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10/24

【台北】從公會堂出發,觀察日本時代的畫家們的作畫地點,有甚麼時代意義?

20201024

從公會堂出發,觀察日本時代的畫家們的作畫地點,有甚麼時代意義?

這是第一次辦從城中的公會堂出發,看一下倪蔣懷所創立的台灣繪畫研究所所在地,然後走到大稻埕碼頭去看台北橋,去港町看一下陳天來的洋樓,這些歷史場域有甚麼時代意義,為何這些畫家們選擇在這裡作畫呢?

我覺得這一條路是很快了解台灣畫家的路線!

三個半小時其實有點累,假日的大稻埕充滿了人潮,好似九十年前的郭雪湖的《南街殷賑》重現,從日本畫家與台灣畫家在相同的地點作畫,畫中的觀點,其實大不相同。

我用了莫內、梵谷的畫作,來說明百年前台、日畫家的學習與模仿,但細看莫內、梵谷、高更的畫中畫,又是學習了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的庶民精神!這樣的交流不就是《南街殷賑》的精神嗎?

2020/10/18

【新北市】每年都會去一次李梅樹美術館

左下圖:洪瑞麟畫中的倪蔣懷,天使拿著十字鎬表示礦工的用具,暗指倪蔣懷的工作。

每年都會去一次李梅樹美術館

今年的梅樹月主題:繁花盛開,美術史裡的三國演繹

對於繁花盛開,我大致上了解是說明石川欽一郎這位老師在教育台灣學生開枝散葉,展出了石川的寫真相簿,許多照片也是第一次公開,也把這些黑白照片上色,可以看到李梅樹、倪蔣懷等人年輕的樣子,實在非常值得細細欣賞。

至於"三國",是哪三國?原來是日本、台灣、英國。的確,台灣應該是一個國家,把這一師生傳承的三個國家連結在一起,為什麼是英國呢?

石川非常佩服伊斯特,來自英國到日本寫生作畫旅行,兩人認識後書信往返,也可以看到石川畫作受到伊斯特的影響,後來石川也到處寫生,而倪蔣懷也受到這樣的影響持續旅行寫生。

水彩,後來西畫大部分用了油畫而比較式微,台展的油畫作品為主流,或許如此倪蔣懷後來也沒有去參加台展。

2020/10/16

《日本近代洋画大展》 《日治時期臺人畫家與作家的文藝合盟:以《臺灣文藝》(1934-36)為中心的考察》

《日本近代洋画大展》 《日治時期臺人畫家與作家的文藝合盟:以《臺灣文藝》(1934-36)為中心的考察》

這本書是 2017年在北師美術館的展覽所出版的,去日本參觀小地方的美術館,日本畫家的故鄉,家族經營的美術館,或者是縣市、鄉鎮級的美術館,竟然可以邀請到安藤忠雄來設計展館,展出的也是在地藝術家作品。

當時我對日本畫家還不那麼熟悉,但是對於日本小地方的美術館印象深刻,沒想到在北師大可以有這樣的展覽,補足了日本在明治末期後急欲追上歐洲美術,大量的購買西洋畫家作品,日本洋畫家從原本的臨摹模仿,溶入了日本的傳統,形成了多樣的風格,後來這樣的風格,其實也影響著台灣的畫家。

若用這樣的脈絡來看,就非常清楚台灣畫家的作品為何會畫出這樣的作品,而1929年成立的赤島社、1934年成立了臺陽美術協會,台籍畫家有了空前的『抗日氣象』。

這些作品,其實,在台灣都有展出過,我們試著從展出作品、作畫處的公會堂(中山堂)出發,這些轉變真的非常容易觀察。

歡迎參加這個街區慢步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773087646814146/

2020/10/15

【台北】重現李梅樹畫的香魚 台灣旅遊廚房

圖:李梅樹/1938年/香魚,攝影:陳彥文

重現李梅樹畫的香魚 台灣旅遊廚房

這是超級混搭的活動,第二次舉辦,半小時體驗炸鹹酥雞(我們有改良喔),一小時在室內說明西洋美術史,一個半小時夜間的街區慢步,走訪畫家的作畫點。

那麼畫作中的食物是怎樣料理出來的呢?我們實作的香魚,已經消失在台灣河川的物種。

2020/10/14

【台北】『畫時代』特展 @北投文物館

『畫時代』特展 @北投文物館

好久前就想要去參觀,但一直過於忙碌排不出時間,今天才正式去參觀,回來發現居然是去拍個人寫真,真不可取。

一進門郭雪湖的南街殷賑,把一旁的平板拿過來照在畫上,就會發現這幅畫有了當年叫賣聲的配音,而且還會變成夜晚,人物好像都從畫中跳了出來。

不只是展覽旁的平版有實體展加上AR的特效,拿自己的手機去掃QR Code 網址,也有同樣的效果。

這個展我最喜歡的是潘麗水(潘雪山)的那幅《畫具》,畫中不只有畫、寫生的素描、字,還有台展圖錄的書,這幅畫讓他入選第五回台灣美術展覽會,北投文物館還把畫中的實體物品同時陳列出來。

整個展覽從畫中跳出來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除了畫之外,還跨了時代,有些新的東西,有些是舊的東西,但是已經修復好畫作宛如新生,只有實體的物品猶如一個老人,有著歲月的痕跡,我想這也是"跨"的樂趣吧? — 在北投文物館。

2020/10/12

【新北市】李梅樹、布荷東、米勒


右下:拾穗/米勒/1857 年
上:拾穗者之歸 Calling in the Gleaners/朱爾斯.布荷東 Jules Breton/1859 年
左下:黃昏/李梅樹/1948 年

Y.h. Chang:好美… Julien Dupré 也有類似的題材作品,或許也可以納入一併欣賞
水瓶子:拾穗者非常辛苦,後來變成過度美化,李梅樹在 1948年,到底是要告訴我們甚麼?番薯大豐收?

2020/10/11

【台北】臺北病院ノ庭 (臺北醫院的庭園), 1929


萬事問臉友,後面的高塔,是總督府嗎?
臺北病院ノ庭 (臺北醫院的庭園), 1929
李梅樹
第三回台灣美術展覽會
來源:台展資料庫


原始:https://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3134686d0cee5159cd634f869684eef6

【台北】這幅李梅樹的裸女,畫中畫是誰的作品呢?石川欽一郎嗎?

萬事問臉友:這幅李梅樹的裸女,畫中畫是誰的作品呢?石川欽一郎嗎?

來源:開放博物館,典藏者:李梅樹紀念館|Li Mei-shu Memorial Gallery,1946年

來個維納斯合集好了

《裸體的馬哈》(西班牙文:La maja desnuda)是西班牙畫家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de Goya)創作於1797年至1800年間。畫作顯示了裸體的馬哈(「馬哈」(maja)在西班牙語中是指「姑娘」或「漂亮姑娘」的意思)。戈雅還繪製了一幅表情、姿態一模一樣的《著衣的馬哈》(La maja vestida)。現藏於西班牙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維基百科)

《烏爾比諾的維納斯》(義大利語:Venere di Urbino)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畫家提香創作於1538年的一副油畫。該畫受喬爾喬內《沉睡的維納斯》的影響,描繪了希臘神話愛神維納斯赤裸躺臥的情景。現藏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

《沉睡的維納斯》(Sleeping Venus 或 Dresden Madonna)是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大師喬爾喬內創作於1510年的一副油畫。畫作描繪了羅馬神話愛神維納斯赤裸沉睡的情景。喬爾喬內未完成該畫,後由提香完成景觀和天空。現藏於德國德勒斯登的歷代大師美術館。(維基百科) 傳說師兄弟情誼就毀於這幅畫。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12/blog-post_11.html

2020/10/08

【台北】林阿琴,1915年9月29日-2020年10月8日

林阿琴,1915年9月29日-2020年10月8日

林阿琴在1933年(18歲)正在創作《黃莢花》。(圖/郭雪湖基金會)

2020/10/02

【台北】🌾到城藝遊 | 構圖台灣🌾-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畫展

🌾到城藝遊 | 構圖台灣🌾-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畫展

我喜歡這個展覽入門的第一幅畫,明顯的是北門從城內往北望著大稻埕,門內是一團迷霧。前幾天收到 Ketty Chang 博士的訊息,今天就跑來了。

台北建城的經費,多半是由地方仕紳出錢出力,北門連結著大稻埕的金主,西門、小南門也都有各自連結著地方勢力。

1895年,地方仕紳曾經親自去信希望日軍進城能夠維持秩序,這個歷史場景在1923年,臺灣總督府請畫家石川寅治繪製「臺灣鎮定」油畫,目前掛載東京明治神宮外苑的「盛德記念繪畫館」。

北門,這幾年台北市利用西區門戶計畫,將北門這個圓環擴大,隨著四周的古蹟逐一修復,我們反而遺忘了台北城建設之初都是地方之力,這個展覽可以凸顯藝術生命力源自民間。

有空來看展,或許大家有各自的解讀。

策展人/張凱迪
藝術家/黃法誠、黃郁筑、洪司丞、李怡萱、王昱翔、林煥嘉、黃至正、林昱均、蔡維傑、趙馥樂、林玉雯、曾詩涵、劉默霖、顏昱齊
主辦單位/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 Tua-Tiu-Tian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Arts & 阿波羅畫廊 Apollo Art Gallery Taipei
🌾展期/2020.09.24~11.15
🍷開幕/2020.10.01 下午三點
🍺開放/每天下午兩點至六點
🧄地點/ 學藝埕 台北市迪化街一段167號(一至四樓)
💎入場/憑"贊助券"
展覽主題「到城藝遊 | 構圖台灣」的「到城」為大「稻埕」的諧音,試圖著將視覺藝術帶進此向來以表演藝術為主的大稻埕。這次展出作品以不同媒材及風格呈現出台灣的意象。14位參與藝術家,多數為歷屆「構圖˙台灣」甄選脫穎而出的入圍者。共展出41件作品,呈現在學藝埕的四個樓層。

2020/09/26

【台北】大稻埕夜間導覽,台灣美術運動

20200926

這個活動結合了台灣旅遊廚房+星球旅行社,先在室內觀摩鹹酥雞的製作過程,加上一小時室內講座,稍微簡介西洋美術史重要畫作的歷程,然後切入大稻埕的美術運動,然後在戶外一個半小時,去找尋畫家作畫的地點,為何要在這些地方畫畫?背後有甚麼樣的可能?

由於第一次試走的時候,發現很多要走的位置分布太凌散了,所以我捨棄掉很多有趣的題材,例如:陳德旺有參加的MOUVE(行動)洋畫集團,後來改名為台灣造型美術展。

經過了陳德旺他家,我還是忍不住提到了一下,但是資料照片已經被我抽掉了,就讓我補充在此,這些少年是不是很文青呢?會在樓梯間拍這樣的照片啊!此外陳德旺的的作品,是不是跟委拉斯蓋茲的作品很像呢?

經過了林五湖本館,突然想到可以用裡面的鬼谷子畫,比較一下郭金火當年習畫之初,就是畫這類民間信仰的作品,後來融入了西洋美術,用膠彩畫呈現,這個過程我覺得比梵谷臨摹浮世繪的衝突還要大。

小小的活動出動了那麼多人,真是不好意思,我 Kuso 的感謝疫情,大家無法出國旅遊,而國外觀光客也進不來,所以促成了這兩個單位幫我的導覽與講座大大的升級了。

夜間導覽走了兩回,每走一次就覺得可以加強的還不少,大稻埕蔣渭水自由民主之路,與郭雪湖的美術運動之路,是不是要來一場蓬萊閣、江山樓美食之旅呢?

上圖:1647-1651/鏡前的維納斯/委拉斯蓋茲/倫敦國家美術館
下圖:藝術家出版《純粹‧精深‧陳德旺》

2020/09/09

【台北】順益行

順益行 #博物館

20200909

在特別的日子(愛你愛你久久)進入台灣美術史的小藏館,意外的感受,比對面的撫台街洋樓的展出還具有意義。

石川欽一郎、郭雪湖、陳進、陳澄波、李梅樹的作品一攤開,台灣美術的起源隱誨的躍出畫框,民間的美術館可以那麼有明確的收藏方向,十分感動。

不只是這些台灣美術史的前輩,還有這些老師的學生們承襲了老師的特長,持續的在台灣各地創作,在貴德街、長安東路、台北城中留下了不少的作品,如今也都拆除了,留下的作品讓我回到童年的記憶!

為何台灣的美術館收藏那麼多台灣前輩畫作,都不會拿出來展呢?或者出國展出或各地巡迴都十分有意義,為何不會做呢?阿Q的想是要給民間機會嗎?

2020/09/01

【新北市】《李梅樹》清水祖師廟緣起

大家或許對於寺廟都是很傳統,寺廟上的藝術豪不在意,但是眾人捐獻的寺廟,不應該只是高大上,全部買了石頭模型貼上去嗎?

寺廟匠師從上游到下游,應該怎樣培養人才,我覺得李梅樹當時已經想清楚了!

期待後續會有更多的作品

2020/08/30

【基隆】倪蔣懷,林開郡洋樓

倪蔣懷 1929-1935 居住在林開郡洋樓,經常畫的風景就是陽台望出去的基隆港,縱貫線的起點就在旁邊的基隆車站,麥帥公路的起點也在這裡,成為具體實踐楓丹白露派的方法。

在這附近的畫,還有軍方檢查,畫作背後有要塞司令部的檢查印章

2020/08/21

【桃園】八塊畫室咖啡館

近來這棟原本是醫院診所的老房子,房子中央有一個水池天井,陽光十分充足,應該是當年家族擁有獨棟房子的特色。

結帳時老闆說他老爸是畫家邱垂進,回來查了更多資料,發現他阿公邱創乾也是畫家,曾經是石川欽一郎的學生。

邱創乾(1900-1973)是桃園八德的望族,曾經擔任過八塊公學校(今八德國小)的教師,經營過米、茶事業,擔任鄉長直到退休。從作畫、老師、經營事業到鄉長,這是日本時代菁英經常不得不為服務鄉里的人生。

如今的經營者幾年前回鄉租下了這棟老房子經營咖啡館,而邱顯仁也感歎自家古厝已經拆掉!

2020/08/18

【台北】倪蔣懷的《台灣繪畫研究所》在哪裡?

上圖: 石川欽一郎(左立者)在民間「台灣繪畫研究所」指導學生畫石膏像,首創西洋美術觀察與思考教學,前排右起背影人為洪瑞麟、張萬傳、陳植棋。圖/《倪蔣懷》雄獅出版

下圖: 工友聯盟成立,很多車子來助陣,位置在蓬萊閣前。圖/《人間蔣渭水》

倪蔣懷的《台灣繪畫研究所》在哪裡?

1929年倪蔣懷在石川欽一郎的支持下,在圓環附近的蓬萊閣對面民宅開設了研究所,一直很好奇這個教室開設在哪裡?

這兩張照片對照了一下,感覺是同樣的窗框,不過照片不是很清楚,無法百分之百確認,此外,當時的房子,會不會使用相同圖案的窗框呢?

希望未來還有更多照片出土可以來比對。

2020/07/01

【台北】萬華的郵局

很感恩郵局還在使用老房子,而不是閒置!廣州街、南寧路口,水泥瓦與王字鬼瓦,跟青田七六的一樣

南京西路105號,目前是閒置,細節還是有點不同,還有沒有長得很像的郵局?

鐘婉綺:2020年7月5日,我也小小畫一下,因在萬華社大教速寫班,學生一起體驗畫畫看

參考: https://blog.xuite.net/vespachu/blog003/16571197

2020/06/17

【台北】台灣建築的記憶花園,他們的年代@二二八紀念館

圖左: 右起為李石樵、廖繼春、陳澄波、李梅樹、楊三郎、陳敬輝。來源:https://chenchengpo.dcam.wzu.edu.tw/showNews.php?aid=118

圖右: 台灣建築的記憶花園,葉佳緯創作畫展的宣傳封面 顯示較少內容

#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今天帶星球旅行社的同仁一起走城南,從植物園出發,說明日本從明治維新後學習到了歐洲經驗,完全複製在城南地區。

此地不但規劃成為貿易中心(歷史博物館前身),而且台北苗圃的育苗、溫室、熱帶植物、欽差行臺短暫的台灣民主國、總督府辦公室、林業陳列館的變遷,也說明了古蹟搬遷與再利用的過程,欽差行臺有著獨特的中軸線,對準著建功神社的圓頂,而建功神社的圓頂歷經了不同政權,居然長出了角,正對著建國中學的紅樓,中間還有一個光頭的雕像。

在二二八紀念館,原本是台陽美術協會的成員們舉難美術展之處,有的藝術家因為擔任民意代表,有些在二二八落難,前身是台灣省議會,後來變成美國新聞處,也培育了許多藝術家。

三樓的特展,雖然非常小,但是精緻的畫作,這種樂高遊戲時的將建築元素解構再重購,讓我們落入了歷史迴廊,即使是建築師,應該也很難全部說出這些建築是長在哪裡吧?

而這些建築的存在年代,也正是這些台陽美術協會的藝術家所在的年代,很值得去欣賞的展覽。

逛完這個展,在大太陽下,走到牯嶺街,拜訪牯嶺街殺人事件的發生地,然後走南昌街經過台灣軍司令官邸、南菜園,短短百年兩個政權的比對,好像歷歷在目。

相關紀錄:

《水瓶子專欄》城市慢步:從南菜園拍馬屁政治,到公共開放的南昌公園

電視台介紹:野草居食屋與Y字路的故事(國興衛視 魅力妻 in Taiwan) - 野草居食屋

《水瓶子專欄》尾辻國吉宅,亞熱帶和洋家屋夢想的實現

2017.02《Taipei Walker》No.238,水瓶子城市漫步05:臺灣軍司令官官邸在哪裡?原來今天是陸聯廳

2020/06/16

《礦城.麗島.倪蔣懷》,陳植棋與倪蔣懷的真人廟

倪蔣懷(1894-1943)並不是專職畫家,主要為經營礦產的實業家,但看他許多畫作,簡直是台灣島的旅行達人。

作品中眾多的道路、水溝、廟宇、教堂、電線桿、城門、西洋建築、屋頂、河流、池塘等等,而且他還有寫日記的習慣,真的是保存了當時人民的生活空間。

倪蔣懷在1929年成立台灣繪畫研究所,位於建成町圓環附近的蓬萊閣對面的民宅,可惜經營不善於1931年關閉。

倪蔣懷的作品有俯瞰的特色,留下了眾多日本時代台灣各地的景象,每一幅畫的位置都很值得他想要留給我們甚麼時代的意義。

這張圖是 1940-41 年的水彩畫,萬華祖師廟旁,畫中有一個很高的圓頂樓。 顯示較少內容

看了這張倪蔣懷的永樂町,有點想來走讀台灣美術前輩的大稻埕,應該非常精采!不過,應該先找出這幅畫的確切位置 !

陳植棋與倪蔣懷的真人廟

每一次帶蔣渭水文化之路都熱呼呼,即使天氣不怎麼熱,但講完了汗流浹背,喉嚨失聲,幾乎是用盡所有力氣描述蔣渭川迎接祖國與二二八之後女兒死亡,剛好映照在他開設的"書局",而連雅堂的雅堂書局,或者他所書寫的鴉片無害論,與台灣共產黨謝雪紅悲苦的日子。

我相信每一個人在當時的環境都為大家好,但是運命真的大不相同啊!

陳植棋畫著與台灣民眾黨隔壁的廟宇(下圖),到底代表著甚麼?而後倪蔣懷也畫了一張(上圖),到底要追隨什麼呢?

每次重讀邱函妮所寫的文章,忍不住又對於那個時代的青年,感到十分不忍心,我們真的不了解我們阿公輩的追求啊!

https://arthistorystrolls.com/2017/04/25/

2020/06/11

《石川欽一郎》,番茶會喝甚麼?

喜歡畫街道,傳統建築,遊歷世界各地,來台兩次,第一次1907-1916年,第二次1924-1932年,在台有眾多的學生,上圖的畫作名稱是"裡町",應該是大稻埕他最喜歡寫生的李春生紀念館那附近。

石川喜歡在新公園內的 LION 雄獅洋食店舉辦番茶會,推廣新文明近代化風氣,那麼這個番茶會到底喝的是日本茶還是咖啡呢?

http://trip.writers.idv.tw/2019/01/blog-post_9.html