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15

【台中】東海書苑

一想到東海書苑這個名字,就想像應該在東海大學附近,沒想到當朋友告訴我是在中港路二段的時候,我愣了好久,再次用手機上網確認一次,沒想到真的是,我到達目的地是停在金錢豹前面。



假日前往清境農場,下山後想說經過台中去逛一家書店,其實很不想開進中港路,想起這裡除了塞車,還是塞車,下著大雨,光在中港路就花了一個小時,我把車停在路邊,半信半疑地走進去,果然是家書店,跟默契咖啡館共生的東海書苑。由於我的時間不多,匆匆地看了十分鐘,主要分類有翻譯文學、台灣本土歷史、人文藝術、社會學、旅遊、詩集等等類型,利用挑高的格局,創造出較多的書架空間,我很想就坐在地上開書,不過這裡並沒有人在逛書架的感覺。

星期日的午後,外面下著大雨,咖啡館裡面卻坐滿著人,一桌桌的朋友來此聊天,吧檯的客人也用筆記型電腦上網。我在網路查看了這家書店的歷史,曾經在中寮山上遇到「溪底遙學習農園」的小非也是這裡的舊友,我在那邊僅有的幾座書架上看到這家書店類似的選書,也在淡水的有河 book 看到同樣類型的書籍,原來書店的樣貌是很容易辨認出來的。

新的東海書苑:在鄉村的夜晚想到東海書苑
http://www.thusbook.com/?p=25

逛完了書店在大雨中離去,我買了本《一九三0年代的台灣》。深深地希望這家書店能夠經營的長久,讀書人的工會是很好的構想,下次去希望能待一個下午好好的觀察,或許有機會能參與幾場活動。

2007/08/14

【倫敦】深夜特急

似乎是我第一次介紹日劇,本來在兩三個月前看到這套書出版,很想買下來閱讀,可是一看到厚厚的三本,就打了退堂鼓,但經過光華商場的時候,居然看到有這套日劇,就買了這部十年前拍的影集。



一直沒有時間,於是跑到清境農場的民宿開始認真的看這片,雖然有些人說影集跟原著相差的十萬八千里,但是用幾個小時換取豆子般的小字,還是非常值得的。男主角一個無厘頭的遐想,說要從印度德里一路坐巴士到達英國倫敦,這樣的念頭想起於是就開始行動,沒想到坐飛機到了香港後,一路上漫無目的的遊走,到達出發點德里竟然已經花了五個月。

旅行途中男主角一直想著旅行的意義、目標,看著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越是旅行越沒有答案,遇上中年失業的日本歐吉桑藉由旅行找尋生活的目標,在羅馬遇上護照的竊盜集團,最後得到貴人相助,到法國馬賽意外的女友出現二日,但是旅行一年多的男主角與女友兩人竟然無法溝通一起到倫敦,男主角還是一人走完全程,這樣的轉變,都是那麼的無法預測。而看了這部片的同時,也可以複習自己曾經去過的景點,或者是未來想要去的地方。

下個月的我就要一個人去倫敦流浪了,雖然不能有像男主角這樣的豪情賭注,放下所有的一切出走,但也是一個星期的旅行,我的目標就是去倫敦免費的博物館把頭腦灌爆。

有一些朋友過幾天就要去印度的加爾各達做義工旅行,還有從北京到巴黎騎著單車的 Deray更是現在進行式,無論這些旅行有沒有目標,我相信都會有不少的收穫。

Jessica 隨意想:八月‧印度‧垂死之家
http://blog.yam.com/jc426/article/9415378
Deray 的北京到巴黎 單車旅行 2007年 再次追逐冒險
http://btp.deray.org
《深夜特急》風靡日本二十餘年的自助旅行重量名著
http://www.eslitebooks.com/exhibition/070524_night/index.shtml

2007/08/13

【南投】清境農場

第一次把照片轉成影片檔,然後配上音樂,我凌晨五點想爬起來拍日出,不過可想而知最近的大雨是不可能拍到的,但是錄到了清晨動物的呢喃!



本來預計8月18日才要上山去,又怕人很多,聯絡了山上的民宿,有很多人因為氣象局的豪雨特報取消掉了訂房,我看了一下衛星雲圖,毅然決然的跑上了山上,從台北出發到清境,開車只花了三個小時。

山上果然沒甚麼雨勢,慶幸賺到了一個少人的山上假期,中央山脈重巒疊翠,看著雲霧從山邊瀉下,聽著蟲鳴鳥叫,在民宿佛羅倫斯的威尼斯房間內就可以看到整個山景,還可以欣賞碧湖湖景。隔日早上去青青草原看綿羊,下著雨但人潮還是頗多,看到了幾隻大綿羊就打道回府。

清境農場官方網站
http://www.cingjing.gov.tw

或許人潮減少是因為11日陳昇演唱會取消,但是我覺得賺到了一個優閒的山居歲月。

2007/08/10

【德國】萊比錫教堂@巴布藍肯堡 Bad Blankenburg

一看到字尾是 -burg 的英文,大部分是德國的城市,好像每座城市都是城堡的感覺。很高興收到雨漣的馬丁路德之旅途中的明信片。


2007.8.10 收到‧雨漣(這明信片上的插畫不知道是甚麼意思!是孟德爾頌要跟巴哈收錢嗎?)
日落前的魔術時光
http://blog.roodo.com/raininglight

看來又是陌生的地方,從網路上搜尋這個地方的中文網頁還真的很少,英文德文的蠻多的,然後翻開以前買的德國旅遊書,這地方還沒有列在裡面,唯一知道的就是巴哈、孟德爾頌成名的地方

巴哈,1685年3月21日生於德國中部埃森納赫(Eis Enach),早年於教堂擔任管風琴演奏者,後來擔任宮廷樂長,1723年在萊比錫教堂擔任合唱樂長之後直到去世(1750年)。一百年多年後的孟德爾頌才把巴哈的音樂從教堂的書庫裡翻出來發揚光大。這段音樂歷史是我國中音樂老師錢二明一定要我們記下來的,她說巴哈就是音樂史的國父,其他就全部還給老師了。

雨漣說這是巴哈在萊比錫教堂中用的管風琴,而這座教堂也是浮士德重要的場景之一。

2007/08/09

【台北】逸仙公園及國父史蹟館@梅屋敷

在市民大道與中山南路口有一小塊公園與一個日式建築,是國父史蹟館。因為孫文先生在二次革命後來台下榻的旅館,因而得名。


革命烈士羅福星真的蠻帥的

國父史蹟館原來是日治時代的旅社,原名梅‧屋敷,建於1905年,傳說旅社主人在新竹縣山間得到古柏兩百株,並移植到館前的庭院種植,而這個旅館建在台北城旁,應該是非常高級的旅館,跟金瓜石的太子賓館,或者宜蘭的縣長官邸長得一模一樣,四周有迴廊,中間的房間全部用榻榻米,一進門就看到孫文先生在此寫下的『博愛』二字。

【金瓜石】太子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1/blog-post_11.html
【宜蘭】設治紀念館與九芎埕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11/blog-post_20.html

1983年為配合鐵路地下化工程,史蹟館向北搬移50公尺。在車水馬龍的火車站旁,有座幽靜的公園,來參觀的人不多,但是總會看到一些外國觀光客來此,有的會在池塘邊休息很久。感覺上中山北路沿線,與二二八公園這邊若能連成幾個有主題的觀光步道,把這些小的博物館串聯起來,應該是很好的觀光資源,我想未來有空就來用 google maps 做一些路線出來看看。

來此多次剛好都是中午休息時間不能參觀,這次趕在16:30前進去,參觀出來才發現不能拍照的標誌,室內有許多孫文先生毛筆字的真蹟,不過我想應該是複製品。

2007/08/08

【淡水】滬尾砲台祭特洛伊攝影展

這算是我比較正式的去看一場攝影展,為什麼用『一場』這個形容詞呢?是因為有攝影師以及被攝影劇場演員的參與導覽解說,攝影的作品是兩年前在此的金枝劇團台語發聲的表演,這齣劇同時是希臘神話中描述特洛伊的戰爭故事。



每次到滬尾砲台要進去參觀,不到下午五點半,工作人員幾乎就不賣票了,準備把大門關起來,這次攝影展,專程舉辦夜間導覽,所以開放到晚上八點鐘,陰森森的砲台開放到那麼晚,其實別有一番風味,藉由這個導覽,我意外的偷拍了不能拍照的古蹟。

之前看過陳逸宏的部落格,長期的跟拍民俗節慶,也非常注重地方歷史特色,要用一兩張照片來說故事,的確是很困難的事情,但是我看他的部落格,幾乎不用文字,就可以表現出他想要表達的主題。陳逸宏幾乎用他生活上所有的時間投入攝影工作,那種攝影不是唯美,而是跟人、跟土地的結合。

若大家有時間有機會,也可以去接觸一下攝影師的世界,也順便了解一下滬尾砲台這個古蹟。

陳逸宏的逸想視界※公告:【祭特洛伊攝影展‧夜間導覽講座】
http://www.wretch.cc/blog/EYESHOT&article_id=10240866

2007/08/07

【台北】日治時期的台北廳@監察院

目前我們的五權憲法中一權的監察院是沒有院長的,比較諷刺的是這座古蹟應該是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時期的機關建築,翻開老照片,幾乎一模一樣,樣式沒有被改建過。



這個地點在清代是城牆外,所以空空如也,一直到了日本人把沒用的城牆拆掉改成三線路(現中山北路),所有的機關建築往四周延伸。日治時期的1915年這座建築才落成,作為台北廳的辦公室,1920年改台北廳為台北洲。

一到了監察院的門口,就被這裡繁複的裝飾所迷惑,中間切一半的山牆,希臘托次坎成對圓柱,兩旁衛塔的圓頂,法式屋頂上開了半圓形小窗,還有長方形老虎窗,圓形的牛眼窗兩旁有兩串水果花草雕飾。後面蓋了新的大樓,其實蠻醜的,我在大門口,站了很久實在不知道怎樣拍照。

這裡每周五下午開放民眾參觀,可活動範圍除了外面,還有中央圓頂的部分。只要帶身分證去登記就可以入內參觀拍照。

監察院建築介紹
http://www.cy.gov.tw/build/index.html

2007/08/06

【吳哥】千年一瞬的微笑@PC Home life

這個月(2007年8月)的PC Home雜誌的 life 版本又有我寫的文章,即使才四頁,我還是花費了很大的工夫來寫,再次感謝該雜誌的編輯,挑的照片放出來出乎我意料的好,本來這些照片我只是安安靜靜的放在我的相簿,透過編排後居然真有味道。






《吳哥》眾神之城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5/blog-post_05.html

吳哥王朝可挖掘到的古蹟大致可以推回到西元877年,在柬埔寨暹粒省吳哥地區的東南方有個羅洛斯遺址,當然有很多神話故事來支撐整個吳哥王朝的歷史,但我們今天要探訪的是眼睛看的到的世界遺址。

談到吳哥王朝的歷史,最容易的就是從眾多神廟的浮雕了解,不但描述國王打戰勝利,也刻畫出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更把印度史詩畫的神氣活現。雖然每座神廟都有藏經閣的建築設計,但是因為連年的戰亂,加上是利用竹葉來紀錄,很容易隨著時間風化腐蝕掉!

所以,吳哥王朝的歷史還是都從中國的紀錄而來,最有名的就是中國宋朝的外交使者周達觀所著的《真臘風土記》,書中詳細紀錄了當時的生活以及信仰的宗教。但是周達觀並沒有紀錄到吳哥王朝的過往歷史與宗教,書上的記載甚至沒有到過小吳哥城,也就是目前列為世界遺產的吳哥寺(窟),

以下就幾個盛世的相關景點做個整理,到這些神廟參觀時只要注意年代,大致可以了解當時的宗教信仰與建築特色,這樣才不會淪為只去看廢墟或是石頭的感想:

1. 羅洛斯遺址:西元877-886年,國王因陀羅跋摩一世,奠定了水利系統的基礎,磚造的三座神廟仍在,有的是在水庫上祭祀祖先的,也有供奉濕婆神的。重要的有普列科寺(也稱為神牛寺),巴孔寺以及羅蕾寺。

2. 遷都巴肯山:西元889-915年,國王耶輸跋摩一世,在附近有有河流可以灌溉,選擇建立在小山上,讓百姓敬畏神明,雨季時也可避過淹水。重要的旅遊景點是巴肯山。

3. 迴廊建築:西元944-968,國王羅仁德拉跋摩二世,國王信奉印度教濕婆神,但容許其他信仰併入。重要的旅遊景點是在水庫上的東美蓬寺、死者的火葬場變身塔,還有在東北方雕刻精緻的班蒂絲蕾寺(女皇宮)

4. 大乘佛教信仰:西元1002-1049年,國王蘇利耶跋摩一世,是吳哥王朝第一個國王把佛教信仰帶入神廟的主體信仰,後來國王過世後又改為信奉印度教,所以印度神祇進駐,但最大的臥佛至今仍然存在巴芳寺。

5. 吳哥寺(窟)的興建:西元1113-1150年,是吳哥王朝領土最大版圖的時代。旅遊重要的寺廟有塔瑪儂遺址以及最壯觀的吳哥寺(寺),這此可以待上半天以上,無論日出或是日落都直得一遊。

6. 興建大吳哥王城:西元1181-1220,國王闍耶跋摩七世,因為耗費太多資源,導致整個王朝開始走下坡。這期間興建的神廟很多,有紀念父母也有姐姐或是將軍,也有提供百姓治病的醫院等等,因電影《蘿拉快跑》而得名的塔普倫寺也是這個年代所興建。旅遊重點有龍盤寺、微笑高棉巴揚寺(巴戎寺)、塔普倫寺、寶劍寺等。

可能是編排時候的問題,雜誌上的第4、5點被合併了,吳哥寺的興建不是大乘佛教,它可是個標準的印度寺廟,為何大門朝西,目前還不得而知。

2007/08/05

【台北】舊香居二手書店興隆店

一踏進這家店,看到老闆娘就知道是舊香居龍泉店主人的母親,親切的笑容,還來幫我多開幾盞燈,又加強冷氣。回想上星期在牯嶺街某家舊書店被老闆罵,舊香居的服務態度可真的讓我感動。



雖然整個書店被書佔滿,但是走道還算寬敞,書的分類很清楚,有藝術、名家暢銷小說、旅遊、過期雜誌、百科全書類、童書、漫畫,印象最深刻的有總統府的會議及執行記錄等。中間的書堆其實並不好找書,我在那邊把整疊都搬了出來,然後一本本翻開找書,還真的被我挖到一些寶。這裡的味道好似十年前光華商場的味道,我想有些人鼻子比較敏感的,可能要點時間才能適應,但是那些店也都不在了。

二手書店的確是需要轉型,目前看得到的茉莉二手書店與舊香居都是經營不錯,只要這些書有在流動,我就覺得是成功的。多元化的經營是現在獨立書店的走法,而每家書店都有不同的走法,相較之下這家店算是很單純的賣二手書,我才去一次,所以也不算了解深入,未來有空再多來探訪。

【台北】舊香居二手書店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6/blog-post_24.html
舊香居
http://blog.yam.com/jxjbooks

我結帳時拿出舊香居的購書袋,老闆娘又把零頭去掉,不過這好像是他們家的傳統。我逛完後去正對面的金石堂逛一下,或許是在舊香居看太多書的封面,感覺金石堂的書還真少。假日去逛書店已經變成例行性工作,希望能多找到多一點有特色的書店!

2007/08/03

【青島】望火樓

收到阿貝的明信片許久,盼望不到她寫的青島遊記,那我就開始自己神遊吧!


2007.7.16 郵戳是來自上海

貝式奢華
http://innocencechen.blogspot.com/

青島是德國殖民統治,該時期有大規模的城市建設,留下豐富的建築文化遺產,也形成獨特的城市風貌。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這景致成為青島的城市符號。1897年,德國佔膠州灣,次年租借青島,把此地劃為軍港、商港。德國人拆除中國村落,新建一個歐式風格的現代港口城市。1914年夏天,日對德宣戰,11月7日攻佔青島,設置日守備軍司令部,日本數萬人移民來此,大量投資,成為中國輕紡工業基地。

青島市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D%92%E5%B2%9B%E5%B8%82&variant=zh-tw

這張明信片的望火樓,1902年興建,屹立在觀象山西北麓上,它的用途是能夠在高處看見這個城市哪個地方起火,然後就敲鐘來警告大家。這個鐘樓瞭望了這個老城,也默默的見證了青島的滄桑與變遷。如今這個古蹟望火樓的功能已經不是望火了,在中國的歷史腳步中,1958年的大躍進,1964年的四清運動都在這召開動員大會,文化大革命期間無數的批鬥大會,也在望火樓。

阿貝說中國的南北方大不相同,青島空氣好、氣候怡人,建築物充滿濃濃的歐洲風味,也因為建築有特色,所以造就出很多討論建築歷史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