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4

【台北】學海書院



 來到龍山國小旁邊的學海書院,本來以為是有開放參觀的,但是木門卻深鎖,上面寫著高氏宗祠。

 我在外頭不斷地張望,看到兩根石旗桿,上面還有清晰的題字,可能是這幾年有補金漆,一支是清光緒時所立,另一支是日大正年間。石桿代表了文人的筆桿子,在明代的文官制度中代表了很深的意義,清朝只要中了進士就會獲得石桿,至於日治時代為什麼會立石桿,我實在不知道為什麼?

 清道光23年(西元1843年),文甲書院落成,文甲是艋舺的諧音,書院內還有居住的宿舍約20間,1847年改名為學海書院。1864年,書院由當時大龍峒老師府的舉人陳維英主持,聽說現在大廳上掛有他寫的對聯,第一個字各是「學」、「海」兩字,對聯『學知不足教知困自反自強古人雲功可相長也,海祭於後河祭先或原或委君子曰本其當務之』。日治時期,書院被日本人改為國語學校,後來經過標售,改為高氏宗祠,意外的保留了當時的建築。

 書院內有講堂、朱子祠堂、宿舍,這三項為清代書院的基本要素,建築層級分明、師生有別,注重倫理及人格養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