他寫的書《茶日子》,或者是點閱進入他的專欄

2015/05/20

【宜蘭】一日遊,雨,綠木由心、頭城老街、角烙、旅二手

不知道為何特別喜歡雨中的宜蘭,水柔入綠的山嵐,還有白霧倚靠在山間,入目皆是美景。

*綠木由心




又來到了頭城的老房子,是前台鐵宿舍,坐在榻榻米聽店主人分享了幾個小小的故事,心頭浮現了溫馨的畫面。

1. 副站長阿公阿嬤曾經住在這裡,有一日孫子來訪,說這邊是阿公住,他跟阿嬤睡那邊,一棟九十幾年的房子仍然存在,而且知道以前的使用方式,這小小的紀錄,也就值得了。

2. 鄰居的小孩經常晚起趕不上火車,站長很好心,還會等他們上車才開車,雖然誤點,但是超有人情味的。

店主在此自行開發商品,除了與文昌宮相關的產品外,還有柚花醋、番茄乾等在地產品,文化的價值在哪裡?其實需要多一點時間去感受,願意進入這棟老房子停留的人,也都充滿了各種的回憶。

*頭城老街某店(因為我忘了店名)


頭城老街某家新開的店,有自家香草手工皂,擺滿了羅東回家生活的上旗出版社的書。

*林本源租館


找了好久終於找到

另,印象中頭城老街北邊的福德祠上面的石獅子有被偷走,如今看來好像是新做的。

*羅東的某一個角落,角烙日式庭園咖啡館



全台保留的日式木屋很多,也被用不同的方式在使用者,每每看到歷史的痕跡,對於房子的定義與使用,都有著不同的懷想。

大抵上隨著建築材料的使用,的確今日的木屋維持的費用較高,時代的演進,蹲式的馬桶底下是化糞池,被改成了坐式的抽水馬桶,不同時代換過的天花板、玻璃窗戶,鐵皮屋頂,居家所需要的櫥櫃變成了沙發椅,幸好,這邊保留了原有的柱子,讓人知道原來哪邊是走道,哪邊是房間。

我有時候會用『趣味』這兩個字來形容所見的狀態,從原住民各部落所遺留下來的建築方式,我們應該已經完全遺忘,而日式木屋留存中,記憶最深的應該只是榻榻米,面對失憶的人們一直追求新奇的事物,宜蘭人不像台北人那麼市儈,這些老房子在宜蘭自有一種存在的方法。

我不瞭解宜蘭人,但我覺得有一種謙卑的水牛精神,默默地做著自己,也很佩服。

*旅二手概念書店



來這裡好幾回了,第一次遇到年輕的老闆。

曾經在網路上跟老闆聊過,卻第一次見面,平常有在上班,總要利用假日或晚上去收書來顧店。他說目前擔心還是書的流動,無論開甚麼店,就是商品的流動才是滾動營運的基礎。雖然我來的次數不多,可是已經觀察到很多教授、老師的捧場與支持,平常溫溫潤潤穿著普普通通,窩在一個小椅子找書翻書的,可能都是大學教授,而年輕的大學生,可能是點一杯飲品再複習作業,或者是輕鬆的聊天。

每每想到大學的意義在哪裡?除了一門學科的基礎養成外?是否還要跟周邊的住民有更多的互動,而學生是否也要開始涉入這樣的事務?我認為紙本書的流動,或者是紙本書的內容,恰好是填補這樣的空隙的方法。為何?

紙本書的流通,基本上是靠人,跟電子書大大的不相同,無論是紙本書是否有溫度這件事情,書寫、購買、閱讀的過程,基本上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當然有些人閱讀不全然是為了學習,可能是打發時間,可是大體上也是一種學習,這樣學習的過程,不就是大學的存在的意義嗎?

無論是一般的大學,社區大學,我們從教師的研究,到了學生的教育,種種的培養,若能在拆解的過程,都可以在一家紙本書店中獲得更多的學習,也可以讓更多人來參與。

大學內的書店,若能有老師與學生一起參與,一定會很棒。也是住在附近的老闆,從小就在周遭長大,少有觀光客來訪,除了熱情,還是要能有支撐營運的方法,我想著每所大學外應該有一家可以討論的咖啡館、書店,很慶幸宜蘭大學就有一家書店。

買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整形日本》,感覺很划算!

2015/04/24

【台北】小柳老師的生日趴!


台灣島上滿滿的特色零食,從希臘來的點心,還有蛋糕,大吉嶺紅茶與莊園咖啡,整個非常歡樂,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一次踏入這個神奇的地方,也都是第一次彼此見面。

(在邊沖咖啡的同時碎念,該不會我是這邊唯一結婚有小孩的人吧?)

我暫時先離開,對每一個人不同的個性,印象深刻,聞了各式各樣的精油,曾經用這些精油來治療小感冒、調整心情。

人的交會最美,無法複製的歡樂時光,難得!

2015/04/23

【宜蘭】頭城綠木由心

從家裡出發,不過四十分鐘,我就坐在一棟日式木屋內,而且是坐在以前的衣櫥內,這裡曾經也放置過書架,成為巷弄裡的那家書店的拍攝地,如今,劇中拍攝地的兩家閱樂書店,都有提供飲品服務,也都有書架。


書,雖然是配角,但是都默默的在角落發光發熱。正在考慮要不要把自己的書送給老闆?希望安插在一個角落等待有緣人。

去年,經過這家店在拍攝偶像劇,今年有了另一個主人,於是跑進來就開始工作讀書,老闆很認真的介紹產品,有文昌筆套、環保筷子湯匙之類的,幾樣產品都有很好聽的名字,可惜我只想要趕快坐下來,都沒記住。

看書看到一個段落,突然發現那邊有陶藝品,是 大隱陶集 孫老師的作品,心想不只是書架上有熟悉的書,聊了一下,老闆居然以前還是同事。

老闆跟我同年紀,但看起來比我年輕的多,今天的相遇,一切應該都是老房子的機緣吧?頭城的細雨沒有那麼急,我在街上繞了一下,看著老闆專心的窩在溫暖燈光的房子內,除了迎接假日的觀光客,平日也有一些國高中生客人,一個空間要談甚麼文創再生,只要有人的交會,就有了一切。

2015/04/11

【台北】茶日子與串門子



*茶日子與咖啡時光

李啟彰去年出版的《茶日子》,至今已經七刷了,上周第一次參加分享會,並親身示範教大家辨別茶葉是否有加入添加物,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檢測儀器,就是自己的身體。

最簡單的當然是用聞的,或者用味蕾來判斷,而今天第一次體會用喉嚨以下的器官去感知,用喝下去的東西擴散到全身的"氣"去感覺,最終回到腦神經系統去判斷。

這真的太厲害了,體會一次之後,任何飲料有添加人工香精的,立馬可以感測到。

這個國中同學從國中開始就一直很有演講的魅力,至今重逢,魅力更增加了,我特地換上了茶人習慣穿著的衣服來聽講座,看起來就像是幼稚園小朋友穿上了圍兜兜制服,而啟彰隨意的穿著,在一堆人中,就是那樣有影響力,果然人生就是從小就看的出來的。— 在串門子茶館Stop By Tea House

*警廣《台北閱讀時光》

很高興又來同學的節目,雅琪與女兒一起主持的節目,也是一種互相學習成長。

*差一秒鐘就無法偶遇

能在街上被叫出本名,而非"水瓶子"的似乎不多,最近除了上大學同學的廣播被高中同學聽到後,立馬去小case咖啡館感受。小學同學也開了一家店,國中同學簽書給我是本名,名字代表的時代意義很大,每次在重複著西元年號或民國年號的同時,總會回想一下當時人用的年號是甚麼呢?

而同學的情誼到了二、三、四十年後重逢,一路看來更有味道了。

這位很帥的學弟在我騎的很快的腳踏車同時叫住了我,我只是剛好騎 UBike 經過,我沒有多問學弟最近工作是否還順利,是否真的轉業了?他書寫的文字量應該比我多的多,放開心去做前途也有無限的可能,真心祝福一切順利。— 與 Rich Tseng

*阿兜仔投入立委選舉

遇到令人感動的綠黨立委參選人文魯彬來握手拜票,我問他芝山巖是否是他的選區,他說他的選區從中山北路然後到甚麼路然後又走甚麼路......都是他選區的範圍。

我想久居台北的市民應該對台北市都沒有他那麼熟悉,這樣愛台灣的阿兜仔台灣人,真是令人感動。

北投、士林的居民,立委選舉可以考慮選文魯彬喔!

http://zh.wikipedia.org/wiki/文魯彬— 與大玩子。

2015/04/06

【台北】七三茶堂

窗外左右來去的年輕男女,年輕正妹著有型服裝,爭奇鬥豔,帥哥拿著相機拍照,被拍與拍攝者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流行。



一個八十歲的老人緩慢的牽著機車,穿戴安全帽,再攙扶老太太坐在後座,一切就緒後點了一根煙,吸口氣,左手挾著煙,兩旁無人似的催油門呼嘯而去。

每個年代,都有不同趴七仔的模式。

在松菸的誠品電影院,看到七三茶堂這個品牌合作,在這裡也看到了跟印花樂的結合,架上許多茶葉、蜜餞等,台灣的農產品,甚至是茶堂內的展覽、吸音牆面,看來就是一家普通的茶館,細節下了很多工夫。店中有《台茶好滋味》這本書,還有一台三輪車,雖然沒有熟悉的茶席、榻榻米之類的陳設,但是從小擺盤、小茶壺、沙漏,也是一個大家一起泡茶聊天,轉換為個人沉思內化的喝茶模式,我想這才是茶道。

2015/03/23

【台北】七三茶堂,閱讀分享會@8

今天是很快樂的下雨天。


或許大家討厭在下雨天出門,但我卻喜歡在無人的午後,來茶館跟雨滴的約會,看這落地窗外的雨勢忽大忽小,台北這樣地段的房租不便宜,剛上線的服務人員充滿了熱誠,店裡面客人好像比服務人員少啊!

我珍惜這樣的空間,喝著手中的熱茶,想念著童年的阿公一定要每天煮一壺熱茶放在大榕樹下的過往,我們能夠選擇的太多,反而不知道珍惜食物飲品的味道,或許習慣了咖啡驚豔的口感,忘了茶文化的清淡的香氣,咖啡好像是新教的朋友,永遠有值得學習的新奇,茶像是老朋友老同學,說的話或許不中聽,可是卻十分的中肯。

今天跟舒坦的大雨忠實的談了未來的計劃,人生到底要何時才能退休,我覺得應該跟阿公一樣,做到不能動才能休息。

2015/03/20

【台北】張文的茶具組與阿娘的記憶,Ken寫的書與Mina推薦的書




對他茶具組有興趣可臉書洽詢:張文



兩本書,一本是香港朋友 Kenneth Ip 寫的新書《漫步,遇見地道的台北生活》,裡面居然有蠻多我的照片,還有提到水瓶子,非常感恩!他說水瓶子的書在香港書店都放置在很好的位置,最好是有這麼好?

另一本是景仰的李欽賢老師出版有關台灣畫家與地景的畫作《從名畫故事看臺灣地景變遷》,沒有長期的關注與研究,很能寫的如此入味,要多多跟老師學習,謝謝Mina引介這本書,真的要花時間好好讀完。

2014/12/29

【台北】青田茶館的一個午后,閱讀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青田街的雙數巷子內,在1930至1940年代興建的時候,居住的大部分是高等學校(台灣師範大學前身)的老師,在茶館點了一杯茶品,打開電腦,在原有的木造房舍內,目前是敦煌畫廊。

突然很好奇曾經是哪位教授居住過,上網查了一下是『庄司萬太郎』,曾是高等學校與台北帝國大學西洋史講座的老師,再進一步搜尋下去,發現這位教授的的研究很多,有關近代的外交史、台灣史等等。甚至是後來的學者所寫的帝國、殖民、邊陲文化等論述,都參考了這位教授的論文。我一直查找看資料,竟然兩個小時的時光就消逝,從高等學校的成立,興建校舍、搬遷等等,又看到當年放蕩不羈的高中生照片,這些老師怎樣教育英才,其實還是十分模糊,後來發現高等學校教育出了不少名人,前台北市長、高雄縣長、大法官、醫師等,還有前總統李登輝,也是這裡畢業的。最近出版的書籍,也有很多討論當年的景況。

當然除了台灣人外,更多當年在台灣出生的日本籍,稱為灣生,有幸在青田街散步的時候,會遇到一些老人家佇著拐杖緩慢的行走,有一次朋友的日本同事的父親,竟然就是在青田街(當年為昭和町)出生,帶這位老先生在附近散步,看他在老屋前駐足良久,不好意思打斷他的情緒,那個房間是他小時候的房間吧!後來問了一下他為何那麼年紀那麼大了才回來看他的出身地?他的回答其實有點出乎我意料,他說他其實害怕回來,因為童年在1945年後,身為獨子的他非常不解為何他與他父親還留在台灣,四周的親友同學都回日本了,住在台灣的日子非常害怕,原來他父親的研究是具有經濟價值可生產生質燃料的細菌微生物,當年政府逼迫他留下來交出研究成果。

如今,我們很難體會戰爭的恐怖,但更難體會的是國家間的仇恨,或者種族間的疏離,台灣身處在各國間,從航海時代以來,就是各國必爭之地,我們很宿命很認命的生活在這裡,但很少去生根了解在此生長過各地的人內心真正的想法。換一個角度理解,有時候紛爭不會那麼多。

在青田茶館看著傳統漢式三合院的大門,進入後是日式的木屋,在屋內有時展出西洋畫作、各種特色的作品,坐在板凳內泡著烏龍茶,圍著大桌子聊天,欣賞庭院景致。透過閱讀,了解了以前此地發生了甚麼事情?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似乎更近了。

2014/12/26

【台北】串門子茶館,與國中同學的《茶日子》相遇

永康街鬧中取靜的角落,非假日觀光客還是很多,但是每次進入這間茶館,客人總是在庭院,可能是需要抽菸的角落,整個茶館非常有茶道氣質,但播放的卻是英語慢歌,又感受到另一種溫度。

在櫃檯發現了國中同學寫的書,書內小小的照片讓我確認再三,這幾年來一直有聽到同學的消息,跟我一樣在 IT 產業,但他又研究茶道、禪修等,而且可以融會貫通也談氣、呼吸等,這實在太厲害了,老闆描述著他的長相與精氣神,十分符合我的想像。回頭想一想這個同學小時候口條很好,邏輯能力強,身體感知非常敏感,這樣的書用科學的態度分析,才能夠寫下這些心得。

突然想起來,國中的一次校外教學,我跟同學說想在雲深不知處寒冷的山中居住,每天寫毛筆字,保持手柔軟度。如今,我的書法比國中還要退步,倒是在網路上不斷地碎念,也算有做到當年心願的一部分吧!

書、閱讀、串門子,總會激發出甚麼來!今天的奇遇,在串門子閱讀同學的書《茶日子》,算是大收穫,那麼,應該來找找這位同學一起喝杯茶了!

2014/12/23

【台北】台北書院,書法課與讀書會

這是從國小畢業後,再次去上的書法課,地點就在中山堂的台北書院。應該有三十多年沒有再拿毛筆,李蕭錕老師的書法課簡直就是人生哲學的藝術課,強調要從『寫』中去體會領悟,短短兩小時,非常受用!

印象中課本中的中山堂,多是日本軍人投降的照片。從公會堂到後來的中山堂時代,大家可能很難得去注意到門口還有個洗腳池,以前進入公共場所,怕把塵土帶進去,要先用水清洗才能進入,另外伊斯蘭教的教徒,進入親真寺參拜必定要洗手腳淨身,這樣的衛生教育在今日稀鬆平常,但公會堂蓋好之初,大家還不是很習慣。

有次跟著小水瓶的校外教學到中山堂參觀,導覽老師在前面解說周邊發生過甚麼事情,但小朋友跑來跑去大聲喧嘩,這點讓我非常看不下去,大怒罵人,整班才安靜下來。從歷史來看,從清領時期這邊就是政府辦公室所在,不同階段的政府統治著台灣,總希望能夠從歷史中吸取經驗,邁向更現代文明。

或許從小到大的權威式教育,每次進入中山堂都要尊敬輕聲地進入,幾次的到台北書院去參加海豚飛舉辦的讀書會,每月有一主題,要大家自己找書並分享讀書心得,有時候帶一些牌卡來給大家抽,喝茶配著小點心,能夠在妝點古意的茶空間內與朋友無負擔的分享,實在難得可貴。

在中廊看著黃土水的水牛作品,在這樣生硬有公共建築內,一座古蹟能夠這樣的給眾人使用,除了來看表演,裏頭還有咖啡館、茶館,我覺得裡面若有書店、旅客中心應該會更棒,每次離開時看到大門口練習滑板的年輕人,時光從眼前滑過,從昔日黑白到今日彩色照片,人生一瞬,活在當下最重要。

2014/12/10

【台北】北投 Solo Singer Life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旅社的關係,比較少人把這裡當成咖啡館,所以平日下午客人比較少?



Solo Singer 是一家老旅社改裝,位於北投的巷弄內,原本是賓城旅社,由幾個熱血的年輕人租下來後,把老東西儘量留存的模式,重新裝修,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設計房間。有人說到北投去住一間巷子裡面隔音不好,又沒有溫泉的旅社,有甚麼特色呢?

其實,能夠融入在地生活,才是旅人最珍貴的體驗。

在北投的巷弄內,感覺有點像是里斯本,上上下下的小巷子,黃貓慵懶地在牆上睡覺,有時看到是石屋,有時是木屋,更多老屋年紀大約是五、六十年,那個年代的公寓有一種風格,洗石子的外牆,天花板有圓弧的壓條,吊掛的電風扇或是電燈孔,也會有一些簡潔的裝飾,這種手工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製造的模具,雖然可以隨著客人的喜好挑選,可是年代一久,物件老舊後,與房子就顯得格格不入。

我們需要美學,日常生活的美學,以前的人並沒有比現代的人更有美感,但為何以前的房子都比較漂亮呢?

在這裡有一隻慵懶不怕小孩的貓,每次來都有鄰居小朋友在放學的時候會路過一下,摸摸貓跟牠打招呼,寧靜的午后,旅人已經出門晃蕩,有時會有不想出門的外國觀光客在此看書。傍晚,附近的住民開始煮食,生活的味道在我們眼前上演。

2014/12/03

【台北】怡木庫房

今天運氣很好,一進門遇到工作忙碌的老闆。這兩年一直都沒有出版咖啡館相關的書,很沒有動力再踏入喜愛的咖啡館。



其實會知道這個地方也是朋友來買家具逛進來的,我會常來也是因為客人比較少,可以專心的在這個空間寫作,老闆是裝潢設計師,所以空間的規劃使用很徹底,閣樓小房間也兼具童趣,裏頭的空間非常哈利波特,利用挑高設計出許多的包廂,讓我覺得置身森林樹屋內。店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木製家具,不要以為只是擺設品,這裡的家具大部分都可以買回家的。

有客人問:這些桌椅真的可以買回家嗎?答案是肯定的。

小時候喜歡畫畫的題目就是畫自己理想的家,我不是畫機器人裡面是住家,就是畫大樹上有樹屋,可能是小叮噹(兜拉A夢)看多了,只規劃功能性的房間,而缺乏實際執行的可行性,到了怡木庫房,感覺老闆就是一個夢想的實踐者。

在這裡適合舉辦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活動,人少一點可以在小包廂,人多一點可以將桌椅搬開,我想這就是設計師的魔法,跟一般的咖啡館、茶館設計不同,要進門的人需要按門鈴,或許第一次客人不敢進來,但習慣後,反而覺得這邊像家一樣有安全感,

難得的一個午後,我安靜地讀完了《東京圖書館紀行》這本書,自己沖了幾杯阿里山高山茶,滿室的木香味,雖然置身都市水泥大廈內,卻如同在森林迷宮中。

老闆帶我去參加附近一家藝廊咖啡館的社區活動,讓小朋友利用傳統菜市場的鐵門鐵皮圍牆上作畫,整個下午大家玩得很愉快,讓社區參與美化的工作,在台北市讓社區能夠參與的活動就不多,一直覺得台北市民都是冷漠的,但這個活動我看到了大家的笑容。

牆上打著 1968,讓大家猜猜有甚麼意義呢?老闆說她要出去接案賺錢才能養這家店,所以很難得遇到她,就算遇到了,也是絕對猜不出老闆的年紀的。

2014/11/25

【台北】七三茶堂。巧遇 SONY QX1 的活動

燈光打得很好,很雅致的喝口茶,伴隨著牆上的藝術畫作,瞬間有氣質了起來,客人也成為了一幅畫中,看著窗外不時有人車走過,一幕幕日常生活的戲劇上演,自己也是劇情的一部分。

一進門巧遇到知名相機品牌的活動負責人在地下室辦活動,曾經帶領也參與過這樣的會員活動,主辦人請了文化導覽與攝影老師輪流講解,攝影時融入歷史情感,應該可以拍出更多好作品吧!

進門看到傳統腳踏車後面拉著一個賣茶攤子,七三茶堂名稱的由來「倒茶七分,剩得三分人情。」,雖然創辦人原先是從事電子業,整體裝潢也很現代,但卻不失人情味,看到茶杯、擺盤擺在桌上,啜飲一口就覺得到了鄉間茶園間,那樣有味道。

附近原是松山菸廠、台北機廠,也有一些小公司在此住商混和的巷弄內,因為松山文創園區的開發,這個巷弄頓時熱鬧了起來,記得幾年前還不是很熱鬧的時候,夜晚看完吳乙峰的紀錄片,在頂樓上討論社會現實面,我們該用甚麼樣的態度看這些事情,大家話家常,但是心情卻沈重了起來,走在只有幾盞路燈的巷弄間,一直思索著吳乙峰的話,他紀錄過九二一的《生命》,還有其他如《月亮的小孩》、《秋香》等,我們對待社會弱勢者,到底是要用甚麼樣的態度呢?

如今,台北的街頭巷弄,一家家店開起,街上也多了來往的腳踏車,都市更新後一棟棟大樓建起來,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擁擠,房價也高不可攀,除非房子是長輩留下來的。此時來往的上班族,提著公事包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我脖子上掛著大相機,對著行人背影,紀錄這一幕幕城市的光影,我腦中浮現了以前在松菸上班的鄰居伯伯,數十年如一日敬業的上班日子,也看到台北機廠維修工人學習攝影後詳實紀錄的照片,每個人都這樣的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生活著。

我喜歡在茶堂的落地窗邊,看著來往各樣角色的人走過,我很難看透每個人擔心的事情,再喝一口茶,人情味不會那麼快滲透到每個人心裡,但讓我們更有同理心,去面對這塊土地日常生活的人。

2014/11/09

【台北】心悅人文空間 Joyful Living

初看之下,奧修、身心靈、精油、療育,正面能量綻放,負面能力的勢力沉澱在心裡。應該是最好的寫稿空間了,我都覺得我鍵盤打字的聲音打破了周遭的蟲鳴鳥叫。

曾經接觸過身心靈活動多次,每一個參與這類活動的人,我都感受到強大的正面能量,外表圓潤精神滿滿,在靈氣的培養下,身體也都很健康。

但非常悲哀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是非,或許我本來就不是一個參與很多群體活動的人,涉入團體很深,就會有一些挫折感,所有就會試著保持一些距離,我想是我修練還不夠,也或許只是自私的想要獨善其身。

經常看到進來的人,有時給人感覺有點固執,有點個性,有點自我,或許遇到甚麼事情無法解開。可是活動結束後,這些菱角就會被磨掉,每個人都充滿了圓滑感。我想這就是身心靈課程的神奇療效吧?人生遭遇到不同的難題,宗教、廟宇、心理醫師,或者是這類的課程都會有解答,但我也相信,若你沒有遇到難題,我覺得接觸各式各樣的活動,也都可以擴展生活圈。

擴展生活圈,沒有目的追求,或者一種純粹的態度,是我永遠學不會的課程,正好又看了一次松浦彌太郎的《綻放幸福花朵的小種子》,一種生活禪的體驗又在我耳邊響起,無論是奧修的直覺,或是正念的療癒力等等,有人可以跟西藏密宗結合,有人可以用音樂治療,有人可以用香氣改變,我相信任何方法,任何信仰,只要相信,就會有效果。

2014/10/27

【四國】伊予大洲的臥龍山莊

去四國鐵道之旅除了這些觀光列車之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臥龍山莊。大洲城是江戶時期(1603-1868)諸侯所居,城旁的城下町有河蜿蜒而過,臥龍山莊可以看到白色的城牆,上游的河流宛如大潭,從古自今就是一個名勝景點。

我一進門就大呼過癮,馬上變成如癡如醉的相機快門手,但時間只有二十分鐘不到,出門時立馬決定購買手冊,回家細讀,以下的照片有些是掃描自臥龍山莊的出版品,ISBN 978-4-89983-162-4。

*迎禮廂房



*清吹廂房



一進門的座敷,命名為清吹廂房(這翻譯我覺得不美),透過陽光可以把木雕的光影打在凹間,代表春天的花卉。一旁還有夏日的水紋之美,另有秋菊之水,冬天的雪圓窗,一年四季在此座敷一覽無遺。一年四季,在不同的座向有不同景緻,茶道的過程,也更多不同的風情。

*壹是廂房







書院造:圓窗、邊廊、紙拉門、天花板等,有濃厚的桂離宮風格,也可以作為能樂舞台使用,樑間有野菊、鳳凰透雕,感受河風吹拂,欣賞庭院景致,最是愜意。

*霞月廂房


在這房間凹間左側,有高低三層棚架,有如彩霞,圓窗透光進房,宛如月色,紙門上有蝙蝠型的把手,葫蘆透雕,細緻的工藝令人驚嘆。

*臥龍院




外觀,一年四季有不同景致,1903-1907年建設,有上面四個廂房,除了參考桂離宮、修學院離宮外,邀請茶室名人為顧問,由京都知名木匠施工。

*潛龍洞



*不老庵



屋內天花板用竹編,清涼透風,夏日不熱,還能巧妙的反射河面月光飄盪,坐在裡面,時光好像停滯。不老庵也兼具舞台、數寄屋的風格,猶如汪洋中的一葉扁舟。

*知止庵


原為浴室,1949年改為茶室,三疊榻榻米的小茶室,入口很小,裏頭也有凹間,從外看茶室內沒甚麼特別,但是從茶室看出來,小小的入口處,卻變成了一幅畫,十分神奇。


行程因素,很快的就離開了,拿了甜點小禮品,很好吃!




可參考館方的宣傳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