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1

祝福管兄早日康復,我帶衰到此為止

今日看到管兄貼出摔跤的照片,祝福管兄早日康復。

話說出我第一本書後不久,出版社就易主,也算是倒閉了。這幾年來,也出版了不少作品,上次我說的城邦不會倒,但我後來沒有說明清楚的是,幫我出書的小出版社整個被城邦裁撤了,雖然舊書會持續賣下去,但是要再刷或是再出新書的機會不大。

之前也聽到消息,這次管兄宣布了文經社的消息(不會倒,但有縮編),也就是說我在該出版社出版的書,可能很難會有 Part II 。這是整個出版業的景況吧!本來我也想說跟熟悉的編輯與出版社一起作業,不用花更多時間磨合,而出版社也會好好的安排行銷的活動,我就專心寫作就好了。但是,現在的作者,除了少許的暢銷作者,其實出版社、通路、書店、作者是要通力合作的,不可能光靠單方的努力就可以把書賣的好。

陸續又跟不同的出版社簽了幾本書,我自己心臟要夠強,除了很自律的要準時交稿外,更多可變的因素我都無法估計準確,我也很隨緣,若能夠在行銷過程中獲得樂趣,認識更多同好者,都很願意多做更多事情。

我想這是我選擇的工作方式,這是人生的修練,出版是個團隊合作的事情,我很感謝幫我出版的出版社,也很感激邀請我寫稿的雜誌社,紙本書雖然沒有滅亡,但是萎縮的很快,我仍相信內容是王,但是怎樣呈現給讀者,則充滿了無限的想像。

這一篇除了祝福大家之外,最主要的用意還是跟出版社朋友說,這幾本書我都很努力在書寫、很努力上廣播節目,也很努力的賣書,每一本書至少都有再刷,我想出版社倒了應該是大環境,而不是我帶衰喔!

2015/05/20

【宜蘭】一日遊,雨,綠木由心、頭城老街、角烙、旅二手

不知道為何特別喜歡雨中的宜蘭,水柔入綠的山嵐,還有白霧倚靠在山間,入目皆是美景。

*綠木由心




又來到了頭城的老房子,是前台鐵宿舍,坐在榻榻米聽店主人分享了幾個小小的故事,心頭浮現了溫馨的畫面。

1. 副站長阿公阿嬤曾經住在這裡,有一日孫子來訪,說這邊是阿公住,他跟阿嬤睡那邊,一棟九十幾年的房子仍然存在,而且知道以前的使用方式,這小小的紀錄,也就值得了。

2. 鄰居的小孩經常晚起趕不上火車,站長很好心,還會等他們上車才開車,雖然誤點,但是超有人情味的。

店主在此自行開發商品,除了與文昌宮相關的產品外,還有柚花醋、番茄乾等在地產品,文化的價值在哪裡?其實需要多一點時間去感受,願意進入這棟老房子停留的人,也都充滿了各種的回憶。

*頭城老街某店(因為我忘了店名)


頭城老街某家新開的店,有自家香草手工皂,擺滿了羅東回家生活的上旗出版社的書。

*林本源租館


找了好久終於找到

另,印象中頭城老街北邊的福德祠上面的石獅子有被偷走,如今看來好像是新做的。

*羅東的某一個角落,角烙日式庭園咖啡館



全台保留的日式木屋很多,也被用不同的方式在使用者,每每看到歷史的痕跡,對於房子的定義與使用,都有著不同的懷想。

大抵上隨著建築材料的使用,的確今日的木屋維持的費用較高,時代的演進,蹲式的馬桶底下是化糞池,被改成了坐式的抽水馬桶,不同時代換過的天花板、玻璃窗戶,鐵皮屋頂,居家所需要的櫥櫃變成了沙發椅,幸好,這邊保留了原有的柱子,讓人知道原來哪邊是走道,哪邊是房間。

我有時候會用『趣味』這兩個字來形容所見的狀態,從原住民各部落所遺留下來的建築方式,我們應該已經完全遺忘,而日式木屋留存中,記憶最深的應該只是榻榻米,面對失憶的人們一直追求新奇的事物,宜蘭人不像台北人那麼市儈,這些老房子在宜蘭自有一種存在的方法。

我不瞭解宜蘭人,但我覺得有一種謙卑的水牛精神,默默地做著自己,也很佩服。

*旅二手概念書店



來這裡好幾回了,第一次遇到年輕的老闆。

曾經在網路上跟老闆聊過,卻第一次見面,平常有在上班,總要利用假日或晚上去收書來顧店。他說目前擔心還是書的流動,無論開甚麼店,就是商品的流動才是滾動營運的基礎。雖然我來的次數不多,可是已經觀察到很多教授、老師的捧場與支持,平常溫溫潤潤穿著普普通通,窩在一個小椅子找書翻書的,可能都是大學教授,而年輕的大學生,可能是點一杯飲品再複習作業,或者是輕鬆的聊天。

每每想到大學的意義在哪裡?除了一門學科的基礎養成外?是否還要跟周邊的住民有更多的互動,而學生是否也要開始涉入這樣的事務?我認為紙本書的流動,或者是紙本書的內容,恰好是填補這樣的空隙的方法。為何?

紙本書的流通,基本上是靠人,跟電子書大大的不相同,無論是紙本書是否有溫度這件事情,書寫、購買、閱讀的過程,基本上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當然有些人閱讀不全然是為了學習,可能是打發時間,可是大體上也是一種學習,這樣學習的過程,不就是大學的存在的意義嗎?

無論是一般的大學,社區大學,我們從教師的研究,到了學生的教育,種種的培養,若能在拆解的過程,都可以在一家紙本書店中獲得更多的學習,也可以讓更多人來參與。

大學內的書店,若能有老師與學生一起參與,一定會很棒。也是住在附近的老闆,從小就在周遭長大,少有觀光客來訪,除了熱情,還是要能有支撐營運的方法,我想著每所大學外應該有一家可以討論的咖啡館、書店,很慶幸宜蘭大學就有一家書店。

買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整形日本》,感覺很划算!

2015/05/19

碎念極短篇



最近認識的出版社妹妹都好有思想,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聽懂我語焉不詳的提問,又能馬上組織所有提問與對答,真是太厲害了。更重要的是,要身高有身高,要眼睛有大眼睛,人又很正,簡直是天龍八部的王語嫣現身。



今天跟小水瓶到某家咖啡餐館,結果年輕妹妹收碗盤不小心把飲料打翻,玻璃杯還破掉掉在小水瓶褲子上,褲子都濕了,手還割破見血。
不過,真的沒甚麼大礙,倒是年輕妹妹真的嚇到了,我們一直說沒關係。但店長似乎很害怕,一直說要怎樣賠償?問說要不要再點甚麼,我一直說沒關係,之後又送了一杯飲料來,然後幫我們打九折。



昨晚去找中醫師,說明的症狀之後,她也很仔細的問我身體的症狀,看舌頭仔細把脈之後,語重心長的跟我說:吃飯的時候專心吃飯,不要跟別人聊天!我後來又講了一堆身體的毛病,她停下來又悠悠的說:這次我們先把胃腸弄好,其他的問題之後再調整。回家吃了一帖中藥胃腸就好多了。這是心療,還是藥到病除呢?

2015/05/18

【台北】在天母的 GoodMan Roaster 遇到青田七六

這是一家愛好阿里山咖啡的日本人所開設的店,最近許多雜誌有介紹,其實原本在板橋的 ATTS COFFEE 是他父親在顧店,父子都相當的帥氣,有關他來阿里山找咖啡的故事,大家就自行參閱雜誌的報導了。


咖啡館走極簡風


翻開咖啡館的一本書,猛然發現青田七六,熱心的 Su Po-An,Ricki Lin 幫我們翻譯如下

麵包樹下的青田街
前往位在青田街上的小店青田七六,這裡曾有許多大學教授和知識份子居住,現在仍飄散著一股令人心靈沉靜的氣氛
這裡仍然有許多觸手可及的日式老房屋,而木造的青田七六過去似乎也住了一位日本教授。
屋前種著許多諾大的麵包樹,將這裡有如同森林般的綠蔭。在這裡喝茶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在爺爺的家遊玩的情景
不管是榻榻米還是座墊的觸感,木造房屋的味道,或是照射在地上的陽光、頭上的屋樑,每一個都如此令人懷念
多虧認識了台灣木造房屋的魅力,我又更想住進日本近世代的房屋裡了

2015/05/17

《歡迎光臨國家畫廊》多樣與包容的博物館

藝術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遠,只是我們沒有靜心的去體會。




有這種博物館的紀錄片是一定要去看,三個小時的紀錄片,也已經有會打瞌睡的準備,對於西洋藝術畫作熱衷的人,聽導覽聽得津津有味,只是本來可以透過剪接來讓這部紀錄片更讓大家看得懂,導演刻意地放慢腳步,讓大家了解博物館的經營。

加入博物館周邊吵雜的收音,強調觀看與被觀看,還有一種畫作上架,就要符合各式各樣的『意義』的存在感,一幅畫若是時光的凝結,博物館有義務透過流動的方式,讓民眾體會展出的作品。

流動的方式,包含了用手觸摸、商業的結合、舞蹈、音樂、小劇場、每個展廳的導覽,這個看似好像有關又無關的活動舉辦,在經費拮据的情況下,又要不打擾現有的參觀者,要怎樣達成目標,是很大的考驗,所以很適合博物館志工與員工去觀察這部紀錄片。

所謂的『導覽』已經變成這部紀錄片的『演員』,要如何精準又不失真的描述一幅畫的成因,看來需要很多歷練,而這個歷練不再西洋藝術史的精煉,而在於客人觀看的模式。

長期觀察英、法兩國人的歷史情節,隱隱約約在導覽員當中可以聽到一些對巴黎畫作的戲謔,也特別在英國畫家泰納的作品多做了更多隱喻的導覽,這樣被觀看的解說,反而給我了更多觀看者的省思,這麼有趣的對照,也只能在這部片可以觀察到,平常在博物館透過導覽耳機聽著已經規劃好的言語字句,是難以體會的。

大英博物館已經是收藏很多而且定位清楚的博物館,要如何在畫廊的定位下突破巴黎的羅浮宮,英國人其實已經有了下一步的定位。

為何該片不透過一些蒙太奇剪接法,讓觀影者更能體會畫作中的故事,或許是紀錄片的定位,讓導演做了這樣的選擇,若定位不是紀錄片,我想可以更讓人易懂。而這部片的中文預告用了一些雄偉、偉大、美麗與哀愁、驚世奇作等字眼怎是非常不妥當,何時我們才能用比較平靜的心去觀察分析,我想這才是這部片要帶給我們的。

至於片中更多博物館修復工作、裸體素描課程、特展的舉辦等等,顯示多樣性與專業程度,也是英國人的態度吧!


2015/05/16

《美女與男子》對比與傳承/2015



只要是仲間由紀惠的片,都會想看看,早年跟阿部寬大叔合作圈套系列,從少女一路演戲上來,各式各樣的醜態都表演過,這一次擔任藝人經紀公司的經紀人,可以說是一種傳承與對比強烈的戲。

我喜歡對比強烈的戲,該部片中努力工作凡是勇往直前的仲間,即使沒有經驗沒有方法,也要努力找出方法,相對於男主角町田啟太那種無所謂的工作態度,就是很強烈的對比。

劇中同公司旗下藝人的一首歌老歌星,因為接到短短十分鐘的重現劇,代表著一種傳承,而仲間家庭其實並不那麼和諧,對比著町田的家更是破碎。

諷刺的是仲間的公司大老闆因緣際會買下了這家瀕臨倒閉的經紀公司,大老闆的兒子竟然就是町田。父親想要兒子繼承家業而經常爭執,兒子早就離家出走,沒想到這次的重逢竟然是這樣的巧合。

當然,這些情節都是劇本計畫安排的,可是每一個角色的安排,種種的對比與傳承,在我們的人生中不斷的遇見,很值得放開心多多體會。

【台北】視障朋友的文學故居導覽

今日有兩場導覽,一場是上午在青田七六,主要是北投國中的老師,每一個人都好專心啊!第二場是視障的導覽走文學之路,用摸的文化導覽,到了長慶廟與野草居食屋,試著讓大家體會赤川上游的楊柳垂到河邊,溪水潺潺徐風吹來的感覺。



進去紀州庵摸摸榻榻米、念了王文興老師的家變第一頁,也讓大家摸了一下床之間的床柱介紹給視障朋友,也請他們摸一下榻榻米,說明置放的規矩。凹間的那顆木頭,並且呢讓大家體會一下主館與離屋中間的走道,以前是客人要去搭船遊河的路線呢!我一直以為可以利用聲音與味道來導覽,於是觸摸這個活動,做的並不多。

有大榕樹、或是麵包樹下,大中午的確能享受樹蔭帶來的涼意,我刻意地都挑樹下講1920年代的可能景象。

最後,到了青田七六摸摸岩石牆上的岩石,感受一下火成岩、沉積岩、變質岩的大不相同紋理,因為我不是視障人,其實很難體會看不見的世界是怎樣?不過,我試著用比較描述性的模式,講清楚我所看到的景象,而我發現陪伴志工也很盡責的引導。

很辛苦的導覽過程,讓我了解我帶導覽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可以加強的地方還有很多,我不知道對視障朋友來說,會不會是更辛苦更難走出來的一場活動呢?

平常在台北散步優游自在,透過這樣的體驗活動,發現台北對視障朋友是非常不友善的環境,經常在人行道走一走就走不了。在外頭一些路人,問我們在做甚麼,對於城市的噪音,還有廢棄,我想我們倒是吸收了不少,可憐的都市人。

感謝主辦單位有聲書協會,讓視障朋友可以來參加文化導覽,而且是在街區漫步的型態。經過這一場導覽之後,我好像可以直接上廣播節目,或是在室內讓大家閉眼做導覽了。

2015/05/14

【三峽】老柴咖啡

又來聽海豚靠么講話,這次不需要借助鋼琴了,海豚行雲流水,用照片講故事,或是用照片帶入人生面對的議題,如何自由、如何面對,還有如何自在!



我覺得要如何形容這家咖啡館呢?答案竟然就是"自在"!

感謝有那麼好的咖啡,在室內的一個木頭小屋外,架上了投影幕,照片打在上面,右上方有一輪彎月,整個空間簡直就飛了出去一般,看外頭綠蔭,其實這個室內空間比戶外還要戶外,人的心天馬行空,全由自己想像。


稍微做了一點筆記,用後即丟的衛生紙。


可吃的咖啡渣加檸檬片

【新北市】某書店

在板橋的某一家書店。

狹長型兩層樓的書店,來的人大部分是學生來此念書、討論作業。很多很多的二手書,高聳的書架與黃色的燈光,加上黑色的牆壁,拍照後是一張張美麗的照片。

一對年輕的男女學生,似乎是在剛剛交往的同學,男生說話的音量有點大,導致我在很遠的地方仍然聽的非常清楚一些關鍵字:社會上普遍的認知、一個月喜歡上另一個人的次數、主觀或客觀、那種店就是、妳接下來要、客觀的要求、談戀愛、我的身體、我只是、分享、咖啡、不然我送妳......

對面兩個同學,很專心的在看書,一旁的妹妹專心的畫著圖,幾個濃妝豔抹的OL走下來,好像不屬於這個空間似的開會結束。

至於我,應該是跟這個空間格格不入的亂髮大叔,穿著內衣、拖鞋,那著一個很像垃圾袋的塑膠袋進入,這讓我想到我在馬德里的某一家書店遇到的大叔,應該就是另一個平行世界的我吧?

2015/05/13

【新北市】平溪線半日遊

1. 石碇


遠光打鐵店,老闆在打鐵,老太太在旁邊看,那隻鳥還在,但是比較安靜了。以下這篇,是我上回去的紀錄,今日老闆在忙所以沒有多聊。

http://trip.writers.idv.tw/2011/01/blog-post_23.html

今天好吃的豆腐冰店沒有開。



石碇老街

2. 菁桐


台陽招待所沒有開放了,以後要去要找星期一。去皇宮吃了午餐。

3. 嶺腳


火車站前的屋子仍沒有人整理


來到了平溪線的嶺腳站,只記得有一棟令人難忘的紅磚洋樓,經過時再度拍了一張照片,然後四處走走後回頭後,里長來開門讓人進來,於是我也跟這進去。


『由於前一陣子屋頂的木頭有點變形,導致屋瓦下壓漏水,樓板的木板就腐壞破了一個洞,然後請人用千斤頂頂開,並插入幾根木頭支撐......』熱心的里長從一樓屋內透過樓板的破洞指著修補的痕跡跟我們詳細的說明。


這棟沒有人居住的洋樓,其實很容易因為颱風、或者門窗沒有關好,造成屋內的損壞,從外頭經過的人,應該都會很訝異這棟樓的存在。仔細的來看那些紅磚造型,其實是簡單的不能在簡單的建築元素而已,那麼的樸質,在這樣的一個小站,一顆大樹的綠葉僻蔭,後方的小山坡,會有怎樣的過往呢?

旅行中最讓人的驚奇的就是異於平日生活的場景吧?


台灣的每一個小鎮都可以說上許多故事,在嶺腳車站旁許多廢棄的房舍,屋內宛如廢墟般的傾倒梁柱,吊橋橋墩上的水塔,旁邊還依附著一間房舍,在陽光下透出鮮豔對比的顏色,幾年前繁榮一時的街景,今日也是廢土一坏,幾度唏噓下也只能在按幾次快門。



4. 望古

平溪線的望古車站


遇到一個穿著長裙戴著時尚帽子的女孩,揹著大相機恣意的行走拍照,在鐵道兩旁尋找著素材。一對老夫婦從遠處走來,應該是登山健行者,這樣的天候下這樣的寧靜的綠山藍天白雲,直覺人生的美好。


幾年前來看到這個車站旁開始裝修,然後就沒有再來訪過,沒想到是在台大附近我大學生活時代記憶清晰的人性空間來經營的。可能非假日沒有經營?還是根本就很少開?

望古車站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個永遠不知道是甚麼樣造型的大吊橋,上方會有台車運煤的另外用途?還是說只是過河的吊橋而已呢?今日,吊橋橋墩下還可以讓汽車通行,平溪線鐵道旁的許多房舍,也就一直這樣荒謬的活著!

望古車站除了有個悠雅懷舊的名字外,經常會看到帶著單眼相機的年輕人來拍照,一些許的廢墟感,其實很多東西逐年消失,記得幾年前看到一老婦人在整理一小塊菜園,並不知道這是不是她的土地,而她也不是居住在附近,定期的來整理菜園是她的工作,或許是習慣而已。


我喜歡到這些小站走走,但因為已經越來越少的人居住在此,假日或許有一些人隨處散步,但這樣的小車站旁或許市儈一點做些甚麼生意,也能保留些甚麼吧?但看了這樣的空間使用,大部分仍然當成一個客棧,至於望古站名的來由,竟也無人知曉。

這是 2008 去望古的紀錄,有些地名的查詢紀錄,其實當你知道望古坑的地名來由,會很不浪漫囉!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5/blog-post_25.html

5. 侯硐


這扇窗,每次來都要拍一張照片,今日依舊如此景象


我喜歡廢墟



模型


今日卻變成了愛餵貓人的勝地

6. 深坑

老街的立面有點老街的樣貌了,可是店家的豆腐卻沒有特色了,以下這篇以前的紀錄還蠻懷念老樣子的。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3/blog-post_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