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4

【台北】潘常武,為大自然立傳的人

潘常武,台東三省堂的老闆,是個考古界的奇人,上次去台東晃晃二手書店,遇到在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小青姊(以前是我們系上助教),也有提到這個人。

今天上 范欽慧 的廣播節目,她是拍攝這部紀錄片的人,而且還是第一集,能夠上這種主持人的節目,真是感到十分榮幸,我趕快拿出筆記本出來紀錄,講了一堆熟悉與不熟悉的人名,想起來真是汗顏,我還是地質本科系畢業的,但是對這些事情,是這樣的陌生,只聽過早坂一郎發現菜寮溪的犀牛角,卻不知道後續的研究與發展。

在許多人抱怨這片土地的同時,我們需要去認識一群「不放棄的人」。他們有的是專業的動物學家、植物學家、生態學家,有的是業餘自然研究者、文化工作者。他們踏在這片土地的各個角落,忠實且長久地扮演觀察與記錄的角色。

01.古物通:潘常武
02.山林的追尋者:陳玉峰
03.陳維壽的蝴蝶夢
04.守望鯨靈的人:周蓮香
05.守候海龜的人:程一駿
06.角鶚的保母:劉小如
07.自然詩人:劉克襄
08.蝴蝶的活字典:余清金
09.森林的朋友:趙榮台
10.台灣魚類大使:邵廣昭
11.水產養殖戰將:廖一久
12.青蛙教育家:呂光洋
13.為梅花鹿造一個家:王穎

【台北】劍潭山,吵雜紛亂的山丘與消失的水潭

登高望遠,往西北看是士林天母,前方不遠處的社子島,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會處,或許百年前的人從來不會想到今天的車聲、飛機聲的人工噪音,會比山內的蟬鳴還要大聲吧?



*劍潭山,台灣神社原址,現為圓山大飯店

劍潭山在日本時代規劃為台灣神社,後升級為台灣神宮,而今緩步上山,一座座羽球場,也提供登山客一些唱卡拉OK的服務,一座座小廟與健身器材。當年興建台灣神社時,法國領事館與大稻埕仕紳在此都有土地,台灣總督府想了一些方法才順利興建神社,今日也看到一些羽球場鎖上了門變成了私人的運動中心。

看到了一個老外,架了腳架準備拍攝夕陽,河水反射金閃閃的陽光,河港交易的戎克船已經不在,我想像著大航海時代,原住民在劍潭山望著海邊的心情。

只聽到中山北路喧囂的人車來往聲音,加上繁忙的捷運,走上劍潭山頂,很輕易的可以看到基隆河這一側,迎面而來的聲音是高速公路的車聲,飛機起降的聲音中遠眺是台北101大樓,我忍不住帶起了耳機,聽著交響樂,配合了這城市的作息,夏日黃昏時下班的人潮,應該最適合蕭邦的曲,蟬聲仍爭鳴,而我的心這時才靜下來。

這是神社的土地嗎?如今只看到諾大的飯店,劍潭山注定要喧擾,因為它已經被這座城市包圍,我喜歡登高望遠,但城市中的山丘,被種種的擋土工程維持著以前的身影,孤獨的呼吸著。

*三腳渡

從捷運劍潭站下車,除了可以從圓山保齡球館後方上山一遊,還可以從劍潭路往西往基隆河邊走過去,盡頭就是三腳渡。

為何劍潭路旁有一長廊公園?為何三腳渡是連結三塊陸地的碼頭?為何河邊的天德宮有那麼多神像,廟的門柱是鋼筋?這一大堆問號,讓我翻開以前的地圖,加上文史資料,讓我找到了答案。

原來日本人蓋台灣神社的劍潭山,旁邊是基隆河,原先是想要在圓山的西麓建官方的神社,後來選擇了劍潭山,這山頭不但河水交會,爬山劍潭山視野極好,夕陽西下河面上金光粼粼,蜿蜒的基隆河在社子島那端匯入淡水河。如今,這樣的蜿蜒河道已經消失,人與自然爭地的結果,原來的基隆河走在基河路已經填平蓋起一棟棟的大樓,大龍峒與社子島本來有條河流分開兩地,而三腳渡就在這三塊土地的交會口。

所以從劍潭路旁的公園綠廊,就是當年基隆河改道所留下的人工河流,走過這條公園,兩旁的大廈與停滿車狹小的巷道,一時之間很難跟水田與基隆河連結,公園內偶有廟方所辦的活動,遛狗跑步的人們,誰也不知道這裡在颱風後,是一個必定淹水的氾濫區。

走到了三腳渡,看到了天德宮可以動態起降的漂浮廟,裡面眾多的神像,有很多是人家遺棄而被廟方收留的落難神明,因為經常淹水,廟方很有創意的製作了可以起降移動的廟,我想這應該是全台首創吧?

以往台北市把所有的汙水都排到河流內,1950年代,三腳渡與周邊的漁民只能靠抓一種紅蟲維生,紅蟲可以在汙水內生存,而紅蟲又是養鴨、養鰻的飼料,此地成為全台紅蟲的供應中心,這是當地人難忘的黃金年代。

1964年,葛樂禮颱風來襲,防洪計畫中的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快速進行,社子島與大龍峒的番仔溝填平,三腳渡少了一隻腳,失去了渡船碼頭的功能,基隆河改道後整個劍潭山的景觀大變,再也見不到美麗多樣的夕陽。

《淡水廳志》:「每黑夜或風雨時,輒有紅光燭天,相傳底有荷蘭古劍,故氣上騰也。」這種特別的景色變化是昔日淡水八景的「劍潭夜光」。今日,劍潭已經沒有潭,更遑論有這樣特殊的景緻了。

PS.
郁永河來台採購硫磺,曾經描述船入關渡後,台北是一個大湖,推測是1694年發生大地震,水淤積在此,剛好郁永河 1697年來此,誤認為台北是大湖,其實只是關渡以東的士林北投一帶而已。

2014/08/03

【台北】20140803:SONY DPP-FP55 的墓誌


2007年3月購買, 2007年4月份的時候去印度,我是帶著這台相片印表機,每天列印出來我拍的照片當成明信片寄給朋友。後來去吳哥窟、維也納、布拉格、德勒斯登、柏林、法蘭克福也是這樣使用。本來去以色列也想帶著去,但是覺得過海關會很麻煩,之後也就沒有再帶出國了。
幾年前故障,感覺是機械問題,也沒有拿去修,我想就這樣送終吧!

這是購買時的價格
1.SONY DPP-FP55 數位相片印表機 NT:6000
2.SVM-F120L- 120張的一盒 L SIZE NT1000
3.SVM-F40P - 明信片樣式40張一盒 NT:760

2014/08/02

【淡水】20140802:李渝與郭松棻,華文朗讀節

看到絕版的書《溫州街的故事》忍不住想要翻閱,但是最後結束時,太多粉絲圍繞著朗讀會主人,害我無法一睹,只能想說哪天繼續在二手書店一見了。



果然老師上課就不一樣,一整個從臺靜農、許壽裳、俞大彩,到殷海光、李渝、郭松棻,要記憶的人名之外,還要了解特色,書海浩瀚,人的足跡之多,實在讀不完。
結束後在已經不是老街的老街漫步,淡水河邊已經不在河邊,人來人往嬉擾,走在這山城亂晃,除了吃喝,也只剩下童玩,好像再也沒有滬尾的滋味,走入了已經寂靜的老市場,清晨時在地人還會出來鼎沸,憶起市場邊的龍山寺內,觀音仍在此庇佑眾生。

死者已矣,只留下隻字片語給我們朗讀。— 與楊佳嫻在淡水有河book。



重建街從街頭走到街尾,見不到新開的書店,原來走錯方向,在走回去的我氣喘如牛,雖然已經過了營業時間,燈光還迎接著我,牆上的童趣,讓我分不清楚是真實世界還是進入了繪本內,小小的書架上有十家獨立書店的選書,很榮幸的架上有我的書,看來小書店有自己的生存之道,非常便宜的飲料,真的讓我懷疑可以支撐下去? — 在心波力.幸福書房。

2014/08/01

《東京人》雜誌,感謝片倉先生的採訪


【台北】20140801:華文朗讀節@青田七六

下午在青田七六陽光室,有場朗讀會,請到了從小在青田七六長大的壞孩子亮軒老師,來朗讀他的作品青田街七巷六號,我開場完,亮軒老師就說好像是來參加他自己的葬禮,哈!能有雅量自己開自己的玩笑,又能娛樂到眾人,還真不簡單。



今日,讀的是最後一章今昔驚夢,該篇文章在他口中唸出來,那種心情的糾葛,我想我雖難體會,但也已經融入了這樣的情境,尤其在種種事件的今昔,從小人物的觀點,道出大人物的平凡人生,其實,是非常不平凡的。

最後一句話,人生誰不是過客,每一個人能有活到老做到老,甚至是學到老的精神,也呼應了參加自己的葬禮。

PS. 說到 亮軒書場 ,亮軒老師的精神又來,肺活量大增,我能想像馬廷英教授若談到地球鋼體學說或許也就是這樣吧?— 在青田七六。

2014/07/31

世代交替還是世代融合?一千次晚安

小水瓶暑假就只宅在家玩電動,要他跟我出去趴趴走也不要,騙他跟我去看了一部電影"一千次晚安"。我也加入碎念一族的中年世代,突然驚覺,他目前打電動、看卡通,我的中學暑假也是這樣度過,並無二致。

我組了一台電腦,希望他能夠多了解電腦內部,也可以順便讓他知道電腦內的運作方式,怎樣的組合才適合動作型的電動?看來他完全沒有興趣,只是我自己 DIY 的很爽而已。

去特力屋買了一堆層架,書房整個改造,把家裡所有的書全部集中到我書房,不要再堆滿全家各處,拉了小水瓶來當小幫手,沒想到我可能給他的挫折感太重,最後還是我獨立完成。

以上,是一個中年X世代的暑假,我從小到大都是在不同的DIY 度過,其實根本不是小水瓶這個世代的童年,父母強加太多自我的追求在小孩身上,也只教出了唯唯諾諾的一代。整個教育體制最混亂的,莫過於家長的意志。

台灣的X世代(約1965-1976年出生的人),是最悲情也是最自由的一代。悲情的是在企業界,往上有長者還沒有退休,往下的年輕人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於是夾在中間不上不下,要承受所有的工作與壓力,做所有的事情。自由的是在思想上,渡過了解嚴,社會思潮全面開放,勤奮念書中提升專業領域,從資本主義社會中追求財富,這兩項自由,隨著目前社會制度的不公不義,已經讓人變成絕望,讓年輕人無所追求。

世界各國的總理、首相、總統,還有企業界總裁,X世代已經全面接班,也只有台灣在檯面上的都是嬰兒潮世代出生的人,思考模式當然不同,台灣已經過了那個 DIY的X世代,再也不需要堆積木搞架構,慢慢地從基礎做起。有錢的小孩可以一次買到最好的東西,一次到位;沒有錢的小孩,存錢存了老半天,為了只是一隻頂級的手機。兩者的條件不同,卻有著同樣的消費模式。
摩西出埃及後的四十年,在荒野經過了兩個世代,子孫得以進入迦南地,但上帝並沒有讓摩西進入,為什麼?為什麼需要四十年,這小故事應該給所有人一點啟發吧!

台灣該何去何從?從世代來看,似乎沒有任何交集,我是不是擔心太多,但太陽花學運後,我放下了,希望每個世代做好自己想要做的工作就好,每個世代自然會走出一條路,或許我應該繼續DIY,我也應該繼續在電影中尋找答案,永遠活在自己建構的理想世界內。

2014/07/30

銀行就是我家?

一直很排斥到銀行去抽號碼牌排隊。不得已有張小支票要存入,還是要跑一趟,有個大叔穿著質樸,跟所有行員似乎都很熟悉,叫得出所有人行員的名字。

仔細觀察了一下,雖然外表看不出來,我想他的身價應該很高,理論上應該是要進貴賓室,不應該跟我一樣抽號碼牌等候才是。後來他辦完事之後,還在大廳等了一下,似乎在等某個行員,最後離開的時候,還在大廳跟後面的長官聊天,說他六千萬的事情,還有保險、房子等等大小事情,該名大叔把這個分行當成他家一樣,或許,這些行員真的比他家裡的兒女還要親切、孝順,笑容可掬的比家裡的所有親人還要理想,我想,這也是這位大叔寧願來抽號碼牌,在大廳跟所有人哈拉的原因吧?要是進了貴賓室,甚至是用一通電話就可以處理好,就沒有這樣賓至如歸的享受了。

果然,有錢人想的都跟我們想的不一樣。要是我有那麼多存款,我應該很快就出去玩花光光吧!這位大叔用他自己的方法,保留了台灣的人情味!特別是在銀行這地方。

2014/07/29

存在感

從小到大,不知道為何?我在別人眼中的『存在感』很低。

例如國中時,當別人還在玩電玩時,我已經破解這些電玩程式,開始寫電玩程式,還有人認為我沒打過電動。

例如高中時,我理了大光頭省去要經常整理自然捲頭髮的困擾,有人說我一定沒有年輕過,我拿出高中 cosplay 的自拍照片,才證明了自己的年少輕狂。

例如大學時,寫了一些評論稿、編了一些刊物,學妹才說不知道我也可以寫出這樣的文章。

例如當兵時,有些阿兵哥認為我不會耍賤,大家也都對我很好,我實在沒有必要使出絕招,但遇到不可理喻的長官時,我還是耍了幾次賤招,我想那個長官至今仍不知道為何吧?

例如工作時跑去號子,股市老手會說哪個系統多好用多棒,會教我怎樣使用這套系統,我會說那系統是我寫的。

例如朋友說要拿自己的書出來義賣或是交換,我也拿出來了,但是主辦人總會忘了我的書。

例如一個老朋友說要我介紹一個會聊咖啡的人去企業演講,我介紹幾個都沒時間,我說若你找不到人,我可以上去講,但最後她寧願開天窗還是不會找我。

例如新認識朋友,他一直要講青田七六的故事給我聽,我說這些故事就是我每天講的。

例如去斷食營兩回了,回來明明就少了五公斤,我也終於睡飽了,但每一個人都說沒甚麼差別。

例如去內觀打坐十天,明明就是很習慣沒有手機、電腦、網路的世界,就是沒有人相信我可以待在裡面完成任務。

我想應該是我要檢討,為什麼我在別人眼中那麼沒有"存在感"。

因為
{
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從來不會找別人幫忙。
從來不會叫苦。
我會默默地持續完成很多沒有意義的事情。
偷偷做掉別人不想做的事情。
永遠不會搶第一或做老二
成績不會很差,也不會太好。
別人說甚麼我都說好。
不是我的東西,我都不會去爭取。
}
以前
{
每一個判斷,我都是經過大腦快速的計算,才說出每一句話,不浪費每一秒鐘。惜字如金。
}
所以
{
實際上在別人眼中,我應該是一個隱形人
沒有主觀意識。
}
如今
{
廢話多了,大家才會想起我。
}
或許
{
這就是存在感的具體意義。
}

2014/07/27

【台北】20140727:SONY青田散步、好氏、非山


1.
今日一餐,若是未來每天就吃這樣一餐體力就足夠的話,那就太好了。每次斷食回來,都有腸子不蠕動的問題,也就是說排便不太順,可是吃的也都是這樣的東西了,真羨慕一根腸子通到底的人,不但心情愉快,不占廁所時間,氣血應該也很順暢吧!

不知道是因為從小到大就喜歡在馬桶上看書,導致排便不順,還是因為排便不順而喜歡看書呢?左邊那本書,很簡單,就是拍大同區的老房子局部,很單純的沒有說明,卻給我很豐富感,如何簡單過生活,一直是我學不會的一道人生題目。 — 在學校咖啡館EcoleCafe'


2.
SONY 推廣照相機的教學課程,我負責文化導覽,我知道喜歡攝影的人,應該都不會專心聽,只會忙著拍照,但是,今天狀況還不錯,有人邊聽邊拍,這是佩服這些人。

我也順便學了不少攝影技巧,陽光幫了不少忙,也佩服攝影老師怎樣都可以講,不過我好像也是,在街頭散步,甚麼也都可以講。
這旁邊又開了一家咖啡館,下次來試試看。

PS. 眾多的 SONY FANS,讓我好想買 SONY的產品
PS2. 很感謝 Sophie Kuo 幫我賣了幾本書,去斷食營能賣,攝影導覽也可以賣,我都很不好意思,真的是需要有別人幫忙啊!哈哈 — 在 Sony夏日微旅行 漫步青田街。


3.
從高中開始,化學成績就最好,可能因為國中時被酒精起火燒傷,化學元素表背的比九九乘法表還要清楚,但是一上大學普通化學最讓我挫折,所以化學成績就一瀉千里。

走入這個研究室,所有的擺飾,都是以化學實驗器材為主,應用在咖啡上真是名副其實, 大玩子 也應用在茶道上,不知道有沒有人應用在書店上呢?非常期待啊!這座城市的咖啡館、書店、餐廳正需要更深入一點的聚焦,並不是裝潢上的表像,深耕的餐飲若可以被大家接受,才走得長遠,不容易被取代。

本以為會看到本生燈來煮咖啡,或許更多化學實驗室的東西應用在餐飲上會更吸引人。另,走過那麼多咖啡館餐廳,有不少老闆對於書櫃、書架、圖書的收藏還蠻有自己的想法,但有些咖啡館就比較不注重,真希望這裡也有有個書櫃,無論大或小,都好。

因為肚子有點空空的,就點了這個來,不是不好吃,而是斷食後的副作用,甚麼食物咀嚼了三十下,一下就飽了,現在還剩下一大部分,有誰要來分享的。 — 在好氏品牌研究室。


4.
謝謝阿德給我的咖啡山石碑照片,好夢幻,咖啡被人喝了後,口字就消失了,用咖啡渣堆成的山,就叫做非山,這是我自己的解讀。正確的應該是非洲的馬札羅山,我何時可以文青成這樣? — 和秦政德在 ?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