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22/12/13
【台北】芝山巖
很感謝 張正揚 偷拍,這棵樹真大,到底在這裡看到那些歷史呢?
張正揚:有人站在大樹下,站在鏡頭前,我就拍了,這樣算偷拍嗎?水瓶子站在文化資產旁邊的時候好像比較多,站在大樹下應該較少見,尤其以一種孺慕的仰望之姿,如何不記錄下來?..XD
劉名振:果然已經變成森林系
2022/08/26
【花蓮】綠夢森林,遇到也是水瓶座的姐姐
花蓮「砂卡礑步道」走入山谷綠澗巨樹,最難得的是進入原住民的區域。
這位姊姊很好聊,看到這樣的美景與手沖咖啡,我就整個擋不住,這個家庭三人各司其職,兒子負責搬石頭、抬水、磨咖啡豆,姊姊負責聊天手沖咖啡介紹自己從小到大的原住民特色,大哥利用石頭整地,一直說著河邊的巨石右邊是蛇、左邊是老人、那邊是一個人抬著重物......等等。
走到上面的巨樹拍照吸取天地精華,在平台上做瑜珈,享受緩慢的時光,但下方走步道的觀光客來去匆匆,天氣熱大家也不敢在陽光下曝曬,我在上帝的視角看著云云的眾生。
聽著蟬聲呼大呼小聲,詢問姊姊這家咖啡館開了多久,就剛滿三個星期,但詢問兒子你在這裡搬石頭搬多久了,他說大概已經快兩年了,至於汗流浹背的大哥完全不需要有時間概念,只要開心在這邊造園就很滿足。
來自天龍國的我,還建議一些利用機具或滑輪來省時省力的方法,兒子說他反正一天也只搬幾趟,我回頭想想我這個都市俗真不會體驗生活,一家人在這當下才是真正的幸福。
離開時,簡單的自我介紹,原來姊姊的生日跟我姊相同,也是非常搞怪的水瓶座呢?
2017/07/16
【廣島】尾道山丘的鳥瞰,纜車《裸島》、瞭望台、戀人聖地、安藤忠雄的市立美術館、ゲストハウスみはらし亭
纜車分為兩段,先搭乘電梯,然後再等纜車,新藤兼人《裸島》場景,纜車未變
在上暸望台,二樓是餐廳
先到餐廳飽餐一頓,一邊欣賞風景,外頭很熱,還可以吹冷氣
瞭望台可以看到尾道對岸的小島綿延不斷
鎌倉江之島因為拍攝偶像劇而有這樣的設置,這邊表面看起來沒有敲鐘比較沒有氣氛,但是,鎖,是心型的,心的中間是兩隻貓,還是很厲害的在地特色。
安藤忠雄設計的市立美術館,2015年有一檔展覽是"貓",由於展出的貓太像真貓了,有一隻真貓在館外一直想要闖入。
建築師設計了一大片落地窗,這棟清水模的現代建築,其實有一邊是傳統黑瓦,入口這一側非常現代,但是從山下看上來,是傳統建築的樣子。
ゲストハウスみはらし亭,有民宿與咖啡館的一棟老房子,屋內有一些書,還有船內的裝飾物,不知道跟航海有何關係?
2017/07/14
2016/07/30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20–象山周邊與台北水圳道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二十集,介紹台北101旁象山周邊,水瓶子小時候住在四四南村附近,常常一大清早全家起床去爬象山,走完步道下山後便可以去吳興市場逛逛。曾經,運煤礦的鐵軌經過莊敬路、吳興街,瑠公圳流過四四南村的一角,水瓶子的童年記憶告訴我們,這附近還有埤塘喔!當夏季水源不足的時候,瑠公圳從新店溪、景美溪引水來灌溉,引水經過基隆路、長興街、信安街,在吳興街106巷接上水圳道。大家注意別誤會,我們熟知的新生南北路是新生大排、承德路是排水道,並不是郭錫瑠規劃的瑠公圳喔~詳細的水圳規劃請聽水瓶子!登象山而看台北101,還記得節目介紹過世界各地的摩天樓嗎?巴別塔、索多瑪城、古蘭經描述的烏巴城,來聽水瓶子的摩天樓傳說!(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6/07/06
【山口】山中的書店,ロバの本屋,從 robaroba cafe 到 roba books,mt 紙膠帶的誕生幕後推手
花了好久的時間,終於到了這家書店,從外面看這棟房子,以為只是一個農戶,確認了手機上的地圖,在屋外繞了一圈,看到了低調的小招牌,今天居然是休假日。還好店主在隔壁吃飯,好心的來開門讓我逛書店。
幸福的貓與狗
mt 紙膠帶,據說會有這個文具的創意概念,最早也是這個店主想出來的,我特別買了老闆設計的紙膠帶。
http://www.masking-tape.jp/
1882年,德國人以藥膏的概念,發明了醫療膠帶。1920年代,美國的汽車因為噴漆的問題,3M實驗室,發明了皺紋紙遮護膠帶,後來又發明了玻璃膠帶,非常的薄,透明、韌度又高。但是現在流行的mt紙膠帶,是日本岡山倉敷的 KAMOI 膠帶工廠接到 robaroba cafe 三名女性創作者的要求,希望來參觀工廠,並且生產不同顏色的紙膠帶,也因此 mt 的紙膠帶現在成為紙膠帶的龍頭。
在東京的 ROBA ROBA cafe 已經歇業了,川口葉子在《推開咖啡館的一百個理由》中寫著,曾經在春天去石垣島旅行時,在小巷子的一間雜貨店的牆上寫著:豬股聖子到東京開了一間咖啡館,於是川口葉子回東京的時候去找咖啡館,原來豬股聖子小姐太喜愛石垣島,而在那邊接雜誌的工作生活了七年。
我不知道豬股聖子是不是用這樣的模式一直嘗試新的生活方式,現在 ROBA ROBA cafe 已經歇業,這家山中的書店有著咖啡館的基因,除了使用紙膠帶之外,還讓我想要去探訪石垣島的那家雜貨店呢!
一進門看到書架與小文創品,突然好像覺得到了城市中的小書店
《荒野的古本屋》特別吸引我,這一櫃專門是談書店的書,這些作者長期關注書店的經營
獨立出版品
生活器皿
這一區的設計很農村,很想坐在這邊看書
看了這一區的二手書,很多想買回家,但是老闆說只能看不能賣
挑了三本書翻一翻,特別喜歡左邊那本喫茶店百科大圖鑑
精裝本書封也可以當成廣告,圓形的書角,撫觸起來特別有質感,不知道未來我寫的書,可否有一本能夠有這樣的裝禎
喫茶店的登場人物
路上觀察學也有文庫本,台灣少有文庫本,我感覺應該是一個好的市場
老闆很喜歡幸田文的樣子
昨天才去『放浪』餐廳,今天就遇到了《放浪記》這本書
日曆停在昨日,書店會舉辦一些小小的展覽,感覺比袖珍博物館還要袖珍
看到屋外排列整齊的柴,冬天應該非常的冷吧?夏天要撿柴、砍柴、整理。山中的日子,好像是要用年來計算的
離開時再看一眼這家山中的書店,頗有山中無甲子的意境,店主曾經在東京開了一家咖啡館(roba roba cafe)
看了該書店的網站,店主真的是徹底執行半X半農的生活啊!
http://www.roba-books.com/
2014/08/04
【台北】劍潭山,吵雜紛亂的山丘與消失的水潭
登高望遠,往西北看是士林天母,前方不遠處的社子島,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會處,或許百年前的人從來不會想到今天的車聲、飛機聲的人工噪音,會比山內的蟬鳴還要大聲吧?
*劍潭山,台灣神社原址,現為圓山大飯店
劍潭山在日本時代規劃為台灣神社,後升級為台灣神宮,而今緩步上山,一座座羽球場,也提供登山客一些唱卡拉OK的服務,一座座小廟與健身器材。當年興建台灣神社時,法國領事館與大稻埕仕紳在此都有土地,台灣總督府想了一些方法才順利興建神社,今日也看到一些羽球場鎖上了門變成了私人的運動中心。
看到了一個老外,架了腳架準備拍攝夕陽,河水反射金閃閃的陽光,河港交易的戎克船已經不在,我想像著大航海時代,原住民在劍潭山望著海邊的心情。
只聽到中山北路喧囂的人車來往聲音,加上繁忙的捷運,走上劍潭山頂,很輕易的可以看到基隆河這一側,迎面而來的聲音是高速公路的車聲,飛機起降的聲音中遠眺是台北101大樓,我忍不住帶起了耳機,聽著交響樂,配合了這城市的作息,夏日黃昏時下班的人潮,應該最適合蕭邦的曲,蟬聲仍爭鳴,而我的心這時才靜下來。
這是神社的土地嗎?如今只看到諾大的飯店,劍潭山注定要喧擾,因為它已經被這座城市包圍,我喜歡登高望遠,但城市中的山丘,被種種的擋土工程維持著以前的身影,孤獨的呼吸著。
*三腳渡
從捷運劍潭站下車,除了可以從圓山保齡球館後方上山一遊,還可以從劍潭路往西往基隆河邊走過去,盡頭就是三腳渡。
為何劍潭路旁有一長廊公園?為何三腳渡是連結三塊陸地的碼頭?為何河邊的天德宮有那麼多神像,廟的門柱是鋼筋?這一大堆問號,讓我翻開以前的地圖,加上文史資料,讓我找到了答案。
原來日本人蓋台灣神社的劍潭山,旁邊是基隆河,原先是想要在圓山的西麓建官方的神社,後來選擇了劍潭山,這山頭不但河水交會,爬山劍潭山視野極好,夕陽西下河面上金光粼粼,蜿蜒的基隆河在社子島那端匯入淡水河。如今,這樣的蜿蜒河道已經消失,人與自然爭地的結果,原來的基隆河走在基河路已經填平蓋起一棟棟的大樓,大龍峒與社子島本來有條河流分開兩地,而三腳渡就在這三塊土地的交會口。
所以從劍潭路旁的公園綠廊,就是當年基隆河改道所留下的人工河流,走過這條公園,兩旁的大廈與停滿車狹小的巷道,一時之間很難跟水田與基隆河連結,公園內偶有廟方所辦的活動,遛狗跑步的人們,誰也不知道這裡在颱風後,是一個必定淹水的氾濫區。
走到了三腳渡,看到了天德宮可以動態起降的漂浮廟,裡面眾多的神像,有很多是人家遺棄而被廟方收留的落難神明,因為經常淹水,廟方很有創意的製作了可以起降移動的廟,我想這應該是全台首創吧?
以往台北市把所有的汙水都排到河流內,1950年代,三腳渡與周邊的漁民只能靠抓一種紅蟲維生,紅蟲可以在汙水內生存,而紅蟲又是養鴨、養鰻的飼料,此地成為全台紅蟲的供應中心,這是當地人難忘的黃金年代。
1964年,葛樂禮颱風來襲,防洪計畫中的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快速進行,社子島與大龍峒的番仔溝填平,三腳渡少了一隻腳,失去了渡船碼頭的功能,基隆河改道後整個劍潭山的景觀大變,再也見不到美麗多樣的夕陽。
《淡水廳志》:「每黑夜或風雨時,輒有紅光燭天,相傳底有荷蘭古劍,故氣上騰也。」這種特別的景色變化是昔日淡水八景的「劍潭夜光」。今日,劍潭已經沒有潭,更遑論有這樣特殊的景緻了。
PS.
郁永河來台採購硫磺,曾經描述船入關渡後,台北是一個大湖,推測是1694年發生大地震,水淤積在此,剛好郁永河 1697年來此,誤認為台北是大湖,其實只是關渡以東的士林北投一帶而已。
*劍潭山,台灣神社原址,現為圓山大飯店
劍潭山在日本時代規劃為台灣神社,後升級為台灣神宮,而今緩步上山,一座座羽球場,也提供登山客一些唱卡拉OK的服務,一座座小廟與健身器材。當年興建台灣神社時,法國領事館與大稻埕仕紳在此都有土地,台灣總督府想了一些方法才順利興建神社,今日也看到一些羽球場鎖上了門變成了私人的運動中心。
看到了一個老外,架了腳架準備拍攝夕陽,河水反射金閃閃的陽光,河港交易的戎克船已經不在,我想像著大航海時代,原住民在劍潭山望著海邊的心情。
只聽到中山北路喧囂的人車來往聲音,加上繁忙的捷運,走上劍潭山頂,很輕易的可以看到基隆河這一側,迎面而來的聲音是高速公路的車聲,飛機起降的聲音中遠眺是台北101大樓,我忍不住帶起了耳機,聽著交響樂,配合了這城市的作息,夏日黃昏時下班的人潮,應該最適合蕭邦的曲,蟬聲仍爭鳴,而我的心這時才靜下來。
這是神社的土地嗎?如今只看到諾大的飯店,劍潭山注定要喧擾,因為它已經被這座城市包圍,我喜歡登高望遠,但城市中的山丘,被種種的擋土工程維持著以前的身影,孤獨的呼吸著。
*三腳渡
從捷運劍潭站下車,除了可以從圓山保齡球館後方上山一遊,還可以從劍潭路往西往基隆河邊走過去,盡頭就是三腳渡。
為何劍潭路旁有一長廊公園?為何三腳渡是連結三塊陸地的碼頭?為何河邊的天德宮有那麼多神像,廟的門柱是鋼筋?這一大堆問號,讓我翻開以前的地圖,加上文史資料,讓我找到了答案。
原來日本人蓋台灣神社的劍潭山,旁邊是基隆河,原先是想要在圓山的西麓建官方的神社,後來選擇了劍潭山,這山頭不但河水交會,爬山劍潭山視野極好,夕陽西下河面上金光粼粼,蜿蜒的基隆河在社子島那端匯入淡水河。如今,這樣的蜿蜒河道已經消失,人與自然爭地的結果,原來的基隆河走在基河路已經填平蓋起一棟棟的大樓,大龍峒與社子島本來有條河流分開兩地,而三腳渡就在這三塊土地的交會口。
所以從劍潭路旁的公園綠廊,就是當年基隆河改道所留下的人工河流,走過這條公園,兩旁的大廈與停滿車狹小的巷道,一時之間很難跟水田與基隆河連結,公園內偶有廟方所辦的活動,遛狗跑步的人們,誰也不知道這裡在颱風後,是一個必定淹水的氾濫區。
走到了三腳渡,看到了天德宮可以動態起降的漂浮廟,裡面眾多的神像,有很多是人家遺棄而被廟方收留的落難神明,因為經常淹水,廟方很有創意的製作了可以起降移動的廟,我想這應該是全台首創吧?
以往台北市把所有的汙水都排到河流內,1950年代,三腳渡與周邊的漁民只能靠抓一種紅蟲維生,紅蟲可以在汙水內生存,而紅蟲又是養鴨、養鰻的飼料,此地成為全台紅蟲的供應中心,這是當地人難忘的黃金年代。
1964年,葛樂禮颱風來襲,防洪計畫中的基隆河截彎取直工程快速進行,社子島與大龍峒的番仔溝填平,三腳渡少了一隻腳,失去了渡船碼頭的功能,基隆河改道後整個劍潭山的景觀大變,再也見不到美麗多樣的夕陽。
《淡水廳志》:「每黑夜或風雨時,輒有紅光燭天,相傳底有荷蘭古劍,故氣上騰也。」這種特別的景色變化是昔日淡水八景的「劍潭夜光」。今日,劍潭已經沒有潭,更遑論有這樣特殊的景緻了。
PS.
郁永河來台採購硫磺,曾經描述船入關渡後,台北是一個大湖,推測是1694年發生大地震,水淤積在此,剛好郁永河 1697年來此,誤認為台北是大湖,其實只是關渡以東的士林北投一帶而已。
2013/12/06
2013/07/23
2012/06/13
【台北】象山步道
回首從小到大的台北市,好像每年都有些改變,唯一變化比較少的,應該算是親山步道吧?小學有一年暑假,父親每天下午帶著我走這些郊山步道,順便採些草藥回來燉,拔木耳回家加菜,那年除了家中的中藥味,就是在山中的綠樹蟬鳴聲。我已經忘了在爬步道的時候父親跟我講了哪些話哪些大道理,不過,我這輩子最難忘的就是那年的暑假。
1944年美軍所繪台北市地圖的部分,北邊往南在今日,依序是民生社區(軍用飛行場)、台北機廠、信義計畫區(四四兵工廠),東南邊則是象山。
2010年左右之衛星空拍圖(Google map)
眼看著小水瓶較快要小學畢業了,卻顯少帶他去爬山,昨日,星期一,小水瓶因為星期六有園遊會而休假,剛從京都回來的我,心情好像還在京都,於是就用同樣的心情帶小水瓶去爬象山。
其實,爬象山應該不能叫作爬山,應該叫做散步,到了入山口,剛好開始做個回憶,小學升四年級的那個暑假,爸媽規定我們每天上午要爬上山,我們家人都不是很勤勞的人,因為爸爸的同事朋友的驅動力,這些朋友攜家帶眷每天一起上去,到了象山頂做做運動、吃水果、吃早餐後下山,這樣居然也養成了習慣。
今日的象山步道設備非常好,整個階梯都是石頭,步道夠寬,有人走得慢也不會塞住,不少人光著腳丫走,更貼近大自然。帶著小水瓶走,碰到了長約一公尺的青竹絲經過,水蛙的打招呼,還有大蜘蛛、很喘的狗、蜜蜂、蝴蝶、蚯蚓等等,當然還有各式各樣的植物,很高興可以遇到那麼多動植物。
唯一比較遺憾的,在京都的山林步道間散步,會遇上寺廟,裡面的庭院別有洞天,而象山的入山口也有寺廟,這座寺廟目前有理髮只要一百元的服務,除此之外就沒甚麼驚奇的了。
在象山的周邊,因為在日本時代就是軍隊駐紮地,戰後是四四兵工廠所在地,當時還有座靶場,每個高中生都要到此打靶訓練,每次看到 1944 年美軍所繪的台北市地圖,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爬山象山看整個台北市的地貌。當時沒有市民大道,台鐵也還沒有地下化,所以從象山頂往北看,可以清楚的看到松山機場的飛機起降,也可以看到火車從台北火車站開出來緩緩地進去台北機廠,而國父紀念館就在旁邊。
在象山步道登山口附近,有不少大水溝,都還沒有加蓋變成馬路,鄰居一群小朋友會往更上游去戲水,溪流清澈無比,有時還抓到魚。這些景象在今日已經都不復見,或許在升學主義的國中時代,就逐漸的消失而不自知,等長大再想起時,那些也已經變成腦中的記憶而已。
小學念三興國小,校園中有棵大榕樹,在操場還可以看到拇指山,有次山上失火,火燒了很久,還有直升機去灌救,拇指山那根拇指上山的路,還封閉了一陣子。有時會跟班上的同學放學相約去爬山,有時約定要抓到甚麼蟲,或是踩到甚麼樣的花草,或者是要看到橋、溪等等,才能回家。當然,有時很晚回家要跟父母解釋這些約定,大人是聽不懂而被挨罵。很幸運的,這些山勢地貌,如今都還保留著,帶著小朋友行走時,還可以說說小時候發生的趣事。
如今到了象山頂的大石頭處,是101大樓的最佳觀賞點,1970年代,沒有101大樓,我們遠眺圓山飯店,看著遠方的橋梁,天氣好甚至可以看到觀音山、林口台地。再走一小段路到了涼亭,以前有盪鞦韆,小朋友總是喜歡在那邊盪。不過,現在可能是安全因素沒有這個設施。
大中午,走到象山頂的涼亭,雖然只有四個人在此,可是卻熱鬧的像是在菜市場一般,只是覺得,聊天有必要那麼大聲嗎?以前到山上來,會聽到有人練習肺活量會對山下大叫,此起彼落的叫聲很熱鬧,如今,大家用大聲聊天來練肺活量,我只能樂觀的這樣想。下次,要帶小水瓶走哪座山呢?
1944年美軍所繪台北市地圖的部分,北邊往南在今日,依序是民生社區(軍用飛行場)、台北機廠、信義計畫區(四四兵工廠),東南邊則是象山。
2010年左右之衛星空拍圖(Google map)
眼看著小水瓶較快要小學畢業了,卻顯少帶他去爬山,昨日,星期一,小水瓶因為星期六有園遊會而休假,剛從京都回來的我,心情好像還在京都,於是就用同樣的心情帶小水瓶去爬象山。
其實,爬象山應該不能叫作爬山,應該叫做散步,到了入山口,剛好開始做個回憶,小學升四年級的那個暑假,爸媽規定我們每天上午要爬上山,我們家人都不是很勤勞的人,因為爸爸的同事朋友的驅動力,這些朋友攜家帶眷每天一起上去,到了象山頂做做運動、吃水果、吃早餐後下山,這樣居然也養成了習慣。
今日的象山步道設備非常好,整個階梯都是石頭,步道夠寬,有人走得慢也不會塞住,不少人光著腳丫走,更貼近大自然。帶著小水瓶走,碰到了長約一公尺的青竹絲經過,水蛙的打招呼,還有大蜘蛛、很喘的狗、蜜蜂、蝴蝶、蚯蚓等等,當然還有各式各樣的植物,很高興可以遇到那麼多動植物。
唯一比較遺憾的,在京都的山林步道間散步,會遇上寺廟,裡面的庭院別有洞天,而象山的入山口也有寺廟,這座寺廟目前有理髮只要一百元的服務,除此之外就沒甚麼驚奇的了。
在象山的周邊,因為在日本時代就是軍隊駐紮地,戰後是四四兵工廠所在地,當時還有座靶場,每個高中生都要到此打靶訓練,每次看到 1944 年美軍所繪的台北市地圖,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爬山象山看整個台北市的地貌。當時沒有市民大道,台鐵也還沒有地下化,所以從象山頂往北看,可以清楚的看到松山機場的飛機起降,也可以看到火車從台北火車站開出來緩緩地進去台北機廠,而國父紀念館就在旁邊。
在象山步道登山口附近,有不少大水溝,都還沒有加蓋變成馬路,鄰居一群小朋友會往更上游去戲水,溪流清澈無比,有時還抓到魚。這些景象在今日已經都不復見,或許在升學主義的國中時代,就逐漸的消失而不自知,等長大再想起時,那些也已經變成腦中的記憶而已。
小學念三興國小,校園中有棵大榕樹,在操場還可以看到拇指山,有次山上失火,火燒了很久,還有直升機去灌救,拇指山那根拇指上山的路,還封閉了一陣子。有時會跟班上的同學放學相約去爬山,有時約定要抓到甚麼蟲,或是踩到甚麼樣的花草,或者是要看到橋、溪等等,才能回家。當然,有時很晚回家要跟父母解釋這些約定,大人是聽不懂而被挨罵。很幸運的,這些山勢地貌,如今都還保留著,帶著小朋友行走時,還可以說說小時候發生的趣事。
如今到了象山頂的大石頭處,是101大樓的最佳觀賞點,1970年代,沒有101大樓,我們遠眺圓山飯店,看著遠方的橋梁,天氣好甚至可以看到觀音山、林口台地。再走一小段路到了涼亭,以前有盪鞦韆,小朋友總是喜歡在那邊盪。不過,現在可能是安全因素沒有這個設施。
大中午,走到象山頂的涼亭,雖然只有四個人在此,可是卻熱鬧的像是在菜市場一般,只是覺得,聊天有必要那麼大聲嗎?以前到山上來,會聽到有人練習肺活量會對山下大叫,此起彼落的叫聲很熱鬧,如今,大家用大聲聊天來練肺活量,我只能樂觀的這樣想。下次,要帶小水瓶走哪座山呢?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