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5

【台北】信義路導覽:水圳、飛機、兵工廠、靶場


信義計畫區內的道路綿密,高樓林立,因為公共建築規定前面要有公共藝術品,形成了目前無論公家還是私人機構,都會放置公共藝術品。

但,這些藝術品的意義為何?我想知道的人並不多。

鄭勝吉 老師專業是在建築,今天講信義區的歷史發展為主,鮮少提到建築專業,但是有關公共藝術品這部分,說明非常清楚。

大家會以為信義區是新興的區域,但從以前郭錫瑠在台北市東區開發,這邊才是真正的瑠公圳源頭,從象山取水,中強公園目前多樣的生態環境,以及投入資金建立雨撲滿這件事情,從靶場變為公園,還有老人家提及的這邊是旱地,以種植番薯雜糧為主,從美援時期所蓋的小型公宅,到今日旁邊是豪宅,公園內新建的雨撲滿,這整個因為時代的不同而產生不同詭譎的發展歷程,回首百年,一切若只考量"錢"那麼就未免太狹隘了。

老師拿出一個歷史年代的說明,我一聽到 1936 年.....的時候,以為又是日本時代日本人在台灣蓋了甚麼建築,但聽到青島......,原來是四四兵工廠的遷移史,駐紮在此應該最久,後來因信義計畫區的開發,也遷移到了三峽去了,現代的名稱是國防部中山科學研究院飛彈火箭製造中心,從一個兵工廠製作國慶煙火,一轉為火箭製造中心,這個轉變也是驚人。

歷史永遠有脈絡可循,地理發展也不可能不留下痕跡,但不知道為何很多書籍,只從 1945年開始談,有時也把日本時代(1895-1945)忽略,很感謝導覽老師們,總能夠還原這樣的脈絡,無論日本、中國或是台灣,每個時代的故事應該是緊緊相扣互相影響的,應該儘量還原這樣的史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