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撲克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撲克牌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10/20

《府城》台南舊城,古蹟篇撲克牌

每次看到這副撲克牌就好想在去享受府城的古蹟,走在那樣的古蹟環境旁,沒有在台北的古蹟那麼有壓力,坐在屋簷下,無論是短短地幾分鐘,或者是一兩個小時,時光就好像靜止不動。

From 台灣‧台南

慢跑的人們,飄落的樹葉,散漫的狗,黑色的屋瓦,飄過藍天的白雲,追來追去的小朋友,還有一個發呆放空的水瓶子。就讓我偷懶在翻翻這副牌,是不是要來寫一下府城百景呢?

2010/01/21

【台北】在海牙的梵谷,照顧席恩一家子@燃燒的靈魂

梵谷開始第一個工作,就是在海牙的畫廊擔任買賣仲介,之後擔任牧師失敗後回鄉自學習畫,終究還是跟父親不合,1881年12月的聖誕節過後,他就前往海牙,這個他16歲剛出社會的地方。


1883.8/這張沒有臉的漁人之妻,海牙時期的作品,雖然沒有畫出臉,但可以看出一種悲傷淒涼的蕭瑟感

梵谷到達海牙的另一個目的是跟表姊夫莫弗(Anton Mauve)學習,當時也是梵谷的偶像之一。在海牙靠著弟弟西奧的救濟,每個月100法郎為生,梵谷在這裡遇上了大著肚子懷孕的妓女席恩,當時她已經有個四歲的女兒,並與她的媽媽、哥哥、妹妹一起生活。小孩出生後,梵谷有著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類似正常的家庭生活,但這個時期也是梵谷最窮困三餐不繼的時期,畫了許多悲傷系列,有老人與女人。

雖然有時席恩會煩躁焦慮容易動怒,但席恩無疑是梵谷最好的模特兒,眾多的人物畫,有坐在椅子上抱著小孩或是哺乳的作品,也有約五歲的小孩童坐在地上等素描,這個時期的梵谷比在埃頓時期的人物畫,有更成熟的描繪,臉部的表情與姿態更為自然有感情,海牙老人院的老人也都成了梵谷畫下的模特兒。

梵谷喜歡畫小人物,窮苦潦倒的市井小民,畫作中臉部的皺紋、鬍子,都是歷經人生風霜的滋味。

2009/05/21

【特爾曲】老人與雜貨店

到捷克的團體旅行,會走過一堆觀光小鎮,大部分的團就是停留一兩個小時匆匆離開,我們看到一車車的旅行團來來去去,很幸運地我們在此停留了一個下午,直到太陽下山,月亮出來跟我們打招呼。



我們把整個特爾曲的小商店一家一家的逛過,當然書店是我最有興趣的,我走入了一家櫥窗有擺一些童書的店,開門走了進去,裡面並沒有人,然後發現其實是一家雜貨店,有文具、五金、飲料、零食等等,本來想就走出去,可是這時老闆從外面走進來,非常敬業的守候著我,看我要買甚麼東西。

我偷偷地打量著個老闆,其實看起來有點邋遢,沒有剛剛經過精品店那些老老闆,或是賣畫創作的老人那樣的機靈或是風趣,這個世界遺產的小鎮看來以前曾經風光過,可是現在只看到老人與小孩,年經的除了帶小孩的婦女外,真的就沒有年輕人了,我想想其實不跟我們台灣的小鄉鎮一樣的情況嗎?

看著這個老闆那麼誠懇地顧店,於是我開始發揮逛7-11的精神,一件件東西慢慢把玩,本來要買這裡小朋友的零食,但是看到當地撲克牌,於是買了兩副,這裡的撲克牌只有32+1張,實在不知道怎樣玩,不過圖案還蠻有趣的就是了。



特爾曲相簿

2008/10/20

【布拉格】慕夏(Mucha)博物館

來布拉格前就很喜歡慕夏,從插畫創出名號的慕夏在捷克有不少教堂裝飾採取他的畫風。


博物館門票與撲克牌

慕夏(1860-1939),有人說是波西米亞摩拉維亞地區的插畫家,也有人說是捷克共和國。早年他的歌唱天份讓他讀書到高中,可是畫畫還是他的最愛,他的父親希望他從事法院的相關工作,可是他還是突破萬難接受了一個貴族的資助到慕尼黑美術學校去學畫畫。

1887年,慕夏到了巴黎,已經27歲的慕夏仍是身無分文默默無名的插畫家,當時只有靠書本雜誌、月曆設計等才能賺得一些錢,慕夏這時也設計歌舞劇的舞台、戲服、珠寶、海報等等。1895年,慕夏在巴黎提出了新藝術運動,與當時知名的裝飾設計師威廉‧莫里斯所推的新工藝藝術運動有點類似。

慕夏有很多一系列的四部曲作品:春夏秋冬、早晨正午下午夜晚、玫瑰康乃馨百合鴛尾花、月亮夜晚北極星明星等等,都直得細細的品味。他畫中的女子典雅迷人,紅紅的嘴角有著無限的魅力,在博物館看他的巨幅海報,真是非常過癮,無奈時間不太夠慢慢地欣賞。

相關網站:
慕夏博物館官方網站
維基百科:慕夏
威廉‧莫里斯→【英國】老建築第二春特展@台北故事館

2008/09/01

【東京】妖怪花園紙牌

在東京的最後一天,我什麼紀念品也沒買,在飯店的精品店找到這付有趣的撲克牌,二話不說就買了下來。


有4種1-12月的紙牌共48張,每張點數1,5,10,20點不等,實在不知道怎樣玩

日本在江戶時代,有記載著奇聞異事的圖文事典,如《和漢三才圖繪》,加上當時浮世繪流行,許多畫家紛紛投入妖怪繪卷的製作,奠定了日本傳統妖怪的造型基礎。不過,誰能告訴我玩這個紙牌,需要怎樣的技巧與學習什麼呢?

在台灣的寺廟也常常會看到一些十八層地獄的畫作,用來提醒世人別做壞事,不過這部份很少拿來商品化變成有趣的商品,大概台灣人比較嚴肅吧!

畫這些卡片作者的相關作品
http://www.yanoman.co.jp/yokai53/index.html

2008/06/03

【台北】洪志勝的九份茶坊與胡達華釘畫工作室

假日去九份,隨處逛逛走進這家店,非常喜歡店裡的陶藝品,尤其是可愛的貓系列。



於是就在這裡用餐,其實費用不算低,但是一群好朋友在此聊天泡茶看山看海,這樣的花費還蠻值得的。據說老闆是個藝術家,店裡蠻多他的作品,無論是油畫、陶器,還有裝潢擺設,各個小地方都可以看到許多巧思。目前在九份已經有四家店,有一棟也被列為歷史建築。

九份茶坊
http://www.jioufen-teahouse.com.tw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九份藝術館
http://www.ncafroc.org.tw/Content/artnews-content.asp?Ser_No=256



在九份尋幽訪勝,走過廢墟與礦坑口,或許走過這幾家店,拿張洪志勝的油畫名片,嗅一嗅這份歷史過往。

走幾步路,又可以到胡達華釘畫工作室,那裡面很大,阿桑帶我們認識無師自通的胡達華釘畫,利用鋁罐等廢鐵,創造出一幅幅九份與金瓜石的往日歲月。




胡達華釘畫
http://www.darfar.com.tw/

2008/06/01

【台北】米勒的拾穗@歷史博物館米勒展

米勒的這幅畫應該是除了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畫像之外,被大量的複製在各個地方的畫作。


1857年/拾穗/米勒/巴黎奧塞美術館

這次來台北歷史博館展出的作品有米勒16幅作品,還有同時期巴比松畫派的作品,一進入展場就可以看到這些非米勒的田園作品,同樣都是在巴黎南方50公里的楓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松村作畫,在這個工業革命興起的年代,農村的農產品開始大量生產,農民的生活並不是很好,出身農民的米勒,在農村繪畫剛好抓住了時代的改變,詳實紀錄的他對土地的敬重。

巴比松畫派的構圖簡單,大部分就是一條水平線把圖畫分為上、下兩區,上面天空佔三分之二或是三分之一,在這個畫派出名之前,風景畫其實在當時評價不高,巴比松畫派的畫家雖然都是畫風景,可是有人紀錄農村的建築,米勒著重農民、農作物與牧羊等題材,有的人就是純作風景畫,其實各有特色。

巴比松畫派也是法國浪漫主義轉向寫實主義的起點,這類的作品,讓大家在工業革命之外,被鄉村中的優雅所感動,當時法國飽受戰亂,一般人都想躲到鄉下,剛好這些畫家成功的為風景畫打下基礎,也替後來1860年後的印象派奠定了相當好的道路。

拾穗是個宗教的傳統,農民收割的時候故意把剩下的稻穗讓比較貧窮的人來撿,可以看到後方很多的農民忙著收成,堆上馬車準備運走。而前方這三個撿拾收割剩下來雜亂的稻穗,左方的婦女腰彎下來都已經非常困難用左手去支撐著腰,細細觀察這三名拾穗者的身軀,好像看到農民的辛苦,而辛苦的背後還有更辛苦為了生活奮鬥的人。

我在展區逛了快三個小時,來來回回的看這一遍又一遍米勒的畫,對於米勒長期終老在巴比松這個小農村,紀錄了當時城市、鄉村社會結構的改變過程,由衷的感佩。翻出當年在奧賽美術館拍的照片,當年為什麼沒有這樣的感動?

【台北】李梅樹的三峽寫實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2/blog-post_18.html
【三峽】李梅樹紀念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5/blog-post_19.html
歷史博物館官方網站
http://www.nmh.gov.tw/zh-tw/Exhibition/Content.aspx?Para=1|21|417&unkey=21


米勒展內的廁所,語音導覽的機器

2008/05/19

【三峽】李梅樹紀念館

李梅樹紀念館在某棟社區大樓的一樓,進去一看後,覺得好像看到了荷蘭畫派的寫實感。


在紀念館內買的撲克牌,兩副150元

大中午剛進去李梅樹紀念館,剛好導覽老師講到李梅樹晚期重要的畫作,這幾張作品所表現的光與寫實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不但遵循文藝復興時期透視法的構圖,又融合了荷蘭畫派梅維爾對於光與人物的描繪方式,不但記錄了台灣農村的生活,也道出了當年東家長李家短的社會型態。

台灣的藝術畫作在國民政府時期以山水畫或是風景畫能獲得比較多青睞,李梅樹以自己的故鄉三峽為背景畫了不少作品,後來以女性的肖像畫,把當時婦女的穿著、姿態與內心表現的一覽無遺。看他的畫作比照片還要真,只要在畫作四周前後走動,就好像這些人跳出了畫框一般。

李梅樹畫作構圖算是中規中矩,經常用S型、中間為重心,有遠景景深,冷色系與暖色系互相對應,應該是美術習作最好的臨摹對象,也是學習攝影最基本的入門構圖方式。

【台北】李梅樹的三峽寫實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2/blog-post_18.html
李梅樹紀念館
http://www.limeishu.org

2008/05/05

【倫敦】交通博物館的海報撲克牌

倫敦地鐵是世界城市中最悠久的公共交通工具,1863年就開始營運至今


1950年/Molly Moss 的作品

倫敦地鐵最初是大都會鐵路(Metropolitan Railway),這條鐵路在 Paddington 和 Farringdon Street 間,開張當天就有4萬名乘客搭乘。早期的地鐵是用蒸氣機,所以隧道較淺,才能排煙,但後來使用電力才可以讓隧道挖得很深,印象中有個地鐵站還特別警告若是往上走有200階,希望大家搭乘大型的升降電梯。

地鐵若是有手扶梯,兩旁就有一些海報的展覽,當然多半是廣告,可是有些海報還蠻有意思的,而我逛到交通博物館的時候,特別就買了歷年來得獎的海報展作品撲克牌。有得表示坐地鐵可以克服外面惡劣的氣候,或是可以準時出席宴會,也有的說明搭乘交通工具夏天可以到郊外玩,或是到博物館、動物園參觀,這些得獎的海報非常多元,看了讓人會心一笑。

台北捷運也很多年了,雖然也有擺一些攝影或繪畫作品,不然就是擺一些公家機構所辦的活動海報,總覺得沒有那麼多元,希望也能舉辦這類型的海報展覽,現在印刷術那麼發達,多印一些好作品,讓台北活潑點。

倫敦地鐵 - 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C%A6%E6%95%A6%E5%9C%B0%E9%93%81

2008/04/28

【倫敦】秀拉的巴黎情懷@柯陶美術館

印象派的開山祖師莫內強調的是在室外的光影,而秀拉的點點畫到了他創作的後期,描述著城市人們孤寂的一面。


1890年/神秘女子/秀拉/倫敦柯陶美術館
(每到一個博物館我喜歡買撲克牌,不但小巧容易攜帶,有52張畫作也很值回票價)

一鳴驚人的秀拉在塞納河邊畫了《大碗島》、《安涅爾浴場》後開始把點點畫帶入了室內,剛開始用裸體的女模特兒,後來又轉入咖啡館、酒館、街頭賣藝人與馬戲團等主題,而秀拉這幅在後台化妝的神秘女子,把印象派從戶外帶入到了室內。

工業革命後的世界,才是真正現代城市興起,工商業的發展,在工廠工作大量生產的人們平日的娛樂趨向糜爛,看表演上酒店,秀拉的畫描述了這些娛樂產業的藝人,但是很奇怪的是這些人的表情都是寂寞不快樂的,呆滯的表演就好像日復一日的例行事務而已。

據說這幅畫的女子是秀拉情人瑪德蓮的畫像,一點一點的色點就好像瀰漫在空氣中的香粉,彷彿都可以聞到粉味,還有漸層感呢!

【倫敦】秀拉的安涅爾浴場@國家美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11/blog-post_26.html

2007/07/23

【金瓜石】黃金博物館

最近天氣炎熱,一想到九份、金瓜石是個多雨,雲霧繚繞的山城,於是傍晚開車上路,去九份住民宿,打算一早拍下這些美景。


2007.7.22 黃金博物館旁的五坑體驗

17年前的大學時代來到金瓜石不下10次,這裡是地質系礦物學的活教室,因為我們老師深信金瓜石的黃金礦還有開採的價值,所以三天兩頭就往這裡跑。那時代,悲情城市的電影大紅,我們社團因為研究電影,也就經常做火車轉公車來此尋找那一種感覺。後來社團學妹因為念人類學,在此研究並撰寫論文,大家也偶而來探望她。對於九份、金瓜石,那種懷舊的氣息,不只是日治時期挖礦的繁華社區,也不只是煉銅煉鐵鍊金火力發電的歲月,那或許只是種孤寂的放空方式。

九份老街這幾年的人潮洶湧,每逢假日就塞車,但是這個假日去,也沒碰到交通管制,人潮也算還好,可能是天氣炎熱所致。現在快速道路實在很方便,從台北開車到達目的地不過花了40分鐘,入住民宿吃過晚餐,趕快飛奔到樂伯二手書店,準備好好欣賞夜景兼看書,沒想到書店已經打烊,只好趕快回去睡覺,好一早出來拍照。

早上醒來6點,拉開窗簾一看,陽光照著整個山頭亮的睜不開眼睛,雖然藍天耀眼,可是矇矇地天空應該拍不出什麼好照片。但我還是抓著相機在九份的山城走來走去,在樓梯爬山爬下,老街上都是前晚觀光客留下來的垃圾,四周也都是商家打包好的垃圾袋,人間的夜晚似乎還沒有甦醒,可是天色卻已經大亮。


胡達華(1938年生)的釘畫作品

金瓜石這幾年的觀光建設比較完整,在黃金博物館的周邊建立起博物館群的概念,我們第一門野外課程廢礦坑,如今變成了地質公園,在山徑間的鐵軌墊上了木條方便遊客散步,山間的古道與步道指標清楚,而永遠在雨裡荒草的太子賓館,也整理的很漂亮,只不過包裝的太過,沒有了泥土,少了點親近的氣氛。

走在礦坑道裡,溫度只有18度,是這趟小旅行最幸福的享受,但回想以前的工人揮汗在隨時可能中毒、坍塌的環境,又充滿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