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翻閱了這幾本書,首先要很佩服的策劃者,居然可以讓學生寫出那麼成熟的文字,文學作品與親自體會的對照,甚至是心得都讓人感覺不像是高中生的作品,以為是老台南人加上看過這些文學家作品消化的成果。
我拿了台南的佳里區所描述的吳新榮給我媽看,對他來說兒時的記憶模糊的無法連結,甚至是我描述外婆家曾經開過柑仔店、裁縫店、美容院,我媽的記憶跟我大不相同,這是身處台灣平行時空的奧妙。
另一本書《書城旅人》則是大學生暑假去探訪英國書鎮,還有在巴黎、倫敦探訪老書店的心得,文字洗鍊也書寫了自己的心情,看完了很像去逛了一圈書店,跟我幾年前記憶中的倫敦、巴黎書店沒有改變,在異地的書與書店有了完美的萍水相逢,在大學四年有璀璨的記憶,反倒是跟我的記憶相符的。雖然作者跟我差了二十幾歲。也就是說,倫敦巴黎的書店,應該也沒甚麼改變囉?
《書城旅人》年輕人的世代!(5/21更新)
突然發現作者的學號是B00開頭,而我是 B77,也就是我大學時代還在金石堂逛文具部買貼紙、書籤的那個年代,她還沒有出生。而我想想我大四的時候不知道再忙甚麼?溫羅汀的書店,除了唐山之外,甚麼獨立書店的理念與精神,一概都不知道。這樣對比之下,現代年輕人獲取資訊的來源比較迅速準確了,只要能夠確實執行,成功的機會比我們當年還大得多。
看完了這本書洗鍊的文字,實在難以想像是大四學生寫出來的遊記,今天又聽到了她分享去書鎮的簡報,講了很多書上難以表現出來的內容,我算是收穫頗豐。這本書的調性比較走散文似的遊記,雖然依照旅行的時間去紀錄,描述心境的轉變,與勇闖各個書鎮、書店遇到的人事物,看了書好像就去了一趟的感覺。
《書城旅人》序言中的理想很大,雖然有點摸不著邊,但文字非常犀利,希望亞臻畢業後仍能用同樣的熱情感染愛書人,我們能夠做的事情太多了,閱讀這件事情,要大家一起來做,而互相合作這件事情要行得通,還是要透過眾人溝通與退讓才能成功的。
我也想起了一個歷史系的學弟,當年在法蘭克福相約,他在比利時交換學生時常在歐陸旅行,我開著親戚的跑車,因為下錯交流道,來回多開了一百公里的路心裡非常懊惱。年少輕狂的兩人走過一間間小小的博物館,他則是一直跟我說他大學時代差點被休學,能夠交換學生也是運氣好之類,讀過歷史系的人,每每用很多放大鏡觀察自己,有時讓人感受自大驕傲,但有時把自己縮小,說著人生一瞬的風淡雲輕。
另兩本是高中生研讀文學家眼中的台南,另一本是用我們讀過的英國文學去逛英國的書店、書鎮,都是去紀錄我們記憶中的一種永恆,無論在哪個地方,我想大家都用這樣心態去面對旅行,面對每一天,生活應該就很充實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