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9

【台北】利用程式改善官僚體系

在台北市生活,日常生活的事情,時時刻刻不斷在挖馬路、人行道的地磚總是會踩出水、停車場費率總是搞不清楚。

這些不方便,換了市長後,好像還是一樣的存在,新聞媒體討論的問題,好像都在揭發缺失,但仔細推敲各團體所發表的問題,看起來就是各團體的角力,完全沒有就公共利益、公共政策的角度來看事情。

所以,這是目前我們各層級的民意代表(里長、議員、立委等),在各團體的相互影響下,所得出的公共建設失衡的狀態,可以說誰的選票多,那邊的公共建設資源就比較多。就在誰都不願意得罪誰的景況之下,加上我們以為里長就代表的就是民意,議員就是具代表著公正與公平。事實上,大家都知道並不是如此的。

很佩服當年柯市長還不是市長的時候,選舉網站的設計符合民意的脈動,也知道大家的需求,但為何當上市長之後,我們的政府網站還是一樣,看起來已經瘦身了,但是還是很難使用,為何我們認為最基本的小事情,還是無法改善。

當我去中國旅行的時候,快餐店的大叔教我使用微信支付,二手書店的大媽拿出手機要我加入她微信,看到她每天貼著書的故事,出租車的大伯教我打車技巧。這些是否都代表著資訊去中間化、透明化的必要性,只要有一致性的標準來稽核公共政策,人力就不是問題,透過手機的資料收集、運用大數據分析,很快可以做好這些事情。

經常看 http://g0v.tw/ 的專案,我們是否可以突破因為官僚體系過於龐大,系統老舊不容易維護的缺點,好好的利用官僚體系的優點,而用專案的模式,加入小專案與原系統共生,逐漸淘汰龐大的系統,看起來這樣的模式除了加速進行外別無他法,不然就是整個政府部門要廢除掉了。

挑簡單的來說,我每天開車出門,目前巷道內停車已經不容易了,但是停車場的資訊不充分,每個停車場的收費資訊並沒有很清楚的標示,要規定這些有那麼困難嗎?要執行稽核也很容易吧?

台北市公車站應該是超多的,若已經改善了行人步行的環境,是否應該開始減少公車站呢?既然市長是選民投票出來的,請用選舉時期讓資訊公開透明的方式來管理官僚體系,而不是反讓官僚體系管理我們的市民。

很悲哀的,本來很期待 i-Vote 的機制,但是居然流於每日頭投一票的商業行銷模式,變成了市府內各局處的人數競爭,把網路工具搞成無意義的大數據,我想是對資訊科技的侮辱。

不然,是否把公共議題的決策權,外包給 google 大神,搞不好效能都比較好呢!

2016/05/18

【台北】東吳大學的分享



感謝葉言都老師都會想到我去學校跟同學分享青田七六相關的歷史與經營當中說故事的能力培養,述說的時候,葉老師幫忙在黑板上幫同學寫下我講過的小說與作家的名字,發現我還提到不少文學書,跟葉老師課堂的主題還真的蠻切合的。

今日的收穫有很多,前幾天自己感嘆我們對中國東北的歷史,認真的可能只有從中華民國、從日本的角度,缺乏了俄國的角度,甚至是滿清被中華民國推翻後的角度。今日剛好是滿人後代的葉老師,幫我解答了一部分,剛好台大歷史系畢業所受到的訓練,他提出了美國在日本的鄉下丟下了原子彈之後,是給日本一個下台階,希望趕快把戰爭結束,而俄國這時候趕快出兵佔領了同是盟國的中國的東北、朝鮮,還有日本與庫頁島等地,所謂何來?

這就是俄國的角度啊!在戰爭已經知道誰勝誰敗之下,無論誰是俄國領導人,應該都會下這個決定吧?

此外,我很好奇葉老師這樣的年紀,身體很好,上下樓梯比我走的要快。葉老師說在台大期間參加了登山社,所以每周都有爬山運動的習慣,我很後悔當年沒有參加登山社,只知道參加美女比較多的吃喝玩樂社團,也參加過一次羅浮群的露營,但是被蚊蟲咬的很慘,於是就放棄了野外活動,現在想要每周登山,不知道會不會太遲呢?

去演講後,反而我收穫很多,還可以賺到演講費,真划算!今日同學也提出了關鍵性的問題,希望有同學有疑問,也可以在此提問,我會盡我所能的回答。

另,我有一個疑問,為何東吳大學內的保全先生,普遍年紀都比較大,但是都非常和善臉部充滿了喜樂,跟我印象中的血汗保全業有很大的差異呢?— 在東吳大學。

《走音天后》美國文化大放異彩



1944年,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花腔女高音」的表演。節目單裡善意呈現她至今的種種成就,但其實是一個有錢的走音天后,曾經自己錄製唱片送給親朋好友,但卻意外的獲得大家的掌聲。

這些掌聲,讓我想到了二次戰爭前後的美國,不正也是如此嗎?而進入音樂廳的軍人,因為在長期戰爭聽到這樣的歌聲,想起來在家的母親,還有真誠的情感,在那樣的時空之下,走音天后才能意外地獲得大家的支持吧?

這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強權的必然呢?

英國保守的文化,到了美國這塊土地,爵士、藍調歌曲的發展,還有舞蹈的表演,在當時注入了一股新生命,猶如 1870年在歐陸的普法戰爭後,印象派打破了沙龍學院派,社會上不安的氣息,戰爭的影響,英美文化的衝突,反而成為該片合作的助力。

2016/05/17

【台北】象牙紅@一



三個年輕妹妹走進咖啡館,中國口音,其中一個妹妹跟老闆熟悉。不久,有位中年大叔走進來寒暄了一下,一個妹妹伸出手說:我先來吧!

因為剛來這家咖啡館的時候經過了行天宮,感覺這位大叔是個算命仙,這幾位年輕的女生就是要來看手相的,仔細一看,這位大叔是中醫師在把脈,原來我誤會人家了!

打開菜單,好多好多的台式定食,非用餐時間來也有簡餐可以點,我點了喜歡的虱目魚肚定食,煎的恰到好處,配菜也不馬虎。看著店裡的座位數,中午的時候應該會有很多客人,多樣的定食,真的可以滿足周邊上班族的商業午餐集中在十二點出現的需求嗎?

老派咖啡館的曼特寧、巴西、藍山還有曼巴,磨豆機清脆的磨豆聲音後,賽鳳壺上升的蒸氣,咖啡豆在上壺翻滾了一下,仔細的攪拌了深烘焙的豆子,不一會兒一杯香濃厚實的咖啡就在客人眼前,這樣的咖啡只有老客人才能品嚐箇中的滋味,有時候老客人走進來一句話都不用說,咖啡、簡餐不久後就端上桌,服務人員與老客人,形成了一種共榮氛圍。

在中山北路、長春路口,各式各樣好吃的餐廳,老派咖啡館在這邊的生存之道,除了一杯老味道咖啡,報紙、簡餐、餐後的水果、吃不膩的家常菜樣樣都不能少,最重要的是濃厚的人情味吧?

2016/05/13

【台北】朋友聚餐五十之十,前公司高層主管之午餐聚會



當前公司還是小公司的時候,老闆會找一些主管一起午餐順便討論事情,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定期聚會,那午餐有時很痛苦,因為一邊吃飯一邊要討論,老闆的頭腦動得很快,邏輯很好,任何事情都唬弄不了他。

由於都是從寫程式開始成為主管,對我非常比較照顧,有很多需要寫一些小程式來實驗,或者寫出一些雛形,當年這些工作理應當是作為研發主管我要做的事情,他除了管理整個公司之外,都會自己跳下來做。或許是這樣的個性,讓我學習到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嘗試,如今身為自由工作者,甚麼不懂就身體力行就知道了。

今日聚餐滿桌的菜,跟以前一樣是我吃掉大部分,雖然公司合併後,許多同事已經換了工作,這樣的場合,還是像當年一樣的討論科技發展,但少了公事的壓力。

這間餐廳叫甚麼名字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天花板放了不少的鳥籠,沒有鳥的鳥籠,就好像公司裡面沒有員工上班,奇怪嗎?一點都不奇怪,透過雲端系統管理,員工到底比以前要血汗,還是人性化呢?

2016/05/12

【台北】朋友聚餐五十之九,《不一樣的月光,尋找莎韻》與《靈山》





今天到朋友的研究室,看了書架上滿滿的是滿洲國的研究,還有不少紀錄片,當下就借回了這部描述南澳原住民演員、導演、編劇,號稱是全方位原住民觀點的電影。

我還沒有看完這部片,不過看了DVD 的封面說明,讓我想到了最近在國際紀錄片影展看的靈山,用了 1930 年代開始,官方對於原住民政策的宣導影片,一直到 1970年代,所有的政策都以教化,改變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為主,最後一段在 1970年代(我沒有記錯的話),甚至說出了山胞懶惰、酗酒,而政府給予了水泥房舍,讓山胞脫離了半穴石居的生活模式。

用現在的角度思考,我們是在消滅傳統文化,後來,1990年代一連串原住民的正名運動等,《靈山》的主人翁老阿公,在墓園感嘆著年輕人車禍死亡,加上在山上獵捕山豬,或用乳豬獻祭祈求平安等實際的紀錄。

《靈山》表面上原住民導演並沒有加諸很多觀點,但是透過他剪接很多新聞紀錄影片,以及他覺得傳統的紀錄片紀錄了很多節慶跳舞的活動,所以呈現了很多平常人看不到的生活。

每次看完這樣的影片,都會讓我深思,我們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認識,還是非常淺薄的。

【台北】兩場重疊的導覽



昨天上午真是刺激,在一個半小時內講了兩場導覽,而且剛好講到地質系可以做甚麼研究之後,來了一場地震,還要故做鎮定。

事後,應該多點機會教育,講點甚麼是P波。提了一點土壤液化、冰河時期、海平面上升、台灣島形成、侵蝕作用、清代台北湖等等,成功高中的同學很聰明,老師也很用心,似乎都了解,我感覺好像說明得太淺顯了,應該再增加多一點深入的地科題目才是。

由於亮軒老師出國,所以第一場導覽由我代班,可以感覺多是老師的粉絲,還有行動不是很方便的阿姨來聽,當下感到要代班超越老師是不太可能,但是又想要把我所知道的事情,很有感情的說出來,中間串接的不太理想,希望沒有讓聽眾失望。代班還是要多多練習啊!

感謝辦公室剛剛好在重疊的時間放了台北盆地相關的地科影片,然後要在第一場導覽結束後由亮軒老師的心情,轉換為地科老師的心情,實際上真的很困難。

《我不是結不了婚 只是不想》《談戀愛世界難》



兩部都是大齡人士,遇到想要追求的人,因為長年忙於工作,已經不知道如何談戀愛。年紀大了,難道談戀愛就要很成熟嗎?

這應該是目前社會的現實情況,超過三十五歲不結婚的人,不是每個星期跑聯誼活動,就是過著非常愜意的生活方式,除了工作,享受沒有婚姻,沒有家庭的一個人生活。

片中都有愛情教練,而這些教練也都各懷鬼胎,到底愛情還是非常自我為中心的,愛情教練終究只是教練而已,上場的人還是要靠自己的。

2016/05/11

灣生畫家:立石鐵臣



雄獅美術曾經出版過一系列台灣畫家的介紹,立石鐵臣與石川欽一郎,是少數日籍畫家。

立石鐵臣,1905年在台灣出生,父親因為職務的關係調回東京。後來立石鐵臣又回到台北,參與了一陣子台陽美術協會,並在台北帝國大學任職,戰後還持續擔任編輯,也在日僑學校、師範學院任教,於 1948年12月返回日本。

照片是在日僑學校期間留台的日人合影,立石鐵臣雖然在台灣的期間不長,但是參與台灣民俗的編採工作,繪畫的內容,紀錄了台灣的風土民情,回日本後還憑藉著記憶,1962年出版了《台灣畫冊》。

今天在華山看了這部拍攝十年的紀錄片,非常務實的紀錄了這位畫家的足跡,並且兩位兒子也來參與了討論會,讓滿座的電影會場增色不少,也是難得的紀錄片內容進入了真實世界的感覺。

在討論現場發現有人對於立石鐵臣的履歷非常了解,也對黃鳳姿、西川滿等人相互之間的關係很好奇,我覺得這點是很好的開始,紀錄片做為一個研究史料的基礎,會讓事情更有全面性的了解。

但也有人詢問了日本在戰爭期間的種種,還有該部片沒有深刻的表達"政治"立場,則是非常狹隘的國族觀念,這幾場紀錄片觀察下來,發現不少人還是帶有自己的立場在看紀錄片,的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可是進入了戲院,不就是要想辦法了解電影中不同的角度嗎?

【台北】文化資產代課



這是幫某大學的老師代課,課程名稱是文化資產相關,於是就帶同學走日本時代的昭和町,也就是現在的青田街與溫州街一帶。

每次導覽前,我會重新的想清楚,今天要帶給大家的主題是甚麼?重點要放在哪裡?內容是不是切題?......可能是我想太多了吧?

然後,等到參加的人到齊了,透過簡單的對談,還有大家的專心程度,大致上可以歸納出應該要講甚麼重點,大家會比較有興趣。

可是今天,我完全抓不到重點,於是,我只好採取大轟炸策略了,也就是一直講一直講,講了很多的人名,很廣的事情,儘量沒有讓大家喘息的機會就是了,但,我也知道缺點就是可能會有很多人會聽得失神吧!

我之前也聽過一些大學老師的心得,這年頭任教,千萬不要太在意學生是否專心聽講,或者是否有吸收到,就是把要講的全部講出來就好了。我雖然不想要這樣,但這一點我深深的有所體會了。

為了怕浪費太多時間,我準時開始,提早結束,太多囉說的話就不說了,重點也只重複一次,然後就繼續下面的主題,意外的,我只花了一個小時又四十分鐘,就把以往我要花兩個多小時的導覽內容都講完了。

依據我統計的結果,會提早到的同學,普遍的學習意願是比較強烈的,這也難怪老師用點名來作為成績的一部分了。

結果換來的是,結束後我多花了半小時的時間,整理導覽耳機,大部分都沒有把電池取出來,這件事情我只講一次,下次列為重點項目,要講三次以上。

有次更誇張的是小學生,發導覽耳機下去後,已經開始五分鐘了,才舉手說為何聽不到,原來他拿到"講師"的機器,耳機跟麥克風長得不一樣他並不知道,而這個包包上面寫的兩個大字"講師",居然他都沒有看到。更扯的是過一會又有同學舉手說,打開都是電池,怎樣聽老師講話呢?原來這個包包上面寫的是"備用電池"。那場導覽的開場,我就有點哭笑不得的感覺,是說大家只負責拿到包包,就不會閱讀上面的文字了嗎?包包上面的文字,是有那麼難懂嗎?

今日人名關鍵字:馬廷英、足立仁、磯永吉、林朝棨、廖繼春、陳澄波、庄司萬太郎、洪耀勳、洪伯文、馬場惟二、沈剛伯、曾祥和、下條九馬一、許壽裳、魯迅、周德偉、雷震、殷海光、梁實秋、梁啟超、梁思成、金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