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之後才發現詞窮,對客家人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克勤克儉,哈!
幸好,我最拿手的就是透過一些大自然的"語彙",來描述一下這些景緻,最後提了一個旅行中的遇見,就是猶太人流浪在世界各大城市,都居住在城市的一個角落,這跟閩客械鬥時的景況有點神似,不過客家文學又融入了閩南人的甚麼習性,甚至鍾理和還用了閩南用語來寫小說,這點就跟猶太人大不相同的。
鍾鐵民寫的一個段落:
這些客籍作家創作時,實質上已經跳脫客家人的身份,他們的作品都是用白話文普通話書寫,如吳濁流、龍瑛宗、鍾肇政、李喬、杜潘芳格、彭瑞金、林柏燕、林鍾隆、黃娟、黃恆秋、吳錦發、曾貴海、劉還月等等許多客籍作家,雖然以他們生活的客家地區為背景,客家社會做取樣,據本人經驗早年客籍作家完全沒有意識自己創作的是客家文學。
但今天我們審視這些客籍作家的作品時,我們會發現他們在作品中充分展現了客家人的精神與生活,而且把客家人的生活態度和硬頸精神當作台灣人的人格的當然形象。文學作品反映作家的心靈,客家人當然擁有客家心靈,所以我們可以實際上從這些作家的作品中,尋找出客家人的社會生活影像和客家族群的文化特質。這些作品的內容既然以客家社會為題材,寫客家的社會的生活、風土、人情、故事,如果這類台灣文學作品可以被認可是客家文學,那麼台灣客家文學的成就當然是十分輝煌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