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01/02

【印度】20150102@4:歐恰堡





1. Orchha 歐恰堡
印度城堡,印度的宮殿上下樓都好像走入迷宮,這座城堡的屋頂好像德勒斯登的 茨溫格宮王冠,夏天十分涼爽的設計,良好的排水設備,裡頭還有彩色壁畫至今都還沒有維修過,色彩仍十分鮮艷



2. 在城堡邊看到許多猴子,在飯店旁入口通常會有小廟,繞了上去原來是拜哈奴曼,印度的種姓制度即使是很窮婆羅門,都受到大家的尊敬,在臺灣照顧寺廟的是廟公,但在印度就是婆羅門了。依稀感受到這個長者每天維護這個小小廟宇的敬業精神,那是他一輩子的工作,他的兒子大部分也是同樣的職業。



3. 坐火車從賈汗西到阿格拉,英國人留下來的火車站還在使用中,雖然坐的是最高等的艙等,但好像看到小時的台鐵,也體驗了印度式的素食鐵路便當,湯湯水水的跟臺灣大不相同



節錄程華生老師的說明:
水瓶子的素食鐵路便當,右邊的那道菜應該是 Yellow
Daal (Lentils,扁豆),我在印度的日子常點這道菜來佐餐。 左邊的不能確定是哪種豆,或許是 Chickpea (鷹嘴豆)? 上邊捲起來的餅應該是Chapati,一種印度家常麵包,印度職員午餐常帶2 – 4 個金屬製的小圓便當盒,其中之一是主食,往往不是米飯就是 Chapati。
另外放菜的便當裡很可能是Yellow Daal,用 Chapati 沾著吃;若帶兩道菜,另一道很可能是 Lady's Finger (Okra,秋葵)。 飯後會打開最後一個便當盒,裡面放的是自家做的 Yogurt (優酪乳)。 聽印度人說,印度家庭自家都會做優酪乳,前一天剩一點做種,放到新奶中發酵凝固,第二天又有得吃了。 如果猜的不錯,左下就應該是能幫助消化的 Yogurt 啦。

2013/02/10

【摩洛哥】20130210@3_索維拉_Essaouira_法國設計師規劃的海港

上午去逛馬拉喀什的王宮,主要是十六世紀薩迪恩王朝打敗葡萄牙所建,走在裡面好像迷宮一樣,好像到了伊朗、北印度的感覺,有波斯花園的概念,這樣的特色,在伊斯蘭世界各個國家都可以看到。

經過路邊兩棵站滿了羊的樹,原來是羊的主人把羊放上去,而且還放得很對撐,很有藝術感,然後他跟拍照的人收錢。摩洛哥人好像甚麼都可以收錢!據說羊上樹是有故事的(待查),後來去參觀阿甘油手工製造的工廠。


SONY A99拍攝的索維拉海港邊的城牆全景,牆外是美麗的海岸線,牆內現在有很多高樓餐廳,彷彿置身希臘。

在一家感覺是法國人開設的餐廳,服務人員雖是當地人,可是動作非常優雅,聽到老闆、侍者、廚師都是用法文溝通,老闆有時講一講還會變成我們聽不懂得法文。聽著當地原住民柏柏爾人的音樂表演,一邊彈著吉他、還有一個很大四四方方的低音吉他,拍的著鼓,唱著傳統歌曲,雖然聽不懂,但感覺是很熱情的。

中午到達索維拉,海港城市有整齊清潔的魚市場,棋盤式的街道,被圍在城牆內,城牆上有砲台的防禦工事,看的出來是一座要塞。有海港就有大型的海鷗在四周飛來飛去,這裡的貓也很多,慵懶地在太陽下曬太陽,看到不少隻一隻失去眼睛的貓,不知道是不是為了搶食打架,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2011/09/06

【土耳其】Kars 卡爾斯

土耳其的卡爾斯是卡爾斯省的首都,2010年的時候人口有七萬多人,卡爾斯曾經是亞美尼亞的城市,也有被帖木兒所攻陷、俄羅斯帝國也曾經到此統治,奧圖曼土耳其帝國也曾經把非伊斯蘭教民族的亞美尼亞人、希臘人驅趕到此地居住。



這樣的歷史讓我對這個地方產生極大的興趣,也是我踏入東土耳其的第一座城市,街道上佈滿了選舉的旗幟。整個跟亞美尼亞、喬治亞有極大的不同,街道比較髒亂,人口多,道路也不是很理想。不過,據說一兩年前還都是泥巴路。


土耳其的男生與男生會手牽手,也會勾在一起,感情非常好。



卡爾斯山上有座城堡,我們沒有時間去探訪,不過從山下看過去非常壯觀,據說有城牆的歷史可以反推到亞美尼亞王朝的年代(約西元888年)。此地有些亞美尼亞的教堂建築,也曾經改成清真寺使用,但後來又改成東正教,目前是清真寺。


網路抓的舊照片

友誼之手紀念碑(The hand of friendship )稱為「人性的典範」(Paragon of Humanity)土耳其藝術家穆罕默德2008年設計建造,高32公尺。但在2011年土耳其總理稱這個雕像為荒謬的怪物,我去的時候已經被拆除,不過倒是看到遠方有一個人的雕像。

自古以來,邊境城市總有夾雜各種族間的悲劇故事上演,在土耳其、亞美尼亞的交界處,參雜著俄羅斯統治過的痕跡。即使到現在土耳其與亞美尼亞要重修舊好做了一些努力,但是沒想到不到三年這些努力還是化為烏有。

2011/02/20

【敘利亞】波士拉(Bosra)的羅馬劇場

在敘利亞的最後一個世界遺產景點波士拉位於敘利亞國境的最南端,到了這個宛如廢墟的古城,居住的是游牧民族貝都因人(雖然一定居就不稱為貝都因了)。

維基百科:波士拉Bosra(英)


巨大的羅馬劇場被包在阿拉伯的城堡內



諾大的古城雖然有世界遺產的立牌,也有工人在維修,也有賣手工紀念品,無論是遊客或是當地人,人都不多,真不知道何時才能把這座古城整個挖掘出來。

在歷史上,羅馬帝國在西元105年侵入,可能是以當時圖拉真皇帝之名建設了羅馬劇場,還有列柱大道、三溫暖浴池等。基督教興盛後,建了很多禮拜堂。爾後伊斯蘭世界興起,在1147-1151年間,為了預防十字軍打過來,劇場外建築了伊斯蘭世界的城堡做為防禦,而這個城堡也成為防禦蒙古人入侵的重要據點。



最近幾年考古發現,此地可能是最早有伊斯蘭教寺廟的遺跡,我看這立牌上的復原圖,跟幼發拉底河畔僅存的一些傳統的蜂巢屋還真的蠻像的。另外,這個地方之所以在伊斯蘭世界那麼重要,也有一說穆罕默德在未成為先知之前拜訪這座城市,基督宗教的傳教士就預言穆罕默德將成為先知。

波士拉是前往大馬士革必經之地,有巨大的水池提供往來的駱駝商隊補給休憩,各類宗教、帝國遺留的痕跡,雖然像是個廢墟,灑落的巨石,華麗的雕飾,無法抹滅這段繁華的歲月。

2010/07/14

【敘利亞】守護帕米拉的城堡

帕米拉,沙塵瀰漫的黃昏,我們來到山上的城堡,風從山下吹過來,有點冷,面對著山下的羅馬中央列柱遺址,幻想自己是古代的大將軍,看著自己的士兵,遠跳著繁華的市集,不由得澎湃了起來,千年來這裡一直是用軍人保護著商業的利益。



看不見的城市:貿易的城市之一 (卡爾維諾)

迎著西北風走八十哩,你就會抵達歐菲米亞,每年的夏至和冬至、春分和秋分,七個國家的商人會聚集在這裡。載著薑和棉花到來的般,揚帆離去的時候會裝滿阿月渾子果仁和罌粟籽,而剛剛卸下荳蔻和葡萄乾的商旅隊,正為回程把一捲捲的金色棉布裝進鞍囊。不過,這些人渡過河流跨過沙漠,並非僅僅為了買賣,因為在可汗的帝國版圖內外,任何地方的商場都可以交換貨物,在腳邊用以陳列商品的,同樣是黃色的草蓆,有同樣的防蠅布篷,用同樣的虛偽減價作招徠。

你到歐菲米亞來並非僅僅為做買賣,也為了入夜後靠著市集周圍的簧火,坐在貨袋或大桶上、或者躺在成疊的地毯上聽故事:如果有人說一聲— —例如“狼”、“姊妹”、“寶藏”、“戰役”、“疥癬”、“戀人”——其餘每個人就得講一段狼、姊妹、寶藏、疥癬、戀人或者戰役的故事。歸途是漫漫長路,當你離開歐菲米亞,這個夏至和冬至、春分和秋分都有人買賣記憶的城,為了在搖搖擺擺的駱駝上或者晃蕩的木船裡保持清醒,你知道自己會逐一搜索記憶裡的故事,而你的狼會變成另一頭狼,你的姊妹變成另一個姊妹,你的戰役變成另一場戰役。

這個城堡是當年預防十字軍東征用途,看了敘利亞的城堡,才知道這是真正戰爭中的城堡,跟中國四四方方的風水城堡,有著天壤之別。

2010/06/16

【敘利亞】防禦力超強的大古堡@阿勒坡

經常在電影場景裡看到防禦城堡內倒熱油、射暗箭的戰爭故事,在阿勒坡的大古堡內都可以看的到,表面上看到的是城堡,可是在城堡內的建築是非常不規則狀,有彎彎曲曲的暗道、暗門,往上往下也都有不少機關。

From 敘利亞

進城堡的大門並非筆直的迎接著客人,而是非常陡峭彎曲的路,若是騎馬進攻,馬很快就跌的狗吃屎,若是用巨木撞門,實際撞到的是石牆不是入口,這時防禦一端還可以倒熱油下來,或是放火。所以有歷史記載以來,阿勒坡這個城堡從來沒有被攻陷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後來的帖木兒 Amir Temur 繼承大部分帝國的土地,在西元1400年也攻下阿勒坡,利用心理恫嚇讓城堡內的人打開大門,蒙古人攻入後仍然把城內的人殺光。

黃建忠老師寫的帖木兒

1999年德國考古隊發現在城堡內的一塊大石頭,有西台帝國的雕飾,當年是窗台,如今變成城牆的一部分。大古堡內有四道大門,最後一道門上有兩隻石獅,一隻在笑一隻在哭,據說來者是善的人就會看到笑的獅子。大古堡內有如今修建的類似羅馬式的表演場地,也有三溫暖、皇宮、宴會廳,甚至還有地下水庫與逃生暗道等等,是個可以自給自足的城堡。

進入城堡內,黃種人變得非常的稀有,偶而有看到日本、韓國的學生與世界各地的學生一起來遊玩之外,我們一群觀光客就被當地的包著緊緊的穆斯林圍著要一起拍照。



我在城上眺望著這座乳白色的城市,屋頂上滿滿地衛星天線,據說亞伯拉罕在此地擠羊奶,歷史應該是可以光榮被敘述的,而不是挑起戰端的原由。

2010/05/12

【敘利亞】《王者天下》的克拉克薩拉丁騎士堡

我們進入敘利亞的第一站就是克拉克騎士堡,因為從黎巴嫩進入敘利亞花了一點時間,而城堡是四點鐘關門,我們在關門的前一刻衝進門,整個城堡是用跑步逛完的。

From 敘利亞

裡面有個電影的布景,在哥德式挑高的城堡裡安置了一些埃及的圖騰,我想電影應該是拍埃及法老王的故事,建於1031年的城堡,應該跟埃及王朝沒甚麼關係。在此看到護城河、逃生道、排水給水設施、迂迴不規則的迴廊、巨大挑高供戰馬休息的地方,戰爭電影中的攻城倒油、兩層木門、射箭、肉搏戰、灰暗的地牢、指揮所等等,全部在這個城堡看的到,而且保存良好,是戰爭歷史的活教材。除了戰爭之外,這座城堡內還有酒窖、廚房,收集雨水等設施可自給自足。

在敘利亞大部分是信奉伊斯蘭教,這座城堡是十字軍東征耶路撒冷後建立的城堡,而當地多信奉基督宗教,一直到今天。城堡牆外有清楚的三位一體的基督宗教的圖案,而在城堡也有改伊斯蘭教的禮拜堂的痕跡。伊斯蘭英雄薩拉丁在1187年搶回耶路撒冷,而這座城堡在1271年回到阿拉伯人的手中,這座城被攻破的原因據說不是被圍城所攻陷,而是騎士團內鬨所致。



2006年被列為世界遺產,現存在伊斯蘭世界的基督宗教所在地,說明了這兩個宗教在此並存的事實,在十字軍東征的歷史中這兩個宗教不相容的過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2009/09/15

【兵庫】姬路城@小魚的京都行

我也不知道為何小魚到京都去玩,會寄這張遠在一百公里外的世界遺產姬路城過來給我?我想她應該是好命到完全不用搞清楚這些地理位置就可以到處玩。


姬路城天守閣的夜間照明

姬路城在二十年前的KTV伴唱帶會不斷地出現,這也是去唱老歌的時候大家最喜歡猜拍攝地點的樂趣之一。最近的新歌MV都很現代感,不是演唱會現場,就是棚內特效,少了出外景拍攝與男女主角的裝模作樣。

姬路城是日本兵庫縣的城堡。白色的外牆,也稱白鷺城。日本三大名城:和熊本城、松本城與姬路城,有很多電影和時代劇都在這裡拍,因為江戶城已經不在了,所以這裡也被當作江戶城的象徵。

建於1333年的城堡,歷史中是兵家的必爭之地。1580年豐臣秀吉於攻打毛利家佔領姬路城,並築起三層的天守閣。這座城周圍築有壕溝城池,建築工法也很特殊,1993年列為世界遺產,是日本第一個入世界遺產的地方。

維基百科:姬路城
看看觀光客拍回來的姬路城
飛~~了!!

那到底小魚有沒有去姬路城遊覽呢?

2009/09/03

【捷克】晨霧中的英吉夫

我們是夜晚到達英吉夫(也有翻譯金蒂墟),還真佩服這一團的團員,到達後吃完晚餐,還是興致勃勃的去拍夜景,已經拍了一整天了,大家還是繼續拍,雖然照片都是黑媽媽一片,這對我這種不帶角架、不搖黑卡的人來說,我拍下的只是記錄而已。


2008.10.9

英吉夫有座城堡,從西元1220年就有史書記載,從哥德式的建築一直隨著時代的修建,變成了文藝復興與巴洛克式的型態,這座城堡有個大圓塔,最為顯眼。從老廣場進入長廊,有個很長的壁畫,1338年完成的,顯示了貴族間互相征戰的過程,底下還有各家族所代表的家徽符號。因為去的當天城堡並沒有對外開放,所以我也沒看到,是看城堡的簡介上面有畫出來。

我很喜歡捷克城堡或是觀光景點所賣的簡介,一份大約90克朗(約新台幣200元)左右,有城堡的剖面圖與各角落的介紹,有時候會有簡體版,但大部分是賣捷克版、英文版,有時會只剩下法文版或德文版,到達一個地方就趕快去買簡介,因為有時無法進入參觀,就可以看簡介過乾癮。

英吉夫城堡內還有一個1594-1604年所建的金色鳥籠,非常華麗。市中心還有一個黑死病柱,非常壯觀。本來子午線通過這個小鎮,雖然是條虛擬的經度線,大家還是拍的很高興,不知道甚麼原因後來子午線改訂在英國的格林威治,這裡變成了東經15度。

相關網址:
英吉夫官方網站
維基百科:子午線
捷克。英吉夫(Jindrichuv Hradec)
捷克。英吉夫(Jindrichuv Hradec)。夜晚

2009/09/02

【捷克】胡波卡城堡(Hluboka)

胡波卡堡座落在一座小山丘上,要換小巴士才能上來,來此的遊客不多,整台小巴被我們坐滿後,司機被我們逼著提前開車。



1285年史書就有記載這座古堡,原本是棟哥德式建築,16世紀之後隨著時代潮流影響,逐步改建文藝復興或有巴洛克風格。1838年重修後,竟然呈現類英國溫莎城堡的都鐸風格,白色的建築外觀,充滿了童話故事的夢幻色彩。

城堡內的導覽是要預約,而且英文導覽要一個房間一個房間走,一扇門一扇門開開關關的,萬一沒有跟好,可能就被鎖在城堡內。從13世紀就有些貴族互相偷情與悄悄結婚的故事,1290年還有名爵士被吊死在自己的城堡門口,從此這座城堡被讓來讓去,不是主人破產,就是因為戰爭或外交政策一直更換主人。1420年起的胡斯革命,這座城堡又被抵押出去,而使得城堡保存了下來。而這座城堡的命運並沒有停歇,還是一直換主人。

在城堡到處可以看到有隻大鳥去啄一個土耳其人的眼睛的裝飾品,是代表這裡的主人擊退土耳其人的一段歷史。

目前城堡裡有些房間有華麗的木雕,還有豪華的裝飾藝術品,是一個貴族的妻子(Eleonora),因為認識不少藝術家,全部是她的計畫,委託這些藝術家完成這些傑作,可以想像在寒冷的冬天,在充滿木頭的房子內點燃壁爐的炭火,是多麼溫暖。房間裡也有她年輕、年老時候的畫像,看起來都很漂亮。

導覽的小姐介紹這些畫像的故事,聽得實在滿頭霧水,一下是誰是誰的屬下,然後誰有跟誰是夫妻,最後又搶了人家的妻子,看來遺留下來除了這些藝術品與人像畫外,還有讓人說不完的八卦故事。

捷克。離開胡波卡

2009/08/23

【克倫洛夫】夜裡霧裡與藍天下的彩繪塔多樣風情,拍拍拍

克倫洛夫除了彩繪塔,印象中就是台灣觀光團超多,到這裡的觀光客一直拍照。



克倫洛夫,西元1253年開始有書面的記載,1274年建立在伏爾塔瓦河對岸一座老城,到了1309年這個地方正式成立一座城市,陸陸續續蓋起了教堂,1602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二世購得,後來這座城市就被貴族讓來讓去。白山戰役後,哈布斯堡家族賞賜給了家族支系的貴族,可能是斐迪南二世。二次大戰時被德國占領,戰後回歸捷克共和國,城堡也成了共和國的財產,1992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城堡的外觀有立體感的大石塊,近看其實是利用明暗的手法畫出立體感,進入城堡裡面的博物館,裡面有不少雕像與畫作,裝潢細緻的鏡廳,可以旋轉舞台的機械設備。另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個化妝舞會的宴會廳,四周壁畫畫了生動的表演活動,竟然還有肚皮舞,可以想像當時貴族奢華的程度。

城堡下的河谷有養熊(不過我沒看到),據說是16世紀時的這個貴族與義大利那邊的貴族有親戚關係,家族的標誌就是以熊為符號。小小的克倫洛夫幾乎被伏爾塔瓦河360度包圍起來,因為這樣戰略位置相形重要,敵人很不容易攻入。

克倫洛夫的地理環境與多樣化歷史,聯合國定為世界遺產後,觀光客增多,加上風景怡人,河水蜿蜒潺潺的水流,在楓樹旁大風一吹聽得到落葉的聲音,四處都是染黃泛紅的落葉,這樣的景致,還有中世紀角色扮演的五星級旅館,眾多的民宿餐廳,有了經濟來源,城內都把道路改鋪石頭,增加古味。許多的書店,還有專賣日文書的,更多的精品店,幾家博物館與畫廊,我進去看了達利展,席勒博物館展出北京藝術家的作品,不過我沒甚麼興趣,價格又貴。

1911年,席勒曾短暫往過這裡,是他母親的出生地,他在這裏的畫室,不過他的行為引起當地人的反感,同年,搬到維也納定居。

【維也納】席勒(Egon Schiele)@李奧波特(Leopold)美術館

好像整個生氣勃勃的小鎮,其實還有幾區可能還沒有整理,堆放著垃圾,蚊蟲到處亂飛,到處的破窗與殘破,還有許多酒瓶,想像一下,不知道晚上這裡是怎樣的景象。

相關書籍:
More about 捷克‧克洛姆羅夫More about 席勒

2009/02/04

【摩洛哥】來自首都拉巴特的文字與區拉城高塔

今天打開我的相簿程式,要來寫篇台北的散步日記,不知道要寫什麼?小魚說我有些明信片還沒登出,的確找出一疊,最近要加緊努力把朋友寄來的明信片消化一下。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東北不遠處的古城--區拉城 Chellah

拉巴特(Rabat)旁有條布雷格雷格何,西邊就是大西洋,北邊是西班牙,12世紀穆瓦希德王朝的國王出海遠徵,就在在河口建立軍事要塞『巴特』。阿拉伯語『巴特』是營地的意思,今天的『拉巴特』,就是從這個詞演變而來的。

摩洛哥第一站拉巴特,明信片裡的景致是我早上剛去走過的地方『區拉城』建於13世紀,但於1755年地震後導致現今的場景,現場感覺很棒,最奇妙的是每顆樹上都有很多鳥巢。一種大大長長的嘴,飛起來很像海鷗,叫起來很大聲的鳥。

【小魚的大旅行】明信片大收集


檢視較大的地圖
拉巴特(Rabat)與區拉城(chellah)的地理位置如上。


衛星地圖看不過癮,來段坐車的城市小旅行吧!不知道是在拉巴特的哪裡?

要去摩洛哥玩樂請進入→背包攻略:摩洛哥


最後,我又要跳一下Tone,其實摩洛哥我只知道人口最多的大城『卡薩布蘭卡』,因為看了電影《北非諜影》才知道的。

2008/12/02

【布拉格】各式建築的歷史區與瓦倫斯坦宮@小區

小區從18世紀後就沒有多大的改變了,可以看到從哥德式、文藝復興、巴洛克到洛可可的建築樣式,這區的教堂我覺得也各有特色,甚至還有個大花園與貴族的宮殿,難得與宗教無關。


相簿:小區相關

從 Malostranska 地鐵站出來,有個不顯眼的小門進入,就可以看到這座巴洛克式的花園。我從地鐵站出來,走錯了路,從後面的宮殿進入,看到金碧輝煌的大廳,進去參觀還要經過金屬探測門,工作人員微笑的對我說今天休館,原來大家星期一都休息啊!於是,我連這座華麗的花園也漏看了。

花園內有希臘神話的雕像,還有稀少的白孔雀,迴廊上還有特洛伊戰爭史詩的繪畫,一旁還有仿鐘乳石的裝飾,水池中央是大力士海克力斯的雕像,很可惜我就是沒有進去。不過,從 google maps 可是看的清清楚楚的。

瓦倫斯坦(1581-1634)是皇室的將領,從這個氣派的建築就知道他的野心很大,波希米亞的三十年戰爭他立下了很多功勞,成為斐迪南二世的左右手。1634年被國王派去的傭兵殺害。

這座宮殿建於1624-1630年間,瓦倫斯坦宮想要超越山上的城堡,負責這邊建築的工匠全都是義大利來的藝術家,怪不得看起來很有義大利的風格。

2008/11/11

【布拉格】皇宮內的皇家法庭大廳與拋窗事件@城堡區

到了城堡區,首要當然是去聖維徒斯大教堂,第二個會去的景點就是包住大教堂城堡的一部份--皇宮。


皇宮內騎士的階梯,可以把馬直接騎進來參加室內長矛比賽。攝影:vivan

在11世紀布拉格城堡剛開始建起來的時候,皇宮就是貴族的住所,1135年從第一層開始往上蓋,是仿羅馬式宮殿,簡單的拱門造型,但現在變成地下室,1253年奧塔卡爾二世與1340年的查理四世都有修建皇宮,到了1502年維拉迪斯拉夫二世花了9年的時間興建最頂層的哥德式挑高大廳,才完成了目前所看到的規模,1541年大火這裡又毀壞,但在1563年重建,到了1924年才大規模重修過。

1618年,這裡發生了拋窗事件,一百多位新教徒貴族由特恩伯爵帶領,進皇宮抗議哈布斯堡無能的國王斐迪南,把國王任命的一些官員從皇宮東側丟出窗外,幸好下面有牛糞堆,因此他們沒有死掉。此後發生三十年戰爭,拋窗事件應該就是導火線吧!

走在維拉迪斯拉夫大廳,可以騎馬長矛比賽,由建築師里德設計,可以想見這樣挑高又廣大的設計,在當時的建築材料上一定是很難突破的,看著蜿蜒彎曲的拱柱支撐著屋頂,當時又怎樣計算力學的呢?應該就是輕盈的哥德式建築秘密。

2008/11/08

【布拉格】聖維徒斯大教堂的擁擠@城堡區

一進入城堡區,觀光客多的擁擠不堪,許多人等著衛兵交接的儀式,而我則是期待進入大教堂內看看玻璃彩繪。


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開始建築聖維徒斯大教堂

西元925年本來在這個地方是蓋圓型教堂,然後1060年在圓形教堂原地擴建變成長方形教堂,後來1344年查理四世開始在原地蓋更大的教堂,這座教堂蓋了很久很久,一直過了胡斯人佔領這座教堂的1421年,教堂都還沒有蓋好,1619年的喀爾文教派把教堂改為祈禱所,1770年發生大火重新蓋新的尖塔,1929年這座教堂才算正式的完工。

高聳的哥德式建築歷經了各代建築技術的提升,新舊的混合,無論在拱門與支撐上都可以看到細膩的工藝設計與裝飾。在哥德式建築有文藝復興式的鐘塔,塔頂又可以看到巴洛克式的圓頂,而傳統的排水管到處可以看到傳統的妖怪作裝飾。教堂的內部最吸引人注意的就是慕夏的彩繪玻璃,還有玫瑰窗,當然也不要遺漏掉許多的歷史文物,例如1736年純銀打造裝飾繁複的內波穆克‧聖約翰之墓,1564年去世的斐迪南一世陵墓,還有1620年腓特烈大帝逃亡的白山之役,這個雕刻作品可以看到當時的布拉格城市的景況。


慕夏的新藝術創作,聖西里爾與聖梅索迪尤斯畫像

這座教堂內外不只是建築與裝飾讓人覺得擁擠,人也是爆多,真的是要靜下心來慢慢地欣賞才能體會。

2008/03/04

【府城】台灣城牆(安平古堡)遺跡

看到一片以糯米、糖漿、蚵殼灰三合土砌磚而成的牆,是明清遺跡台灣城的遺跡,爬滿了樹,雖然不及吳哥窟的城牆那麼有歷史,可是看到斑駁樹根爬在上方,感覺有那麼一點類似。


2007.12.2 台灣城遺跡

1628年西班牙人在淡水建聖多明哥城
1631年荷蘭人熱蘭遮城完工
1642年荷蘭人往北將西班牙人趕走
1661年鄭成功從澎湖轉攻台灣,在鹿耳門登陸

這面牆依據上面的歷史年代判斷,應該是荷蘭人建熱蘭遮城後擴建城牆的建築,當時安平古堡是在海中央,而不像現在周邊已經變成陸地,當時是軍事防守的要塞,這樣來看這面城牆就非常具有意義。

台灣一直以來是被殖民的所在,荷蘭人、西班牙人、明朝、清朝然後日本人這幾個時代,每個改朝換代人民就要再適應一次,但是堅忍的台灣人就這樣存活下來,也一直是在國際貿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看著這樣斑駁的牆,再回顧歷史,雖然是大中午,全身還是打了冷顫。

2007/12/12

【倫敦】城市博物館述說歷史的城牆

歷史悠久的城市都有防禦性的城牆,甚至在清朝末年的帝國殖民時代,城牆的意義已經消失,台北城牆還是被建立了起來。


2007.9.19 倫敦城市博物館外的舊城牆遺跡

這個博物館很像台北市政府內的探索館的感覺,整個規劃就是很像,不知道倫敦人來這裡逛,會不會有老倫敦的回憶,我在探索館是有點老台北的回憶,很久沒有回去看看,不知道會不會改變了很多?

【台北】市政府內的台北探索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07/blog-post_16.html

倫敦城的重要歷史有,43年羅馬人入侵;1066年法國北部諾曼人征服英倫;1240年國會議堂;1534年與羅馬教廷分裂的宗教改革;1666年倫敦大火延燒五日以上;1863年地鐵啟用;1940年德國閃電入侵;1992年都市再造計畫。

在這座博物館有史前倫敦的模型,也有古時候受到拜占庭藝術的影響,家庭的地板有馬賽克的裝飾,也有維多利亞時代貴族富足的景象,也有一般民眾的家庭生活表徵,對於1666年倫敦的大火,也有看到相關的模型與介紹,算是讓人很快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

我在這裡的精品店買了不少小鐵盒,鐵盒上印有各年代圖騰,一個一英鎊,從1890年代一直到1950年代的倫敦重要時代都有令人深刻的改變。在台南安平古堡前看到被保存的舊城牆,再看看台北北門附近也有舊城牆遺跡,每次經過看到工程進行,都不知道會不會保存?每個年代每座城市對城牆的意義都有不同的解讀!

2007/11/09

【倫敦】橋塔與倫敦塔

倫敦橋塔是觀賞河景的好地方,當橋面被升起的時候有40公尺高,橋塔於1894年完工後就成為倫敦的象徵。


2007.9.16 中下的奧古斯都雕像是象徵羅馬帝國曾經到過倫敦

整個倫敦可以說是一個高塔的世界,歌德式的建築強調的就是因為建築技術的突破,可以一直往上建設,在此地看到所有的教堂建築,重要的特色就是高塔,而倫敦橋的橋塔居然在維多利亞的時代,也可以用兩座高塔把橋架設起來,繁忙的泰晤士河的交通透過可以升起的橋面讓比較高的船隻通過。1976年以前,升起的橋面還是以蒸汽作為動力。

原以為倫敦塔也是一座高塔,到了此地才知道是座關政治犯的監獄城堡,當然城堡內也有許多不同時代所建的高塔,1097年完工時,城堡內的白塔高30公尺,是倫敦最高的建築,不同時代擴建的許多塔以及中間的聖約翰禮拜堂,依照不同的建築式樣,都可以看到歷史的遺跡。

倫敦塔內有英國王冠的大寶石,還有不可以飛走的大烏鴉,刑求的器具,穿著特色服裝的老守衛,都是倫敦塔的特色。

2007/06/26

【德國】希特勒的鷹巢

飛小魚這回飛到德國南部去了,收到這張明信片,就好像自己也爬了這座高山,1834公尺,她在那邊爬了兩個小時。


2007.6.12 小魚‧國王湖寄出

德國南部對我來說只有黑森林,天氣變化莫測,在高速公路上開車,一下烏雲密佈,打雷豪雨就像童話故事的世界末日,但是一下子又晴空萬里。

小魚寄來了這張明信片,我才知道 Kehlsteinhaus 這個地方有這個著名的觀光景點,鷹巢堡是希特勒的部屬馬丁‧鮑曼1936年開始規畫,作為希特勒50歲生日壽禮。在海拔1834公尺高的峰頂蓋一座別墅,必須先開一條公路,這裡的岩石堅硬,1937年動工,經歷13個月完成全長6.5公里,高度700公尺的公路,途中經過五個隧道。但這條路的並沒有直接通到山頂,在道路終點停車場以一條124公尺的隧道直通鷹巢的正下方,利用電梯直上城堡。

維基百科──希特勒鷹巢堡 Kehlsteinhaus
http://en.wikipedia.org/wiki/Kehlsteinhaus
維基百科──馬丁‧鮑曼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9%AC%E4%B8%81%C2%B7%E9%B2%8D%E6%9B%BC

小魚爬山爬上癮了,會不會有夢想爬過台灣百岳呢?

飛~~了
http://www.wretch.cc/blog/flyfishr

2007/06/05

【齋浦爾】琥珀堡 Amber Fort

琥珀堡是齋蒲爾的重要景點,沿著山脊建立的城牆防止敵人來犯,綿延不斷的防禦城牆偶而會有一些城門開放參觀,到了琥珀堡,一股壯觀的氣勢在眼前。


2007.4.6 (點照片進入相簿有更多照片)

這裡有吉普車或大象載客上城堡,不過看起來只有一小段路,不知道為什麼要花錢上去,沿著樓梯上行,原來是艷陽高照,很熱無遮陽的設施,所以比較難行,路程倒是非常短,半途可以看到吹笛子引蛇出來的藝人。

到了頂端往下望,看到這裡真是一個良好的制高點,一邊是蓋滿房子的山谷,另一邊則是綿延不斷的長牆,每隔幾公尺就有一個哨站,琥珀堡內有伊斯蘭的傳統建築元素會客、公眾大廳,也有涼廊等等,但是重要的是這裡像個迷宮似的,據說若是被敵人攻入,軍隊可以藏在密道內而不被發現,我在裡面亂晃拍照,小小的迷路一下。

琥珀堡之所以稱為琥珀堡,是因為虛什瑪哈勒(Sheesh Mahal)這個宮殿四壁都鑲著琥珀寶石,在黑暗中只要點一隻小小的蠟燭就可以透過寶石的折射而讓整個照的非常漂亮,這裡的建築型態更阿格拉的泰姬陵非常類似。而另一旁的幾何似花園綠意盎然,一點都不像身處沙漠地帶,皇宮裡更有地下水道可以消暑,來訪王公貴族可以馬上去除熱意。難怪城內外需要很多水庫的設施。

1592年此地的王公開始建造琥珀堡,長達125年才完工,18世紀往南11公里遷都齋浦爾後這裡就廢棄,目前有部分還在修復中。可以看到野豬、牛、大象等動物因為受不了酷熱的氣候,整個泡在河水裡。回頭看看多樣的蒙兀兒及卡其哈瓦朝代的精緻建築風,印度真是個什麼都混雜在一起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