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門就感到一股自然的氣息,這個場所原本是住持的住處,和尚跟茶品,意外的搭配。
在廟前面廣場,有人在練習扇子功,平日午後,媽媽帶著小朋友在公園跑,也有老人家在附近逛街,在西門外的西門町,以前曾經是鐵道的旁邊,戰後的老兵在廟旁就此居住了下來,蓋了中華商場,年輕學子、來台北工作的人,在此交會。
西門町的紅樓旁以前有家中國書城,旁邊就是電影街,各式各樣的歌廳秀、紅包場,這些看似熱鬧繁華的背後,經常有辛酸的另一面。
旁邊一桌的年輕媽媽,規劃著家族的聚餐,長輩、同輩跟滿小嬰兒要抓周的聚會,與店長討論茶品、和菓子、點心、器皿等,包含客人進出的地方,眾多的細節。這裡還包含茶道老師的教學課程,鉅細靡遺的討論時間、流程、拍攝的角度等等,即使只有短短地兩個小時的聚餐,都討論的時間就花了一個多小時。
這裡應該算是重新蓋好的老房子,能夠放慢的使用也是好的,我想起我高中的青澀歲月,來此地看電影的時光,在西門町巷弄穿梭,美觀園的壽司、中華商場盜版遊戲磁片、訂做高中學校制服與隨身聽電子產品等,此地有太多學生時代的回憶。1992年,中華商場拆除,剛好我在金門當兵,兩年後投入職場,西門町的時光,就在我生命中消失,直到最近經常到這裡,好像與我的記憶無關,我腦中的西門町已經徹底消失,迎接我的是另一個不曾看過的西門。
西門町的難忘歲月,從我腦中浮現,透過指尖滑落,原本年輕時一昧追求多彩多姿,但卻昏眩迷惘的我,如今已定靜坐落在此,一如清新甘澈的碧螺春在喉嚨中逐漸的發酵。
PS. 晚上去聽了鄭治桂老師的大英美術館,又有些不同的感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