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5

【台北】綠色城市之夢,熱帶氣候思考模式



每到夏天的傍晚,熱風吹來,就覺得這時候旁邊有幾棵大樹,就不會那麼熱,很好奇世界各大城市這幾年來是怎樣實踐綠色城市,於是用 Google 地圖到了曼哈頓、波士頓、舊金山、巴黎、倫敦、東京去看看,都種滿了綠色植物,甚至是印度的新德里,綠化的程度實在驚人。

我居住的社區住著一個老外,每天傍晚會在屋子旁邊的空地種植物,但是同樣居住在同一個社區有庭院的大叔,卻找來了工人把樹給鋸掉了,到底要怎樣種綠色植物,才能讓城市降溫,世界各先進國家多半是位於寒帶,所以城市的治理模式,也都不考慮熱帶的氣候,當年歐洲國家殖民南美洲、印度、菲律賓、印尼等地區,甚至是日本統治台灣期間,都有意識到都市計畫不能沿用原來的方式,但,至今我們的都市治理,到底有多少是考慮到了台灣的氣候呢?

大家可以能也意識到了,台灣種綠色植物不難,可是大型的落葉、果實、蚊蟲,也成為了別的困擾。

那麼除了種植綠色植物之外,還有甚麼辦法呢?

小時候想到的是把這個台北市蓋一個大屋頂,底下放冷氣就好了,後來才知道這是不可行的,耗能很大,而且傳染病的病菌可能就到處散布。

那麼『水』的利用呢?

離開了台北,尤其到中南部,你會發現每個人家裡的頂樓,都有自己的水塔,這些水經過日曬後,整個夏天洗澡都不需要熱水器。在印度幾百年前,宮殿內就利用水流流入室內來降溫,在伊朗有坎兒井,利用風與水,讓人類生存在沙漠地區。

目前我們都市用水,只有自來水、汙水,但若能夠利用河流的水,或是以社區為單位,回收汙水做簡單的處理,能夠變成降低溫度,這個稱為回收水 Reclaimed water ,已經在很多城市使用了。

那麼,以往我們所鄙視的原住民的房舍,再在的都說明了現代建築多麼不適合台灣的氣候,綠建築研究了那麼多年,難道我們無法在政策、法規上規定更多辦法嗎?而且很多亭仔腳這種符合熱帶氣候的建築方式,為什麼在台北市逐年的消失了呢?

拆除市長拆除了台北市不少的違建、招牌,是否能夠真正的落實『田園城市』的政見,前一陣子颱風吹倒了不少路樹,是否能夠挖掘更深的土,讓這些路樹安然長大,這些綠色城市之夢,不知道在我有生之年,是否可以看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