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08/01/01
《留言本》2008
《聖馬可大教堂前的遊行》1496 簡提列‧貝里尼
威尼斯畫派在貝里尼家族手上創造了出來,閃亮色彩、世俗/貴族強烈對比,只有在威尼斯可以發展出這樣的畫派。
2008年的三個新願望:
1. 捷克布拉格旅行
2. 圓環文化工作室導覽及相關演講順利進行
3. 工作順利
2007/12/31
《2007》本站點閱率前十大
根據 Google Analytics 的統計,本站2007年的點閱率前十名如下:
- 《波士頓》分類總覽(5↑)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04/blog-post.html
- 《台北》總覽(1↓)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12/blog-post_19.html
- 《紐約》總覽(2↓)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04/blog-post_29.html
- 分類標籤:台北(↑)
http://trip.writers.idv.tw/search/label/台北
- 《巴黎》總覽(4↓)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02/blog-post.html
- 分類標籤:台灣(↑)
http://trip.writers.idv.tw/search/label/台灣
- 分類標籤:日本(↑)
http://trip.writers.idv.tw/search/label/日本
- 《吳哥》眾神之城(↑)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5/blog-post_05.html
- 《明信片》總覽(↑)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5/blog-post_17.html
- 分類標籤:義大利(↑)
http://trip.writers.idv.tw/search/label/義大利
2007/12/30
【台北】台灣茶葉之父李春生
李春生有台灣的茶葉之父的封號,當時英國人陶德(John Dodd)任用了買辦李春生,開啟了大稻埕國際化歷史的一頁。
2007.12.23 李春生紀念教堂
1860年淡水開港,大稻埕也屬於淡水港的一部分,1865年,引入大陸安溪地區的茶葉來台種植,後來在艋舺及大稻埕地區都有設立製茶烘培的工廠,1869年出口紐約大受歡迎,這中間李春生有重要的地位。
李春生,1838年生於廈門,1852年因教會關係學習英語與商業,1857年到廈門英商怡記洋行工作,1866年與陶德一起來台,並擔任寶順洋行的總辦,經營茶葉生意,因此教導茶農種植、烘製茶葉。後來寶順洋行結束營業,李春生轉到和記洋行,1886年當時劉銘傳引入外資要開發大稻埕,李春生與板橋林維源合資蓋了一些洋樓店鋪出租給洋商,有建昌街、千秋街,這兩條街就是目前的貴德街。
他的故事還沒有結束,1897年他離開合記洋行後,自行創業投入煤油市場,成為北台灣石油的大代理商,除了茶葉、煤油外,他還有樟腦、米、糖、布等的貿易事業。除了經商,李春生還勤於寫作,時事評論、茶葉製作、哲學思想等等。1895年日軍來台,台北城陷入混亂,他有提議迎接日軍進城維持秩序,在日治時期他也擔任台灣史料委員會的一些職務。
李春生在大稻埕的一些足跡:
1. 李春生紀念教堂,貴德街44號
2. 李春生舊宅,貴德街 148-150號
3. 豪宅,甘州街44號
4. 李春生禮拜堂,甘州街40號
5. 大稻埕堤防,現在應該是看不到了
我在教堂外聽到裡面在練習彈琴唱聖歌,教堂邊有阿桑在準備中午辦桌的食物。
【台北】陳天來的茶香歲月@錦記茶行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12/blog-post_18.html
2007.12.23 李春生紀念教堂
1860年淡水開港,大稻埕也屬於淡水港的一部分,1865年,引入大陸安溪地區的茶葉來台種植,後來在艋舺及大稻埕地區都有設立製茶烘培的工廠,1869年出口紐約大受歡迎,這中間李春生有重要的地位。
李春生,1838年生於廈門,1852年因教會關係學習英語與商業,1857年到廈門英商怡記洋行工作,1866年與陶德一起來台,並擔任寶順洋行的總辦,經營茶葉生意,因此教導茶農種植、烘製茶葉。後來寶順洋行結束營業,李春生轉到和記洋行,1886年當時劉銘傳引入外資要開發大稻埕,李春生與板橋林維源合資蓋了一些洋樓店鋪出租給洋商,有建昌街、千秋街,這兩條街就是目前的貴德街。
他的故事還沒有結束,1897年他離開合記洋行後,自行創業投入煤油市場,成為北台灣石油的大代理商,除了茶葉、煤油外,他還有樟腦、米、糖、布等的貿易事業。除了經商,李春生還勤於寫作,時事評論、茶葉製作、哲學思想等等。1895年日軍來台,台北城陷入混亂,他有提議迎接日軍進城維持秩序,在日治時期他也擔任台灣史料委員會的一些職務。
李春生在大稻埕的一些足跡:
1. 李春生紀念教堂,貴德街44號
2. 李春生舊宅,貴德街 148-150號
3. 豪宅,甘州街44號
4. 李春生禮拜堂,甘州街40號
5. 大稻埕堤防,現在應該是看不到了
我在教堂外聽到裡面在練習彈琴唱聖歌,教堂邊有阿桑在準備中午辦桌的食物。
【台北】陳天來的茶香歲月@錦記茶行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12/blog-post_18.html
2007/12/29
【周庄】水鎮風韻
我已經忘了去過這個地方,看到明信片才又想起曾經去過,但是很大的不同是當時這個鎮上滿滿人頭,河裡也滿滿的小船,動彈不得。
2007.12.12 真實寄出
從上海到周庄很方便,只要到上海體育館,那邊有個旅遊集散中心,有很多公交車(遊覽車)有一日遊的行程,來回車票內含周庄的門票。真實當時在線上問我是不是包出租車(計程車)過去,我建議她還是到旅遊集散中心去比較不會被騙,有時出租車師傅都會帶遊客去買各地土產,甚至他們還有免費載客的行為,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想浪費時間金錢,還是找公家的服務。
周庄在蘇州城東南,古地名是貞豐裡。春秋戰國時境內是吳王少子搖封地,也稱搖城。到北宋期間有周姓諸侯捐地,改稱周庄,元朝沈萬三利用這邊白蜆江水運,開發貿易,成為糧食、陶瓷、絲綢集散地,著名的景點沈廳,就是名門之後,小小的廳堂,故事可不少。
這邊雖然觀光過度開發,但可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的格局。搖船大嬸有時還會即興唱歌,婆娑綠影小船來回穿梭,坐在岸邊發呆,非常愜意。
我去的時候好像中國公務人員放大假,接上滿滿是穿著公安或是軍人制服的人走來走去,原以為是出來維持秩序,沒想到依照規定出遊還是要穿制服。依稀記得午餐點菜不會點,服務員一直說這個好那個好,結果滿桌的菜,只吃了一點點,成了呆凱子被剝層皮都不知道。
2007.12.12 真實寄出
從上海到周庄很方便,只要到上海體育館,那邊有個旅遊集散中心,有很多公交車(遊覽車)有一日遊的行程,來回車票內含周庄的門票。真實當時在線上問我是不是包出租車(計程車)過去,我建議她還是到旅遊集散中心去比較不會被騙,有時出租車師傅都會帶遊客去買各地土產,甚至他們還有免費載客的行為,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想浪費時間金錢,還是找公家的服務。
周庄在蘇州城東南,古地名是貞豐裡。春秋戰國時境內是吳王少子搖封地,也稱搖城。到北宋期間有周姓諸侯捐地,改稱周庄,元朝沈萬三利用這邊白蜆江水運,開發貿易,成為糧食、陶瓷、絲綢集散地,著名的景點沈廳,就是名門之後,小小的廳堂,故事可不少。
這邊雖然觀光過度開發,但可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的格局。搖船大嬸有時還會即興唱歌,婆娑綠影小船來回穿梭,坐在岸邊發呆,非常愜意。
我去的時候好像中國公務人員放大假,接上滿滿是穿著公安或是軍人制服的人走來走去,原以為是出來維持秩序,沒想到依照規定出遊還是要穿制服。依稀記得午餐點菜不會點,服務員一直說這個好那個好,結果滿桌的菜,只吃了一點點,成了呆凱子被剝層皮都不知道。
2007/12/28
【倫敦】科學博物館
來到倫敦第五天,發現很多大型博物館還沒有去逛,今天決定好好的利用地鐵,看能走過多少博物館就走多少,在地鐵站的地下道很猶豫是要先到自然史博物館還是科學博物館?
2007.9.20 科學博物館
這裡是英國工業發展的歷史收集品,從大型蒸汽機的火車頭,到汽車工業的發達,一直到航太科技的模型,樣樣都是實務展示,不只是大型的機具。家用的音樂 CD、抽水馬桶、電暖爐的原理等,這裡都有完整的說明,這裡類似台中的科學博物館。
這裡最吸引我的是一個從樓頂垂下來的鐘擺,以前物理有教鐘擺線的長度決定了鐘擺的來回搖晃的時間,但是我在這裡看到了鐘擺的方向居然也可以判斷現在是幾點鐘,而且真的很準,這個應該是所謂的傅柯擺。
博物館有很多青少年來參觀,可是大部分人潮集中在一二樓,三樓以上就比較冷清,有不少印度籍的臉孔攜家帶眷來此遊玩,不知道是移民還是來觀光的?
2007.9.20 科學博物館
這裡是英國工業發展的歷史收集品,從大型蒸汽機的火車頭,到汽車工業的發達,一直到航太科技的模型,樣樣都是實務展示,不只是大型的機具。家用的音樂 CD、抽水馬桶、電暖爐的原理等,這裡都有完整的說明,這裡類似台中的科學博物館。
這裡最吸引我的是一個從樓頂垂下來的鐘擺,以前物理有教鐘擺線的長度決定了鐘擺的來回搖晃的時間,但是我在這裡看到了鐘擺的方向居然也可以判斷現在是幾點鐘,而且真的很準,這個應該是所謂的傅柯擺。
何謂傅柯擺?
擺動是一種周而復始的直線運動,在地球上的擺動會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只要擺面方向與地球自轉的角速度方向存在一定的夾角,擺面就會受到角力影響,而產生一個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的扭矩,從而使得擺面發生轉動。1851年法國物理學家傅科預言了這種現象的存在,並且以實驗證明了這種現象,他用一根長67米的鋼絲繩和一枚27千克的金屬球組成一個單擺,在擺垂下鑲嵌了一個指針,將這個巨大的單擺懸掛在教堂圓頂,實驗證實了在北半球擺面會緩緩向右旋轉。由於傅科首先提出並完成了這一實驗,因而實驗被命名為傅科擺實驗。
博物館有很多青少年來參觀,可是大部分人潮集中在一二樓,三樓以上就比較冷清,有不少印度籍的臉孔攜家帶眷來此遊玩,不知道是移民還是來觀光的?
2007/12/27
【倫敦】《新娘百分百》 Notting Hill 旅遊書店
當然是看了這部片後跑去逛這家書店,不過可能是看太多休葛蘭的電影,每部片的劇情都有類似之處,倒是在書店裡想不出到底劇情是怎樣?
2007.9.20 因為《新娘百分百》Notting Hill 而成名的書店
特地坐地鐵到了 Notting Hill,雖然也在倫敦市區,但是感覺車子很少,房子沒那麼高,人也沒有很多,走著走著看到街上就有攤販賣菜,好像台灣的傳統市場,人潮也不少,這邊有規畫區域,很長很長的街,從賣菜賣肉、賣衣服一直到古董,各式各樣都有。有理髮店、披薩店、洗衣店,每家店充滿了懷舊的氣息。
這首歌很能表現 Notting Hill 街道的感覺
這邊的二手店不少,除了衣服、音樂CD、書店之外,還有賣黑膠片,我看一個日本人選了好久還殺價殺了好久。不只如此,這邊還有賣食譜的專門書店,書店內還有一個小吧台賣起餐來了。我在旅遊書店逛了很久,好像跟電影的場景不一樣,書店也不在拍攝電影時的原址,而位移了幾家店面。
各式特色的街頭塗鴉
書店裡有賣一幅插畫我很喜歡,好像是很有名的插畫家,限量發行,去問了店員,一幅要70英鎊!
2007.9.20 因為《新娘百分百》Notting Hill 而成名的書店
特地坐地鐵到了 Notting Hill,雖然也在倫敦市區,但是感覺車子很少,房子沒那麼高,人也沒有很多,走著走著看到街上就有攤販賣菜,好像台灣的傳統市場,人潮也不少,這邊有規畫區域,很長很長的街,從賣菜賣肉、賣衣服一直到古董,各式各樣都有。有理髮店、披薩店、洗衣店,每家店充滿了懷舊的氣息。
這首歌很能表現 Notting Hill 街道的感覺
這邊的二手店不少,除了衣服、音樂CD、書店之外,還有賣黑膠片,我看一個日本人選了好久還殺價殺了好久。不只如此,這邊還有賣食譜的專門書店,書店內還有一個小吧台賣起餐來了。我在旅遊書店逛了很久,好像跟電影的場景不一樣,書店也不在拍攝電影時的原址,而位移了幾家店面。
各式特色的街頭塗鴉
書店裡有賣一幅插畫我很喜歡,好像是很有名的插畫家,限量發行,去問了店員,一幅要70英鎊!
2007/12/26
【倫敦】英國郵政博物館檔案室
因為阿餅的推薦,特地走到皇家郵局旁的郵政博物館,在市中心為何有那麼大一片停車場,直覺得不可思議,路上沒有行人,但是貨車來來往往,只有個老人站在貨車出入口看管著交通。
2007.9.20 倫敦皇家郵局前的老人
這老人非常敬業的在冷風中執勤,也微笑的要我小心過馬路,當我走過去想到他敬業的精神,忍不住又走回頭要求拍一張照片留念。
2007.9.20 英國郵政博物館檔案室
這個博物館非常小巧,大多數的文件全部都用微膠片保存,可以免費進入查詢資料,不過要先找到目錄,然後找出膠片,然後還會操作看片機,搞了5分鐘我就投降了。於是我到旁邊的書架去找幾本郵票集來翻,沒想到這本書很有趣,收集了各國的郵票,找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跟以往中華民國發行的郵票來對照看,相似度還真的很高。
皇家郵政的歷史可以反推到1657年,這邊有當年的重要文件,還看到了一個家族用了幾頭馬,就成立了郵局,然後隨著時代的變遷,馬車、腳踏車、機車、汽車一直到航空器的使用,皇家郵局的歷史就是說是全世界郵政的歷史。
【台北】郵政博物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10/blog-post_06.html
英國郵政博物館(The British Postal Museum & Archive)
http://www.postalheritage.org.uk
這個展示館有點小,除了特別展示以女王肖像的製作過程之外,其他都要自己動手查詢,應該算是個檔案室才對。另外在聖保羅教堂附近還有座國家郵政博物館(National Postal Museum),若還有機會去倫敦,應該去看看。
2007.9.20 倫敦皇家郵局前的老人
這老人非常敬業的在冷風中執勤,也微笑的要我小心過馬路,當我走過去想到他敬業的精神,忍不住又走回頭要求拍一張照片留念。
2007.9.20 英國郵政博物館檔案室
這個博物館非常小巧,大多數的文件全部都用微膠片保存,可以免費進入查詢資料,不過要先找到目錄,然後找出膠片,然後還會操作看片機,搞了5分鐘我就投降了。於是我到旁邊的書架去找幾本郵票集來翻,沒想到這本書很有趣,收集了各國的郵票,找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跟以往中華民國發行的郵票來對照看,相似度還真的很高。
皇家郵政的歷史可以反推到1657年,這邊有當年的重要文件,還看到了一個家族用了幾頭馬,就成立了郵局,然後隨著時代的變遷,馬車、腳踏車、機車、汽車一直到航空器的使用,皇家郵局的歷史就是說是全世界郵政的歷史。
【台北】郵政博物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10/blog-post_06.html
英國郵政博物館(The British Postal Museum & Archive)
http://www.postalheritage.org.uk
這個展示館有點小,除了特別展示以女王肖像的製作過程之外,其他都要自己動手查詢,應該算是個檔案室才對。另外在聖保羅教堂附近還有座國家郵政博物館(National Postal Museum),若還有機會去倫敦,應該去看看。
2007/12/25
【倫敦】吳爾芙在高登廣場與《時時刻刻》
到倫敦旅行時,住在大英博物館隔壁兩條巷子,除了貪圖去博物館方便之外,這附近的公園很多,吳爾芙、狄更斯、葉慈等文人都住在這個區域,自然會有不少以此地為背景的故事。
2007.9.20 高登廣場讀書的白髮女士
吳爾芙,1882-1941年,生於倫敦為二十世紀女性主義前鋒,兩次世界大戰時是倫敦文學界的核心人物,同時是布魯斯貝利(Bloomsbury)派的成員,知名的小說有《戴洛維夫人》、《燈塔行》、《雅各的房間》等。1895年吳爾芙母親去世後,她精神崩潰。1904年,父親過世後搬到高登廣場路(Gordon Square)46號,婚後吳爾芙成立的霍家斯出版社也在隔壁巷子。
吳爾芙有憂鬱症,1941年3月28日,她在口袋裝滿了石頭,投入了位於羅德麥爾(Rodmell)她家附近的歐塞河(River Ouse)自盡,留下了給丈夫的遺書。
高登廣場(公園)的說明牌
每次想到電影《時時刻刻》的一些場景,與這個地方一起幻想,有時沒有目的亂走,就好像意識流的寫作方式一樣隨自己高興散步,我也經常在拿著相機在台北這樣的旅行。
2007.9.20 高登廣場讀書的白髮女士
吳爾芙,1882-1941年,生於倫敦為二十世紀女性主義前鋒,兩次世界大戰時是倫敦文學界的核心人物,同時是布魯斯貝利(Bloomsbury)派的成員,知名的小說有《戴洛維夫人》、《燈塔行》、《雅各的房間》等。1895年吳爾芙母親去世後,她精神崩潰。1904年,父親過世後搬到高登廣場路(Gordon Square)46號,婚後吳爾芙成立的霍家斯出版社也在隔壁巷子。
布魯斯貝利舊事:
站在客廳的窗戶旁看著那些樹,實在令人驚奇;樹在空中伸展著枝幹,然後任其流瀉下來;樹在雨後閃爍著光芒,如同海豹的身體一般。
吳爾芙有憂鬱症,1941年3月28日,她在口袋裝滿了石頭,投入了位於羅德麥爾(Rodmell)她家附近的歐塞河(River Ouse)自盡,留下了給丈夫的遺書。
高登廣場(公園)的說明牌
每次想到電影《時時刻刻》的一些場景,與這個地方一起幻想,有時沒有目的亂走,就好像意識流的寫作方式一樣隨自己高興散步,我也經常在拿著相機在台北這樣的旅行。
2007/12/24
【倫敦】卡那雷托的威尼斯畫@華勒斯典藏館
或許我很喜歡威尼斯吧?在倫敦的華勒斯典藏館有不少的畫作,我只懂得欣賞卡那雷托的威尼斯;也或許只是一份的熟悉。
1735-1744年/威尼斯聖馬可廣場/卡那雷托/倫敦華勒斯典藏館
卡那雷托,1697-1768年,是威尼斯土生土長的畫家,父親也是畫師,可說是威尼斯的貴族世家,約1720年他跟父親去羅馬學畫,遇到了非常有名的藝術家貝尼尼,後來回到威尼斯便開始以寫實風景來記錄威尼斯的一切。
他的作品如今用照相機拍下來的實景跟他的作品一模一樣,他應用投影的儀器把風景投影在玻璃上,然後用半透明的白紙描繪出實際的景象;有人說他的畫作可以拿來當『文獻』一樣來看待,1723年以前聖馬可廣場還沒有鋪上大理石,在他的畫作可以清楚的看到,不僅是建築風景的寫實,人物也是寫實的一部分。
1746年,卡那雷托移居英國,主要是因為他的姪子仿照他的畫風,因此跟他翻臉而不再創作與威尼斯的相關作品。在英國的創作也非常寫實細膩,但是終究不是自己的家鄉,畫作中似乎少了點感情。
有人說卡那雷托的光線色彩是印象派的前鋒,但我卻覺得這是攝影透過鏡頭寫實表現的特點,荷蘭的梅維爾把這道光應用在女子身上可以稱為女性主義的先鋒,卡那雷托應用在威尼斯的大運河及聖馬可廣場等地,忠實地記錄了當時社會的狀況。
【倫敦】華勒斯典藏館 Wallace Collection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12/wallace-collection.html
1735-1744年/威尼斯聖馬可廣場/卡那雷托/倫敦華勒斯典藏館
卡那雷托,1697-1768年,是威尼斯土生土長的畫家,父親也是畫師,可說是威尼斯的貴族世家,約1720年他跟父親去羅馬學畫,遇到了非常有名的藝術家貝尼尼,後來回到威尼斯便開始以寫實風景來記錄威尼斯的一切。
他的作品如今用照相機拍下來的實景跟他的作品一模一樣,他應用投影的儀器把風景投影在玻璃上,然後用半透明的白紙描繪出實際的景象;有人說他的畫作可以拿來當『文獻』一樣來看待,1723年以前聖馬可廣場還沒有鋪上大理石,在他的畫作可以清楚的看到,不僅是建築風景的寫實,人物也是寫實的一部分。
1746年,卡那雷托移居英國,主要是因為他的姪子仿照他的畫風,因此跟他翻臉而不再創作與威尼斯的相關作品。在英國的創作也非常寫實細膩,但是終究不是自己的家鄉,畫作中似乎少了點感情。
有人說卡那雷托的光線色彩是印象派的前鋒,但我卻覺得這是攝影透過鏡頭寫實表現的特點,荷蘭的梅維爾把這道光應用在女子身上可以稱為女性主義的先鋒,卡那雷托應用在威尼斯的大運河及聖馬可廣場等地,忠實地記錄了當時社會的狀況。
【倫敦】華勒斯典藏館 Wallace Collection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12/wallace-collection.html
2007/12/23
【台北】長安東路與建國北路的日式建築散步
在建國啤酒廠的周邊,還保留不少日式建築,不過與師大路那邊的相比較,這邊的保存差了很多,大多用鐵皮屋頂蓋起來。
2007.12.22
我不太了解這邊的住民結構與歷史,只是覺得一走入這邊的一些巷道,時光彷彿就回到了過去,我還幻想是不是有小朋友在巷子裡面玩跳格子的遊戲。還沒有市民大道、鐵路還沒有地下化之前,這邊應該聽得到叮叮咚咚的鐵路平交道的聲音,火車經過房子應該也會搖來搖去。如今,祝融的黑炭遺跡,散亂一地的廢紙文件與家具,還有市政府的公告,與周邊現代的建築比照,顯得有點的突兀。
我走到伊通街與長安東路口附近的土地公廟,長達50多年的違建終於年底就要拆除,看了牆邊的公文從馬英九市長到現在的郝龍斌市長都有,有些房子已經自行拆除,剩下了幾戶要等市政府來拆。我遇上一個老伯,泛紅的眼眶看到我拿著相機居然掉下了眼淚,他說他已經在這邊住了50年,本想多問問這邊的故事,但他似乎哽咽的說不出話來。
土地公廟壯觀的牌樓香火繚繞,從正面看過來以為是座大廟,但是從側面看過來這個牌樓高架在巷子上方,幾乎是不佔土地的,這座小廟的燈籠掛滿的巷弄,不知道會不會因此走入歷史?旁邊有立法委員的競選總部,他的政見是希望松山機場遷移、瑠公圳重見天日,這些政見我非常的支持,只是在一片都市更新聲中,台北市的日式建築漸漸地倒塌,眷村、違建也拆除消失,這段歷史除了在少數書本會有記錄,現代人應該不會有任何的記憶的。
我知道用黑色瓦片的日式房子很容易漏水,保存不容易,發霉的木板,頹倒的門窗,幾年後,我想這樣的景象會消失,失憶的城市人又見證了甚麼樣的歷史?
2007.12.22
我不太了解這邊的住民結構與歷史,只是覺得一走入這邊的一些巷道,時光彷彿就回到了過去,我還幻想是不是有小朋友在巷子裡面玩跳格子的遊戲。還沒有市民大道、鐵路還沒有地下化之前,這邊應該聽得到叮叮咚咚的鐵路平交道的聲音,火車經過房子應該也會搖來搖去。如今,祝融的黑炭遺跡,散亂一地的廢紙文件與家具,還有市政府的公告,與周邊現代的建築比照,顯得有點的突兀。
我走到伊通街與長安東路口附近的土地公廟,長達50多年的違建終於年底就要拆除,看了牆邊的公文從馬英九市長到現在的郝龍斌市長都有,有些房子已經自行拆除,剩下了幾戶要等市政府來拆。我遇上一個老伯,泛紅的眼眶看到我拿著相機居然掉下了眼淚,他說他已經在這邊住了50年,本想多問問這邊的故事,但他似乎哽咽的說不出話來。
土地公廟壯觀的牌樓香火繚繞,從正面看過來以為是座大廟,但是從側面看過來這個牌樓高架在巷子上方,幾乎是不佔土地的,這座小廟的燈籠掛滿的巷弄,不知道會不會因此走入歷史?旁邊有立法委員的競選總部,他的政見是希望松山機場遷移、瑠公圳重見天日,這些政見我非常的支持,只是在一片都市更新聲中,台北市的日式建築漸漸地倒塌,眷村、違建也拆除消失,這段歷史除了在少數書本會有記錄,現代人應該不會有任何的記憶的。
我知道用黑色瓦片的日式房子很容易漏水,保存不容易,發霉的木板,頹倒的門窗,幾年後,我想這樣的景象會消失,失憶的城市人又見證了甚麼樣的歷史?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