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故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故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10/31

【台北】十月的最後一天,很深入的文學故居之旅



這個活動的某中學的資優班學生,本來以為只是一個學校,沒想到是有三所學校的學生,這場導覽活動籌備了很久,主要是學校的老師非常用心,不但把作家的小說散文收集起來,先發放資料給學生,而且還畫了路線圖,還跟了我一次的導覽確認所有大小事項。

第一次跟老師一起去踏查的時候,大太陽大中午,我想大家都昏頭了,我也講的揮汗如雨,回去後老師收集了梁實秋、余光中、王文興、楊照、劉墉、楊佳嫻等人的作品,節錄至今還可以感受一二的地景,我則是有充分的時間把日本時代此地的可能樣貌,有水圳道與鐵道的過往跟大家分享,戰後時節,把余光中與王文興老師可能書寫的時間,與日本時期的差異分析給中學生聽,這些資優生果然有先讀過書,提到的人名,都有印象。

我們的行程:長慶廟、野草居食屋、紀州庵、梁實秋故居、殷海光故居、青田七六

這是印象深刻的一條路,不但可以完整的接觸到中國從五四運動之後的思潮,白話文運動的成果,還可以進階到了這些作家把台灣風情融入的一種文體,爾後,更多的作家用白話文來描述溫州街、雲和街、同安街這個地方,最後,在青田七六朗讀亮軒老師的書『青田街七巷六號』其中一段,這些小朋友第一次閱讀就可以標點分明,而且不吃螺絲,字正腔圓,並且融入個人情感,十分不容易。

PS. 導覽的時候找不到這本書"槐園夢憶",沒想到,逛了二手書店又被我找到,裡面還有剪報,珍貴。
PS2. 中學老師都要那麼拚嗎?每位老師都好有特色。

2015/09/15

【台北】4599協會的導覽與其他



參加這個協會的資格是 45-99歲,我剛好是年紀最小的,每次參加都覺得非常汗顏,要帶這場導覽活動,也怕只是班門弄斧,所以只能靠講名人的八卦來取勝。

每次都很剛好星期二是梁實秋故居的休息日,青田七六也在內部整修,有些地方是星期一休(殷海光故居、紀州庵),有些地方是星期三休,所以,我的經驗是最好這三天都不要排導覽活動,不然經常進不去。

動用了惡勢力請人家開門,真是錯誤示範。

1. 青田七六
2. 紫藤廬(經過)
3. 中村三八夫住過的房子(溫州街20巷9,11號)
4. 殷海光故居
5. 梁實秋故居

有關中村先生

椰林大道的規劃者是中村三八夫,新聞報導在此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800593

中村三八夫先生離台返日時是助教授職(台北帝大理農學部園藝學講座教室),他專門研究熱帶果樹,著有《世界果樹圖說》,這本書在1978年由東京農業圖書株式會社出版。~)

以下是張文亮教授的說明:

我在台大任教時,無意中在辦公室的舊書堆中,看到他在1943年(昭和十八年)所著「南國の果物」,捧讀再三。他在書中提到中國的「椰」字,意義深遠,「耶」字原為「耳之相連」亦即父親,耶上加父字,即為「爺」,意即祖父。耶是尊稱,所以古人將高樹稱為「椰」。子為多結果實。他建議種植大王椰子,可能並非影射日治皇軍高高在上,而是願這學校如同椰子樹,令人尊敬,多結果實。

2015/07/30

【台北】蒲添生雕塑紀念館,訪蒲浩志館長,秋刀魚之味

1939年,蒲添生在日本的作品《文豪魯迅》因為對魯迅的思想所做的作品。回台灣後,1947年,又重新做了一尊,當時魯迅的作品都是禁書,在台灣雕塑魯迅也是風險很大,作品雖命名為《詩人》,但雕塑下確寫下《魯迅》兩字。



2009年,蒲添生的三子蒲浩志,利用父親的作品重組出這尊《詩人局部》,目前在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前有一尊放大版,這種寫實又加入抽象的表現模式,父子之間的藝術對話,作品再生,非常有意義。用手支撐著這顆頭,思想家懷抱著理想希望改變社會,而藝術家的雕塑品,在悠長的時間中,更顯出思想的價值。

踏出了蒲添生故居,我心裡想著我們的立場永遠只有 0 與 1,非黑即白,而藝術家的堅持都不是考慮這個,他們心中永遠認定的事實,不會隨著時代改變,這也是藝術的雋永。

蒲添生本來有機會娶入日本名師的女兒,繼承藝術家業,但他放棄了回到台灣,後來娶了陳澄波的女兒,從日治到國民政府,發生了二二八事件,噤語的年代,這樣的雕塑家,堅定的支持只為藝術服務的信念,時光流逝後回頭看他的作品,魯迅、孫文、蔣介石、連震東等,每個人的個性鮮明的跳出了雕塑品之外,更顯出了那個時代的許多矛盾,但蒲添生利用雕塑記錄了失聲的一代。

晚上,到了天命庵點了秋刀魚,讓我想到了小津安二郎,蒲家三代都是雕塑家,但更早之前蒲添生的祖父是佛像雕刻師,父親是裱畫師,這樣的傳承到了蒲添生不告而別坐船到日本學習藝術,這一切好像就是注定好的一條不好走的道路,這一走,竟然也走了三代。— 在蒲添生故居

2015/06/02

【上海】20150602:張愛玲的愛丁堡公寓

*張愛玲的愛丁堡公寓



距離上一回去愛丁堡公寓(今為常德公寓),已經是九年前的事情了,當時樓下還沒有一家咖啡館,周邊也只有一家百貨公司,目前好多家百貨公司把愛丁堡公寓包圍起來,甚至是靜安寺也算是一家百貨公司吧!

今天進去咖啡館,打算悠閒的喝茶吃飯,沒想到巧遇了老闆,洽談了一下,了解他為何那麼熱血的開這一家咖啡館,每個月還辦了不少的活動,老闆馬文小姐說也是為了小孩。我們在青田七六遇過一回,對答那麼流暢機靈與條理,這是我永遠學不來的。

我會想像那年張愛玲在這棟公寓六樓雖與她姑媽住一起,但是又與胡蘭成結婚,胡蘭成的家人來要錢墮胎,後來又在這棟公寓與胡蘭成離婚。所有對張愛玲這個似乎所有事情不在乎的人,這個選擇是不是非常的不智。只能用落入情網的人,會做出甚麼事情也不奇怪吧!— 在常德公寓、張愛玲故居

*UBer



第一次嘗試用 UBer 叫車,雖然塞車讓我等了一下子,但是比要搶叫計程車好得多。又可以跟各地的師傅聊天,還不賴。

*盛七小姐的百樂門



盛宣懷的第七個女兒,女性地位提高,盛氏姐妹打官司爭遺產,訴訟多年後終於得到一筆遺產,拿了一部分來蓋百樂門,1932年完工。雖然整棟大樓在整修,但是有些店還是在營業。

這次整修不知道結果如何,就來拭目以待吧?(偷偷看了一下,其實還蠻慘的)— 在上海百樂門

*漢冶萍公司的俱樂部



這是中國鋼鐵工業公司的俱樂部,應該就是所謂的招待所吧!1931年,孫寶琦的靈堂就設置在這裡,因為辭官退休後沒錢,也沒地方住,於是全家老小,共五房24個兒女,全部就住這邊了。

紅磚砌出來的洋樓,細節不容忽視,沒有開放,只能在門口遠眺。

2015/03/14

【台北】文學故居導覽

金車教育基金會所舉辦的導覽活動,野草居食屋是今天路過的行程,我效率很高的嗡嗡嗡,傍晚跟大學同學約在這邊用餐,以下是我們今天散步的關鍵字。



1. 古亭捷運站集合,鼓亭與穀亭,然後變成今天的古亭
2. 赤川(牯嶺街95巷)
3. 野草居食屋:陳玉麟教授、石井家族、連方瑀、強恕中學、新店支線
4. 紀州庵:平松家族、文學社團、出版社、公務人員兒女、王文興、文學森林
5. 金門街
6. 王貫英紀念圖書館,過於喧囂的孤獨
7. 梁實秋故居:程季淑、韓菁清、徐志摩、梁啟超、梁思成、林徽因、賽珍珠、陸小曼、1952-1959
8. 青田街區1931:馬場惟二、磯永吉、足立仁、松本巍、沈剛伯、于右任、馬廷英

2014/10/18

【台北】文獻會舉辦的導覽

上午的團體導覽超多場,最後都在青田七六結束,我負責的場次是文獻會的名人導覽(說自己是名人有點不好意思)

1. 台電大樓二號出口集合,稍微提到了台北市的都市計劃,因為用了超好的無線麥克風,眼前有一根東西,有點卡卡的。

2. 師大路到梁實秋故居,在麵包樹講梁實秋的壞話(感到頭暈),講了程季淑,提了韓菁清,忘了提白貓王子這件事情。

3. 從師大出去到台灣油杉社區,好像講的太快了。

4. 青田七六,遇到亮軒老師的導覽,因為這樣講了不少馬廷英教授的事蹟,也提了當時戰爭的因素,台灣夾在中、日、美的特殊關係。

5. 最後還有點時間,帶到了林朝棨的故居去看一下銀杏樹。談了葉雪淳與黃敦友。

今天人比較多,走的有點匆忙,巷道的交通不甚理想,希望大家在巷弄開車,可以多禮讓一下行人。


照片為亮軒老師導覽結束後,幫大家簽書,光靠這樣賣書,也真好啊! 只是這是公部門的經費,很不好意思就直接拿我寫的書出來賣了,不知道未來等我失業的時候,可否在路邊就擺攤子帶文化導覽,然後結束後辦簽書會, 這樣的街頭藝人型態會不會有市場呢?哈!

今天還有澎湖文化局辦的參訪,兩個學妹分組導覽,最後在此交會,好熱鬧,也很感恩有那麼多人想要認識文化資產。

2014/08/23

【台北】名人故居,不同年代的洋和建築

路線:青田七六(馬廷英教授故居)我廢話多了點→紫藤廬(經過)→殷海光故居(小停留)→梁實秋故居(小停留)

今天大致上來講是很趕,因為是兩個小時,要講馬廷英、殷海光、梁實秋,要比較結構化的講清楚,有點難度,自由主義是甚麼?台北帝國大學的成立,農業研究,還有建築風格,然後又稍微提到一點瑠公圳,日式建築風格的演變,點到了一點點許壽裳與魯迅的關係,後來發現結局的梁實秋剛好跟魯迅打過筆仗,最後還是一個圓,最後串連起來了。

不過,稍微提到了點林徽音,卻忘了提到她除了梁思成、徐志摩之外,還有一個金岳霖,剛好又是殷海光的老師,看來故居導覽還是可以串在一起的。

可能是我自己的習慣,喜歡把這些導覽路線用同一個主題串起來,這樣對來參加的朋友會比較有收穫,講太多,反而會失焦,可能一個人的大腦容納不下太多東西,透過這些名人在此地生活的過往,多少可以看到在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這些名人的個性,透過實地的了解,更可以體會為何會寫出來這樣的文字。

梁實秋 1952-1959 短暫地住在雲和街11號,在台北市居住了除了德惠街還有瑞安街,也住到忠孝東路的大廈,四維路與辛亥路,搬來搬去的人生,本以為晚年就會比較安定了,但又再婚,還是搬來搬去,這應該是個人問題,而不是戰亂的因素了。

今日來參與的民眾很多,可能這樣的行程,讓我一直趕,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穫,而不是我單方面一直講。

2014/06/14

【台北】故居牌

長久以來,一直有個願望,從倫敦旅行回來特別強烈,能夠一步一步去達成這些願望,實在很開心。



倫敦、巴黎旅遊時,經常會在一棟房子門口看到一個小牌子,某某某幾年到幾年住在這裡,我是這樣找到印象派的許多大師,也這樣找到了狄更斯、吳爾芙住過的地方,回想這些畫家的作品,或是作家的小說,當下就感覺進入了那個世界。

從開始經營青田七六後,送了不少這樣的地址牌出去,這是第一個實現我的願望,相信不久後就可以貼在梁實秋故居的門口。話說青田七六應該掛牌『足立仁故居,1931-1944年』,『馬廷英故居,1945-1979年』

今日流水帳:
自由主義名人故居導覽,青田七六→紫藤廬→殷海光故居,十分感謝兩個故居的導覽人員,都非常有氣質(羨慕),解說十分清楚。

伊聖斯私書房→茉莉→舊香居→書寶→警廣→沛瑟洛買器材→上網購物看日劇

2013/12/08

【台北】找尋名人故居與第一霧裡薛支圳


信義書局的老闆林家成先生在此地居住三十年,今天看到我在水牛書店打卡就來找我,把我帶出場看看幾條瑠公圳的支流與當時的排水溝,正當我按摩完腳之際,這一路在瑞安街大小巷子穿來穿去。

林兄一下指這邊是當年台灣省主席陳大慶的家,然後那邊是夏元瑜老頑童的家,又說那邊是前大地出版社老闆姚宜瑛女士的家,剛好就在梁實秋住過的雅舍的對面。還說要不要試試看直接按電鈴來找找確認,還真的她兒子出來應門,其實真是不好意思,這個我們兩人有練過,一般人還是不要去亂按電鈴啊!

後來回程經過這個小公園,有亮軒老師寫的散文,不過竟然沒有署名,還有藝術家的作品,台北的小公園其實能做的事情除了小朋友的遊樂器材,老人家的健身設備外,我其實建議公園處可以多多把古地圖給貼出來,或標示水圳的舊址流向,因為這些公園的存在或多或少跟水圳道是有關的。

後來去信義書局買了一本康寧祥的傳記,回到水牛書店打算好好地看一看,沒想到這些書店老闆還有一個作家出現,一坐下來就開始聊出版社歷史,還聊了哪家報社出版社的總編輯是誰,或者誰後來接任者是誰,一堆的人名我大抵都有聽過,原來以前文壇的圈子還真小啊!(話說現在好像也不大)

按摩完的腿還沒有充分休息又出去走一大圈,不知道腳會不會廢掉呢?

PS. 我私下覺得林兄長的還蠻像玲玲姊的,會不會是失落的兄妹啊?— 和林家成。

2013/11/12

【台北】那顆麵包樹


這是今天帶的兩場導覽的重點、關鍵字與相關的連結。首先要很感謝很多同學很感心,發現我最後用力過度,喉嚨沙啞,所以把整包喉糖都給了我。

照片2008/1/2,我居然這個時間去拍麵包樹,轉眼也已經過了五年多了,時光快的絢爛。

1. 溫州街的書店:二手、簡體書、主題書店的分布,還有各式各樣的經營模式,我們有經過的書店,唐山書店、南天書局、台灣ㄟ店、明目書社、女書店、胡思二手書店、總書記二手書店、茉莉二手書店、博思維二手書店,沒有經過的店(古今書廊)

2. 瑠公圳的痕跡:這部分應該是我解說的不夠清楚,或是我上下午兩場搞混了可能漏了講,所以有同學問了我認為我好像講過的事情,這個利用地圖來說明可能比當場走會還要清楚一點。星期四的室內課程我會利用五分鐘的時間說明。

3. 縱貫線新店支線:媒、載客、觀光。我們親眼目的了目前唯一存在的站體,水源地站
http://paidamu.blogspot.tw/2010/03/45.html


4. 名人故居:紫藤廬(周德偉)、殷海光、梁實秋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2/blog-post_26.html
http://trip.writers.idv.tw/2013/09/blog-post_8.html

5. 台北帝國大學歷史:前幾任校長,幣原坦、許壽裳、羅宗洛、陸志鴻、莊長恭、傅斯年

6. 經過師大的健康中心,會大概提一下美援建築的特色。說明一下台北都市計畫在 1920年代的現代化潮流下的一個過程


麗水街 麗水縣 浙江省麗水市 大安區
永康街 永康縣 浙江省金華市永康市
溫州街 清溫州府 浙江省溫州市
瑞安街 瑞安縣 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
泰順街 泰順縣 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
青田街 青田縣 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
龍泉街 龍泉縣 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
雲和街 雲和縣 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
長興街 長興縣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
浦城街 浦城縣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

今天提到因為林徽音終身未娶的是金岳霖,也是殷海光的老師

2013/09/13

【台北】文學故居導覽



今日大安區的導覽從台大校門口出發,行走溫州街,找尋瑠公圳的水跡,也介紹了經過的地下書店,二手書店,主題書店,簡體字書店,說了台大的歷史,也說了一點我念台大時候發生的故事。

然後到紫藤廬、殷海光故居,說了點自由中國雜誌被停刊,胡適辭去發行人等等事件後。我們經過找到咖啡,師大管理學院,育成中心,然後在師大路的公園開始講梁實秋的生平趣聞、台北市的雅舍有哪些,最後帶大家去看麵包樹。

今天的口條不太順,雖然路線走的蠻順的,可惜這些小巷子車子還真的不少,希望能有讓大家體驗到水圳、書香、名人故居的氣息。

最後很高興台灣油杉社區的執行長有點時間,解說了這個地方的由來,還有台灣油杉在這邊成長的經過。

自然步道協會的 DIY 活動,在郭木生基金會展覽館完成,感謝來參加的民眾,也感謝眾多的單位。一個導覽活動,在眾多單位下合力完成,其實相當不容易,在散步的同時要很感恩的。

最後,遇到了師大管理學院的所長,年輕英俊,風流倜儻(替黨),聊了一下,感覺我同學都好有成就,只有我還在街頭賣藝維生。— 在郭木生文教基金會。

2013/09/08

【台北】梁實秋、程季淑,還有韓菁清

程季淑,1901年2月17日生,比梁實秋長兩歲,五四運動之時流行自由戀愛,1922年,梁實秋的父親與媒人,幫他介紹了程季淑小姐。但家人怕梁實秋反感,於是冷處理這件事情,還是梁實秋主動寫信給程季淑小姐,並且撥電話交談,並約了見面一談。這就是梁實秋先生的第一段自由戀愛的婚姻,這段婚姻到了 1974年,程季淑在西雅圖受重傷後不治,這52年從熱戀、相知、相惜,程季淑料理大小家務的時光畫下了句點。



形影不離,五十年來程夢幻:
音容宛在,八千里外吊亡魂。

這是師大英語系同仁在台北善導寺悼程季淑,梁實秋在西雅圖無法回台所寫的對聯。悲傷大半年的梁實秋在女兒的勸說下,回台北散散心,但是回台北的第一天終究不成眠,凌晨便回瑞安街的家,但是居然已經改建成四樓公寓。後來散步回雲和街的雅舍,那顆麵包樹還在,他得到了某種被撫慰的滿足,彷彿見到妻子一般,就好像她進入手術房的前一刻:『華,你不要著急』,熱淚奪眶而出。深秋的凌晨,已見不到麻雀在此覓食嬉戲的足跡。

梁實秋喪偶不久認識了43歲的韓菁清小姐,風姿綽約,面目俏麗,是個歌、影星。隔年,1975年他們就閃電結婚,這樣的組合為當時文壇投下的震撼彈。媒體的惡意中傷,文人組成反對兩人結婚的組織,還有人說韓菁清只不過是過氣的女明星,要的只是梁實秋的遺產。

但是這對愛侶還是克服了眾人的反對。生活習慣大不相同,一個早睡早起,一個是夜貓子,一個有糖尿病不能吃甜食,一個又超喜歡吃辣吃甜,一個喜歡安靜寫作,一個喜歡熱鬧交際。大家都不看好這樣的一對新人,但時間證明了這段感情。

梁實秋在年少的時候曾經書寫過徐志摩的八卦情事,甚至還比今日的數字周刊描述的還要入木,繪聲繪影的描述徐志摩在南京的東南大學授課期間,與教授英文的賽珍珠老師有交往過,也據說賽珍珠與老公不合。1938年獲得諾貝爾獎的賽珍珠,或許是突然成名,被媒體八卦傳出來的也說不定呢?而這一段傳聞梁實秋先生還特別寫了另一篇文章說明,可見八卦之事人人愛湊熱鬧,在梁實秋的心中,是否有羨慕徐志摩的潛在因子呢?

陪伴52年的程季淑,換來梁實秋一本《槐園舊夢》,厚度只有 0.5 公分,而後來與韓菁清認識到梁實秋過世,大約13年的時間,兩人的《梁實秋‧韓菁清情書選》居然厚達 3公分,任人都會覺得為程季淑女士不值得。或許『愛』這件事情,真的是無法量化,也無法用常理評量的。

2013/03/20

【北京】20130320:梁實秋先生住最久的故居

在網路上搜尋梁實秋故居,大多會指向台北雲和街11號,梁實秋先生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時期,1952年至1959年時的日式木造洋和混合的房子,梁實秋在台北居住過的雅舍不下五處,只有這處可尋,但在 1949年之前,梁實秋居住最久的地方,便在今日北京的內務部街39號。



本來以為到了梁實秋故居,至少會有掛個小牌子說明曾為名人故居,我片尋不到,每一個胡同都跑進去晃了一下,問了附近雜貨店老闆說沒聽過『梁秋實』這號人物,才問了『梁實秋』,回話就變成了『梁秋實』,可見真的沒聽過。後來在胡同內有位大叔約莫五十歲,問了他回說的確梁先生就是住過這邊,不過我也很懷疑他是否真的認識『梁實秋』。

或許北京跟台北一樣是一座失憶的城市,很多老東西都即將被拆除,蓋上新大樓,內務部街距離北京的權力中心紫禁城與中南海很接近,老胡同可能沒那麼容易被拆除蓋新大樓,所以意外地還留有一些老房子,不過這棟三進四合院的老宅,幾乎已經辨認不出原來的樣子,庭院被搭蓋了違章建築,各種年代的玻璃、鋁窗、塑膠門、鐵門,分辨不出那些是老宅原有,而哪些又是後來增建的痕跡。

現在的內務部街37、39、41號原來都是梁家所有,37號是傳達室和外客廳,39號是梁家家族所居住,41號是老師周香如住宅。梁實秋先生曾經回憶這邊的廁所有顆紅棗樹,不過我遍尋不到廁所,當然也看不到紅棗樹了。據說有徐悲鴻的字,這些當然也都看不到,除非我進入這邊每一戶人家去尋找,或許有機會。

梁實秋在內務部街從1903年出生就住在這裡,1919年讀清華大學必須住校而離開,1934-1937年,1946-1948年,這些年就住在此地。梁實秋的祖父是滿人,清朝時期是四品官,八旗貴族,在北京和南方經商,買了這間房子,所以這故居至今,也有兩百年的歷史。

梁實秋說北平(北京)是他小時候流連悠閒享受的所在,懷念全聚德的燒鴨(烤鴨)、六必居的醬菜、玉華臺的核桃酪、信遠齋的酸梅湯、豆汁、灌腸、老豆腐、羊頭肉等等。看到這些文字,又跑到這個胡同,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門口的地址排門楣上,打著平安兩字,右邊有一個小鐵牌,寫著保護院落東城區第0448號,希望有天能夠真正回復兩百年前的景況,讓大家知道以前的生活方式。

2011/05/08

【台南】八田與一的遺愛

八田與一(1886年2月21日-1942年5月8日),日本石川縣人,1918年,設計台灣嘉南大圳,建造烏山頭水庫。1910年日本東京帝大畢業,一直到56歲過世,大部分時間都在台灣任職定居,全台都有他設計的水利工程。我問導覽老師,為何八田先生做到那麼高的職位,還都是用『技師』來稱,他說日本人對於專業敬稱,地位比管理職的『長』地位要高得多。



剛好前些日子,讀了司馬遼太郎的《台灣紀行》,其中有一章節描述八田與一的故事,在國民黨執政時代烏山頭水庫的倉庫藏有八田與一的銅像,一直到1981年才重見天日,之後幾年,由於李登輝總統與日本關係較好,對當時日本時代的研究很多,2007年,陳水扁總統頒贈對八田與一的褒揚令,表彰他對台灣農業的貢獻,2008年,馬英九總統也多次來烏山頭水庫,並花了一億二千多萬元修建八田與一的宿舍,八田與一過世69年的今天,八田與一紀念園區正式開放。

馬英九總統發言提到了兩次中華民國與日本不應有仇恨,我想馬總統是想藉由這個紀念園區,修補中日關係。

1942年八田與一被派往菲律賓工作,乘坐大洋丸郵船,被美軍潛艇擊沉,結束56年的人生。八田與一的妻子,在日本戰敗後1945年回到烏山頭水庫,不願意回日本,留下遺書後,在9月1日颱風天的清晨跳入水庫放水口,結束45歲的人生,八田夫婦育有八名子女,全在台灣出生,戰後全部到日本生活。


整修好的八田與一的宿舍,庭院放著鯉魚旗飄揚,看這洋和合一的日式建築,洋式的房間有挑高,為八田先生書房,據導覽人員說因為八田先生經常要跟外國人開會,到家裡還要脫鞋盤腿而坐比較不方便,所以有了這樣的設計。



市川、田中宅



赤堀宅



阿部宅(希望能邀請到我的偶像阿部寬大叔來一下)


我沒有去看烏山頭水庫的珊瑚潭,從 google 的衛星圖往下看,果然就像珊瑚一般,八田技師利用十年的時間(1920-1930)把烏山頭水庫完成,並完成了總共 16000公里的嘉南大圳的水圳道,他還規畫了曾文水庫,並且打通烏山嶺引曾文溪的水來官田溪的烏山頭,整個工法是以黏土、砂、礫石等石頭混合而成。



我在這些重建的日式宿舍懷想,是怎樣的時代與怎樣的人,讓這個來自日本加賀平原的人可以投入大量的心血把嘉南平原變成穀倉,堅持專業的理想,成就當時亞洲最大的水庫、水圳計畫。

台灣顯影的舊影片,陳凱劭覺得影片內的人長的跟八田先生神似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YOOh-T838

PS. 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啟用典禮的活動,由百昇傳播公司承辦,此文為水瓶子參訪心得。

2011/02/16

【新竹】清泉部落、張學良、三毛

從高速公路上清泉部落,開車大概還要一個小時左右,雖然目前河川整治,但是迷人優雅的氣息,站在吊橋上望著美景,我想住在這裡應該一點也不無聊吧!是因為我已經老了嗎?



日本時代,清泉部落這個地方是訓練台籍日本兵的場所,稱為台灣總督府勤行報國青年隊新竹訓練所。1946-1959年,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在此地,但目前房舍是依照當年的照片重建的。1983年,三毛來此的天主教堂訪問丁松青神父,因為風景怡人,曾經短暫的住過這裡,這裡有間屋子因此被稱為三毛故居。

維基百科:張學良三毛

從日本時代就有的溫泉,與軍事訓練所,而後國民政府來台,張學良被軟禁在日本建築內,他與第三個情人趙一荻四小姐在此相守,爾後的天主堂的丁神父,還有作家三毛故居,看起來似乎都沒有關係的人在此地發生的故事,有戰爭、有愛情、有大愛、也有逝去的情,曾經有颱風沖毀掉這一切,但如今又恢復生機。



桃山國小、天主教堂、三毛故居、張學良故居、溫泉等景點,泰雅族的清泉部落,就像一個小世界,訴說這些歷史的種種。

2009/10/22

【布拉格】卡夫卡展示館

布拉格到處可以看到卡夫卡的照片、T恤、精品、馬克杯等等,來布拉格第二次,一直想去找有兩個尿尿的男人公共藝術品,那應該就是卡夫卡博物館,可能是停留的時間太短,竟然忘了規劃拜訪。



我在舊城區的聖尼古拉教堂旁,看到卡夫卡展示館,就買票進去。聽說這裡是卡夫卡故居遺址,展示卡夫卡生前信件、死亡通知書副本,許許多多的老相片,介紹卡夫卡的生平,也可以買到卡夫卡的書籍、T恤等。守門的是一個老太太,非常熱心的一直講,可惜我實在聽不懂她講甚麼。


展示館非常粗糙的票根

雖然沒去卡夫卡博物館,可是透過 Google 的指引,看了幾個部落格的介紹與 Street View,剛剛著實讓我神遊了一下。

相關網址:
【布拉格】黃金巷的卡夫卡奇想@城堡區
【布拉格】卡夫卡博物館(Franz Kafka)~奧匈帝國的九把刀
《Praha布拉格》在卡夫卡博物館前尿尿的兩個男人
Google Street View:卡夫卡博物館
Google Street View:卡夫卡展示館

我在附近的一家『卡夫卡書店』買到了 Jan Reich 的攝影集,看了布拉格的黑白照街景與人物照,不知道我何時才能拍出這樣有故事的照片呢?

More about 給菲莉絲的情書More about K一頓卡夫卡

2009/04/26

【維也納】莫札特的費加洛之屋

費加洛之屋在大教堂旁邊不遠處,莫札特在1784-1787年間在此創作了歌劇費加洛婚禮,因此這裡就這樣命名,莫札特住在第一層樓(就是我們的二樓),但博物館有很多層樓。



這裡放了許多莫札特生前遺留下來的東西,不過真的很少,用來描述死的時候窮困潦倒,只有許多手抄的譜。但是或許是整修過了,我倒覺得這裡很大,有臥房、書房還有遊戲間、廚房、餐廳等等,樣樣具備,還有一個小的撞球檯。但以名人來講的話,應該算是很寒酸居處吧!

樓上有一些莫札特的歌劇,用3D電影的方式呈現,短短不到十分鐘,實在很精彩。還有大鍵琴等樂器,逛完了這個故居,還真想把莫札特的所有創作的歌劇看過一次呢!


維基百科:費加洛婚禮




這裡是少數看到有簡體中文的說明DM,日文版是到處看的到,不過已經被索取光了,可見日本觀光客不少。我在此聽解說的時候,有個非洲某國的大官,或是總統?國王之類的人來參訪,還有一堆隨扈,真的是很面熟,或許有來過台灣,我看那個解說員很想解說甚麼,可是他們很無奈的匆匆走過,我趕時間只停留30分鐘,可是那個大官居然不到5分鐘就走了出去。

【維也納】莫札特250歲
【布拉格】《阿瑪迪斯》莫札特與愛斯特劇院

2009/01/03

【台北】齊東街日式建築散步

這幾年來,不斷地在台北的老街散步,走在這些被鐵皮圍牆包起來的傾倒建築,雜草叢生,多少成為清潔的死角,或者貓狗的玩樂天堂。


2008.12 齊東街某處

走在這條街上,很難想像是在忠孝東路旁邊,寧靜的午後時光就好像凍結了一般,過了下午四點,街坊鄰居老奶奶出來串門子聊天,菲傭推出長坐輪椅的老爺爺透透氣,許多人騎著腳踏車路過,騎著三輪車到處資源回收的老人到處巡邏,看著警察例行公事的經過巷尾,日式古蹟的保全人員坐在守衛亭內無聊的盯著監視器,而我這個不素之客拿著相機到處亂拍,對準許多慵懶地老肥貓。

齊東街舊稱『三板橋街』,是台北古城中通往南港、基隆的要道,清康熙年間就是通往基隆的古道,也稱為米道,因此可知存在的時間已經有260年以上了,雖然年代久遠,遺留下來的建築以日式建築居多,已經有幾戶指定為市定古蹟,但至今仍荒廢在此。

在網路上搜尋『齊東街』會有好多故事跑出來,但那都是2005年的紀錄,不知道最近有沒有什麼進展呢?




到處可以看到文化局與市長馬英九(不是換郝市長了嗎?)張貼的公告,要大家愛護古蹟,經過了那麼多年,似乎是要等著倒塌吧?附近的李國鼎故居(小圖左一)際遇就不太相同,已經整修了一陣子。

2008/12/29

【台北】林語堂故居

好像國中的課本有林語堂先生的散文,只知道他發明某種中文打字機,英文很好,去了趟陽明山的故居,透過解說同學的說明,知道的更多了。


林語堂故居的外包餐廳,有一堆人在討論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關係

這棟故居是林語堂先生自己設計的,融合了西班牙式的白色圍牆,加上中式屋簷設計,不過通常藍色屋瓦配上白色圍牆通常是陵寢,例如中正紀念堂、南京的中山陵等,搞不太懂是當初就這樣的配色?還是後來才改的?不知道有誰能幫我解答一下?

林語堂1895年生,1919年去哈佛讀文學,後來又到德國攻讀語言學,1922年獲得博士學位。在攻讀博士前,在家鄉與富商女兒廖翠鳳女士結婚。1930年代,林語堂編了不少英文讀本,也開始寫目前我們知曉的小說《京華煙雲》,在故居還保留他親筆所寫的人物年代表,這是寫小說或是劇本的必要先前工作之一。

1947年開始林語堂就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任職,並在美國寫作,用英文寫作讓美國人更了解中國的政治現況,林語堂的貢獻不小,也因此1966年國民黨邀他來台定居,他是漳州人,在北投、陽明山一帶漳州人特別多,讓他感受到台灣人的溫暖,所以決定住在這裡,1976年他去香港探親心臟病發死亡,他的墓園就設立在故居的庭院中,面山而臥景色宜人。

故居保留了部份林語堂的自己睡的小臥室,一進門的書房,他有邊寫作吃零食的習慣,還有抽菸的嗜好,當時的名人張大千等人都經常來此打牌作客聊天。看著先生的許多發明,有牙刷柄內藏有牙膏、打橋牌的叫牌機、中文打字機等等,並獲得多項美國專利,林語堂不只在翻譯、文學上有貢獻,在科學上也很活躍。



維基百科:林語堂
林語堂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