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4

有點無聊的【台北】丹布朗密碼




從欽差行臺連結一條直線,經過建功神社,不意外對到的是老蔣的光頭,原先以為延伸過去應該是國父紀念館,可是居然不是,大家可以打開 google 地圖自己拉線過去看看。

那麼中正紀念堂老蔣的眼神看出去,大家以為看的是南京或北京吧?其實看不到那麼遠,直接是看著現任總統的辦公室,怨念好深,當那麼多任總統還不夠啊?純趣味!


因為台北城建城牆的時候往右轉了13度,有很多都市的大型公共建築的中軸線有對望的假想意涵。(1945年美軍航照)

紅:建成圓環→台北車站舊址→台灣博物館→放送局廣播台→南門→公賣局
澄:臺大醫院舊館→台北賓館→外交部→南門
黃:中山堂→放送局廣播台→臺大醫院舊館
藍:北門→公會堂→小南門



答案,原來是馬桶蓋大巨蛋

2017/09/01

《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與《紅衣小女孩2》




去年看臺灣片有點失望,感覺有些片是為了補助金而拍,今年的幾部類型電影,欣喜臺灣片有擁有了自己的靈魂,本來以為這種類型電影脫離不了好萊塢商業片沒有自己的敘事角度,但這兩部片強烈的令人窒息,有了臺灣獨特的元素,與當前社會問題的省思。

原本看《怪》片的時候,極度的不舒服感,尤其是男主角這群壞同學欺負老人家那一段,但是看到許多年輕人居然笑了出來,還跟著導演的視角一起霸凌老人家、霸凌同學、霸凌老師。不一會,我看出導演的企圖了,我們所害怕的怪物,其實本來身為人類的時候是弱勢族群,可是變成了怪物後情勢翻轉,這與會霸凌別人的同學是一樣的心理,由於缺乏自信,利用霸凌來增強自己的信心,沒有原因的若可以透過霸凌來達成心理的快感,甚至找到方法可以把老師摧毀,或是想辦法欺負怪物,來滿足自己。

社會上每一個角色的人,無時無刻的利用各種模式在霸凌別人,有時候我們只是不自知,奧客利用網路霸凌咖啡館老闆,老師用酸言酸語霸凌學生,公務人員、政客、商人等等,每一人在不同的角色,都會無來由的去霸凌別人。

這是人類最原始的怪物性格嗎?

《紅》片,幾乎全部是女性的角色,這是當前社會母女關係的省思片,除了青少女得不到父愛,整個全部轉移到母女惡化的關係,而解開惡化的關係,還是要靠虎爺與虎爺阿公的男性力量。

全部利用真實的社會新聞改編,是我們重新認識台灣土地的最好方法,希望導演可以持續創作同類型電影。

鬼怪並不恐怖,無法克服自己心魔比較可怕。

喜歡看鬼怪恐怖片的朋友,請一定要看這兩片,台灣已經拍出恐怖又有深度值得一在省思的電影了。

聽說《怪》片不太賣座,是因為不夠恐怖,還是擊中了青少年會霸凌的心?

2017.09《TaipeiWalker》No.245,水瓶子城市漫步11:【台北】一號糧倉,中崙周邊的工廠,1945年美軍大轟炸的痕跡


圖說:
*目前倉庫鐵門有炸彈爆炸痕跡

*1945年中研院台北歷史百年地圖
1. 目前的一號糧倉
2. 進馨商會的工廠
3. 臺灣清涼飲料水統制組合
4. 東京自動車工業會社
5. 台灣國產自動車會社

一號糧倉位於八德路二段與復興北路口附近的巷弄內,南邊是微風廣場百貨公司,在厚重生鏽的鐵門上,有清楚的炸彈爆炸的痕跡,十分好奇這棟倉庫的身世?為何會有那麼多傷痕?

傳說興建於1940年代的倉庫,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為了預防台北橋被美軍炸毀而斷糧,所以在此興建倉庫存放糧食,位於縱貫線旁的中崙庄,八德路這條道路自古以來就是錫口(松山)港口到台北城的米道,戰後命名為中正路,是台北連結到基隆的重要要道。

倉庫的南邊不遠處,日本時代是進馨商會,生產汽水,有富士、富貴、三手、黑松等品牌的彈珠汽水,工廠所在地就是今日的微風廣場百貨公司,戰爭時期,工廠被台灣總督府強制編入「臺灣清涼飲料水統制組合」,終戰後恢復為「進馨汽水有限公司」,後改名為「黑松飲料股份有限公司」。

中崙周邊工廠林立,在倉庫的北邊,市立圖書館中崙分館,曾經是東京自動車工業會社。在糧倉的西邊,現今的大潤發中崙店,曾經是台灣國產自動車會社,是名古屋的豐田自動車的台灣總代理。還有明治製菓會社的台北工廠,生產巧克力、糖果,也在此落腳。

倉庫的原始設計,屋頂為大跨距檜木桁架,多層牆體可防潮、隔熱。戰後的正式名稱是「糧食局台北管理處中崙蔴袋倉庫」,負責整理修補破掉的麻袋,工作人員最多的時候達到三十幾人。而後塑膠PV袋材質變成主流,麻袋廢置不用,這棟倉庫改為PV袋倉庫與糧食局的文書檔案。

2009年,該倉庫本來要報廢拆除,但在地居民向文化局申請文化資產價值鑑定,經審議後登錄為歷史建築,2013年,文化局推廣的老房子文化運動,媒合廠商修復再利用。

台北市的工廠分布,從華山車站往東沿著鐵道縱貫線開發,華山梅酒廠、建國啤酒廠,到中崙周邊的汽車維修、食品飲料工廠,往東還有松山菸廠、台北機廠等一路往東延伸到南港一帶。或許台北市已經蓋滿了大樓,鐵路也地下化,已經遺忘了這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的工廠在哪裡?

了解這樣的工業發展脈絡後,無怪乎戰爭時期,美軍要選擇這些工業生產的倉庫作為轟炸的目標。台北市邁入現代化都市,不過這百年的時光,農業轉為工業,然後變成商業、住宅。如今,歷史建築一號糧倉,從廢置倉庫變身為農產品超市、餐廳,期待可以創造更多可能性。

2017/08/31

水瓶子的演講




【台北】片場咖啡

好像開了一陣子,今天才來朝聖,甚麼都賣得咖啡館其實非常辛苦,若附近有中央廚房,又能做到新鮮度,那真是再好也不過了。


回過頭想,這樣咖啡館不是就沒有特色了嗎?

何承翰:本社區咖啡店全盛時期有31家, 若在納入本業為糕點、餐廳但有咖啡佐餐者,則全領域內( 羅斯福路三段新生南路三段辛亥路交圍的場域)提供咖啡飲料的店家有79家。
目前店名具備咖啡一詞的店家,年度平均值為22家。其中還有具備零售店面的中盤商…

【台北】看起來非常危險的公共藝術,兩極化的看法



請點這裡看大家的留言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213222777631589&set=a.10211051248024706.1073741909.1460588756&type=3&theater

2017/08/30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95-柏林博物館島



到柏林遊覽博物館,除了二戰猶太博物館之外,推薦必去博物館島,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建築、文化與歷史的結合,普魯士帝國規劃之初,將其定位為世界的中心呢!

話說十九世紀初,法國將羅浮宮改造為美術館,英國大英博物館開放公共參觀,那時候普魯士帝國尚未統一還在打仗,即便戰亂,博物館島不停止興建,可看到德意志民族懷抱的理想和意志力。迎接千禧年時,大羅浮宮計畫找貝聿銘設計玻璃金字塔,大英博物館在廣場蓋起圓頂,柏林呢?1989年才倒塌的圍牆,東西德統一但經濟蕭條,可是博物館島仍持續擴建。

1810年腓特烈三世召集優秀建築師來規劃博物館島,1830年第一棟建築「舊博物館」落成,接著普魯士皇家博物館(現稱「新博物館」)、「老國家藝術畫廊」、原「腓特烈國王博物館」改名的「博德博物館」、「佩加蒙博物館」。1880年建築群成形,並決定島上只展出「高貴的藝術品」。島中央是「柏林大教堂」底下有國王陵墓,旁邊建築有軍事大廈象徵國力,以及洪堡大學為知識代表。為了紀念「博德」館長將柏林博物館推上世界舞台,這位別稱博物館界的俾斯麥,1960年將「腓特烈國王博物館」改名為「博德博物館」。(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8/27

【台北】臺灣市街電車夢— 在水牛書店



京都蹴上
納涼電車
1907
1929.8電車失敗
第一棟鋼筋混凝土,電話交換所
臺灣公論

【台北】Scent cafe 香手捻咖啡



這是在大稻埕的陶鍋烘炒的咖啡

喝了這樣的咖啡,有了不同的體驗,有點像是喝茶或品酒,發酵味很強,但又有咖啡的味道,我的第一個想法:品質如何控制呢?

或許想太多了,咖啡是水果的一種,如何在生產過程中加入一些變化,體驗不同的味道,用不同的烘焙工具,非常有創意,台灣盛產水果,是否也有這一類的方法,來保存水果的香氣呢?

【台北】老人與小孩,中間的連結是恐龍



亮軒老師這一場導覽有大半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能夠乖乖的像小學生一樣坐著聽講,我想大概也只有亮軒老師有辦法,他大致上談了地球、月球、太陽、隕石等地球科學與人類之關係。

然後另一場恐龍展的演講導覽,來的大半是幼稚園小朋友,這個我自認無法搞定,能夠有辦法的,就是小學六年級的畫家大順,這檔恐龍展透過父親與兒子的合作產生出讓小朋友不可思議的迷戀。

回頭看看來聽導覽的老人家,我想心裡面想的是兒時對父親的記憶吧!— 在青田七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