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一直對有『書』這個字的電影、連續劇感到有興趣,這回看完了這日劇,搞不好會去把書買回來收藏,甚至是漫畫,或是書中提到的書。
我對古書市場略知一二,但我不是收藏古書的人,到了東京的神保町,面對排山如海的古書書櫃,有種敬畏又不敢拿出來閱讀的現象。從小到大我有一個怪毛病,進入書店就會緊張的想要上廁所,以前的書局都沒有廁所,一直到最近幾年書店都有附設洗手間,不然我都要先上過廁所,才敢大方地進去閱讀買書。
這齣劇中透過古書店老闆對書、作者、版本、閱讀者、收藏家、轉手的歷史等,長期閱讀了解書與作者、書與讀者的關係,進一步描述著人與人、家人之間的關係。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這部日劇的劇名是 biblia,是書的古拉丁文字,聖經也是用這個字。古代的聖經都是用紙,寫書人或抄書人是少數人的專職職業,用這樣的字眼,隱含著對於書的尊敬與尊重的意義。匡正了現代人對書不屑一顧的錯誤觀念,各式各樣的書,述說著發生過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或許在當代不被人所重視,被記錄下來後,或許對後代的一個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原以為是一段一段的故事,但整個連續劇從開始到最後一集,本來以為不相干的人物,一個個出現,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集有個本來在坐過牢的男人愛上了酒家女兩人結婚多年,因為那男人後來眼睛失明無法再看書,於是把所有的書賣掉,準備要離家出走。但酒家女其實早就知道她丈夫的過往,為了給老公面子而不願意搓破一直以來的謊言,這樣的愛不知道是傻還是深愛著對方,兩人在古書店把話講開後,兩人手牽手更堅定的走了下去。
一般人會覺得日本人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虛情假意的演戲,但是一層又一層的感情交流,一種深植在心中對待彼此的交往方式,有些人覺得囉說累贅,透過書本來傳達,其實又是另一種模式。
劇中抽絲剝繭的方式,埋藏在女主角心中的母親有一天突然不聲不響地消失,在十年後突然又出現,追求夢中的一本手稿,發生了那麼多事情後,女主角也開始釋懷。我經常把日劇當成電影長片來看,我想看很多次也不會膩。
希望我有天可以在一棟老房子賣著古書,或許沒有劇中那麼美麗的窗戶玻璃,但若有一絲絲的陽光照射在書架上,書塵漫射的光線中,能夠給別人一點啟發,也就足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