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9

【台北】安和路二段209巷15號的浮雕


杜毓樑建築師1976年的作品


吳毅平拍攝

20200925,不知道這些圖案對於這棟樓的建築師,有沒有甚麼特別的意義呢?

2020/03/18

【台北】人人可以烘咖啡豆



隨著小型烘豆機越來越普及,許多咖啡愛好者自己烘生豆分享給朋友,這位朋友在我的命令下,寄給我一些咖啡豆,用虹吸壺煮一杯來喝,豆子已經具有開店水平,只是我沖煮技術不太OK。

我想至今還有很多人家裡沒有磨豆機,買豆的時候請咖啡館磨好,然後一放就是一個月,台灣氣候潮濕存放不容易,這樣沖出來還有滋味嗎?真是暴殄天物!

感恩!未來科技發展,農產品會不會小型化,都種植在社區內,反正都由機器人採收,這樣是不是永遠都是最新鮮的呢?

Michael JF Chen:
我只是用 amd 袋子裝
豆子是“大雪山14K莊園” 水洗
amd老闆說我那豆子有點烘太過
我隔天多磨了幾克豆子
(或是你可以少加一點水 160-180ml?)
我沖完之後裝在保溫瓶
到了辦公室再喝就覺得還不錯
剩下的一包試試看

【台北】小學生導覽



又來到了小學生來訪的日子,由於疫情之故,我們都在戶外導覽,這個難度頗高,今天是第一次體驗。

小朋友比較難一邊移動一邊導覽,只能定點才能專心,但是定點站著心很快就漂走了,一定要舒服的坐著學習效果比較好,今天最後十分鐘站太久了,居然有小朋友躺在地上。

這,真是極大的考驗!還好,

很辛苦的老師與家長,帶著口罩的小朋友,要如何才能定下心呢?

【台北】故里山花此時開@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大概快兩年沒跟 mina 碰面,特地來看她的特展順便敘舊,每次在她的臉書看到在大樓頂樓盡情的做自己的創作,都很好奇到底在哪裡?

原來,這幾年 mina 在 pinkoi 上活動,看似表面上是課程、賣畫,但實際上是教授一種生活方式,傳授自己觀看世界的模式,只是這個媒介是"畫",非常佩服幾年前創立"微光藝術空間",具體把一個空間經營的有聲有色,雖然搬過幾次家,我感覺這次 mina 把這個藝術空間完全移植到網路上了。

https://www.pinkoi.com/store/art-shimmering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 mina 的展,可以在這個好像地球儀的圓窗旁,喝杯咖啡聊聊她的生活,只到月底喔!— 和高素寬。

2020/03/16

【台北】夢仙咖啡館



由於導覽的因素,經常是咖啡館開門的第一個客人,今天提早到咖啡館開門前,在這棟台北市非常早期的國宅四周繞了一圈,一樓市場外圍十分熱鬧,但一樓室內早已經荒廢,雖有一些老店家經營著,但到處可以看到破舊、髒亂、堆放的痕跡。

最近公視拍攝"天橋上的魔術師",在汐止搭了一個中華商場的大布景,每一個去參觀的人嘖嘖稱奇,我想少了是這一味陳年的灰塵吧?

咖啡館還沒有開門前,住在隔壁的一位阿嬤,穿著非常居家的內衣,愉快的柱著拐杖到附近住家打招呼、話家常。我開始懷疑在這樣髒亂的市場,會有像樣的咖啡館嗎?

其實門口乾淨的環境,幾盆漂亮的綠色植栽,已經跟周邊環境大不相同,鐵門一開,還沒有踏入咖啡館的燈光,已經非常吸引我了,進入後感覺牆壁的顏色,還有各式家具的擺飾,雖然座位只有五個,但可以看到主人非常用心。不知道閣樓有沒有用來當作秘密基地呢?

聽了 Carmen Maki 日美裔的歌手,音樂搭配著門外的上班族向左走或向右走,有時機車呼嘯而過,這一片風景在陽光下顯得特別耀眼,我想十年後的風景應該會大大的改變,我應該永遠會記得每個人都戴著口罩的眼神,可以阻擋病毒,我們卻阻擋不了開發。

到底這樣的老國宅市場,是否可以永遠存在,其實是可以的,但我們放任髒亂叢生,不太管理裡面的使用品質,所以很多人覺得拆掉蓋新的或許比較好,但是裡頭居住者,賴以生存的族群,又該何去何從呢?

不知道夢仙會在這裡停留多久,感謝她,讓我對老國宅市場有了更新的想像。



在夢仙咖啡館工作的時候,突然從裡面發出男生的聲音,嚇了一大跳,以為店長有變裝癖,明明是女生卻發出男生的聲音。

原來是 古一小舍的老闆一休先生!

運氣很好,之前他答應要示範如何用虹吸賽鳳壺煮出一杯比手沖還要乾淨的咖啡。

主要的原理是減少咖啡粉與其他會吸附的物質接觸,例如:濾布、木杓等,並且阻止咖啡粉的翻攪擾動,千萬不能有沸騰的氣泡,會讓口感有些雜味,利用高溫萃取,然後在熱水被吸回下壺的同時去轉動,利用旋轉的離心力加速往下流,細粉會被離心力甩在外減少萃取度。

很玄吧!聽我上述簡單的描述應該很難體會,這就保持些神秘感,不過這樣的操作有點危險,搖動時可能讓上壺會掉出來摔破,而溫度差也有可能導致玻璃破裂,操作的時候還是要小心點,我有空也來試試!

PS. 這個國宅的走廊很寬廣,可是為何都要在走廊堆放自家物品啊?

2020/03/15

【桃園】社區書店之必要,新星巷弄書店



雖然同樣是那個時代的大理石地板,新星書店在這巷弄非常突兀,家家戶戶都是不同材質不同時代不同圖案的鐵窗,而且是密不通風的鐵皮建材。

有了書店,或許可以讓小朋友有去處,經常舉辦說故事活動,讓父母知道如何跟小朋友相處,留下快樂的記憶。

每次想到一家店就可以把一個人綁在這邊,就覺得十分不敷成本,但是若是老闆日日做喜歡做的事情,那就大不相同了。今日來又覺得跟上一次來有些不同。

熟悉木作的師傅盯著木書櫃說:這邊這樣施工不對喔!老闆也只能笑笑說沒辦法,這是老公的傑作。

社區書店之必要,台灣小巷弄內的風景,有了美的駐足。

【台北】貓與咖啡館展,還有七六聚樂部活動


渡邊老師的展覽撤走後,我想要放一點生活味的書,於是放了吳毅平、川口葉子、Hally、松浦彌太郎等人的書,應該夠經典吧?

照片左下市我們下午的聚樂部活動做和果子,大家都好專心。

https://www.qingtian76.tw/七六聚樂部/— 和 Teena Chen 。


【防疫工作人人有責 保護他人也保護自己】

貓與咖啡館,小書房小書展 青田七六

自從渡邊老師的手稿複製展後,小書房的書全部都放置手繪、攝影、圖鑑、字很少等生活風格類型的書,當然還是要有一些自然科學與青田街溫州街教授相關的書籍。

想說一季利用這面牆做一些書展,四月份開始的第二季,就放一些貓與咖啡館的書,除了有我崇拜的 @川口葉子 的書,還有 Hally Chen Wu Yi-Ping 的書,都是容易閱讀,照片豐富。兩位的工作都是一生懸命,而且都是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

特別請兩位作家寫了幾句話,希望對喜歡貓、攝影、設計、出版、咖啡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朝聖一番。

PS. 對吳毅平很抱歉,自拍照上面的貓被犧牲掉了。

《點亮迪化299三角窗》


地址:迪化街一段299號

這幾年經過這邊總是看到蓋一半的鋼筋水泥外露,未來台原偶戲館會搬到這邊來,先利用亭仔腳牆面做在地展覽。

左下角是老友 達爾文 (Darwin Lin)的作品,也正是在迪化街亭仔腳的攝影作品,圓拱無限延伸的紅磚,不同時代在此交會,古早中北街有些碾米場,大橋頭打工仔與性工作者的租住處,如今煙消雲散,能夠重生,還是要靠大家的努力。

從藝術展切入,或許是一個起點。

【台北】Modern Mode & Modern Mode Café



每次經過這家咖啡館,都不知道叫甚麼名字,每次都想進來,但是已經都喝過咖啡了,於是作罷!

特地來一進門就覺得到了 1930年代的歐洲咖啡館,看菜單也很便宜,而且我坐在沙發非常舒服,就不想起來了。

我點了羅馬式咖啡(或稱羅馬諾咖啡),在濃縮咖啡加入檸檬皮、糖,讓濃縮咖啡不會那麼苦。

現在看似骨董的裝飾,其實是很毛斷的,那麼我就叫做毛斷毛咖啡館。

2020/03/14

【台北】萬華女性地標導覽



自從十幾年前開始辦導覽,潛意識都會避開龍山寺周邊,今天我還是有點擔心,太多街友大哥會臨時加入討論,而且口才還比導覽老師還要好。

在萬華區大街小巷走來走去這幾年,的確變化非常大,走到青雲閣發現建商把立面蓋回來了,但大樓繼續在假日趕工,我想很快就會落成,住戶搬進來的時候,到底會如何使用這樣的立面呢?

萬華的負面文化或許比較多,但是凸顯出多元的一面,以前站壁的年紀可以當我阿姨、大姊,但現在的工作者的年紀像是女兒,到底是我變老了,還是工作者已經換了一大批了呢?

艋舺十分包容的文化,讓各行各業的人可以在此生活,以前拿著相機在小巷內取材,經常會被大哥喝斥,現在的大哥比較和善一些,還是我變得比較兇呢?

觀看與被觀看,這裡是最好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