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1

【台北】高中生的營隊,走讀踏查溫羅汀與昭和町

20230711 高中生的營隊,走讀踏查溫羅汀與昭和町

已經連續帶了幾年這個營隊,是國科會的計畫,我發現來參加的高中生比較融入,也隨時錄影紀錄,結束問了一下帶隊的老師,是社會系畢業的年輕人,說要參加這個營隊是需要面試的!

另一個帶隊老師是個老外,但是中文實在很好,他說這群學生都是資優生。

現在的學習環境已經跟我小時候大不相同,只要自己有興趣的事,應該都可以找到同溫層,也可以找到夠多的資料,有了這些營隊的踏查,原本我們可能到了大學打工或畢業才能體驗的事情,在高中就已經變成了專家,讓我想到了我從國中就開始投稿電腦雜誌,其實現在更為多元,實在不用多擔心。

今天兩個主題,應該是台北書店街的發展,另一個是昭和町日本時代住家的型態特色,插入了臺靜農與彭明敏遭遇到的白色恐怖,我好像又塞入了太多,希望這些高中生有點點收穫或是興趣。

活動前我一直很煩惱走一走會不會有人中暑,我會不會揮汗如雨,結果走讀期間下了大雷雨,老師還擔心有同學失溫,以後我不要亂許願。

2023/07/04

【台北】早坂犀牛,林朝棨(1910年5月26日—1985年7月4日)

林朝棨(1910年5月26日—1985年7月4日)

今天是地質系教授的紀念日

大塚裕之教授和林朝棨教授在1984年將這隻犀牛化石命名為早坂中國犀牛(Rhinoceros sinensis hayasakai),以紀念在臺灣最早發現犀牛化石的早坂一郎教授。 這批犀牛的部份骨骼化石保存於博物館。(早坂犀維基百科)

不過,最近中國犀被重新分類了。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E%97%E6%9C%9D%E6%A3%A8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62410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7%A9%E5%9D%82%E7%8A%8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GSr5SWmLk

2023/07/02

《百年台灣大地》推薦序:科技雖然可以改變未來,但要從了解自身開始/青田七六文化長水瓶子(作者為台灣大學地質系七七級校友)

(這本書內有一些難得的照片)

百年台灣大地推薦序/青田七六文化長水瓶子(作者為台灣大學地質系七七級校友)

從大一進入地質系就讀,就愛上了台灣山水風土,每次出野外艱苦的看著地圖,教授稀鬆平常地指著地形圖,輕而易舉的在三千公尺的高山上來去自如,不然就是在溪底的大石頭間上下跳躍,當我還在氣喘吁吁的時候,已經指著地質露頭解釋完畢,根本來不及測量記錄所見。

或許是玩心太重,終究沒能繼續地質系相關所學,畢業後就投入其他行業,一直到2011年,同學一起參與馬廷英教授故居青田七六的經營,當時辭去熟悉的專業領域,做著文化導覽的工作,回首大學四年老師的教導:野外實地記錄觀察測量,邏輯推演加上台大學生必要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人生中面對所有事情的萬用鑰匙。

*2021年早坂犀足跡的新發現

大學時代認識了師公--早坂一郎這號人物,但僅止於台灣博物館收藏的寶物,1926年在新竹州大溪郡大溪街(今桃園市大溪區)發現的犀牛化石,命名為早坂犀。早坂一郎對於國家公園的認定與價值,天然紀念物的指定:海蝕石門、泥火山、北投石、貝化石層等有相當的貢獻。讀過本書後,才知道早坂教授無論在東亞各地野外調查,與各地的學者合作努力才造就了東亞地質學的成形,尤其是台灣從無到有地質學研究,進一步影響台灣考古人類學與近代環境保育的奠定。

1984年,大塚裕之、林朝棨將早坂一郎採集自大溪的標本與左鎮採集的犀牛化石標本共同命名為中國犀牛早坂氏亞種。直到2021年在新冠疫情期間,發現於菲律賓的菲律賓犀(Rhinoceros philippinensis)被重新檢視與研究,並發現與早坂犀牛具有共同的獨特特徵,不同於亞洲的獨角犀和雙角犀,為東亞獨特之支系,兩者因此一起被建立為新屬島犀屬(ZooLogical 雜誌的論文)。早坂犀被重新分類,成為合併新物種早坂島犀。

歷經了快一百年,我們對於犀牛的物種演化與足跡的研究,才前進了一點點。

*從日月潭水力發電廠到石門水庫去除淤積永續開發

日月潭水力發電歷經了全球經濟不景氣,最後在1934年完工,早坂一郎就地質學的角度來看,臺灣各地的剝蝕作用尤其顯著,進行日月潭電力工事時必須注意岩盤不安定的問題,以及對自然、人文的衝擊。

台灣歷經多次的大地震,核電廠附近的斷層調查,因應極端氣候需要預防大豪雨的堤防,又要水庫蓄水,種種的建設都需要地質學家。最近石門水庫歷經二千日的工期回春延壽,阿姆坪防淤隧道竣工,每年可清淤增加六十四萬噸,這一些基礎研究調查與相關的工程都不是一蹴可幾,對於大自然的破壞與人類的生存,都必須有個平衡點。

*宮澤賢治的胡桃化石,滄波石與雪峰石的發現與命名

宮澤賢治《銀河鐵道之夜》其中提到胡桃化石的發現有提到的地質學家就是早坂一郎,這樣的情緣,讓我想到了滄波石、雪峰石的發現。

2013-2015年間,黃士龍、沈博彥、朱傚祖、俞震甫幾位地質學相關的研究者組成團隊。他們在登山時,討論應該做一些甚麼創新的事物,於是有了找尋新礦物的計畫,從維也納自然博物館收藏品中切割出了一個1.5 x 1.5 x 0.3公分大概如同米粒大小,這個標本是1979年在阿根廷的一個農田發現的隕石。

從這個隕石內,台灣的研究團隊找到了三種不同的新礦石,其中二種礦物目前在地球表面尚未發現,為了紀念顏滄波、馬廷英教授兩位地質學老師的教導,因此申請命名為滄波石、雪峰石。其中滄波石與骨骼構成類似,未來或許可以成為生物科技的陶瓷材料,而這樣的發現無論了解太陽系的過去與人類科技的未來,都有很大的影響,只是這樣的研究進度非常的緩慢。

*博物學家的視野

大家都知道達爾文物競天擇的演化論,他認為所有物種都是從少數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的。但達爾文不但只是生物學家,甚至是地質學家、考古學家或稱為博物學家,回到大航海時代,人類對地球各處的探索或植基於物產的開發,書中說明早坂一郎對於馬偕博士能夠紀錄自然的現象,最後以讚嘆天主作結:「縱使土地變換,縱使山巒淹為滄海,我們也毫不畏懼。無論何處都有神為我們而設的避難所,祂將以雙手擁抱我們。我們將奉獻此生讚美主。」,這與我們小時候教育的「人定勝天」大不相同,無論科學如何的進步,仍對大自然存有敬畏之心。

*科技雖然可以改變未來,但要從了解自身開始

當我走過瑞芳哩咾海濱看著一片陰陽海,1990年關閉的禮樂煉銅廠舊址,當時我們在山上出野外眺望這一片海洋,大家猜想說著或許幾年後可能陰陽海就消失,但至今仍然存在,到底為什麼造就這樣的特殊地質景觀?也有地質系教授經常在金瓜石調查,他期待因為開採技術的進步能重新開採金礦,美國的頁岩油開採技術不也如此改變了全世界嗎?

這十年流行跨領域學習,人們多有斜槓專業,單一專長已經無法滿足這個社會所需,面對世界上各種競爭,我們需要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認識自己,做更多基礎的地質調查,了解先人的努力歷史,進一步對於各族群生物的重新認識,連結古今才能有自信地邁向未來。

以下是這本書的內容說明,我覺得實在寫的太好了,轉貼出來,我想想如何把早坂一郎融合在我的導覽內容

***

內容簡介
執歷史學家之筆
總匯十九到二十世紀臺灣最珍貴的地學史料
重現塵封超過一世紀的大地故事

  ★首部融合臺灣近代史與地質研究史的跨領域作品
  ★以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早坂一郎教授為核心,回溯、開展近代科研精采歷程
  ★由科學訴說一段跨越國族藩籬的歷史
  ★從東亞到臺灣、從玉山到墾丁,復刻田野現場與遭遇
  ★科學史、殖民史、高等教育史與在地生活的連結

  ◎斯卡羅中的李仙得原來是地質物產研究者!
  ◎馬偕親歷並記錄了1891年雞籠地震與海水倒灌的驚險情景…
  ◎早坂一郎和臺灣學子在臺南左鎮發現了最完整的犀牛化石?!
  ◎日治時期的天然記念物、國立公園等保育倡議影響至今

  十九世紀末日治時期,日籍學者紛紛來臺,是近代臺灣各種科學研究的起始。本書以臺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地質學講座教授早坂一郎(1891-1977)為核心,向前回溯西方人如何因交通、貿易、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來到島嶼;向後探究臺灣學者接續科學研究至今的努力,引領讀者認識近代地質知識體系進入臺灣的歷程,並透過精采的田野調查,看見地質學的建構與殖民治理與在地生活之間的關聯。這些成果,不僅重現百年前的臺灣大地風貌,更以獨特的科學視角,訴說出一段跨越國族藩籬的歷史,開啟一扇扇百年前島嶼生活的時代景窗。

  臺灣位於亞洲大陸東緣、板塊交界處,由造山運動形成,多斷層及地震,向來是地質研究的熱點。最早的地質調查研究始於十九世紀中葉歐美人士來臺探查,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有羅妹號事件的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加拿大宣教師馬偕等。

  十九世紀末,諸多一流的日籍學者來臺,全面展開地質研究。早坂一郎來臺時,已經是東亞地質學的大家,亦是世界級的少數腕足類化石研究者之一,非常重視古生物學,認為達爾文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具備充分的地質學古生物素養。他將古生物學分類與新的研究方法帶來臺灣,貢獻甚鉅。最值得一提的是1931年早坂收到陳春木從臺南左鎮菜寮溪河床寄來的化石,並在林朝棨的指導下,開啟了菜寮溪動物化石研究的開端。

  早坂非常重視科學普及,在臺研究多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例如溫泉、火山、地震等。1935年4月21日新竹、臺中發生大地震,早坂帶學生進行研究,指出震央位置並提出防止震災的方法。1945年他推薦指定了地質方面的天然記念物,包括泥火山、海蝕石門、過港貝化石層等,至今仍是重要的地質襲產。其對於臺灣南部熱帶海岸原生林以及喀斯特地形非常驚豔,主張在南部設置國立公園,引發了論辯。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配合統治需要,早坂將研究重心延伸至南方,包括海南島、泰國、帝汶島等地。戰後1949年,早坂與最後一批日籍學者返回日本,期間心境頗多轉折。此後,林朝棨、顏滄波、馬廷英、王源等,持續將地質研究向下傳承。

  作者花費多年時間,往返臺日兩地,將塵封超過一世紀、豐富龐雜卻散佚各處的田野資料、珍貴史籍,細細爬梳收整,完成此一跨越語言與學科的臺灣近代地質學研究紀錄書,讓我們看見臺灣近代學術轉變的脈絡,以及學術的多元性。

  地史研究與人文史交互影響、演進,就像腕足類化石漂亮的環、左鎮菜寮溪的野牛齒,每一個研究的印記,都將島嶼的山河、常民的生活融入其中,並指向當代科研與環境保育的新課題。

本書特色

  1. 重現19世紀至20世紀,臺灣地質的珍貴性與生物多樣性被發現的精采歷程
  2. 以年代為經,人物為緯,展現不同時代的科學家樣貌
  3. 指出早坂一郎的時代重要性,以及其在古生物生活史、腕足類化石研究的貢獻
  4. 了解近代臺灣學術的起源、發展脈絡,以及多元性:1928年臺灣首創最高學府「臺北帝國大學」成為近代大學模式在臺灣發展的濫觴。「講座制」尤為近代地質與相關科學奠基;其中理農學部更居重要位置。
  5. 看見殖民時代在政策制定與科學研究間的應用與限制

2023/06/29

龍瑛宗的《貘》,日本時代的現代化,是一種食夢的變質

參加了星期六在北埔的龍瑛宗文學館的活動,朱宥勳用很短很短的時間分析了《貘》這篇文章。

這篇短篇是描述北埔的富四代徐青松在清領時期曾祖父百年前白手起家申請成為墾戶,曾祖父懷抱著夢想趕走高砂族,克服了北埔的「瘴煙蠻霧」的疾病,累積了大量的財富。

簡單的來說,這是寫給日本人看得異國故事,朱宥勳說。

的確,這個故事在台灣幾乎就是人人熟悉的故事,但,為什麼龍瑛宗花了那麼多篇幅,介紹北埔山丘上大地主的生活呢?而且還鉅細靡遺地把家族每一個人都描述了出來。

曾祖父無後,從新竹竹塹城抱來的小孩,就是徐青松的祖父,祖父生了幾個小孩,老大抽鴉片煙妻妾成群子女眾多,老二很胖有個白痴兒子,老三瘦高英俊打獵喜歡讀書有憂鬱症後來到北平,老四早死,老五是個律師。而這個家族的女性愛聽三娘教子、活捉三郎的戲曲。

傳到了徐青松這一代,就是哆啦A夢中的小夫,帶著小衫(敘事者龍瑛宗)的故事,貘這個動物在日本神話傳說中是把噩夢吃掉的動物,但實質上小衫是很想要變成小夫的有錢有勢,但看著從小到大沒有夢想,整個家族內非常富麗堂皇,但他卻蜉蝣天地甚麼都不想做,即使是成績不太好,未來可能也可以苟活在人世。

小衫對於少年的性愛充滿了崇高聖潔的夢,而小夫(徐青松)卻隨便找了一個採茶婦人就做愛了,把少年的第一次就"花"掉了,這個純真又美好的夢就消失了。

大部分人對於龍瑛宗的文章多用於批評日本殖民統治這個角度,但對於現代化(如:留聲機)、資本主義的社會,投機與賭博這種台灣人的個性並沒有多所琢磨,表面上好像看著富不過三代這樣的宿命,但更多的比喻,其實很值得大家思考,用這樣的角度,會不會這篇短文要給大家的啟示並不是統治者的壓榨呢?

曾祖父刻苦耐勞但無後,徐家並沒有傳承到這個基因,龍瑛宗認為傳統的麒麟其實是貘,不同的人看到不同動物有不同的解讀,這個從清領到日治時代改朝換代的轉換,不同的讀者也有不同的結果。

這篇短篇很像藝術電影,表面看起來只是淡淡的敘事,但每一個段落,每一個場景,都很值得拿出來做心理分析,最後徐青松變成了貘這個動物,失去了生活中對夢想的追求,他或許可以醉生夢死繼續做富四代,逐漸衰敗,但其實若他轉念奮發,被人踩在地上也可以有所成就。

書寫這篇文章是1941年書寫,龍瑛宗先前從南投拚了命調回台北,但後來又被調到花蓮,這次他再也不隱忍,辭職回台北的日日新報從事他喜歡的書寫工作,位於中央山脈的兩側,讓這篇食夢貘有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遐想。

ps. 最近的閃電俠電影,若沒有受到磨難的閃電俠,他可以成為閃電俠嗎?

2023/06/20

紫藤廬的展:一種注目‧法國自由

法國在民主自由一直是世界的先驅,這種精神非物質性的倡議讓我看完這個展覽久久不能自己,仔細的翻閱著手冊,雖然只是一些物品,但代表著法國戰後的自由主義,而戴高樂主義的執行一直到2011年才有所變化。

這是這麼多年來,我覺得紫藤廬終於跳脫以往而有所創新的展覽,可能是到巴黎開店而延伸的人際脈絡吧?

我在想著未來的博物館的展覽是否都趨向虛擬化呢?人類文明的歷程與"物質"的關係會有甚麼樣的變化嗎?持續還會有奢侈品嗎?

2023/06/13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我開始收集XXX與他的時代相關的書籍,還真的蠻多的,我們對於那個時代的前因後果其實非常的模糊,跳脫殖民與被殖民這種論點去理解當時的藝術創作,仔細地想想,黃土水怎麼突然會雕塑,師從那些老師,或是受到誰的影響,我們幾乎沒有完整的資訊。

這本書是從日本研究者的研究訪談與調查推論而出來的結果,我們似乎多理解了黃土水一點點。

台中的國美館有著許多黃土水的作品並列,我看了對於黃土水這個人更為模糊,但黃土水對於台灣文化的源頭與發展卻是十分熱切的關心,希望台灣青年能夠覺醒創造榮耀(P.119)。

這本由許多論文改寫的書我覺得多少還原了黃土水創作的歷程,也還原了交友關係,對於重新認識台灣歷史非常有幫助。

2023/06/09

【台北】走讀白色恐怖馬拉松活動

北師大美術館,無法離開的人
北師大美術館,VR模擬監獄中反抗、還有綠島實景
欒樹下書房參觀,結果下大雨
紫藤廬午餐
紫藤廬的展覽
展覽中1950年代的酒瓶,至今這個品牌還在喔!
陳文成基金會,感謝B78龍三解說
馬廷英青田七六,林朝棨、葉雪淳、黃敦友、山本由松、馬場惟二

心有七七走讀白色恐怖,很感謝這種超級馬拉松走讀活動,居然有同學願意來參加,有關以前前輩遭受到白色恐怖的過往,要讓大家關注其實有點困難,北師大美術館採用VR模式或許是讓更多人可以感同身受的一個方法。

自由好像空氣一般,平常是感受不到的,我想了解前輩受到的白色恐怖,是要維護自由與人權的,以下經過這些地點,雖然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過,若能多還原當年各族群的關係,同理心互相理解,或許才是不重蹈覆轍的路。

→北師大美術館,無法離開的人
→欒樹下書房,很感謝老闆讓我門進去吹冷氣下大雨又借出雨傘
→林文月從溫州街到溫州街
→紫藤廬飲食男女→法國友人收藏1950年代戰後的自由主義展出,這是這幾年跳脫展的一種模式,值得鼓勵,可能需要一點導覽才看得懂
→朱昭陽延平學院與螢火蟲
→葉英堃、洪祖培、朱昭陽、劉明
→陳文成基金會,感謝B78龍三解說
→彭明敏逃亡前住宅,念一下陳明章阿爸的心肝寶貝
→臺靜農記波外翁
→喬大壯還鄉投河自盡
→許壽裳被殺
→馬場為二教授的兒子與白色恐怖
→馬廷英青田七六,林朝棨、葉雪淳、黃敦友、山本由松
→獅子王KTV,禁歌與白色恐怖相關歌曲。

2023/06/04

【台北】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聚會,喝多種的啤酒

大概喝了有十種口味吧?後來都忘了拍照記錄,結束後叫不到車,頭腦卻變得異常清晰,本想騎 uBike 回家,但遇上了一台特斯拉載我回家,睡不著還看了一部電影。

喝酒過多有礙健康! 我的身體有甚麼毛病啊?越喝越清醒,是夢嗎?六月四日

2023/05/26

月黑風高,龍瑛宗 1977年退休時的作品,到底在暗喻甚麼?

(想看原文的請自行搜尋) #龍瑛宗

第一段有點驚悚,主人翁『我』是幽魂,因為與父親愛上了同一個女人,所以臥軌自殺。

看完了整篇會覺得又重複歷史,從漢人與原住民的衝突,然後日本人來統治,描述著權力,對於清國、日本國、中國的認同問題,但已經到了1977年,還在談終戰前的總總似乎有些過時啊!看看以下這段:

***

我的父親的印象也改變了。以前我以為父親是台灣人的楷模,全台灣的榜樣。但是,慢慢地觀察的結果,父親的廬山真面目露出來了。如前所述,在日本人看來的模範台灣人條件,樣樣地具備起來了。我咒罵父親是無恥的東西,但是於情也不忍。那麼,怎麼辦呢?我也無從說起。只有我的一顆心猶予保存而沒有瑕疵,這是值得珍惜的。我突然陷入厭世主義者了。我再也不能與父親同住共屋頂之下,天天快樂的日子變成天天痛苦的日子。

  我邀村姑說:「人生無意義,我們殉情,我們相愛於天堂。」村姑呵呵大笑說:「人生祇有一回,我才不相信天堂呢。少爺,你是傻瓜,不要做出傻事。」而根本不理。

***

原來父親就是權力的象徵,戰後的中華民國,蔣總統一直連任,曾經娶了一任一個年紀可以當女兒的太太,把前面兩個太太都拋棄,而我們一直背誦的「生命的意義」也是蔣總統很喜歡說的話,寫文章的那時正是老蔣總統過世後的日子。

最後,紅春小妲出場,覺得台灣人太無趣,也沒有權力,於是去找皮膚白皙的美女姊姊,直指就是美國人。透過貶低嘲諷自己是紈褲子弟的自省,書寫出來值得反省的小說,不也正是目前台灣的處境嗎?

圖是用小說第一段讓AI畫出來的,我想應該與台灣的墓園大不相同吧!

2023/05/25

鍾肇政《夕暮大稻埕》淡水河的嗚咽02:彩玉傷寒全家經濟陷入困境

一樣在九號水門的夕暮,高牆旁的水門,臨風與彩雲討論姊姊彩玉的病,濛濛夜色寂靜無聲的滿天星斗,碼頭的船帆也全部卸下,夜間的沉靜與白天工人上下貨的人聲鼎沸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而河水退潮的聲音好像嗚咽。

本章說明了臨風來投靠陳天賜的陳裕記商行,對於陳天賜窮苦出身,原本在吳仔春(吳春生)家挑水肥,後來開設茶行致富蓋了豪宅,臨風在陳天賜茶行打工,晚上還去念台灣的第一間夜校,期待更上一層樓。

小說中的化名,陳天賜就是陳天來,開設了錦記茶行,吳仔春就是指李春生,這家夜校應該是指成淵在職進修的學校,原本校址在今中山堂附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就學,是臺灣創設最早的中等教育階段夜間學校。

不過有關成淵夜校的位置,應該是在城內公會堂旁,戰後改制才遷移到今天的承德路,小說中描述的上學路徑是從 A->F->G 然後走出永樂町到太平町,可能是鍾肇政有所誤解。

而彩玉一家居住在吳仔春舊教堂改建的貧民區,平常做著揀茶的工作。彩玉得到傷寒被隔離在大病院,鍾肇政用了「拘留」這樣的詞,好像是嫌疑犯還沒有被判刑,而父親阿坤家裡也被灑了石灰,也沒辦法去賣杏仁露。

第二章算是把整個故事的地景描述的相當完整,也勾勒大稻埕周邊的行業,大家族、茶行、洋商、洋樓,讓許多弱勢族群可以在此生活。

圖說:

圓圈:九號水門
A. 陳天來的錦記茶行
B. 三井物產
C. 怡和洋行及倉庫
D. 李春生洋樓(其中一棟)
E. 李春生私人教堂租給貧民住,清楚可見老榕樹
E2. 辜家盬館
F. 臨風上學必經之路,從永樂座戲院後的水泥橋看到大榕樹
G. 新高銀行(今第一銀行),李春生家族設立
H. 紅十字醫院(今台北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可能是彩玉拘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