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公園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公園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06/15

【台北】電動車主人失蹤記



每天騎 uBike 經過這個地方,總會好奇,這台車的主人呢?

電動車顯然是新買的,有些塑膠套還沒有拆封,但是已經放了有些時日,無論晴雨都在這裡,前面的置物箱已經放了一些垃圾,顯然是根深蒂固的台灣文化,要改正十分困難。

以下是我的想像:

上個月,年約八十的老先生,很開心有了新車,終於可以到公園走走,可是開車到了路邊,被疾駛而來的腳踏車撞倒,救護車送到醫院,就無法來把電動車開回家了。

***

希望只是我的想像,每天經過還是會看到這台電動車,不知道何時會消失?每天經過都編了一套故事。


20180626 1824


20180627 2330

2018/02/06

【台北】日聖書店與舊香居



經過舊香居,剛好吳大叔顧店,於是跟他聊聊日聖書店在國際學舍旁邊的歷史,地址在信義路三段四十幾號,本來在環河路那邊開店,有次經過公園預定地看到有店面出租,馬上就決定租了下來。

初期因為跟附近的資源回收場還不熟悉,所以還是到光華商場等地去收骨董字畫,他上午到光華商場買之後下午掛出來,被附近回收場的先生認出來,被附近的人傳來傳去,因此獲得了信任。

資源回收場有許多派別,回收的東西差異性很大,而且信義路三段五十六巷的巷子裡面各種山頭林立,他家的小孩也不敢進去玩耍。

前一陣子大安森林公園之友會要推廣生態水圳,回朔七號公園的歷史,雖然短短七十幾年,變化劇烈,人生如煙,就在目前楊英風的作品觀音像舊址,就是五十六巷,給大眾休閒的公園,原來有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的故事。

有興趣的也可以看簡永彬老師的攝影作品,只要搜尋:失落的回憶信義路三段56巷。— 在舊香居。

2018/02/02

2017/09/14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97-植物園內的欽差行臺



台北植物園內有一座欽差行臺,全台僅存的衙門建築。原址在布政使司衙門(現在中山堂)旁,本是清朝接待來自朝廷中央官員及宴請外賓之處。1895年馬關條約台灣割讓日本,仕紳擁護巡撫唐景崧,為台灣民主國總統,欽差行臺便改為「籌防局」做軍務之用。十天不到,日軍登陸東北角,唐景崧化妝變身老婦逃跑了。

日治前期,欽差行臺作為總督府廳舍,歷任七任的總督,直到1919年總統府蓋好,此地成為臨時性展覽聚會場所。1932年決定將布政使司衙門及欽差行臺建築,分別移入圓山公園(今兒童育樂中心)、淨土宗臺北別院(今善導寺)及台北苗圃(今植物園)內保存。

1935年總督府舉辦台灣博覽會在公會堂(今中山堂),這裡原本是欽差行臺所在地。艋岬作家朱點人,寫短篇小說《秋信》,描寫曾在衙門辦公的前清老秀才斗文先生,搭現代化火車到公會堂,斗文秀才的古人裝扮格格不入,那已不是他認識的台北城,於是跑到台北苗圃緬懷傳統建築。欽差行臺歷經不同的使用方式,清朝欽差招待所、軍務籌防局、日治總督府廳舍、熱帶植物陳列館、戰後為林業陳列館及布政使司文物館,值得我們思考古蹟再利用的方式是否能呈現多元文化的存在,正如同台北城南古蹟融合了漢式、洋式、和式及唐破風建築風格。(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3/18

【台北】杜鵑花節



韋禮安唱完,人雖然散了一部分,不過下一個團體的粉絲又把座位填滿

這個小眾的年代,這個舞台,就好像只是一個平台,公園有甚麼樣的功能,廣場需要甚麼元素,在一座都市的治理中,應該很重要,但我們好像從來沒有思考過。

2016/12/01

2016.12《Taipei Walker》No.236,水瓶子城市漫步03:三橋町墓園在哪裡?原來今天是林森、康樂公園



我覺得整本雜誌,好像只有我寫的最符合 Walker 的精神啊!只是這本雜誌創刊的精神,是 Walker ? 還是美食?這我就不知道了。

歡迎到歡迎到傳統、社區書店購買,支持書店的存在

2013/12/08

【台北】找尋名人故居與第一霧裡薛支圳


信義書局的老闆林家成先生在此地居住三十年,今天看到我在水牛書店打卡就來找我,把我帶出場看看幾條瑠公圳的支流與當時的排水溝,正當我按摩完腳之際,這一路在瑞安街大小巷子穿來穿去。

林兄一下指這邊是當年台灣省主席陳大慶的家,然後那邊是夏元瑜老頑童的家,又說那邊是前大地出版社老闆姚宜瑛女士的家,剛好就在梁實秋住過的雅舍的對面。還說要不要試試看直接按電鈴來找找確認,還真的她兒子出來應門,其實真是不好意思,這個我們兩人有練過,一般人還是不要去亂按電鈴啊!

後來回程經過這個小公園,有亮軒老師寫的散文,不過竟然沒有署名,還有藝術家的作品,台北的小公園其實能做的事情除了小朋友的遊樂器材,老人家的健身設備外,我其實建議公園處可以多多把古地圖給貼出來,或標示水圳的舊址流向,因為這些公園的存在或多或少跟水圳道是有關的。

後來去信義書局買了一本康寧祥的傳記,回到水牛書店打算好好地看一看,沒想到這些書店老闆還有一個作家出現,一坐下來就開始聊出版社歷史,還聊了哪家報社出版社的總編輯是誰,或者誰後來接任者是誰,一堆的人名我大抵都有聽過,原來以前文壇的圈子還真小啊!(話說現在好像也不大)

按摩完的腿還沒有充分休息又出去走一大圈,不知道腳會不會廢掉呢?

PS. 我私下覺得林兄長的還蠻像玲玲姊的,會不會是失落的兄妹啊?— 和林家成。

2011/11/22

【台北】蔣渭水紀念公園

在雙蓮國小對面的公園,有座蔣渭水的紀念銅像,提著醫師包幫台灣人看病。像我這個年紀的人,對蔣渭水的了解並不多,這幾年才真正認識這號人物,或許同是醫師也搞革命,所以有人稱他為台灣的孫中山。



日治時代,1912年,蔣渭水在台北大安醫院開始執業,感嘆文化風氣不好,認為台灣社會生病了,於是在1921年,在靜修女子學院(今靜修女中)成立了台灣文化協會,1927年成立台灣民眾黨,這個黨算是台灣人第一個成立的政黨,蔣渭水為了推廣他的理念,還發行台灣民報。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還數次到東京去請願,為了台灣人要有自己的憲法與自治而努力奔走。

蔣渭水在文化講演後,遭到警察唆使的流氓丟泥巴,還特地拍照下來,把泥巴當成勳章來紀念,請願活動被北署(今大同分局)拘留,多次出入牢房。他還曾有在用水中下毒下細菌想把袁世凱暗殺掉的想法,還真的去做了,可惜沒有成功。更奇特的是蔣渭水還開設了大型酒店『春風得意樓』來經營,並代理宜蘭的老酒賺錢。

1931年8月5日蔣渭水因腸傷寒病逝於台北醫院,逝世時身無分文。臨終遺囑:「台灣革命社會運動,已進入第三期,無產階級的勝利迫在眉睫。 凡我青年同志須極力奮鬥,而舊同志要加倍團結, 積極的援助青年同志,期望為同胞解放而努力,實所至望。」

這個年紀輕輕40歲就過世的怪人,80年後立了這座銅像來紀念他,蔣渭水的革命強調非武裝民主,也強調男女平權,這點在現在來看都是很先進的思想。

2011/11/20

【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內的觀音像

大安森林公園倚靠新生南路,路的另一側多是教堂、清真寺等宗教建築,在公園內有一座巨型的觀音像,森林公園的興建過程,還有觀音像是否要移走,市民曾經有眾多的討論與意見的表達,今日看著觀音像,對於公共空間的討論,比起20年前,我們似乎少了點參與感!



在日本時代,這裡就是規劃成大型公園的預定地,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當成國際學舍與眷村使用,電影「超級市民」有在這邊取景,拍出在台北市生活的小人物苦悶無奈的一面,1992年起住屋開始拆遷,於是在 1985 年由藝術家楊英風所雕塑的觀音像是否要遷走產生了眾多爭議。

後來市政府以藝術品來定義這觀音像,不能燒香膜拜,才解決了這個紛爭。

1990年代,解嚴後報禁開放,社會多元化的聲音讓我懷念,雖然有點紛亂,大家都有自己的意見,1990年3月的野百合學生運動算是一個最高點,感覺好像才是去年發生的事情,很快的居然過了20個年頭,我站在觀音像前回想這些時光,大安森林公園已經變成一座給市民運動休憩的空間,缺少了甚麼?我說不太上來,或許是公共討論的空間吧!當年那朵鋼製的野百合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2009/10/01

【布拉格】可以邀妳共舞嗎?@瓦倫斯坦宮(Valdstejnska)

上次來布拉格,沒有進來這美麗的花園欣賞,也沒有進去看打算要超越城堡區的皇宮建築,瓦倫斯坦宮是巴洛克時期首座非宗教性的大型建築。


還沒進花園,先到原本是騎術學校的展覽館去看展

這個展覽館又是國家美術館的轄區範圍,花了150克朗買票進去,兩層樓諾大挑高沒有柱子的展覽館,上面吊有非常大而華麗的水晶吊燈,讓我想到了歌劇魅影。用隔板隔起來的展區放了不少巴洛克之後的畫作,主題是跳舞,從當時貴族的繁文縟節的禮儀說起,然後奢華的服飾配件,當然有很多畫作描述了戴面具的化妝舞會。

看完這樣展覽後,我到二樓看跳舞的影片介紹,剛好有幼稚園的小朋友來參觀,老師帶著小朋友一起跳舞,從小就教導尊重與邀請的基本禮儀,這點我覺得是台灣小朋友最缺乏,而我在各國的博物館看到不同的小朋友反映,多少也看出那個國家的民族性。


票根

看完展覽後,到花園去逛,噴水池雕塑,水池中央是大力士海克力斯的雕像,巨大的人造鐘乳石,裡面似乎有一些鬼怪人形,涼亭壁畫上面有金羊毛的傳說,大籠子裡還有養貓頭鷹,運氣好也可以看到白孔雀出來散步。

【布拉格】各式建築的歷史區與瓦倫斯坦宮@小區

2009/09/28

【桃園】綠光森林

這不是電視偶像劇的綠光森林,是桃園復興鄉的綠光森林,據說幾年前這裡假日都是人滿為患,但是上星期假日一時興起就跑去,人不多,是不是台灣的觀光景點就是一頭熱呢?



這裡有點像清境農場,有養羊咩咩,給小朋友餵食,森林步道還有甲蟲區,我原以為真的有養甲蟲,可是走進去後竟然只是一面甲蟲的介紹看板。我真的很喜歡那一片竹林,閉上眼睛,在微風搖曳的沙沙風聲中,即使是大太陽下,也可以享受沁涼的心境。

一直不知道該如何看待這樣的觀光景點,會不會過度的開發?假日來這裡不是吃當地生產的昂貴美食,山景與森林步道很美,但是眷養的動物是不是可以真的生活在此?好像為了人們要接近大自然,而竟然造出這樣的不自然空間。

我覺得是應該讓大家多多思考怎樣的模式來開發綠色的觀光,取之於當地特色的產品,又能循環與再利用,想必就要限量了,要做到這樣不容易。人類畢竟只是過客,破壞了一個地球,我們是無法找到下一個生存的空間的。

綠光森林 富野綿羊牧園

查了一下偶像劇的《綠光森林》並不是在這裡拍的,是在新竹的馬武督探索森林,所以改天再去探訪看看。

2009/08/31

【雪梨】藍山

這是阿嘉從台北寄來的澳洲明信片,看來他很難忘這趟雪梨的行程,想想我最南到達位於赤道附近的新加坡,都還沒有去過南半球。



查了一下網路,藍山國家公園有很多自然景觀,是因為種了很多尤佳利樹,這些樹葉的油脂散發到空氣中,然後陽光照射下來會有藍色的霧光。此地最有名的應該是三姊妹岩的故事,坐纜車就可以到達。這張明信片有纜車遊覽,以前是礦區改建的科學世界,有些天然的地質景觀,鐘乳石洞、瀑布、雨林,還有許多的動物。

到這裡可以做的活動很多,騎腳踏車、跑步、健行、攀岩,而我最想從事的活動是,發呆,不知道合不合適?

2009/08/29

【宜蘭】羅東運動公園

羅東運動公園,占地四十七公頃,有游泳池、足球場、田徑場、籃球場等,人工造景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望天丘,好像一個活山口,眺望遠景清風拂面十分怡人。


這不知道誰,跳起來居然同手同腳,攝影/kristen

運動公園外圍有竹林,也有河流,一個城市本來就應該要有足夠的綠地供人呼吸,休養生息與恢復體力,這是長年在台北居住,十分缺乏的氣氛,一到大安森林公園跑步,到處撞到的都是人。

以水、綠、健康三大主題的公園,將地形、植物、水流整合,設計理念結合台灣本土特色及蘭陽風情,夏日陽光下特別適合親子踏青(不過大中午很容易中暑),若是喜歡攝影的朋友,綠意盎然的景深,也很適合拍人像,有山有水也有老街,每個角度都很適合入鏡。

PS. 本篇配合Sony α 心動之旅雄獅旅行社台鐵合辦的鐵道之旅活動撰文。照片是SONY借用的數位單眼相機α330所拍攝,有些是我的α100所拍,內文全為水瓶子個人心得。

2009/06/27

【台北】植物園的荷花池與阿美們

每次假日到植物園都是爸爸媽媽帶著小朋友來,還有植物解說一群一群的,水中的小動物、樹上跑來跑去的松鼠,整個就是熱鬧歡樂的氣氛。今天,因為會議地點在附近,會議結束就衝了過來拍荷花池。


LG Viewty Smart 超廣角模式拍攝


LG Viewty Smart 藝術照冷調模式拍攝,把熱鬧紛紛的荷花池變成遺世獨立,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新照片

平日非假日的午後,許多外佣(以下簡稱阿美)推著輪椅,或是攙扶著老人慢慢地到荷花池旁的廣場聚集,我靜靜地看著阿美們很高興的聊天,表情與肢體動作豐富,有時還會幫忙老人按摩手腳,每日這個時候應該是她們最高興的時段吧?可以跟姐妹們聊天,來自不同的地方,可是來到台北來就在植物園這地方相聚,這個場景在台灣的每座公園上演。

除了阿美們的表演之外,在荷花池邊教銀髮族畫油畫的老師,喜歡寫生的媽媽,做甩手運動的大嬸,練太極拳的阿伯,下課到處亂跑的小學生,還有帶著單眼到處拍的阿姨,長椅子上已經看了荷花一個下午的老人,打掃的大叔,還有在人公園內小心翼翼想要抓松鼠的貓,植物園到了晚上鐵定又有不同的景象吧!

2005.8寫的→【台北】植物園

從日本時代日本人想要建立一個收集全世界植物的樹種區,隨著時間的演變,植物園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與用途,在你的心中,植物園有著甚麼樣的回憶呢?

PS. 這篇文章是水瓶子個人遊覽心得,僅利用新款手機LG Viewty Smart 隨手拍攝影像。

2009/05/26

【上海】人民廣場

這是上海的人民廣場,周邊有市政府、戲劇院、公園與展覽館等公共設施,周邊的高架道路擠滿了車子,地鐵站出入都是人擠人,但是看這公園內的人很少。


2009.5 猴小咪寄

看到猴小咪剛去上海回來要送明信片給大家,馬上就去要了一張。偶而看一下他噗浪上的行程,因為工作的緣故,不但整個台灣趴趴走,上個月還跑了上海一趟,看起來工作十分辛苦,但我想應該充滿活力的聲音與燦爛的笑容吧!

轉眼上次去上海出差是三年前的事情,我想上海應該也轉變了很多。記得上上次去打D的時候,出租車師傅在延安高架上打瞌睡,還是我們叫醒他教他怎樣走。上次去的時候,在靜安寺搶出租車,看到一個外國人拖著行李,我不知道為什麼還很好心的讓他坐上車,其實我等了很久,車子一直被別人搶走,為什麼還要好心的讓給不會說3Q的外國人呢?可能他已經被別人搶到沒耐心了吧!

後來去坐地鐵,有個外國人帶個小女孩,門一打開,下車的人都還沒有出去,一堆人就衝了進來,其實平常我是很鴕鳥的無奈擠了出去,但看到小女孩與納外國人驚恐的表情,我就用我的身體幫他門把人全部推開,最後賺到了一個微笑。於是,只要是人在國外,我會特別的想幫助無助的旅人或是老人,因為我們無時無刻也會受到別人的幫助。

至於這個人民廣場為什麼沒有人?應該是要收門票,所以除了觀光客,應該很少人會特別買票進入的。

2008/12/02

【布拉格】各式建築的歷史區與瓦倫斯坦宮@小區

小區從18世紀後就沒有多大的改變了,可以看到從哥德式、文藝復興、巴洛克到洛可可的建築樣式,這區的教堂我覺得也各有特色,甚至還有個大花園與貴族的宮殿,難得與宗教無關。


相簿:小區相關

從 Malostranska 地鐵站出來,有個不顯眼的小門進入,就可以看到這座巴洛克式的花園。我從地鐵站出來,走錯了路,從後面的宮殿進入,看到金碧輝煌的大廳,進去參觀還要經過金屬探測門,工作人員微笑的對我說今天休館,原來大家星期一都休息啊!於是,我連這座華麗的花園也漏看了。

花園內有希臘神話的雕像,還有稀少的白孔雀,迴廊上還有特洛伊戰爭史詩的繪畫,一旁還有仿鐘乳石的裝飾,水池中央是大力士海克力斯的雕像,很可惜我就是沒有進去。不過,從 google maps 可是看的清清楚楚的。

瓦倫斯坦(1581-1634)是皇室的將領,從這個氣派的建築就知道他的野心很大,波希米亞的三十年戰爭他立下了很多功勞,成為斐迪南二世的左右手。1634年被國王派去的傭兵殺害。

這座宮殿建於1624-1630年間,瓦倫斯坦宮想要超越山上的城堡,負責這邊建築的工匠全都是義大利來的藝術家,怪不得看起來很有義大利的風格。

2008/11/28

【布拉格】纜車與帕特星公園@小區

本來在布拉格的最後一天想要規劃博物館看畫之旅,沒想到星期一所有博物館全部休館,於是安排登高望遠。



瞭望布拉格整個城市有三個地方:高堡、城堡區與帕特星公園的觀景塔,這個觀景塔從遠處看跟巴黎鐵塔一模一樣,只是小一號,是1891年為了萬國博覽會所建造,60公尺高,是艾菲爾鐵塔的四分之一,博覽會結束才搬到山上的,要爬上觀景塔要走299個階梯,據說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東北方150公里遠的高山。

我從小區的聖尼古拉教堂走過來,這裡是座森林公園,人們或臥或坐在草地上聊天看書,於是我也感染了這樣的氣氛,大中午把外套脫了下來拿出從旅館偷出來的蘋果出來野餐,看著旅遊書上的解說,等下要去鏡之迷宮看看哈哈鏡,這座公園還有天文台。

一路走過來一直有纜車的聲音,這座纜車其實是車子在鐵軌上,用纜索拉車子上下山,也是1891年為了萬國博覽會所建,原本是利用水力,1914年中止營運,二次大戰期間改用電力運送,1965年山崩停駛。這塊山也是煤礦區,所以要重新修好花了很久,1985年才又開始營運。

沒想到當我走到纜車站,看到了下面這個畫面:



真是惡耗,沒想到剛聽到纜車上上下下的聲音是在測試,經過時纜車時司機還跟我微笑,我在附近探頭探腦觀察還有沒有別的辦法走上山,看了一下時間,實在不太可能就這樣慢慢地走上這座森林爬上山,下山時可能就來不及逛新城的跳舞房子了。

既然當時無法上山,那我們就用 google maps 來看看吧!


View Larger Map

2008/11/04

【布拉格】未來的榮耀雕像@高堡

在高堡的公園,有美麗的秋黃落葉,伴著四座巨大的雕像,這四座雕像在1945年以前,是在帕拉茨基橋(Palacký)上。


Libuše and Přemysl(里布斯、普謝米斯)

女大公里布斯找了普謝米斯(694-745),建立了普謝米斯王朝,並預見了布拉格未來的榮耀,旁邊是里布斯的老公,農夫普謝米斯。里布斯是史麥塔納的其中一齣歌劇,是國王的第三個女兒(么女),也是最聰明的一個女兒,傳說她預知布拉格城將以高堡為基礎,並知道她會在哪裡尋得老公,當她找到普謝米斯的時候,他正在建『大門的基石』,也就是 Prah,這個傳說巧妙的編造了布拉格的起源。


Ctirad and Šárka

里布斯過世後,一場鳳凰戰爭(The Maidens' War),Šárka 在草地上用了迷藥,並與 Ctirad 聯手,用計攻回皇宮。


Záboj and Slavoj


Lumir and Song

1881-1885 年,由雕刻家麥斯貝克(Josef Myslbek)所刻,1945年美軍轟炸的時候受損,1947年修復後就放在高堡的公園。麥斯貝克(1848-1922)是在貧困的布拉格郊區長大,家人本來要他去當鞋匠可是他不想,在沒有學校的支持下,他在美術學院學雕刻,後來開了雕刻的工作室。

1871年,他在國家劇院前完成了著名的捷克音樂家史麥塔納(Bedřich Smetana)與František Palacký的雕像(怪了,史麥塔納還沒死就有雕像)。然後,在Wenceslas廣場他花了20年,完成了這個國王的雕像,以及一些象徵捷克這個國家的雕塑作品。

2008/10/05

【台北】本願寺台灣別院@萬華406號廣場

走在西門町附近的中華路上,可以看到有一處公園,公園內還保有一些本願寺的遺跡,留下來的日式建築還混合歷年來修補的痕跡,可以看出這座寺廟外歷經了怎樣的年代!


1925年,本願寺旁的輪番所

這個輪番所在1924年被燒毀,次年又重新建,這個鄰近西門外的這塊土地從日本時代一開端 1899年起就成為淨土真宗規劃興建傳道的地方,後來慢慢把鐘樓、會堂、寺廟主體等蓋起來,一直到 1933 年才完成,當然這三十幾年的歷史很難查的明白。


1933 年完工的仿唐式建築

整個台北城在二次戰中嚴重的轟炸,日本戰敗後,這裡改為理教總公所,看上面這張老照片,可以知道整個寺廟周邊都成了大雜院,1975年一場大火把寺廟燒毀。後來中華商場拆掉,鐵路地下化,火車在附近的喧鬧也走入了歷史。

歷史的遺跡已經不在,只留下一片遺蹟讓人回憶,告示牌也模糊不清無法細讀,上面寫的萬華406號廣場、台北別院,沒有用任何艋舺或日本時代舊名,是誰在敘述誰的歷史?對於這片土地的歷史,我們要努力的還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