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0

【台中】科博館



終於花了一點時間看完了台中科博館,缺乏脈絡,只能用非常失望來形容

仔細看每一個展,都很細緻,但實在缺乏世界觀,以漢醫來說,好像夏商周自己就生出一套系統,那麼波斯的草藥醫學是從漢醫來的嗎?印度古文明的一些醫學,也比漢醫早嗎?

看完了這個,的確是"科學"沒錯,但是缺少了世界文化交流,也沒有提到後來漢醫科學的發展。

難得有一小間"台灣的南島語族",但看到大洋洲那一館,好像兩個展又是獨立的個體,既然是是科博館,應該加入大洋洲與台灣南島語族的關係,加入DNA,或是考古學,通篇用傳統人類學的角度去詮釋,這是我們從小到大分科的缺點吧!缺乏整體認識,跨學科的整合,不就是博物館的任務嗎?

既然是自然科學博物館,應該用自然科學的角度,那個從中國來的科學展,我其實沒甚麼意見,但是去中亞的時候,看到一樣的東西,不知道哪個時代比較前,講到畢昇的印刷術,為何不順便提到古騰堡的印刷術有何不同?

可能我運氣好,許多岩石、化石的小房間好像沒有開放,但是可能有人參觀化石館,所以我就順便進去看了菊石與鸚鵡螺的化石,在地質科學這方面,岩石展示櫃散落各處,中央有個地球儀的影片,還頗具噱頭。但展出的實體物品,好像比我們地質系展覽館還要少啊!東西都藏到哪裡了呢?

看到一車車來校外教學的客人,一團一團不知道為何而來的中學生,導覽老師非常用心的導覽,專心的同學卻沒有幾個,一班班被帶進去看影片,出來然後上車,完全就是觀光行程。

我們到底需要甚麼樣的博物館?

既然是自然科學為主,也不是不能談到人文,但串聯的脈絡就要以"科學"為主,一個個展廳好像是外包的展覽,分學科分得很仔細,我想是應該打破這樣的窠臼!

PS. 想碎念的還是很多,我想就先打住,走出博物館外頭全部是餐廳,也跟自然科學全部沒有關係的料理,買了外帶全部是破壞地球環境的材質,後悔!

2017/10/19

【台中】新手書店



幾年前來台中的新手書店,看到很努力賣書的老闆,標榜只有一百書的書店,幾年後再訪,雖然書多了一點,也結婚生子萬事足,但書店還是沒有偏離"新手"精神,很佩服。

何謂新手精神?一些年輕人的 Zine 雜誌,熱血的文學,單純的真理,我認為都是新手精神,今日又逛了一回,真是名不虛傳。

比對新手書店外的公共空間非常自由,但周邊餐廳、咖啡館的騎樓,可能不是公共空間,都圍來起來變成座位。

買了九點後的東京《秋刀魚》,還有情色的西洋藝術史,假裝自己還是文青。


當我真心在追尋著我的夢想時,每一天都是繽紛的,因為我知道每一個小時都是在實現夢想的一部分。當我真實地在追尋著夢想時,一路上我都會發現從未想像過的東西,如果當初我沒有勇氣去嘗試看來幾乎不可能的事,如今我就還只是個牧羊人而已。(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桃園】大溪,在新南12內的書店,天井逅書


新南12位於大溪老街中山路12號,立面非常混搭

來此都逗留很久,除了選書之外,應該是每一個角度拍照都很美,有別於傳統的書架,高高低低如同台灣的山陵,書架可以擺飾成這個樣子,逛書店也不無聊吧?

除了輕鬆的文史書籍,許多友善環境、都市計畫等類型的書,我也不知道如何說明,只能說在這邊的椅子上看書,實在太舒服了不想離開。


門口黑版說明空間運作模式


走到第二進,別有洞天的書店


選書多是國家民族社會議題


書架好像台灣的高山


閣樓的咖啡館空間充滿了回收再利用的概念


買了一本厚重的大溪老街的調查報告


甚麼是笑班?我只聽過孝班,或是校花


喜歡洗石子地板的溫潤


原來中山街的老地名是新南街


台灣保育動物守護地圖

【桃園】民間購屋自修的蘭室



一進門,很驚訝這樣的裝飾模式,從老街進門,明明就是辰野式紅磚與洗石子,上頭一隻大鳥,但是進入大門,木作是傳統閩南風格,牆壁從底下是鵝軟石,土角磚,茅草泥牆等材質,都是以前常用的建材,底下立起來的瓦,說明了一棟百年會呼吸的老屋。

無重力槌的玻璃窗,挑高的窗戶後面還有木板(防盜?),地上劃出來的六角磚,好像是寺廟上才會有的泥塑,這一切全部是資產,甚至是竹節狀的泥塑窗櫺,都是用磚堆疊出來的。

到了第二進天井一個壯觀的木構涼亭,裡面的服務人員說,原主人是文人,此地或許是吟詩作對,以文會友的地方,目前的蘭室是在此地做調查的老師,集資把這個地方買下來重新整理開放給大眾來參觀,也作為茶館、展覽用途,

每一個地區每一棟老屋都有獨特無二的故事,隨著都市更新,老屋頹廢,往往就只有拆除蓋大樓一途嗎?這個案例值得我們思考,挖土機一來,很多都回不去了!— 在蘭室。


這一排街屋很明顯的是辰野氏風格


很喜歡老街騎樓圓拱造型


一進入蘭室,明顯的傳統閩南居家隔間的方式,不過那幾扇好像日本多福窗樣式吸引了我


竹節窗是用紅磚砌起來的


第一進與第二進中間的大涼亭非常有看頭,文人來此喝茶聚會,光是建築就非常具話題性


涼亭木雕


呂鷹揚與呂鐵州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1%82%E9%90%B5%E5%B7%9E

呂鐵州(1899年6月17日-1942年9月24日),台灣日治時代東洋畫家,本名呂鼎鑄。桃園大溪人。明治32年(1899年)生於桃園大溪。大正9年(1920年)任大溪街協議會員。昭和3年(1928年)赴日本內地學畫,入京都市立繪畫專門學校(現 京都市立藝術大學),師事福田平八郎,學習「圓山四條派」畫風。自昭和4年(1929年)的第三回台灣美術展覽會起,連續入選第四、五、六回台展,並在昭和7年(1932年)的第六回獲得「無鑑查」資格,同年加入當時台灣最大的東洋畫團體「栴檀杜」。昭和11年(1936年)在台北太平町大橋頭自宅開設「南溟繪畫研究所」,栽培東洋畫家。昭和17年(1942年)因積勞成疾病逝。日治時代晚期改名「宮內鐵州」。


牆面底下是鵝卵石,大溪旁邊大漢溪的就地取材,然後上方是土角石,十分潮濕的氣候,一棟會呼吸的百年老屋,使用天然建材的智慧

焙思書房,【桃園】還是新北?



雖然在小學旁,可是沒有小朋友會來,只會去附近的安親班,甚至是這些小朋友六年畢業了,也不知道學校周邊有甚麼店吧?這是我們的家長每日接送,進一步把小朋友脫根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大家覺得呢?

一進門除了這個新書有主人的選書風格外,有一個木櫃放著全部是金門相關的書籍,也說明了主人是金門人,多樣的書籍,不少是小說,我觀察的不是很仔細,應該有個人喜好的偏向,台灣老作家的書也不少。

後面的烤箱很大很多,讓我十分驚訝,已經是教室等級,也可以烘焙出一家大麵包店,是說進可攻退可守,書店開不成,還可以開麵包店嗎?— 在焙思書房。


進門第一櫃,主人的選書


旁邊一櫃是金門相關的書,用這個木箱,是我們當兵的時候全部的家當就放在箱子內。


各式各樣的甜點、飲料與新書、二手書


門口的雜誌還可以自由帶回家


在書櫃旁閱讀喝咖啡,難得的享受


味道、味覺的書


老文青的小說與散文


新書中不少討論目前新移民與社會較悲情的一面

2017/10/18

20171018《國語日報》城市美學20:【土耳其】迪亞巴克爾的黑色城牆,庫德族的地下首都



以下是最原始版,所以跟報載的大不相同

最近庫德族舉辦獨立公投,庫德族大約有三千萬人,居住在伊拉克、伊朗、敘利亞、土耳其等國境內,中東第四大的民族,也是全世界最大無成立國家的民族。



土耳其境內的迪亞巴克爾,是庫德族聚集處,有一說為庫德族非官方首都。

迪亞巴克爾最有名的就是中世紀的城堡,黑色玄武岩堅固的城牆,全長大約六公里,十六個崗哨、五個關卡、八十二個瞭望塔、牆高十二公尺,城牆上的寬度三至五公尺,大約興建於拜占庭帝國早期(330-500年),壯觀的規模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座從亞述帝國時代就存在的城市,原名阿密(Amid),意思是鞘中的劍。西元七世紀阿拉伯巴克爾族入侵後,地名稱為迪亞巴克爾,意思是巴克爾族擁有的財產。

大清真寺是最熱門的觀光地,四四方方的叫拜樓(宣禮塔),包含大廣場的地板,全部是石頭構建,不同顏色的石頭的顏色,裝飾出嚴肅的氣氛,圓拱、希臘柱頭。1091年興建的清真寺,設計仿照了大馬士革的歐瑪雅清真寺,可以容納五千名信徒,是伊斯蘭教的第五聖地。在伊斯蘭教之前,此地原本為基督宗教教堂。

1402年,蒙古帝國的帖木兒征服迪亞巴克爾後,將此地封給卡拉·奧斯曼,但1408年,卡拉·奧斯曼宣布脫離帖木兒帝國以伊斯蘭遜尼派為國教。近幾年中東各族群的戰爭

這樣的重複的歷史感覺有點像是帝國主義


到處林立的高塔、城堡、城牆、墓碑等遺跡,還有驛站改建成高級的餐廳、旅店,或者是改建成市場,有些則是咖啡館,此地的咖啡加入可可粉增加香甜濃郁度,很多人來此聊天抽水煙,是一個非常放鬆的場所。

迪亞巴克爾目前除了庫德族人,還有阿拉伯人、土庫曼人、亞美尼亞人等,所以除了清真寺,還有基督宗教教堂,曾因為高塔蓋得比清真寺還要高,被下令拆除。各族群在此生活,彼此都有所防範,城牆內許多隘門,窗戶開口很小,又裝上鐵窗。在外頭只看到小小的木門,但一進入亞美尼亞人的大戶人家,有庭院、果樹,房間一間接著一間,有點像是進入中國傳統四合院,幾戶人家全部生活都在一起。

在迪亞巴克爾的街頭,小孩推著做工的手推車上面放著麵包沿街就賣了起來,穿著白色傳統服裝賣水的老人,賣水果的攤子,賣酸奶的小孩,每樣都很新鮮,尤其是日落黃昏時刻,陽光照射在黑色的城牆,灑落在石頭地面變成金色,但一下天就黑了。



我到迪亞巴克爾,正值選舉期間,到處都是選舉旗幟,小販攤上也貼有選舉人照片,競選的演講跟台灣非常類似,在公園看到群眾坐在地上,前方的演講台大喊口號,競選車的音樂也充滿了朝氣,但氣氛比較緊張,鎮暴車在旁待命。在這個高失業率庫德族中心,偶有一些不懷好意的庫德青少年可能成群結隊來搶劫,或丟石塊攻擊。

之前,庫德族在這些國家境內使用武力方式想要獨立,如今,庫德族人改用公投方式,也小心翼翼不想得罪這些國家,獨立到底帶來戰爭還是能夠更和平相處,永遠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2017/10/17

【台北】萬華金義合商行與【京都】的柳月堂



萬華車站出口的金義合商行是京都柳月堂麵包店老闆原來的家,終戰後就留在京都。

2012/05/13 紀錄
在出町柳電車站旁的「柳月堂」名曲喫茶店,一樓是麵包店,二樓分兩個空間,小部分是可以聊天的空間,大部分是不能講話或發出聲音的名曲欣賞。老老闆目前九十幾歲,據說是台灣人過來開的,第二代的老闆只會日語不會講台語,我並沒有遇上老老闆,但是因為我當時想拿筆記型電腦出來紀錄當時的情況(就是寫稿),被穿著白色衣服(我在想該不會是內衣吧?)的小老闆出來阻止,大概是打電腦鍵盤會發出大聲音吧!很奇怪的現象,來此聽名曲的客人都是男性,有大學生也有歐吉桑,等店要關門前半小時,才有一個年輕的女性,狀似觀光客跑進來體驗一下。

柳月堂名曲喫茶店,音響設備不錯。菜單很少漢字,點心沒標價,結帳才知道很貴,不過真的超好吃的蛋糕。這是台灣人陳芳福過來開的店,希望第二代老闆能夠多寫些漢字,讓台灣人多去聽名曲。

2012/08/28
上次在柳月堂聽黑膠名曲,這次來樓下買麵包,跟明星咖啡館一樣,樓上是咖啡館,樓下是麵包店。樓上的裝潢消費很高級,樓下就很平實,我看不少學生、年輕人、上班族會進來買麵包回去。

我一進去看到老先生,就用台語跟他打招呼,老先生八十八歲了,他說他1943年左右在戰爭時期,就移民來京都,我想應該是我太興奮了,一個人旅行太久,沒有習慣講太多話,居然不知道要講甚麼,都是老先生問我問題。

老先生問我怎麼知道他從台灣來,我說我從網路上得知,"網路"這個名詞他不瞭解,但是講"電腦"他就知道了。老先生是艋舺人,我說我辦了一些大稻埕的導覽,他很直接的就說是不是從北門那邊過去,果然跟老先生聊天,都要回復到1945年以前的台北市,我頭腦要轉好多圈,才可以講下一句。

我也說我們目前有經營日本教授所蓋的木造房子,就在台北昭和町我用台語講不出來,日文又不知道,只好遞名片給他。他說他今年才回台北一趟,希望有機會在台北遇到老先生。

唉!台語太破,要多練習。我八十八歲時,會有陌生的旅人來找我聊天嗎?


2012/8/28



沒想到,柳月堂的維基百科內容豐富,金義合商行的資料還真少。

從玻璃到陶瓷、化工,兒子利用一點化工知識,在京都開麵包店
以下的資料也很怪,長男居然比較晚生
台北州仕紳******

陳義塗
出生:1883/00/00
本籍:台北州台北市新富町
住所:台北州台北市新富町5之6番地
家庭:
排行三男
父:陳水坑
長男:陳芳鑄(1923),商工學校畢
次男:陳芳燦(1920),北二中
三男:陳芳福(1922),北三中 <-- 柳月堂老闆 四男:陳芳清(1924) 五男:陳芳祥(1926) 六男:陳芳禮(1928) 七男:陳芳堯 學歷: 學習漢學三年 經歷: 1905年經營玻璃製造工廠(從事玻璃製造,對大陸貿易) 1906年經營硝子製造業陳金記 1907年改店號為陳義興 1911年改店號為金義合 在香港永樂西街設立分店從事玻璃製造 在台北玻璃製造工廠見習 經營米商陳義記(大稻埕) 味精及五金行販賣業 艋舺信用組合理事 市常設委員 町委員 從事油漆販賣
2017.9.13

艋舺服飾商圈,不同店家使用的模特兒大不相同,但看起來都不是台灣人。

色彩鮮艷的服裝,若取得店家同意,攝影出來應該很有戲才是。

2017/10/16

【台北】也可以寫流水帳 20171016@上上咖啡



連續下雨了好幾天,終於放晴,於是趕快出門拍照,拍一拍遇到大學社團同學,在廣播電台主持節目,只能在開車的時候聽到她的聲音,我們就找了一家咖啡館聊天,點了養生茶,感覺喉嚨舒服多了。

由於對小水瓶的甚麼指考、學測只能說一知半解,她跟我講了很多,真是受益匪淺,不過人各有命,我們也都覺得人生就是永遠學習的過程,無論學習幾次,都不枉此生。(變成知天命的聊天)

1. 永綏街,博愛路口塗滿顏色的義大利鞋
2. 在路口人行道差點被撞,還好我跳開了,回頭去拍到了車號,違停在人行步道區,年輕的車主,我想他應該完全不知道差點撞到了我。
3. 中山堂,有鷹架
4. 博愛路,衡陽路口:彰化銀行、國泰世華(菊元百貨)
5. smith&hsu
6. 衡陽路桃源街口:合作金庫銀行
7. 遇到同學,去上上咖啡
8. 孫中山先生銅像、基座,以前在西門橢圓公園,放置民政長官「祝辰巳」銅像的基座。
9. 雪王冰淇淋
10. 撫台街洋樓,門口一直有台違停的車子,整個拍下來就不好看,旁邊公寓立面滿漂亮,可惜裝了冷氣招牌等外觀還是很醜。
11. 鄭記豬腳,吃完,回撫台街洋樓,違停車還在,放棄
12. 博愛路、延平北路,又遇到違規車輛,通過西區門戶計畫的步道區,所以地磚應該很快就壞了。
13. 京町八號咖啡館
14. 北門,又遇到朋友騎腳踏車過去,很後悔沒有追過去。
15. 鴻儒堂書店,好多日文書

2017/10/15

【台北】信義路導覽:水圳、飛機、兵工廠、靶場


信義計畫區內的道路綿密,高樓林立,因為公共建築規定前面要有公共藝術品,形成了目前無論公家還是私人機構,都會放置公共藝術品。

但,這些藝術品的意義為何?我想知道的人並不多。

鄭勝吉 老師專業是在建築,今天講信義區的歷史發展為主,鮮少提到建築專業,但是有關公共藝術品這部分,說明非常清楚。

大家會以為信義區是新興的區域,但從以前郭錫瑠在台北市東區開發,這邊才是真正的瑠公圳源頭,從象山取水,中強公園目前多樣的生態環境,以及投入資金建立雨撲滿這件事情,從靶場變為公園,還有老人家提及的這邊是旱地,以種植番薯雜糧為主,從美援時期所蓋的小型公宅,到今日旁邊是豪宅,公園內新建的雨撲滿,這整個因為時代的不同而產生不同詭譎的發展歷程,回首百年,一切若只考量"錢"那麼就未免太狹隘了。

老師拿出一個歷史年代的說明,我一聽到 1936 年.....的時候,以為又是日本時代日本人在台灣蓋了甚麼建築,但聽到青島......,原來是四四兵工廠的遷移史,駐紮在此應該最久,後來因信義計畫區的開發,也遷移到了三峽去了,現代的名稱是國防部中山科學研究院飛彈火箭製造中心,從一個兵工廠製作國慶煙火,一轉為火箭製造中心,這個轉變也是驚人。

歷史永遠有脈絡可循,地理發展也不可能不留下痕跡,但不知道為何很多書籍,只從 1945年開始談,有時也把日本時代(1895-1945)忽略,很感謝導覽老師們,總能夠還原這樣的脈絡,無論日本、中國或是台灣,每個時代的故事應該是緊緊相扣互相影響的,應該儘量還原這樣的史實。

【台北】懷舊博物館咖啡



剛剛講完搖滾革命精神,馬上就到了懷舊咖啡館,很跳tone 嗎?

一個反資本主義,一個是大量商品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