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公共藝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公共藝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06/18

【維也納】公共藝術與卡爾教堂

這是卡爾教堂前廣場的公共藝術,是亨利(Henry Moore)在1978年所做的拱門山雕塑,藝術家親自送給維也納。



其實看不太懂這個藝術品的意義,不過擺在這裡就是很和諧,配合教堂前水池的倒影,還有卡爾教堂前兩根紀念石柱,不同角度就會有不同的故事出現。

1713年,黑死病流行,這座巴洛克式的卡爾教堂建立,就是卡爾六世皇帝的發願,教堂前的兩根圓柱,是模仿在羅馬的圖拉真圓柱,這裡雕刻的是聖波洛梅歐一生的故事,對著教堂的左邊是信念,右邊的圓柱是勇氣。門前左右的天使各代表舊約與新約聖經的天使,不過,代表甚麼意義我實在看不太出來。

進了教堂內剛好遇到了兩名佛光山的師姐來參觀教堂,一名師姐駐點在倫敦,一名則從台灣過來。剛好教堂在整修,所以有機會坐電梯到圓頂上看圓頂上的壁畫。描繪聖波洛梅歐將要被奉為聖者的故事。教堂內一旁有展覽館,展出的作品還蠻前衛的畫作,當然看起來都要宗教意涵。

整個卡爾教堂內外都是聖波洛梅歐,華麗的主祭壇與講道壇,走了出了看看四周的建築圍繞在這廣場公園,有工技大學,也有新藝術風格的法國大使館,加上音樂廳與歷史博物館,在這四周任一建築都看的到維也納的歷史。

【羅馬】圖拉真圓柱@探索之旅

2008/09/21

【台北】LoVE

其實看到這個公共藝術在 101 大樓旁矗立了一陣子,昨天才有機會去拍下來,不過大中午的,這個台北好像要燒起來似的。



為什麼會要拍這個,記得三年前去了紐約、費城,都在城市的重要地標旁邊看到了這個標誌,除了地標的重要性外,這個公共藝術品所橫跨的軸線也很重要。費城,是美術館與獨立紀念碑的中間;紐約,在第六大道上。而台北,在101大樓旁,從信義路望過去是國際會議中心,一路過去會經過大安森林公園、台灣民主紀念館(中正紀念堂),然後是總統府。

其實這個地方我再熟悉也不過了,30年前,這裡還是稻田,信義計畫區剛規劃好,馬路一路開到這裡,可是到了莊敬路就不開放,所以馬路上被劃上了S符號,平常汽機車就來這裡練習開車,假日的黃昏有不少遙控飛機迷來這裡會友,很大聲的引擎聲吸引了好奇的小朋友,奇怪的是還有魚塭可以釣魚,或者是可以在這裡挖到子彈殼,因為四四兵工廠與靶場才剛剛搬走不久。這塊土地荒廢了很久,阿扁當上市長,終於甦醒開始開發。

以往的空地變成世界上最高的大樓,目前還是台灣最大區塊的百貨公司集散地,看電影最多的人潮也在此。信義路滿目瘡痍,已經施工好幾年的捷運線,看了LoVE 的公共藝術品,只能期待明天會更好。

相關文章:
【費城】LoVE
【紐約】LoVE

Frances出題,請大家留言回答:
快問快答(1)為什麼單單O要小寫?
快問快答(2)愛的相反是什麼?

2007/12/27

【倫敦】《新娘百分百》 Notting Hill 旅遊書店

當然是看了這部片後跑去逛這家書店,不過可能是看太多休葛蘭的電影,每部片的劇情都有類似之處,倒是在書店裡想不出到底劇情是怎樣?


2007.9.20 因為《新娘百分百》Notting Hill 而成名的書店

特地坐地鐵到了 Notting Hill,雖然也在倫敦市區,但是感覺車子很少,房子沒那麼高,人也沒有很多,走著走著看到街上就有攤販賣菜,好像台灣的傳統市場,人潮也不少,這邊有規畫區域,很長很長的街,從賣菜賣肉、賣衣服一直到古董,各式各樣都有。有理髮店、披薩店、洗衣店,每家店充滿了懷舊的氣息。


這首歌很能表現 Notting Hill 街道的感覺

這邊的二手店不少,除了衣服、音樂CD、書店之外,還有賣黑膠片,我看一個日本人選了好久還殺價殺了好久。不只如此,這邊還有賣食譜的專門書店,書店內還有一個小吧台賣起餐來了。我在旅遊書店逛了很久,好像跟電影的場景不一樣,書店也不在拍攝電影時的原址,而位移了幾家店面。


各式特色的街頭塗鴉

書店裡有賣一幅插畫我很喜歡,好像是很有名的插畫家,限量發行,去問了店員,一幅要70英鎊!

2007/12/19

【倫敦】翠綠公園(Green Park)的躺椅

從地鐵站出來要穿過 Green Park 才可以到達白金漢宮去看衛兵交接的儀式,天氣陰陰的,沒想到在公園看到躺椅,突然太陽露出臉,我不由自主的找個位置躺下來享受這公園美景。


2007.9.19 Green Park 的躺椅

躺了一陣子,拿出書來看,看著看著居然時間就這樣流逝,望著天空的雲朵,雨後潮濕的草地,溫暖的陽光,好像置身畫中的世界,享受到一個放空的休閒時光。



Green Park 的東南方是聖詹姆斯公園,原本是沼澤地,後來水被抽光改為貴族打獵場所,如今作為公園,公園內大樹比直的排列著,還有一些公共藝術品,很多情人坐在這裡聊天親密,少有全家人來此散步玩耍的活動,與巴黎的植物園或是紐約的中央公園是不同的景象。而這幾座公園的中央就是白金漢宮。

到達白金漢宮,不少的遊覽車正要開走,看來衛兵交接儀式已經結束,白金漢宮暑假這兩個月有開放,不過開放時間已過,也進不去了。

2007/10/17

【倫敦】泰晤士河倫敦眼的熱鬧市集

不知道是不是假日才有那麼多活動,吸引來那麼多的人潮,到了傍晚走到泰晤士河旁,本來要欣賞日落美景,看看倫敦眼的大摩天輪,或是可以看到大笨鐘、國會大廈等歷史建築。


2007.9.15

我被眾多的人潮嚇到了,整個河畔都是人,有很多烤肉烤香腸的香味飄來,每個攤位都排滿了人,可是我不知道怎樣一點食慾都沒有,匆匆地走過倫敦眼的腳下,很想在此地好好的欣賞夕陽,但是連要停下來的機會都沒有,鬧哄哄的簡直比台北的夜市還要吵雜。

沿途看到了許多街頭藝人的表演,感覺很像跟台北新光三越的表演,甚至我覺得台北的還比較敬業,這裡的街頭藝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表演,或許是丟錢的人太少的緣故。旁邊有一些裝置藝術品(公共藝術)非常有趣,用噴泉水柱形成的水牆,就像牢房一樣,有時一面牆的水柱會停下來讓人跑進去,有時水柱又噴起來,人就困在裡面,全家大小在此玩的不亦樂乎!除此之外,還有水從一些雕像的腋下、嘴巴、屁股中噴出,甚至有喝可樂瓶的造型,這樣簡單的設計,也帶來不少的笑果。

夕陽西下的時間很晚,到了六點多,太陽還高掛著,我想是夏令簡約時間的關係,而且這裡的太陽下山的位置是在南邊,害我經常覺得地圖不太正確,第一天的倫敦在此畫下了句點。

2007/07/21

【台北】銅牛@台灣博物館

每次到台灣博物館,都會注意到門前這兩個銅牛,小時候好像有在此拍過照片。


2007.7.21

昭和10年(1935年),日本統治台灣40週年,舉辦了「始政40週年」紀念博覽會。當時日本關東軍扶持的溥儀在東北建立了「滿州國」,滿州國特別致贈這對銅牛給台灣總督,做為慶祝的賀禮。這對銅牛安置在台灣神社之前,國民政府後,台灣神社拆毀,這兩隻銅牛就移到台北新公園,也就是現在的二二八公園。


1975 年冬天

台灣博物館本來是在天后宮的遺址上,1913年被日本人拆掉,後來在此蓋了兒玉總督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台灣總督府博物館),是日治時期向民間募款所籌建。委由日籍建築師野村一郎與手荒木榮一設計,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希臘多立克式樣式,外觀上並綜合了巴洛克時期的建築風格。

根據目前的規劃,台博館會與公園外對街的土地銀行結合,未來會有更多的展覽場地。

以前寫的→【台北】你迷路了嗎?地圖台灣特展@台灣博物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06/blog-post_14.html

2007/02/28

【台北】二二八紀念碑與新公園


二二八紀念碑

1995年在二二八和平公園內有座高聳的紀念碑,用立體石塊像積木般的公共藝術品,外表看起來簡單的造型,代表的意義可是不凡。

紀念碑的中央有個水池瀑布,上面有手掌痕,立方體、鐵架、珠子、琮、北回歸線球體碑等等,皆有很深的寓意,詳細介紹可以看二二八紀念館的網站,網址如下:

http://228.culture.gov.tw/web/228/228-c1.htm


新公園(二二八和平公園前身)未建之前的老照片

起建於1899年的台北公園是第一座都是計畫設置的都會公園,1907年建好,但落成的時間比圓山公園(1897)晚,所以稱為新公園。此地原來只有座天后宮,後來日治時期建成公園後,興建兒玉‧後藤紀念館就是目前台灣博物館的前身,公園規劃區內有一些官署宿舍,就是上面照片的木屋。

每次到二二八公園看到這個藝術品,背後的新光摩天大樓陪襯下,有一股莊重的氣氛,公園內的公共藝術品很多,還有很多歷史古蹟,是個假日散步的好去處。

2006/03/31

【羅馬】前往梵諦岡


2006/2/17 10:00 梵諦岡博物館地鐵站旁

從 Barberini 地鐵站坐到梵諦岡博物館站只要五站,旅遊書上說最好在前一站屋大為(Ottaviano)站下車,走過去比較順暢,我鐵齒的多坐了一站。

果然,一出站就嘗到了苦果,雖然地圖上標示的直線距離梵諦岡博物館離這站比較近,可是卻是個上坡,要走許多階梯,而且進入博物館經常要大排長龍,這個方向剛好是排隊的相反方向,氣喘喘的走到博物館門口一看人龍,我想我只好明天一早再來了,改去聖彼得廣場去晃晃好了。

不過能夠遇上這面很長的街頭塗鴉牆也很高興,或許這就是梵諦岡跟羅馬這個城市的邊界,隨處可見的小噴泉,顏色鮮豔的塗鴉,為這個大理石土色系的城市加添了不少的色彩。

2006/2/17 12:00

在梵諦岡的聖彼得廣場前晃了兩個小時,寫了一堆明信片寄出去,乘坐地鐵到 Flaminio 站準備進入大的公園,聽說有美麗的波格澤別墅,長長的電扶梯盡頭,又遇上許多鮮豔的色彩。

2005/12/28

【上海】徐家匯


2002/3/10 16:45 上海徐家匯

每次經過徐家匯,總被人來人往所震攝,要找的古蹟教堂不是沒開,就是找不到。

徐家匯位於上海市西南地區的輻射中心,匯集了一堆百貨公司,賣電腦周邊產品的匯集點,地鐵在此交會,交通大學、上海體育場也在旁邊,很難想像此地不過開發十年而已,1994年5月原徐鎮路街道、漕溪北路、天平路街道的部分組合成今日的繁華盛況。

由於地鐵蓋的很急,很多出入口很不人性化,我經常走上去發現走錯就在地下迷宮繞了好久,我會注意的是一堆街頭的公共藝術品,那年,一直不斷有新的藝術品出現,同時,如雨後春筍出現的是台灣品牌的廣告看板,去買電腦週邊的時候,台灣貨就是高品質的象徵。

上海的風沙大,上下班時間走在路上總要有過人的體力,坐地鐵買票排隊買不到票,搶座位也搶不過別人,有時甚至搭不上車,這城市開發的速度太快,總抓不住她的心。

2005/12/08

【斯洛伐克】街頭藝術


2005/8 斯洛伐克街景

「舊」不一定要用「新」取代才叫進步,有時輕描淡寫添上創意,不僅保存古意,也有神來一筆之妙。

像這面斑駁的牆,原本是都市更新的眼中毒瘤,但用畫筆畫上一些出口之後,破舊陳敗的感覺彷彿也被釋放了出來,反而賺得路過者的會心一笑及增加了城市一景。

也許當我們這些每日忙碌的麻瓜突發奇想走上旋轉梯時,搞不好就像闖進哈利波特中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一樣,是個充滿各種可能,有著意想不到驚喜的天地。

【刊載於94.10.13中國時報 浮世繪版】



在布拉提斯拉瓦的舊城區,遠遠就看到一支代表警告的交通標誌三角牌立在路旁,周圍聚集一堆人,輪流不嫌髒或躺或趴在地上拍照。我不明究裡且好奇的走近一看,原來是此間一項裝置藝術:「守望者(Watcher)」。這座從下水道爬出來工人的雕塑作品,已然成為這座城市代表象徵之一,增添了許多的趣味,令人莞爾一笑。

2005/09/01

【波士頓】支持飛小魚曙光號之旅


拍攝時間:2005/3/17

第一天到波士頓走自由蹤跡,到了這個公園看到這栩栩如生的銅像,讓我想到了飛小魚,由於腳很酸,所以在公園坐了很久,幻想著老人與海、木偶奇遇記還有種種格林童話的劇情。

我支持部落客圓夢計劃!

我支持飛小魚免費去日本搭乘曙光號的鐵道之旅,透過她敏銳的雙眼,輕鬆的筆調,不只看到旅行中靜態的景點,而是看到心靈中動態的人生。

飛小魚的部落格是以旅行為主的,剛開始看的時候總覺得她囉哩八說的,而且人氣很旺,只要一發文,就有一堆粉絲要上去搶頭香,雖然有時候照片跟文章沒有什麼關係,文章的留言者也常雞同鴨講,可是仔細想想,我們的人生不就是這樣嗎?在自由女神前想到日劇【魔女的條件】,在博物館內會想到男人的偉大,飛小魚的幻想是已經景物跟周圍人結合的高深境界。

今年小魚的工作忙碌,但是居然已經抽空去了紐約及法國,照回來的照片都是我不敢拍的人物特寫,寫出來的文章都是我看不到的一面。大學念的是中文系,畢業的第一個工作是記者,然後現在是某大公司的類似發言人角色,出過一本北海道的旅行書,也義務接一些生命光輝的寫作稿,這樣的人生經歷,每週都有旅行的行程,詼諧緊湊的生活中所看到的事務更是與眾不同。

在波士頓當晚回到旅館,一上線我就興奮的把這張照片傳給她,希望這次活動飛小魚能夠入選,讓她傳給大家更多的照片與快樂的心情。

http://www.wretch.cc/blog/flyfishr

2005/07/29

【紐約】希臘神話──艾托斯



在第五大道洛克斐勒中心附近看到這雕像,當時覺得挺酷的,就隨手拍了回來,後來才無意中在別的網站裡看到,原來這雕像是有來頭的,希臘神話人物裡普洛米休士的兄弟──艾托斯 Atlas。

1937年完成的作品,站在國際大樓(International Building)入口處的艾托斯,高度約有15呎,是座青銅雕像,舉起雙手,一把扛住一個直徑21呎的空心大圓球,神話中的艾托斯,因為不服從奧林匹亞眾神的旨意,被父親宙斯處罰,以雙肩扛天來消退眾神之怒,這則故事在約翰.洛克斐勒的想法中,有了全新詮釋。

由於製作這座雕塑時,正逢經濟不景氣,因此希望藉由艾托斯扛天的勇氣與毅力,鼓勵租用國際大樓的客戶們,扛起創造經濟奇蹟的重責大任。

當時不知道這段典故,所以也沒特別去注意有沒有紀念品可以買。

2005/07/26

【台北】市立美術館前的公共藝術


供春II 李光裕/2001

台北市公共藝術品密度最高的地方應該就是這裡了,很多年輕朋友喜歡在一群飛舞的蟑螂旁邊照相,我卻對這隻手情有獨鍾。

這幾年去美術館,印象最深刻的是米羅及羅特列克的展覽,好像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之後對現代藝術作品的印象就是刻意搞"驚悚",我想是不是我年紀大了,對這些利用聲光多媒體效果搞出來的東西沒有什麼興趣,有時候要到一個暗房間去看一些閃來閃去的畫面,然後有人尖叫,幾個玻璃鏡子排列在地上;或者電視機透過天線接收訊息播放奇怪的紀錄片,牆上有些數學符號代表現代文明之類的;而這次的美術館又展出一個作品,走進帶刺的門口暗房間,裡面放了無數的瓶子,似乎裝的是未成形的胚胎,每隔二十秒會有一聲巨響加上閃電光,我不敢多看,只能在心裡想,這不應該是藝術吧!這叫嚇人!

我覺得美術館可以多辦一些長期與國外博物館的交換作品的活動,或者真的趣購買一些知名藝術家的作品,慢慢建立知名度,不然總覺得雖然長在辦國內藝術家的展覽,可是好像這些活動都沒有累積性,或者我真的外行,希望大家能多給美術館建議。

來這裡,我還是喜歡在戶外走走,看看這些作品在公園與馬路間優雅的站著。

http://www.tfam.gov.tw/

2005/07/18

【北海道】美麗的排水蓋



所謂的公共藝術,該怎樣定義呢?是公眾場所裡擺放的大型石雕?銅鑄?還是馬賽克地磚拼貼?在排水蓋上刻畫,算不算公共藝術?

去過日本的人對日本人在消防蓋上鑄上美美的浮雕,應該不陌生。雖然心裡知道這樣別緻的消防蓋在日本各區域都有,但,在一踏出千歲機場時即看到,內心還是有些些的衝擊,覺得日本人真是懂得促銷自己,瞧這個排水溝蓋上面刻繪的:時台計、道廳、啤酒工廠....哪個不是代表北海道札晃的著名地物?!

能將豪不起眼原本醜醜的排水蓋弄成別緻的圖樣,不僅能美化市容,更能使外國人在第一時間內就對札晃有名的代表物有個初步的概念,並且烙下深刻的印記,這樣的公共藝術,雖然不甚起眼,但,不可不謂為厲害。

2005/07/12

【台北】舞陽門@萬華車站旁


董振平/2000

從龍山寺、龍山公園走過來,大約五分鐘的路程,碩大的萬華車站旁,卻沒有什麼人潮,不似繁華的艋舺以往,或許是假日吧?

萬華車站內有不少公共藝術作品,我想是當時刻意規畫的,這個作品或者稱為廟門,取材自傳統寺廟屋頂,裝飾飛簷造形;門板部分,結合寓意紅男與綠女的顏面,隱喻紅男綠女之聚散離合。

而我總覺得這不是紅男與綠女,應該是表示太極/陰陽的概念,最有意思的還是這個門,可以轉動,不同角度觀賞可以看似結合或又分離。

在此看不到昔日商船桿樹立,或許繁華已過;聽不到火車氣笛聲,只在地下奔馳。這裡的繁華,我想需要再造,硬體有了,就是人們的心。

相關介紹

2005/07/08

【台北】手之組曲@台大醫院捷運站


小公園、蓮花持、心手相蓮/李光裕 1998

台大醫院對我來說,其實充滿著回憶,國一那年因烤肉燒傷,整個青春期我的臉包的密不通風,也無法接觸陽光,每週到台大醫院報到一次,算是唯一放風的時間。

去年底,任憑我怎樣的跑步運動,都無法減少肥胖的贅肉,聽了一個朋友的成功經驗,跑去針灸減肥,每週六到中醫診所接受治療,一根根針插在肚子上還導電震動,其實還蠻舒服的,或許是小時候到台大醫院打了一種針,需要在肉裡面轉了轉去,每轉一次就打一點藥劑來抑制肉的生長,所以針灸對我來說一點都不痛。回到現在躺在針灸的床上,也可以讓我放鬆回想國三的植皮手術,那時在床上整整躺了一個星期,因為手術在脖子,所以整個頭都打上石膏不能移動。

雖然短短一個小時的療程,當我到捷運站再搭捷運,看到這些手的組曲,就想到醫生的妙手回春,也想到了觀世音菩薩的蓮花指,人們在這個藝術品旁或坐或倚,享受了片刻放鬆,而我們接受父母朋友的照顧,無不在手與手之間施與受。

中醫診所悠揚的音樂聲中,讓我在睡夢中穿梭時空,而這個捷運站,更讓我珍惜現有的生活。

http://sdpo.dorts.gov.tw/Arts/art_r12.htm

2005/07/05

【台北】交錯大雙手--合


2000 李光裕

位於延吉街跟市民大道路口,很多條路交匯,幾乎二十四小時繁忙的車流中,突然看到這雙手,往往吸引大部分人們的目光。

先講講古台北城在日劇時代的主要幹道,延吉街、八德路、基隆路在當時都是大馬路,而市民大道原來是台鐵的鐵道,這使得台北市硬生生就被一分為二,自從鐵路地下化後,市民大道高架快速道路完工後,解決了這邊的交通。而這裡除了是鐵路、道路的交匯之外,還有一條小河溝流過,忘了是什麼名稱?現在被蓋起來成為停車場。

這雙手的旁邊還保有不少的舊廟,人、汽車、火車、水的地理位置交匯,加上新舊歷史的交匯,可以看見這"合"的藝術品。

2005/07/04

《公共藝術》總覽

在世界各大城市的街頭,總會看到一些藝術作品,無論是用金屬銅或是石頭雕製,看起來與當地的環境很協調,大部分都有些歷史的意義。



台北市街頭這十年來增加的藝術作品不少,以學術來說翻譯成"裝置藝術",表示是人們刻意安裝(Install)上去的藝術作品,我不知道這類的公共藝術的歷史可以往前推到多早,其實,巴黎的協和廣場中央的石碑還有四週的雕像,至少就有著執政者刻意為了彌平路易十六斷頭台血腥的歷史,台北二二八公園中央的紀念碑也是同樣的理由被建設起來。

想像空間很大的公共藝術作品應該是這幾年來被大家所接受的方式,也為著個多元的社會增加更多的包容心,試著去理解別人的作品,也是互相了解的一個起點。

2005/06/29

【台北】大馬路的山居歲月


山居 1999 黑花崗岩/黃銘哲

每經過這裡,總覺得這個作品是悠閒的,在車水馬龍的敦化北路市民大道路口,極不相襯。

週六午後,我漫步在這林蔭大道,終於有機會跨過慢車道仔細瞧瞧。像個山的外型,中間有個山洞,又好像是匹馬低頭吃草,簡單的東方山水線條,透過幾顆石頭的簡單擺設,可以感染到悠閒的氣氛,這就是山居的歲月,很有禪意。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不知道大家覺淂這東西長的像什麼?

2005/06/16

【台北】大地與母親@二二八公園


(1996年/石雕作者:張子隆)

以奧羅拉石(?)當材料代表大地,以抽象化的女體來象徵母親,這個簡單平凡的作品代表的意義還真的不凡。

當我關注在這個作品的時候,在二二八公園紀念館前面遇到一對男女,男的是高大英挺的外國人,女的是美麗大方的東方面孔,她用國語問我進去裡面是不是要申請才能進入,我聳聳肩說不知道,居然兩個人就走了。回頭看看紀念館的門口有一個警衛管理員,我走過去看,只要門票20元就可以進去參觀,我後悔我給他們的答案,應該請他們來看看台北公園的老照片。

公園建於1899年(清光緒25年),原名台北公園,於1995年2月28日改名為二二八和平公園。

這個作品的某些角度真的很像女體的背影,很不錯的,不過有某一個角度很像左手伸出的中指!

二二八公園網址:http://pkl.tcg.gov.tw/park0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