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4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59-臺灣的國民住宅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五十九集,主題談「臺灣的國民住宅」。首先,補充上集《臺北.原來如此》提到的文化走道,十字型文化軸線:東西橫向市民大道沿線,保留古早台北城市邊緣的工廠群,例如華山、松菸、南港瓶蓋工廠等;南北縱向中山南北路沿線的博物館群,串連中正紀念堂二廳院、當代藝術博物館、美術館、故宮博物院,其實呢,可以再往南延伸到台灣大學內小博物館群。回到主題「國民住宅」,日本時代台灣總督府規劃蓋的住宅在台北城三個區:中山北路長春路、中正紀念堂對面以及萬華龍山寺附近,早期是洋和混合式的住宅,二戰開始,改為榻榻米純和式的公共住宅,是對日本式房舍以及天皇的尊重,衛生、廁所區隔仍是很講究的,而戰時財政困難,原本只租不賣的住宅,便開放給日籍公務人員購買,房價大致是低階公務人員一個月的工資。戰後美國援助時期,鼓勵自立蓋屋,以方便耐用的土磚為材質,經建築師審核後可自行建造,此為50年代台灣公共住宅的演變,水瓶子建議,政府應該調整思維,利用城市中的閒置空間,規劃小型公共住宅,住宅擁有生活空間,而不是度量化一人八坪二人十四坪的僵固思考。

本集節目參考資料:成功大學建築學系論文--《台灣公共(國民)住宅空間治理(1910s ~2000s) 》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cdr&s=id=%22103NCKU5222057%22.&searchmode=basic(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