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17/06/21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86-郭雪湖
介紹日治時期重要的畫家之一,郭雪湖,本名郭金火,大稻埕人。
小時候功課很好,考進工業技術學校,但他很喜歡畫畫,於是休學入「雪溪畫室」學習描繪神像等技藝,老師將他改名雪湖。在西洋藝術方面,家境緣故無法出國學習,於是奮力自學,到圖書館看畫冊臨摹、戶外寫生。知名的「南街殷賑」描繪大稻埕的熱鬧景像,畫中看到中元節旗幟,其實是日治時期節慶使用陽曆,七月中是日本清明節祭祖採買,人物穿著藍衫,並非浴衣和服,他在體制內畫出日本和台灣文化融合的樣貌,構圖採中國傳統直幅。
「圓山附近」是橫幅,描繪圓山景象,鐵橋路燈、農婦辛勤工作,波斯細膩畫的方式呈現東洋畫風,並揉和中國山水畫風;「新霽」描繪芝山岩,畫中有公燈、廟宇。畫作題材忠實呈現民間生活的樣貌,郭雪湖的畫參加台展,所向披靡,戰爭期間參加府展,戰後畫作「驟雨」參加第一屆省展,並參與籌辦,終其一生獻身藝術。(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6/20
【台北】離線咖啡與快閃書店
2017/06/19
《古都》各版本
*
*1980年,山口百惠
這回專心的又把這版本的電影看完了,中規中矩的拍攝手法,應該是了解這部短小說最好的方式,演員的表情也很到位,倒是家庭和樂融融,呈現不出古都家族的接班的內心,只是用對話來表達。
這幾部《古都》的拍攝,隱約的道出了京都這五十年來的轉變。
1980年拍攝的電影,企圖呈現1960年代川端康成那個時代的樣貌,而2005年那一版本卻想要演出1980年代。可以從劇中的電話發現,1980山口版是手搖電話,2005上戶版是撥盤電話。
此外,還有門口的車子,也是一種時代的象徵。看完了這三個版本,看來還要找出 1963年的版本來比較看看。或許有導演們隱藏的彩蛋?
*2005年,上戶彩
的確是忠於川端康成原著的拍攝地點,看了又想再去京都,有人說上戶彩表現得很好,當年二十歲有超齡的演出,但我怎麼覺得十分生硬,應該再把山口百惠的版本再拿出來比較看看。
不過,比起演員的表現,我更喜歡看畫面中的細節,的確隱藏了京都的美學,也可述說長年的歷史,怪不得京讓旅人流連忘返。
運鏡視角,感覺有小津安二郎的影子。
*2016年,松雪泰子
1962年川端康成發表古都之後,隔年就拍成電影,1968年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小說不長,但把京都的節慶、祭典、料理、家族傳承等,全部給帶出來的。
每一個從京都長大的年輕人,無不想逃離,但是最後都還是回到古都的懷抱!
喜歡去京都觀光的朋友,或許都去過這些地方,也體驗了京都之美,但真正要能維持這樣的傳統,叫我們去執行,還真的千百個不願意,這種包袱真是十分的沉重呢!
這部改編的電影,應該可以說是《古都》的續集,企圖把京都精神延伸到海外,以巴黎這個古都為假想敵,孿生姊妹的後代,兩個都是女兒,一個在巴黎念藝術,最後的畢業作品,她思索了很久都失敗,最後還是以自己故鄉的風景最為拿手。另一個在京都找不到好工作,也不知道是否要繼承家業,人生失去了目標,但是到巴黎表演傳統藝術時獲得外國人的掌聲,而得到信心。
對於自身文化是否有未來?這部電影給了很好的註解,無論是不是古都,我們都應該更有自信。
PS. 媽媽到巴黎去煮了一道傳統豆腐料理給女兒,跟《古都》中爸爸煮給千重子豆腐料理,背後有種相同意義的關愛與傳承的意味。
這張劇照選擇了聖母院為背景,另一個以鴨川為背景,強調女性內心的轉變,別具有意義。
*1980年,山口百惠
這回專心的又把這版本的電影看完了,中規中矩的拍攝手法,應該是了解這部短小說最好的方式,演員的表情也很到位,倒是家庭和樂融融,呈現不出古都家族的接班的內心,只是用對話來表達。
這幾部《古都》的拍攝,隱約的道出了京都這五十年來的轉變。
1980年拍攝的電影,企圖呈現1960年代川端康成那個時代的樣貌,而2005年那一版本卻想要演出1980年代。可以從劇中的電話發現,1980山口版是手搖電話,2005上戶版是撥盤電話。
此外,還有門口的車子,也是一種時代的象徵。看完了這三個版本,看來還要找出 1963年的版本來比較看看。或許有導演們隱藏的彩蛋?
*2005年,上戶彩
的確是忠於川端康成原著的拍攝地點,看了又想再去京都,有人說上戶彩表現得很好,當年二十歲有超齡的演出,但我怎麼覺得十分生硬,應該再把山口百惠的版本再拿出來比較看看。
不過,比起演員的表現,我更喜歡看畫面中的細節,的確隱藏了京都的美學,也可述說長年的歷史,怪不得京讓旅人流連忘返。
運鏡視角,感覺有小津安二郎的影子。
*2016年,松雪泰子
1962年川端康成發表古都之後,隔年就拍成電影,1968年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小說不長,但把京都的節慶、祭典、料理、家族傳承等,全部給帶出來的。
每一個從京都長大的年輕人,無不想逃離,但是最後都還是回到古都的懷抱!
喜歡去京都觀光的朋友,或許都去過這些地方,也體驗了京都之美,但真正要能維持這樣的傳統,叫我們去執行,還真的千百個不願意,這種包袱真是十分的沉重呢!
這部改編的電影,應該可以說是《古都》的續集,企圖把京都精神延伸到海外,以巴黎這個古都為假想敵,孿生姊妹的後代,兩個都是女兒,一個在巴黎念藝術,最後的畢業作品,她思索了很久都失敗,最後還是以自己故鄉的風景最為拿手。另一個在京都找不到好工作,也不知道是否要繼承家業,人生失去了目標,但是到巴黎表演傳統藝術時獲得外國人的掌聲,而得到信心。
對於自身文化是否有未來?這部電影給了很好的註解,無論是不是古都,我們都應該更有自信。
PS. 媽媽到巴黎去煮了一道傳統豆腐料理給女兒,跟《古都》中爸爸煮給千重子豆腐料理,背後有種相同意義的關愛與傳承的意味。
這張劇照選擇了聖母院為背景,另一個以鴨川為背景,強調女性內心的轉變,別具有意義。
《健忘村》與《花甲男轉大人》
2017/06/17
【台北】日本人的生活街區【兒玉町、川端町】
很感謝來了許多青田七六的老客人,這條導覽路線是今年新開發的,雖然在南門市場集合,但是我們不是走城南的經典建築,也沒有走入市場,只在南昌街的小巷子內看著日本時代日本人的民居。
有小診所式的住宅南風原醫院,也有招待所式的尾辻國吉宅,台灣總督改派文官後的司令官邸,前身是水道課課長,也曾經變身為圖書館展覽廳等用途,旁邊又有古亭庄配電所教堂式建築。
南菜園是1941年指定為古蹟庭園,井手薰設計的,從1895日人統治,到1905年打贏日俄戰爭,1906年兒玉源太郎卸任過世,1919年明石元二郎過世,若是沒有那場戰爭,或許南菜園周邊,會改成歷任台灣總督紀念庭園也說不定?
以下是今天行程,因為下雨,我快速帶過了一些地點,很感謝陸聯廳的室內導覽,我把相關資料貼在留言處。
南風原醫院→骨科診所→前台灣司令官邸→尾辻國吉宅→戴炎輝故居→南菜園→長慶廟→野草居食屋→紀州庵。
2017/06/16
阿部寬《戀妻家宮本》
2017/06/15
碎念
大家有沒有覺得台北紅綠燈變多,無論開車、步行、坐公車通勤時間都變長了!
每次出國旅行,或到圓山飯店、台北賓館參觀,都覺得外交部應該全部砍掉重練!
生意人覺得呢?
為什麼臉書時代認識的朋友,照片有頭有臉有真實姓名,都記不住!部落格時代,沒照片用匿名,卻印象深刻?
每次出國旅行,或到圓山飯店、台北賓館參觀,都覺得外交部應該全部砍掉重練!
生意人覺得呢?
為什麼臉書時代認識的朋友,照片有頭有臉有真實姓名,都記不住!部落格時代,沒照片用匿名,卻印象深刻?
2017/06/14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85-華山文創園區與齊東街
台北散步的經典路線之一,林森公園往南,經過當代藝術館、華山車站,來到到華山文創園區與齊東街。
本是荒廢一片的製酒工廠園區,2006年時Bbrother和幾位年輕人進去塗鴉,當時文建會報警並起訴,他們發聲明且文化界群起聲援,於是華山文創園區便開啟再利用。Bbrother是台灣本土的塗鴉藝術家,名字取自歐威爾小說《一九八四》中的「老大哥」(Big Brother),充滿政治意識的模板出現在台北街頭,內容從反全球化、反威權、反戰到聲援楊儒門、挺樂生等。在塗鴉事件之前,金枝演社在華山的廢棄園區以及淡水殼牌工廠中演出,帶起了在舊址遺跡再造文化園區的潮流。
接著,水瓶子帶我們走到齊東街,舊時的米道,挑夫從松山近台北城的必經道路,日治時期街道改正並未動到齊東街,許多會社在此蓋住宅,形式多為洋和混居,備有書房、洋房的水泥式構造,商人會客招待的需求,因此屋內可能有三個客廳呢!二戰後,便成為將軍住家。可以花二個小時或是大半天的時間,來走這條台北散步路線,除了沿途吃吃喝喝,用心體會台北的開發歷史。(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614《國語日報》城市美學11:廢墟之美,塔普倫寺
柬埔寨吳哥地區的塔普倫寺,萬物共生廢墟之美
到柬埔寨世界文化遺產吳哥地區,最熱門的是巴戎寺與吳哥窟(寺),就是俗稱的大、小吳哥寺,除了這兩座寺廟之外,小巧的塔普倫寺,目前石頭建築與大樹共生的景況,原來是印度人的創意,一座古蹟的再生呈現了廢墟之美。
建於西元1186年的塔普倫寺,是闍耶跋摩七世為了紀念母親所建的寺廟,供奉女神般若波羅蜜多。長年的戰爭,國王信奉佛教,興建了不少寺廟與醫院,而這座寺廟同時也是「皇家僧院」,此處雕刻呈現佛陀生前的事蹟,有別於其他寺廟較多印度神話故事。
塔普倫寺的設計,入口處還設置跳舞、表演、誦經講道的廣場,全場都可以清楚聽到聲音,是一所學校的概念,尤其是進入封閉的敲心塔內拍打自己的胸口,聽到咚咚的回聲,無論是一個人在此靜坐沉思,或是幾個人誦經打坐,都是非常好的學習環境。
塔普倫寺的中央塔主殿牆上布滿了井然有序的小凹洞,據說當年貼滿了各式各樣的寶石,陽光從塔頂宣洩篩灑而下,反射折射的光線光彩奪目。雖然目前寶石已經不知去向,但是陽光照射在神像上,仍讓人十分感動。
很難想像這樣不到一公頃的寺廟,可以容納一萬兩千多名的僧侶,其實這裡是座四周有護城河、圍牆的小城市,外牆東西長一千公尺,南北寬六百五十公尺,大概六十公頃才能容納這麼多僧侶,周邊有三千多個村莊,大約八萬人民,供養維持整座皇家寺廟。
吳哥地區的荒廢有許多的原因:戰爭、人口快速增長、水利系統的崩解、大洪水、瘧疾等等,十六世紀國王遷都後,大樹木快速生長變成一座森林,整個地區都是毒蛇猛獸。四百年後的今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由各國認養修復不同的寺廟,讓這些古蹟重生,不同國家修復的概念不同,也讓這些文化遺產呈現不同的美學。
印度人決定這座寺廟的保存方式,想要讓時光停留在剛發現時「渾然天成」的廢墟狀態,維修的方式不是拆掉重建,而是維持現狀,太大的樹木修剪樹根,快要倒的牆面用支柱支撐,頹倒的迴廊與地面上的石塊就留在原地,另外建了木頭的走道讓觀光客進入欣賞。看著樹木與高塔的共生,只要任何一樣東西離開,這樣的景象就不保。
在印度,可以看到各種宗教、種族、階級與各類建築共生的情況。塔普倫寺旁的樹木在此生存也超過了四百年的時光,人們實在沒有權利因為要恢復建築而把樹木砍掉,若是清除掉樹木後的塔普倫寺,牆面、高塔也會傾倒,用著現代的機具雖然也可以重建當年的風華盛況,但是這已經不是真正的塔普倫寺了。
世界文化遺產不只是一座座過往的偉大建築,而是正在被我們使用中的空間,人類在地球上也不過是個過客,學習與萬物並存、各民族人種共處,才是最重要的。
*****以下刪除**********************
在此,我看到白種人夫婦帶著一名領養來的黃種小孩旅遊,階梯上上下下,天氣炎熱,小男孩在旁邊哭鬧著要父母抱,但同樣年紀、同樣膚色的當地小孩則拿著明信片到處叫賣,光著腳跑來跑去辛勤的工作。白種人母親抱著黃種小孩的場景,讓當地小孩看了非常不解,一直望著同齡哭鬧的小孩,這畫面有著強烈的對比,尤其發生在這紀念母親的寺廟內。
電影古墓奇兵在此拍攝,讓這座神廟聲名大噪,女主角安潔莉娜裘莉前一陣子因為預防乳癌而切除乳房頗受大家的爭議,但她其實發揮了大愛,認養了世界各地的小孩而獲得更多的掌聲。
2017/06/13
《CRISIS 特別搜查隊》、《使命和正義》(日語:小さな巨人)、《神力女超人》
從這些電視劇、電影中來看目前世界各國落入的困境,到底誰是背後的 Big Brother?
大家以為台灣換黨全面執政,會快速的翻轉不公不義,但是接連幾件事件,我們似乎有太多的無力感,大家以為美國選出狂人總統是偶然,更早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選出來希特勒,其實這些到底是整個國家機器系統的共犯結構使然,是必須透過革命、戰爭來解決,或是只是換了一個領導人、換了國會就可以解決呢?
《小巨人》
組織與個人英雄主義之間,中間有甚麼平衡點嗎?一定要仰賴好的領導嗎?我就知道這齣戲也沒有答案。看完了等於白看。
《神力女超人》
我不討論《神力女超人》中的女性主義,但一個強者簡單而直接的邏輯,想要找出引發世界戰爭的起源,然後去殺掉祂(戰神),最後,到底有沒有效果,我們看完電影還是一個大問號!之前的超人,深陷議會的泥沼,到底需不需要出來拯救世界呢?
我們都期待一個強人來解決問題,殊不知原來我們就是共犯結構的一員,要如何解構自身利益,勇敢面對自己,每一個人都應該問自己能夠為這個社會、世界做些甚麼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