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胡撇仔戲?
「胡撇仔」一詞,來自日語外來語「オペラ」(opera),是一種融合新劇、歌舞劇、西樂等的表演風格。在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下,傳統戲曲都必須「改良」才能演出,因而產生一種戲曲與新劇結合的戲劇型式,雖然演出傳統戲齣,但演員必須身著和服、手執武士刀、改唱流行歌,並以爵士鼓與小喇叭等西洋樂器伴奏。
我去看金枝演社《黃金海賊王》彩排練習,有個小孩在場中跑來跑去,演起戲來毫不含糊,就是王榮裕的兒子,這位從小就在劇場長大小孩天生就是演員。王榮裕雖從小就在母親謝月霞的歌仔戲團,但卻很討厭到處接戲跑台的母親,覺得戲團奪走了母親、奪走了他的童年。很難想像二哥王榮裕在1988年接觸劇場前,說著標準的北京話,後來發現母親的表演是個寶,在1995年的《春天的花蕊》中加入歌仔戲元素,母子同台演出,後來與母親、兒子三代同台演出,這是王榮裕最高興的一件事。
除了去看戲看到二哥的表演,難得有這樣的機會面對面聽他說與母親的過往,王榮裕把「胡撇仔」與「台客」做了結合,當年在華山酒廠成為廢墟後,在園區內表演,後來被警察抓去做筆錄,要以竊佔國土送辦,後來藝文界人士去聲援,促成了今日華山藝文園區的誕生。
《黃金海賊王》的背景,設定在四百年前的台南,當時平埔族還是台灣島的主人,那個大航海的時代,英國、西班牙、閩南人到達台灣這神秘的地方。所以,要來福爾摩沙台灣,就必須要有探險的基因,明朝鄭芝龍不正就是海盜出身,清國來台的冒險者都是羅漢腳(男人),喜歡到處搶資源械鬥,平埔族西拉雅的母系社會,歐洲世界來的探險者。
台灣少有令人熟知的神話故事,沒有一個共同認同的歷史文化,歐洲有莎士比亞、但丁,也有希臘神話,但台灣有沒有這樣共同的故事?
回頭想想,發生在台灣的歷史事件,每一件事情不都是可以演出壯闊淒美的歷史情懷嗎?我們在國際上尋尋覓覓那麼久,原來這些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自己這塊土地上,原住民對於外來者的態度如何?而外來者如西班牙、荷蘭、中國明代的鄭成功、漢人大量移民、日本人,來的時候抱持資源掠奪、統治,甚至是教化的態度也各有不同。細節如18世紀中就開始的閩客械鬥的這一百多年,多元文化融合一直持續的發生。
看著慕哲咖啡館的網站寫著:「希望從公民對話及思辯的過程,推動公民文化意識,為形成社會改變的力量盡一份小小的心力。」。聽了那麼多場演講,每每來到慕哲咖啡,我就會一直思考、一直不斷地思考。
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 3 號
電話:(02)3322-1096
網址:http://www.taipei.cafephilo.com.tw/
營業時間:週一~週日 AM11:30~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