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7

【台北】後門咖啡,社會科學的夢想實踐地

2013年的暑假,後門咖啡剛開幕,轉眼一年多了,至今來觀察來訪的客人有哪些?除了不少年輕人來,還有一些貌似老師的長者,本以為這一類的客人音量都比較大,沒想到大家都是來讀書,甚至是安靜地看著平板電腦。

我開始回憶我大學的暑假在做些甚麼事情?

1. 出野外
2. 環島旅行
3. 打電動
4. 租錄影帶看電影
5. 啃金庸小說

現在的年輕人,暑假到咖啡館討論社會、政治情勢,在這邊的文宣品與相關的活動,可是具體參與實踐社會運動的最佳方式,比我當年學生時代的暑假更有意義,後門咖啡變成一個具有人文精神、革命精神的咖啡館。

位於台大後門的復興南路上,在台北教育大學,還有在科技大樓捷運站周邊,這兩年來開了不少家咖啡館,後門咖啡的揪團投資人蘇碩斌老師是重要的推手,我很久前請他到圓環文化工作室演講,風趣的言談中讓大家了解台北的前世,題目是《看不見與看得見的台北》。從後門咖啡所舉辦的活動來看,除了社會運動的討論之外,還有先吃了再說的農產品活動,夾雜著一些土地的聲音。

蘇老師目前在台大文學院任教,念的是社會系,是我大學時代最喜歡去選修的科系,除了美女同學多之外,這些社會觀察的課程,跟我念的理工科截然不同,可以拓展視野,也可以增加同理心,希望可以再多繼續修習這樣的學科的機會。

看到不少同學在此討論作業,書櫃上又有很多社會觀察的書,來此喝咖啡的也多是年輕人居多,很多同學一個人看著原文書,兩個人聊生活困境,像我這樣年紀的大叔很少。不過,我也發現了還有另外一種人,比我年紀更長,我要喊人家大叔的歐吉桑,感覺起來是教授、老師,帶著草帽優雅的進來,點杯咖啡、點心,然後在筆記本寫著文字。也有歐吉桑跟年輕人討論很學術的事情。

這個一般在咖啡館不容易有這樣的現象,我總會自行的對咖啡館分類,星巴克、怡客這種連鎖咖啡館,會有上班族、銀髮族這兩個族群來消費聊天,但不會跨族群聊天。這樣的獨立個性咖啡館,除了年輕人外還有些自由工作者,總是自己拿著電腦工作著。而同時容納兩個世代互相討論的空間,這是第一個發現,期望這樣自由的咖啡館可以開啟我們社會很不容易的世代對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